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来源:靓范儿    阅读: 6.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想必大家都喜欢旅游,那么有听说过崀山国家级风景区吗?它山清水秀,有着独特的霞丹地貌,峡谷众多,神秘莫测,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1

从广西桂林出发,经全州、资源,翻过越城岭,就进入湖南新宁。新宁县有崀山。“崀”见于,曰:“崀,地名,在湖南新宁县境内。”“崀”,山之良也,可见崀山之美。崀山并不是个别的山体,而是当地山水的统称。当地的神话乃至方志说:相传当年舜帝南巡路过新宁,见这方山水美丽,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因此,舜老爷子就造了这个“崀”字。

崀山境内多奇峰异石、溶洞幽谷,汪汪荡荡的扶夷江(资江上游)蜿蜒贯穿南北,风光如画,有桂林之美,有青城山之幽,有泰山之雄奇。

大约四亿年前, 山还是一片汪洋。“广西造山运动”后来将它抬出水面,形成了陆地。不久,崀山和桂林、长沙一带的“湘桂海洋基地”再次陷入海底。 山此后历经数十次地壳运动,时生时灭,直至两亿年前,剧烈的造山运动才又把它从水底托起,变成了今天典型的丹霞地貌。

国内的地质学者论证报告称:“崀山丹霞地貌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类异型,各具情态。跌宕起伏动感强,一景多姿,移步换形,形色气质和谐协调。

青山、绿水、红崖交相辉映,如天下第一巷之高和长,八角寨之险,亚洲第一桥跨度之宽,蜡烛峰之峭,红华赤壁之艳,将军石之俊,骆驼峰之状等在同类地貌中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瑰奇险秀的美景观赏价值。”(天下第一巷:崀山牛鼻寨的一条天然石巷,东西向长239米、宽0·33—0·8米、高120—180米,堪称世界绝景。)

丹霞地貌学术创始人陈国达教授晚年到崀山考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题诗道:“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 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丹霞山,丹霞地貌第一个发现地,在广东仁化县)

崀山系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兼具山地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降水量1300多毫米,故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说。

新宁历史悠久,据当地出土的石器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夫夷侯国,所以当地人称县境内的资江为扶夷江,“扶夷”从“夫夷”而来。南宋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始置新宁县,意即“绥靖康定之后,不可不有新之宁之也。”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新宁地处湘桂交界处,南邻广西桂林,北与张家界呼应,山水地貌得天独厚,风光独特,然而不为世所知,寂寂无名。当地人恨称,“崀山好,崀山好,‘养在深闺人未识’”。

其实,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角度来看,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之称的新宁是一块穷地,虽然地处湘桂之间,但无大江大河连接,距中心城市远,始终没有成为交通要道,农商经济一直很落后,崀山不为世所知似在情理之中。

邵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三面雪峰山脉环绕,境内岗峦起伏。资水蜿蜒于西北,邵水环流于东南,至邵阳市中心注入资水。

邵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期正式建城,当时称为昭陵。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设昭陵郡。到了晋太唐元年(公元208年)当时的皇帝叫司马昭,为了避他名讳,又根据地处邵水之北(中国古代水的北面叫做"阳")的位置,重新定名为邵阳。到宋朝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皇帝赵昀继位,因他在此之前任昭州史,于是就赐名这里为"宝庆",这个名称沿用了700余年,直到1928年才改回邵阳。

邵阳历来为湘西南商品集散地。

邵阳也是一方旅游胜地。山川地理,秀丽天成。崀山景区,是天下风光之胜;南山枚场,为江南草山明珠;黄桑森林王国,云山佛门圣地,绥宁神奇绿洲,龙山地下藏金。银衫国宝,铁衫群落,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泛舟资江三峡,寻幽舜皇秀色,无不风光奇绝,引人入胜。邵阳更是一方人文荟革之区。“衣冠王化染,耕凿古风同”。

邵阳开化甚早,民风淳厚,智慧勤劳,尚武崇文,文明绵远,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诗味史;车氏一家,才俊满门;清代魏源,倡师夷制夷之说;民元蔡婿,有护国倒袁之勋。比及民国,志士接踵。御外侮而谋解放,表国平沙场献身;求真理而竞自由,尹如圭血写春秋。他们都是邵阳人杰,千古风流,民族精英。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2

地理位置

崀山精华主要在广义型崀山风景名胜区,它延伸到附近的广西桂林资源县八角寨景区(八角寨区域分布在两县因此名称上有新宁八角寨和资源八角寨),广义型崀山景区是湘桂间的复合型景区。

崀山山水地貌得天独厚,风光旖旎。

2010年6月,在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中国丹霞的评估报告中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国丹霞的典型特征。”

崀山的丹霞地貌青年、壮年、晚年各个时期都有发育,是中国丹霞景区中丹霞地貌发育丰富程度和品位最有代表性和最优美的景区。

完整的红盆丹霞地貌,全国第一。

这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被地质专家们赞誉成为“丹霞瑰宝”。

丹霞地貌学术创始人陈国达教授晚年到崀山考察,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题诗:“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第2张

地质学者论证报告说:“崀山丹霞地貌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类异型,各具情态。

跌宕起伏动感强,一景多姿,移步换形,形色气质和谐协调。青山、绿水、红崖交相辉映,例如天下第一巷的高和长,八角寨的惊险,亚洲第一桥跨度的宽,蜡烛峰的陡峭,红华赤壁的艳丽,将军石的俊俏,骆驼峰的形状等在同类地貌中绝无仅有,具有极高的美景观赏价值。”

生态气候

崀山位于系列提名地中部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发育和保存了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在孤立丹霞山体顶部和山脊保存着原始常绿阔叶林,在崖壁保存了由春夏生长而秋冬休眠的和春夏休眠而秋冬生长的植物有机组合的草本植被生态系统和附壁藤本生态系统,保存了有表现生境狭窄特有现象的崀山特有种,是丹霞植被谱系、演替和丹霞“生态孤岛”的模式区域。

崀山是系列提名地中南岭山脉中的提名地,是亚热带东部湿润区常绿阔林的精华所在地,起源古老的生物类群和珍稀濒危物种最为集中,植被的“生态孤岛”现象和生境狭窄特有现象最为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阶段最为完整的地区,是记录被子植物基部类群与动物(昆虫)发生协同进化(广义)关系的特殊生境区。

是丹霞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的样板和试验地。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3

关于“崀山”名称来源有两个:

第一,县志里的解释是传说舜帝南巡路过新宁时,见这方山水甚是美丽,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

第二,彭泽润教授的解释。2010-12-06日,湖南师范大学政协委员小组和统战部组织成员,到新宁县考察世界自然遗产崀山旅游开发。新宁县县长李小坚、副县长黄锡等领导接见考察团成员,县领导举行了座谈会。

省政协委员、文学院彭泽润教授在座谈发言中对崀山地名来源提出了富有想象力和历史感的传说解释,得到大家一致肯定:“崀山”的“崀”为什么读“浪”,声旁却是“良”呢“崀山”其实就是“浪山”,是山腰还有波浪痕迹的山。从高山顶上俯瞰,还可以看到连绵的山头在云雾的海洋里,如同海里的波浪。这正如毛泽东诗歌描写的“五岭逶迤腾细浪”。

大家可以想象到,几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洋,海枯石烂,后来“水”走了,“山”就上来了,这样“浪”就写成了“崀”。

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已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开发学术讨论会”上,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领先发出了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受到丹霞地貌研究专家的大力支持,并促成2006年12月12日在长沙成功召开了“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第3张

2009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报经国务院批准,崀山等中国南方湿润区6个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组成的“中国丹霞”申报材料送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联合国IUCN专家组于2009年9月23日和24日对崀山进行了实地考察.。

2010年8月,崀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成功。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4

科学价值

崀山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交接地带和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提名地所在的资新红层盆地形成于白垩纪,丹霞地貌成型于新近纪晚期及第四纪。从白垩纪到第四纪,由于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及太平洋板块双重挤压,地壳抬升强烈,尤其是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现代大气环流及现代地势分布格局具有重要里程碑的作用。

崀山丹霞地貌正是在这一特定的地质时期内,一定的地壳运动方式及特定的区域环境、气候环境发生转变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环境变迁的标志性岩石地貌。

崀山丹霞地貌及其气候、生物群落演变过程,具体地表证了中国东南地区一亿多年来的地壳演化过程和古环境演变,足以代表东亚南部白垩纪以来的地球演化历史,是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

提名地丹霞地貌是中国东南湿润区壮年早期峰丛峰林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国际丹霞地区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罕见性,对提名地丹霞地貌的深入研究,将丰富、发展和完善丹霞地貌的理论体系。

提名地丹霞地貌中喀斯特现象明显,以漏斗、洼地、落水洞、洞穴与洞穴碳酸钙沉积景观为标证的丹霞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景观和地貌演化过程是我国和世界上不多见的事例,在国际上也具有高度的对比意义和特殊的地学研究价值。

美学价值

提名地是中国南方湿润区丹霞地貌以紧密窄谷型壮年早期高大峰丛峰林地貌为特色的典型区域,造景地貌均以“丹崖赤壁”为基调,是一宗具有群体结构的丹霞系列地貌的荟萃,从岩层初期的雕塑分割到蚀余形态,展示了整个地貌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其造型、色彩和气质达到最佳组合境界,衬托出其气势磅礴和厚重雄浑的高贵品质,素有“中国国画灵感之源”美誉。

提名地正向地貌为主的八角寨、牛鼻寨、红华寨等以造型绝险粗犷为特色,负向地貌均以造型俊俏精工为特色。繁简互补、刚柔相济;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序;造成多样统一和谐而有节奏的韵律感。

邵阳崀山国家级风景区 第4张

提名地丹霞地貌的固有姿态和固有色彩,在环境条件的变化配置与烘托下,往往可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单调转变为多样化。扶夷江水碧蓝清透,蜿蜒而过,随着四季的变化,冷色与暖色、澄沏与鲜明相互辉映,形成了提名地丹霞地貌色彩美的鲜明个性和罕见的自然美地带。

提名地保留了沿袭几千年的农耕活动,成片的稻田随四季变化而呈现出春绿秋黄的田园风光。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古式民居依山而建,古堡、山寨、寺院隐没山中。丹崖、青山、遗址、农舍巧妙地结合,辉映成趣,相互衬托出一幅完整的自然画卷。

风土人情

崀山聚居着汉、瑶、苗、壮、侗、回、蒙古、土家、彝、朝鲜、藏、黎、满、布依、维吾尔、白、哈尼、佤、畲、京族等20个民族,由于多民族杂居,互通有无,造就了新宁独特多样的风土人情。

这里民风淳朴,瑶族因其居住、服饰和语言的不同同,有红瑶(红头瑶)、花瑶(花衣瑶)、青瑶(青衣瑶)、过山瑶(盘古瑶)、背篓瑶、顶板瑶、长衫瑶、白裤瑶、黑裤瑶等30多个称谓。崀山的瑶族主要是过山瑶,也就是盘古瑶,散居在“八峒瑶山”,主要习俗有“庆古堂、祭盘王、接四姑娘”等。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崀山八峒瑶族跳鼓坛

跳鼓坛是崀山八峒瑶族的一种祭祀活动,俗称打鼓堂,庆盘王,又称盘王节,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即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相传是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时值丰收季节,瑶族人民为纪念先人的艰苦奋斗精神,饮水思源,杀猪宰羊,隆重庆祝。

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之习俗,小庆为3天,大庆为7天。崀山八峒瑶族跳鼓坛主要包括告报(设圣);清水净坛;立五楼、四寨;朝幡、朝榜;打五猖;接姑娘;上刀山、下火海(穿犁头);开天煞(传说谁要喝了开天煞的血酒百病不侵,心想事成,消灾除邪,延年益寿);

五祭盘王、庆五大王、跳鼓堂舞;游山打猎、走长风、唱谢情歌;打清醮、收五猖、扎三殃、纸船收瘟、做辞送;古堂会(在空旷的古堂地燃起熊熊柴火,人们围着火堆尽情歌舞,演示瑶族人民驱魔赶兽,开山辟地,顽强生存的雄风)等个部分。是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崀山瑶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跳鼓坛是瑶民一种流传久远的祭祖仪式,一般在秋后举行,包括上云梯、过火海、五祭盘王等23项内容,它集歌、舞、乐、傩及祭祀仪式于一体,集中体现了瑶族的传统文化,被称为瑶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崀山八峒瑶族跳鼓坛”被列入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乌饭节

崀山苗、瑶、侗族人民为纪念或悼念自己的祖先,都把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称为“乌饭节”。这天瑶山各家各户掐了乌饭草、嫩杉尖等草叶,或3种,或5种,或7种,浸成乌汁作饭。这乌饭要让长辈先尝,然后一家大小同吃。据说吃了这种乌饭,夏天不会生痧、疖子及其他肿毒。

男女对歌迎宾客

外寨来的青年男女,本村寨人见面就和他对歌。姑娘来,小伙子就上前对歌。小伙子来,姑娘就上前对歌。接待客人时,客人进门唱“赞歌”,主人唱“谢歌”晚上请他参加寨子里的“歌堂”。

祁剧

流行县境内的祁剧由江西“弋阳戏”演变而成。今已200多年。弹腔为主,高、弹昆兼有。解放前,大多伴随民间迷信和喜庆活动在城乡各地有偿演出。

崀山过端午节历来有小端午大端午之分,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农历五月十五,屈原五月初五慨然投汨罗江自尽,于是过小端午来纪念,人们划着小船十五才找到他的遗体,大端午由此而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吞食屈原肉体,人们往江中投粽子。于是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崀山人过端午节之隆重、淳朴,只有见过的人才能体会。妇女们淘米,挑粽叶,包粽子;还要推米面,做发糕;这一天美丽的扶夷江畔,锣鼓喧天,男人们奋力地扬着手中的船桨......扶夷江赛龙舟....这里没有组织者,没有参赛奖金,当地民众以热情延续传统....这是淳朴的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