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作为父母需要随时观察到宝宝的情况,很多性格是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安全感,而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1

作为家长都知道,孩子最重要的时期是零到六岁,而零到六岁里最重要的时期是三岁以前。

三岁以前孩子的培养重点是什么?安全感。

在孩子还是小婴儿时期,如果他能够得到家长无条件的回应,等他再大一些又能得到家长的用心陪伴,那么他内在的安全感就会慢慢形成。

有安全感的孩子,心里会有被爱的感觉,他才可以自信地、安心地探索外部世界,而缺爱的孩子,究其一生,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找爱。

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现在的妈妈们为什么在有了生了孩子以后,宁愿放弃工作也要在家陪孩子了。当然也有很多家长迫于生活压力,跟孩子早早分开,但其实,只要孩子的抚养人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孩子的安全感照样能建立得很好。

也就是说,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大的孩子,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孩子照样也会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那如何才能看出孩子内心有充足的安全感呢?可以在生活中观察一下,孩子是不是经常有如下表现。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喜欢拥抱家长,并时不时地亲亲

孩子喜欢被拥抱,而且主动求拥抱,说明他表达爱和索求爱的渠道是通畅的。有的孩子见了父母不理会,父母逗他也反应不大,恰恰是他关闭了爱的通道。

会常常对家长说“我好爱你”

孩子天生会模仿。经常对着家长说“我好爱你”的孩子,一定是家长也常常这么跟他说。家长常常向孩子表达爱,孩子自然会接收得到,心里也会很有安全感。

常常提起和家长一起拥有的快乐回忆

如果孩子常常提起和你拥有的快乐回忆,说明那些事情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回忆让他感受到了你对他的爱。因此,经常带着孩子做些让他快乐的事吧,这些事表达了你对他的爱,会一点一滴地构建他的安全感。

子没有安全感怎么办才好?

家长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对孩子健康成长是比较好的,避免出现孩子精神方面经常依赖其他人的现象,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心智方面的成长,孩子没有安全感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一般都是由于出现了某一方面的害怕心态引起的这一现象,所以要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1、小孩子如果出现了某一方面的事情或者是感觉害怕的情况,你应该马上给予照顾和安慰,这样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让孩子的心里更加的健康,其实孩子在长大之后应该进行独立的成长,慢慢的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

2、小孩子如果出现了胆子比较小的现象,父母不要经常的斥责孩子,父母应该正确的指导孩子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什么事情是安全的,所以让孩子有一个心态方面的准备,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更加的坚强。

3、小孩子如果出现了没有安全感的情况,父母应该在各方面给予调整,不要让孩子经常的感觉恐惧,这样对孩子身心健康是不好的,但是平时不要太过溺爱孩子,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了自己的能力明显下降的现象。

妈妈多注意经常抱抱小孩子,用抚摸,轻声对她说话的方式多和她说话,让她建立信任感。多陪伴孩子做游戏,不要把他一个人放在角落,让他独自玩耍。

4、有一些很简单的小游戏是可以增进亲子之间关系,例如可以和宝宝相对而坐,妈妈或者爸爸开心做拍手,摇头、叉腰等动作,边做边说,让宝宝模仿。

5、父母稳定的情绪对于给孩子建立安全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宝宝就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对于这种情绪的发泄,千万不能用恐吓、威胁宝宝,企图以强行止哭的方式来阻止。这意味着家长的训斥使宝宝感到害怕或不安全,啼哭的性质发生改变,由不愉快变成害怕。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2

第一句话:妈妈不要走

当孩子说出:“妈妈,你不要走”这句话的时候,说明他们已经缺乏安全感,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妈妈们可不能置之不理,如果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可能会不利于以后的成长,建议宝妈要问清楚不让走的原因,从而有效帮助解决问题。

第二句话:天太黑了,我害怕

孩子不可能会一直和父母一起睡觉,当他们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家长就会分床的事情,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过当他们说出“天太黑,我害怕”的话语时,爸爸妈妈们可得要引起重视,这说明他们缺乏安全感了。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入睡前陪伴他们一会,讲一些睡眠故事等等,帮助安抚不安的情绪,一段时间之后说不定就会开始慢慢习惯自己睡觉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孩子怕黑,但是也不建议睡觉时开灯,因为这样会影响睡眠质量,不利于身体发育。

第三句话:爸爸妈妈别吵架了

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事情发生摩擦,可如果家长老是在孩子面前争吵会导致他们没有安全感,会让他们产生父母不要他的想法,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怎么给孩子安全感 第2张

宝宝过度恐惧怎么办?

表现:孩子出现恐惧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过了正常范围的恐惧就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害怕天黑,一看到医生就以为要打针,或是有“上学恐惧症”等。

主要原因:人的恐惧感与身体技能的发展、个人的成长经历几乎成正比。随着接触的事物、经历的活动越来越多,宝宝体验到的恐惧感也会相应增多。

一般来说,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的恐惧,在4岁时达到顶峰,而到了6岁以后,开始下降。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干预技巧:体会孩子的恐惧并安抚+解释真相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安抚他,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吓唬孩子。对于还不会表达的孩子,可以多搂抱、拍抚以及轻声安慰,降低孩子的恐惧感;对于可以表达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出来,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适当给孩子解释真相,比如说说为什么会天黑。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1、富有同情心

简单的说就是乐于帮助、关心别人。此类做法通常被称为“利他”或“亲社会”行为。

2、人际关系良好

人际关系和睦,能够和其他同学友好相处。适应在一定约束和规矩下行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3、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乐观,遇事冷静,不忧郁,不急躁,能理智分析并解决。

4、求知欲强

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兴趣,积极寻求答案,对于新事物敢于尝试,爱动脑筋。

5、意志力强

有较强的意志力,不怕挫折,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集中注意力着手于做某事,不会经常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6、性格活泼

性格随和,在与别人来往时坦诚、直接,乐于倾听不同意见,即使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也能自我调适。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