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儿童音乐教误区

儿童音乐教误区

来源:靓范儿    阅读: 5.1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音乐教误区,儿童的心去培养要从小就抓起 ,对于孩子的音乐培养不能乱来也不能完全按照孩子的想法走,孩子的音乐细胞是可以培养的,要避免误区,下面分享儿童音乐教误区。

儿童音乐教误区1

1、盲目追求速度。

大家都知道野蜂飞舞技术高,都知道克罗地亚狂想曲有品位,速度虽然是考验一个人技术高低的标准,但却不是一步就能达到的,殊不知慢练才是王道。

一些人盲目的追求曲子的速度和进度,想很快的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孩子在练习时由于家长很多都是非专业的,所以也没有特别仔细关注过程停顿了几次,出现了几处错音,几处重复,只是大概听起来还不错,就没有再继续深究了。其实不不知道的是,那些都是你的错觉,曲子其实已经是漏洞百出了。弹琴最忌讳的就是错了不改,不重是细节符号。这是非常不利于进步的一种误区,长此以往下去如果在经常错的地方不及时改正。错的地方会产生错误的记忆点,以至于每次一到固定的位置时就会卡顿就会先错在改对。所以练琴时一定一段一段的练习,错的地方及时停下来,反复练习。其实不错音符比速度更重要。

儿童音乐教误区

2、孩子不坚持就是没兴趣

这一点针对的是年纪不太大的青少年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许多家长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后还很主动,还是很有兴趣的,可是为什么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爱学了呢?是没有兴趣了吗?那我应不应放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喜欢轻松愉快的事物,而练琴的刚开始都是很枯燥的,那种刚开始被音乐吸引的心情就会产生变化,这很正常,但此时因为孩子们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对事物的判断的能力,遇到困难都会想到退缩,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没兴趣了,只是再退缩在逃避。如果这个时候你真的放弃了那么就会像蔡康永说过的话一样:“15岁的时候觉得游泳很难,放弃了游泳。18岁遇到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不会。18岁的时候觉得英语很难,放弃了英语,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也只好说我不会。所以坚持是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最难做到的事情。而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家长的坚持比孩子的坚持更重要。

3、只学简谱,不学五线谱。

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甚至是老师会选择使用简谱来学习音乐。简谱虽然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方便,但长期依赖简谱而不去学习五线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不仅不利于专业的学习也是错误的开始。是一种逃避。真的听过很多孩子这样的抱怨说五线谱难不愿意学。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可以演奏一些好听的曲子,但是当你给他一篇曲谱让他演奏时。他居然不认识,再问他关于节奏,关于音符,等基础的乐理知识时,也居然答不上来。在这里我并不是歧视简谱,那确实是一项很高级的发明,但五线谱是音乐的文字,是任何乐曲的灵魂。你想了解音乐,想创作音乐,不先学会他的语言你又怎么进行下去。所以我对于只看得懂1234567的人就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二把刀。其实学好五线谱比学习简谱更重要。

4、音乐课为文化课让路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艺术学习音乐,就是为了为自己多贴上一层标签,多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我曾经也是一名音乐老师,我听过最多的请假理由就是,孩子今天有英语课,音乐课不上了。明天有考试今天得复习,音乐课不上了。关于这件事情虽然能理解但是不能够被认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考第一名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音乐课,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音乐课会耽误学习的误区。很多时候音乐起到的是一种调节作用,是一种在忙碌学习中迅速缓解疲劳的方式。如果每次一遇到什么事情音乐课就会被列为最先取消的名单里。音乐也是有连续性的,经常串课造成不固定的练习和学习方式,对技术的培养是一项很大的伤害。并且如果家长经常取消音乐课,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对音乐课产生不重视的心理,那又怎么学好音乐呢!其实我们对音乐课和文化课应一视同仁,不偏见。

5、考级是衡量孩子水平高低的标准

在音乐教育里面一些老师家长似乎对奖杯、资格证等荣誉类证书格外痴迷。考级的证书就像一个身份阶级的证明一样。有手里没有个几本几摞的就像低人一等,不考个某某乐器几级就不好意思说出去一样。被人们莫名的追捧。不可否认的是,参加一些表演类的比赛是可以锻炼孩子的一些能力。但是功利心的考级并不可取,而且也容易存在很多弊端,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级数更高,那就不得不练习一些还不是他现在水平能驾驭的作品这就叫拔高。拔高就需要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去理解,不仅耽误了正常的学习规律,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实考级对于一个人音乐造诣的高低,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主要还是要看实力的。

6、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是大多是人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在音乐教育里也是一样,大家学什么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要学什么。这实际上是否定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独特差异性,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一种领域的学的多了竞争也相对激烈,如果你刚好没天分,那出头就太难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你的孩子并不适合钢琴,可能她更适合小提琴,可能他适合口琴,可能她更适合架子鼓。寻找自身优势,按照自身天赋发展。其实给孩子一些空间选择尝试,有兴趣的学习不是更好吗。

7、重表演轻表现

不要做音乐演奏的机器人。感情比技术更重要,在演练技术的过程中,不要忽略作品作者的人物特点、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采用的调式、表情记号、强弱反差等。就像我说音符是作品的灵魂,你要读懂他,而不只是认识他。相信没有情感的音乐是没什么人会接受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国际比赛中,咱们中国的孩子技术上更有优势可是分数却不理想的原因,这也是我们目前音乐教育中普遍比较欠缺的一种培养。其实懂得欣赏也是一种能力。

8、不理智的追求名师行为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并没有错,当你达到一定音乐水平时,你需要更造诣的老师为你指点迷津。但同样也有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的情况发生,就比如你在看一本别人都推荐的写的很好的书,但你却没看懂是一样的,老师还是好老师但也许你暂时还不需要这样的老师来学习,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盲目的追求名师劳民伤财也许意义也不大。而且当你还只是菜鸟时,你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培养你兴趣,认真负责,有耐心纠正你小毛病的老师。而不是一个每上一节课都要预约很久的名师。其实选择适合的才最重要。

儿童音乐教误区 第2张

9、只上课不练习

有些学生每周都去上课,但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回家不爱练琴,然后下周仍然去上课,甚至一周要上好几节课但是表现的不好。周而复始学了好几年可是水平不见长,这就是最大的误区,不要以为学的年头长,课上得多学的就一定好。练琴时间的长短才是检验一个人水平高低的标准。试想一下每周上课一小时,回家不练琴。一年下来一共48小时才练两天的琴。这样的量难道不可怕吗?技术的积累那可是全靠练琴在支撑啊。可能刚开始学的简单我们看不出差距,但是时间长了优势略势就很明显了。其实练琴时间的长短才是你学习音乐的真正时间。

10、我的孩子不适合学音乐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怀疑、顾虑、疑问。也许是因为自己五音不全怕遗传给孩子,也许是因为孩子似乎从来没有过多的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也许是她很羞涩不善于人前表达等等。但请相信一件事,那就是没有孩子是不适合学音乐的。就连失明失聪有残缺的人们都可以成为音乐家,何况是正常的孩子。而且这也是有科学根据的,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学音乐可以让人思考更清晰、更容易专心、培养想象力、提高手脑协调能力、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更健康。所以别再说你的孩子不适合学习音乐了。其实可能只是你没找对方式而已。

儿童音乐教误区2

一、学习目的误区

每到傍晚或周末可以看到街上许多家长携带着一些手提或肩背乐器的孩子行色匆匆,奔赴教师家中或培训班(学校),去学习小提琴、琵琶、二胡、古筝等乐器。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和儿童心中明白去学习这些乐器是为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我作为一名少年教育工作者,曾经与不少家长及其子女有过交谈。有一部分家长有着攀比思想,许多家长是看到亲友、同事、邻居的孩子在学什么乐器,也就跟着学什么;你的小孩学一样乐器,我的小孩子要学两样、三样,决不能落后;你的孩子今年考了三级,那我的小孩就要考四级、五级,为考级而考级,为证书而考级;有的家长把音乐学习当作孩子未来的谋生手段,为孩们安排了“丰富而烦琐”的课程,并定下了“今年考一级,明年进二级,后年三级……”的目标。尽管孩子苦苦地、努力地攀爬着,然而家长和教师的目标却越升越高,孩子使出浑身解数还是达不到,结果是家长的棍棒“逼迫”和教师的权威“斥责”,这样的结果却往往是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的丧失。

至于孩子学习这种乐器有什么作用,对儿童成长有多大帮助,清楚者少了又少,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其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在为儿童减负,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而家长让其双休日、节假日、夜晚等绝大部分时间泡到了音乐学习之中,增添了儿童的压力;二是由于儿童学这学那,忙得不可开交,许多事情家长越俎代庖,以致于许多孩子长到了十几岁,仍然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离开父母,离开了家就茫然不知所措。看起来似乎多学习了点东西,实际上无形之中给儿童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伤害。

二、学习过程的误区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教育,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想一蹴而就,其效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甚至产生相反的效果。

三、学习观念的误区

儿童学习音乐时,家长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认识:孩子学习乐器开始时,不需要有高水平的老师,待孩子水平提高以后,再投“明师”,孰不知,地基不牢,焉有高楼大厦的耸立,此所谓“沙滩建塔”;另外,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只需在课堂上学、规定时间内练即可,不需要另外再做点什么。其结果是:由于孩子启蒙不好,对乐器的掌握不正确,入门功夫不扎实,就可能给孩子的进一步深造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使之与音乐失之交臂,不能很好地领会音乐感人的力量,也可能使社会失去一个很有才气、很有前途的音乐人才。

四、教育方法的误区

音乐是孩子最好的启蒙教育,可是现在儿童音乐教育在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不少误区。部分教师在教法上,不管孩子年龄大小,一律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材上,不管孩子接受能力强弱,大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因此,除了极少数有天赋的孩子外,大多数孩子都无功而终。不光搭进了不少时间、精力、财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始终在音乐殿堂的门前徘徊,不光进不了音乐的广阔天地,还对音乐产生了恐惧心理。许多家长面对音乐学习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只好放弃,而实际上每个儿童都需要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整体素质发展。

儿童音乐教误区 第3张

如何走出儿童音乐教育的误区呢

一、注重情感、人文素质的渗透。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音乐可使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学会与人沟通,感受到音乐之美,达到培养高尚思想情操的目的。音乐的这种情感性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放弃功利的学习目的,而注重情感交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其用抒情手法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等情感与精神的共鸣,达到学生与音乐之间交流情感的目的,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其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注重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

枯燥的、被动的“填鸭子”式的音乐教育不但没有到达音乐教育的目的,反而最终抑制了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要想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儿童未来的音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在儿童的音乐教育中注重儿童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意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要注重儿童学习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的教育也应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改为思维训练的过程、潜能开发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只让儿童被动地、简单地模仿。

三、注重基础,着眼未来。

儿童开始学习音乐,起步是十分关键的。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儿童初学音乐,犹如一张白纸,绘什么就象什么,开始教给他的东西会深深印入其脑海,启蒙正规,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就会增强,今后的学习才会有基础、有潜力。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和感知,不是一挥而就的,有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议家长多从儿童心理出发,平时多给他听一些符合儿童情趣的音乐,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正如前述,儿童有了兴趣,才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才能学好。儿童的音乐教育不在于让他多学了几首乐曲,而在于让孩子打好基础,培养孩子优良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用音乐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展智力,为其今后成长铺好“路基”。四、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程集99遗书》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文学入者,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时至今日,古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广泛采用,并且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仍旧是我们今天的教师所应切记的。因为,尽管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一样的,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特点也不一样,而且在音乐学习中的接受能力也是强弱不一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其次,教材不能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统一的教材,只会限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哪能谈得上“因材施教”呢?所以,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应该多样化,内容应该现代化,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一些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等。因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需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此背景下,学音乐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孩子的整体素质发展。但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家长和教育者能较好地明晰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使学习音乐变成愉悦的经历,让儿童学习音乐后,能受到美的感染,能通过学习音乐来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及健全人格,而且还能开启心灵、启迪智慧、萌发创新思维,从而使生命充满活力。

儿童音乐教误区3

影响儿童音乐的因素

儿童音乐的作用

音乐造就天才,并非凭空捏造。科学研究表明,音乐的波动能以生物电的形式影响人的记忆神经元,刺激大脑的神经回路,像架设桥梁一样,它可以使大脑的神经元上的突触数增加、轴突变粗,从而使大脑内的信息交换加快、思维能力增强,即记忆力增强、思考反应能力变快。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教授也曾做过研究,将78名3-4岁智力相同的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学习和聆听莫扎特及贝多芬的音乐曲;一组学习电脑;另一组不接受训练。9个月之后,戈登教授用拼图游戏对这三组孩子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学习音乐的孩子的得分平均提高了35%,而另外两组孩子则几乎没有提高。

育儿专家指出,0-3岁是宝宝脑力发育的“黄金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的阶段,音乐在这一成长阶段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的魔力不仅仅体现在胎教中,如果从零岁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并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组在《儿童古典音乐赏析》中明确指出,音乐能够提高想象力、认知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等各方面智力潜能,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影响儿童音乐发展的因素

每个孩子都在某个方面有着天才般的本领,但是任何的天分都是需要在后天环境中进行锻造和再次加工才能绽放光芒。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rGardner认为:我们做的任何事情,是由父母的遗传以及可获得的环境机会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一个人可以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乐天分,但是如果他无法接触音乐,他就不可能在音乐方面取得任何成就。相比较而言,影响儿童音乐智能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环境,其次才是指导。国内外许许多多成功实例证明,儿童长期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他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就会显露,并显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学习能力和音乐天分。

儿童音乐教误区 第4张

首先,家长们需要为宝宝创造一个适宜的音乐环境。通过一些感性的音乐,帮助婴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建立身体意识,以不同节拍与曲调的音乐和一些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来让婴儿认识广阔的声音世界。在音乐的选择上,如果家长没有头绪,可以看看由外研社发行的《布奇乐乐园》。《布奇乐乐园》是由外研社与众专家联合倾力打造,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的早教丛书,其音乐教育部分引进与国际接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无论是在音乐取材上,还是MV的拍摄上,都是上乘之作。此外,外研社儿童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还建议,除了单纯的欣赏音乐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能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节拍随意敲打并扭动身体,使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音乐游戏,游戏即是儿童的工作,音乐游戏可以使用节奏和旋律的自然手段来和婴儿互动,使儿童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生活并感知音乐的魅力,如《布奇乐乐园》中的“布奇音乐屋”这个环节,就是适合家庭进行的亲子奥尔夫音乐活动。

第三,家庭环境中应建立让婴儿随时随地感受到音乐的环境,可以在婴儿睡前准备如摇篮曲,小夜曲等节奏舒缓类的柔和音乐,让其尽快入眠并形成睡眠的规律,白天的睡眠次数多可以让音乐贯穿其整个入睡阶段,当婴儿快要醒来时,换成一些欢快的儿歌类音乐,节奏感较为鲜明一些的,让婴儿回到游戏的环境中来。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让宝宝置身于不同题材的音乐环境中,在一系列以科学认知,传统文化,自我认识等不同领域组成的歌声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成长的快乐!

0~6岁的儿童正是处于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能为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将他们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表象能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这是提高儿童音乐智能的最佳途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无论是音乐早教,还是其他,父母一个对的选择也许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