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开心与快乐,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下面为大家分享三岁前叫什么时期。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1

一到三岁是幼儿期。

幼儿期,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的年龄段略有偏差。临床医学领域根据生理学的特征,一般将1~3岁定义为幼儿期 ,也有观点将3~7岁划分为幼儿期。

上述两种分法的特征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辅食添加,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

幼儿期的身体发育:

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成人,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幼儿大脑重量在继续增加,3岁时为1011克,到6、7岁时能达到1280克。

这时皮层细胞的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增多,并不断地髓鞘化;皮层细胞之间的联系增多,分析综合活动日益完善,皮层各叶相继成熟,皮层抑制功能迅速发展。这些,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处于领先地位。

1~3岁内头围全年增长2厘米;以后直到15岁,仅增4~5厘米,达到成人的头围。出生时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左右小儿的胸围赶上头围;1岁后只12岁胸围超过头围。

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颅囟的变化反映了颅骨发育情况。一般1岁半的幼儿颅囟都应闭合。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仍稳定增长:体重稳定在每年增长2kg左右,身高稳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婴儿时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为下降。从会走、会跳、会跑开始,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

神经心里发展迅速:语言、记忆及思维想象力、精细运动等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趋向智力发展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周围交往增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多样化,易产生同情感、荣誉感、信任感,正确引导下,可逐步区别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2

小孩到了三周岁有什么样的变化

注意力有所发展

2岁半~3岁,宝宝注意的时间较比以前有所延长,最多可达20~30分钟。注意的事物增多,可以在注意自己眼前的活动与他人反应的同时,注意到周围人、事的变化,即出现了双重注意。并且,注意的有效性提高,除了能发现事物的一般特性外,还能注意和分辨微小细节与差异。

注意的过程也从简单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注意和认知过程的综合,宝宝不但能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能够进行思考,从而使宝宝获得更多的知识。举例来说吧,2岁半以后,宝宝在看到一些事物的时候就会自己进行总结:生螃蟹是青的,熟螃蟹是红的,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宝宝能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分析了。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 第2张

记忆力有所提高

这时宝宝的记忆时间进一步延长,可以保持记忆达1~2个月之久。同时,语言在记忆中起主导作用。

想象能力开始发展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产生联想,可以作一些初步的预测了。此外,这一时期宝宝常玩的角色游戏,如“过家家”等,也是想象力发展的表现。但此时宝宝仍处于想像发展的初级阶段,想象还主要依靠感知与动作,依赖于父母的提示。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培养宝宝想象力的重要时机。

思维进一步发展

3岁左右的宝宝仍处于具体行动思维阶段,需要依靠动作与感知进行思维,就是说宝宝总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如果父母要求宝宝先想好,再去做,宝宝会很难做到。同时,这个时候宝宝对事物的理解已经有了简单概括能力,能够进行一些直接推理,但还不会对事物作出复杂分析,不理解反话。

感知觉认识能力进一步粗细化

在差不多3岁的时候,宝宝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会更加精确,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大体属相有所了解,还能够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能够区分出事物之间的一些差异。

并且,宝宝对事物的感知已经慢慢从知觉概括水平向思维概括水平过渡,认识能力进一步提高。3岁时,宝宝能分辨出红、黄、蓝等颜色,认识红、白、绿、蓝、黄等颜色,认识一些图形和数字,并有初步的时间与空间概念。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3

3岁前,你家孩子要是有这些行为,别着急阻止,将来能让你很省心

事实上,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早期教育密切相关。两岁的宝宝喜欢口头禅,因此孩子的姥姥就会训斥他,但是,其实这样做的后果并不是很好。邻居家有一个孩子,名字叫做闹闹,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家里的人对他的期望都很高,尤其祖父母希望将来能成为全家的精英,因此从小的时候就对他严格要求,不允许有任何坏习惯。

两岁的时候,闹闹开始经常用嘴巴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指甲、玩具、手机等。大人看到孩子成为这样,特别生气。每当姥姥看到闹闹在咬东西,她就忍不住要责骂他,甚至打他。

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闹闹却不愿意去。在学校里,闹闹的胆量特别小,一旦有人离自己比较近自己就会哭得很厉害,幼儿园老师说闹闹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闹闹的妈妈对此很心烦。

事实上,在幼儿时期,宝宝会出现很多具体的行为,比如打闹、不喜欢分享等等,这是正常的情况,孩子成功地渡过这些阶段后,以后的日子就会变得很懂事,但是一旦父母阻碍了这些行为的正常发展,以后的很多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宝宝3岁以内,有这些行为其实是很正常的。

1、宝宝喜欢用嘴巴咬东西

在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会嘴馋,喜欢用嘴巴探索事务,只有嘴巴不停地咬着什么东西,才能让孩子满意。如果没有玩具、零食,孩子们就会咬指甲,家长很担心孩子染上不良习惯,这是正常的。

孩子妈妈就可以准备一些干净的硅胶玩具和饼干点心,满足孩子们的啃咬欲望,有适合宝宝啃来啃去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不会把指甲当成咬的对象。

三岁前叫什么时期 第3张

2、宝宝喜欢用“打”的方式来与其他人交流

宝宝们比较青睐用自己的手指去探索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看到一个小伙伴就会用双手拍打对方,试图以此方式来与对方沟通。许多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在挑战别人,但这只是他们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3、宝宝具有强烈的占有欲

孩子已经和母亲在一起很长时间了,认为母亲是他自己的母亲,即使父亲也是不允许靠近妈妈的,所有的玩具都属于自己,别人不能碰,孩子有了财产权的意识,有强烈的占有欲。那么,父母如何面对他们孩子的这些行为呢?

引导他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特别想亲近对方,却又不知道怎么亲近,所以咬着对方,这种亲密的行为必然会伤害到对方。有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呼小叫,这样是不好的,那么孩子咬别人怎么办呢?

孩子咬人不是从心里来伤害小伙伴的,它只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他们不知道这样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小伙伴,家长需要引导他们的孩子。教你的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拥抱他人,亲吻他们的小手等。你可以选择这种表达方式表达爱意,并告诉孩子说被咬的人会感到疼痛,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有些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事实上,对于身体敏感的儿童来说,他们喜欢用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用意是传达自己的心声,而不是刻意的打对方。

孩子的错误表达必然会引起家长的误解,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知道如何用手表达,学会文明的表达。

孩子三岁前,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应从这些方面着手。

1、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练习绘画时,老师们并不强求色彩的统一,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规则,让他们知道世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孩子的房间让孩子决定布置,至于摆放什么东西,给孩子们自主权,让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锻炼中逐渐成长。

2、要让孩子独立

孩子年轻时犯错误是正常的,但这不是父母安排孩子生活的理由。孩子们需要独立面对生活,父母应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当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尽可能多地参与进来,给孩子自由交流的空间。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