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5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孩子在小的时候最为依恋的就是妈妈,因为一般宝宝在一出生就需要喝妈妈的奶,这样就会让宝宝对妈妈的气息比较熟悉,以下来了解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1

宝宝不依恋妈妈的表现有哪些

1、安全依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舒心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附母亲,当母亲离去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回来,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平静下来并继续玩游戏。

2、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这类儿童在母亲离去时并无紧张或忧虑,母亲回来,他们亦不予理会或短暂接近一下又走开,表现出忽视及躲避行为,这类儿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与母亲的安慰没有差别。

3、不安全依恋,反抗型:此类儿童对母亲的离去表示强烈反抗,母亲回来,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示出反抗,甚至发怒,不能再去玩游戏。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

宝宝不依赖妈妈是不是自闭症

正常宝宝:周岁之后,宝宝总是像个小影子似的跟着父母或其他亲近的监护人,模仿他们的动作,并以眼神、动作、简单的词句主动与人交流。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情绪不好等都会寻求成人的安慰。

自闭症宝宝:宝宝对父母没有依恋的感觉,与陌生人相处也没有畏缩的感觉,更不懂得与人主动交流,遇到困难或者感觉身体不舒服通常也会显得无动于衷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寻求帮助。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2

一、宝宝不认妈妈的表现

如果宝宝在外面较多,接触的人较多,可能宝宝就不会太认生,谁抱都行的那种。六个月的宝宝看见好奇的特别激动,有自己的想法和小行动了,如果宝宝对妈妈一点反应都没有的话,可能要到医院检查下了。

二、宝宝不认妈妈怎么办

和宝宝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宝宝认生,不喜欢陌生人,这都是基于宝宝缺乏安全感,宝宝只有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才会放松警惕,宝宝对陌生的'环境或者陌生人产生一种恐惧,所以为了增进和宝宝的关系,妈妈尽量去给宝宝安全感,多给宝宝一些亲昵,多安慰呵护宝宝,慢慢的和宝宝建立信任,给宝宝安全感,让宝宝感觉快乐。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 第2张

拥抱是最好的安慰,妈妈想拉进和宝宝的距离,那么妈妈就应该多抱抱宝宝,给宝宝安慰,让宝宝感受到安全,这样才能使宝宝和妈妈的关系更近,让宝宝愿意亲近妈妈,增进和妈妈之间的感情。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出去,让宝宝亲近自然,增进和宝宝的感情,这样更加容易让宝宝接受妈妈,才能打破宝宝抗拒妈妈的状态,让宝宝喜欢妈妈。

如果因为妈妈长期不陪伴宝宝,使得宝宝不认识妈妈,这是很正常的,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可以试着和宝宝玩耍,多找时间来陪伴宝宝,慢慢的,宝宝就会熟悉妈妈,同时呢,妈妈在陪伴宝宝的时候要保持比较亲昵的状态,这样更容易建立起信任感。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3

一:孩子黏妈妈,背后有原因

你可能会说,妈妈带得多,且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当然更黏妈妈了。

这确实是一部分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你可能不知道。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客体永久性”。

比如4-5个月大的小婴儿,如果你把玩具放在他面前,他会伸手去拿。但如果你把玩具藏起来,他却并不会去找。

这是因为,孩子以为,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你跟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玩,让他看见你把玩具藏在毛毯底下,那么,他会去掀开毛毯找玩具。

这就是客体永久性,即便物体不见了,但不代表它消失了,它还存在某个地方,还会回来。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孩子格外黏妈妈。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客体永久性”,但却没有完全掌握。所以,他们很担心,妈妈一旦不见了,就消失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由于这样的特征,孩子会产生一定的分离焦虑。只要妈妈不在身边,他们就会情绪低落、焦急,害怕找不到妈妈。所以,得时刻看好妈妈,一直黏着她,不让她离开自己。

孩子在2到2岁半左右,能完全掌握客体永久性。这也就是说,孩子在8个月到2岁半之间,分离焦虑最严重,也最黏人。

所以,对于一两岁的宝宝,我们要多理解他的“黏人”行为。别抱怨孩子不懂事,觉得他烦。孩子是出于爱和害怕,才这么黏你的呀。

二:如何应对爱黏人的宝宝?

虽然被宝宝爱着、黏着,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但有时候,妈妈也会苦恼。

毕竟,妈妈精力有限,有时候也希望宝宝能自己玩一会,让妈妈休息一下。而且,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孩子。

婴儿不喜欢妈妈的表现 第3张

①鼓励宝宝的独立性

如果宝宝过于黏人,不能自己独处一会儿,那说明,孩子的独立性不够。这时候,我们可以多鼓励,保护他的独立性。

比如宝宝能自己拿勺子吃饭,或者自己走路不要妈妈抱,又或者要帮忙拖地、洗衣服等,我们可以适时鼓励孩子。

比方说,宝宝能自己拿勺子吃饭啦,宝宝能自己走好厉害,宝宝能自己拖地啦,长大了对不对?

这样的肯定,能让孩子受到鼓舞,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力量的。这样,他更乐意放心大胆地去探索环境,感受世界。哪怕妈妈离开一会儿也没事,他能应对。

②妈妈不要悄悄地离开

有时候我们要离开宝宝一会儿,如果被娃看见,他可能会哭闹。所以很多妈妈在离开时,会悄悄地走,不让宝宝发现。

我们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客体永久性地形成,反而分离焦虑更严重。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就突然消失不见了,会不会回来也不清楚,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这样,孩子只会更加黏着妈妈,生怕一个不小心,妈妈就不见了。

当我们有事需要离开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清楚,我们要去做什么,离开多久。跟娃说清楚,什么时候一定会回来,并且说话算数。

这样,孩子就能明白,妈妈就算暂时不见了,但她还是会回来的。孩子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③与宝宝渐进式分离

蒙台梭利在提到分离焦虑时,提到一个培养宝宝应对能力的游戏,那就是“躲猫猫”。

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在反复“不见了—回来了”的游戏中,孩子能感知到,你消失了一会,但还是会再出现的。

另外,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与宝宝渐进式分离。

比如宝宝在客厅玩,你在卧室叠衣服,让宝宝能看见你。接着,你可以在卧室他看不见的地方忙,但保持和他说话。让他明白,就算看不见你,但你依然在他身边。

再接着,就是告诉宝宝你要离开一小会儿,但马上又回来。

之后,你离开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慢慢与宝宝分离。

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能慢慢掌握客体永久性,逐渐应对分离。

④不要对宝宝发脾气

宝宝太黏人,妈妈可能会有情绪,有时候还忍不住朝孩子发脾气。

妈妈越是吼,孩子越没有安全感,觉得你不喜欢他、不爱他,可能还要离他而去。这就导致,宝宝更加黏人了,哪都不想去,只想守着你。

所以,即便再有情绪,我们还是要控制自己,可以叫家人帮忙带,或者找个空闲放松一下,舒缓情绪。

只有我们心情愉悦,对宝宝有耐心、爱心,孩子才能从我们这里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一个安全感足的孩子,才更容易培养独立性,更能接受妈妈暂时的离开,更愿意去探索。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