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7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家长来说至关重要,这样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照料孩子,让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那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1

(一)幼儿生理发育特点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

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如:幼儿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如果长期姿势不正或受外伤会引起骨骼变形或骨折;

幼儿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

幼儿心肺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心脏收缩力差,脉博每分钟90~110次左右。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幼儿心理发育特点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则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没有好嗓子成不了歌唱家,而有了好嗓子没有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教育、也成不了歌唱家。

有些先天素质并不突出但却得到了好的环境、教育,反而成才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说,先天遗传只为孩子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物前题,而后天环境的优劣,对个体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其中教育则起主导作用。环境、教育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在正常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幼儿认识活动的是无意性占优势所谓无意性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进行的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

在心理学中称为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幼儿认识活动发展的趋势是从无意性向有意性过渡的。所谓有意性,是指有目的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心理活动。

以上就是本文主要内容,希望家长能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会让孩子慢慢地接受身边的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2

一、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1、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2、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差;

3、幼儿注意的范围比较小;

4、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分散,并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可持久10分钟左右,5-6岁能保持20分钟左右。

二、幼儿的.感知观察能力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活动的开端。

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的思维、记忆、情绪和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

(一)幼儿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中大班之间发展较快。

(二)幼儿颜色知觉发展特点:

1、幼儿先认识基本色,后认识中间色和近似色;

2、幼儿掌握颜色概念(名称)的顺序为:先会配对,后会指认,最后会命名。

(三)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四)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眼手协调活动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幼儿已能很好协调视觉,进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更精确的反映。

(五)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辨别左右方位的相对性仍感困难。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2张

(六)幼儿距离知觉的特点

1、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陌生和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

2、幼儿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

(七)幼儿掌握几何形状概念(名称)的顺序为:先会配对,后会指认,最后会命名。

(八)婴儿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作为时间的标尺来反映时间。幼儿期对时间的感知,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

三、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1、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以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3、以机械记忆为主,但是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四、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五、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3岁前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整个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2、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概念;

3、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或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或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

4、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常常是孤立地理解事物,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或往往是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六、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末期能掌握本民族本地方语言的全部语音;

2、词汇量增加,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对词义的理解逐渐丰富和加深,内容变化大;

3、初步掌握语法;

4、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为:先有对话言语和情境性言语,后有独白言语和连贯性言语。

七、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的情绪易冲动

2、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3、幼儿的情绪外露

4、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发展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3张

八、幼儿的个性

(一)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自我评价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二)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1、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的表现形式

3.儿童的气质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相互影响

1)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

2)父母亲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家庭的环境氛围等会影响儿童的气质。

(三)幼儿性格特点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九、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儿童的依恋行为类型:

1、回避型依恋(又称无依恋)

2、安全型依恋

3、反抗型依恋(又称不安全型依恋)

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儿童的分离焦虑和认生现象。儿童的依恋最早出现在出生后6、7个月。

(二)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三)常见的亲子关系类型有三种:民主型、专制型及放任型。

(四)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主要是被忽视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

(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存在个别差异。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结合。

移情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

(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3

(一)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和11、12岁左右。

所谓关键性的年龄阶段,是指无论在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活动等各个方面,都由量的积累而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即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这三个关键性的年龄阶段中,有两个年龄阶段是处在学前期(3岁-6、7岁)。研究表明,学龄前孩子在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质变:

2至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至5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2至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5至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3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人具备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

研究、重视关键期,就是为了抓住对孩子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错过这些关键期,不是说不能取得教育效果,而是会增加教育的难度。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4张

(二)幼儿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幼儿心理发展是由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征的可能提前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

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心理依据,所以家庭教育必须考虑幼儿年龄特征。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