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7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很多孩子天生是属于自由的,他们更喜欢无拘无束地玩耍、学习和生活。以下一起来看看,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了解学习一下如何教育孩子。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豪华家装进入家庭,家长们再也不允许孩子在家里“瞎折腾”了,床上不让爬,沙发不让随便坐,这儿不准动,那儿不许摸,处处“戒备森严”。孩子们常常感到不幸福。提醒家长朋友:在进行家庭装修时,一定要给孩子留有活动场地,让孩子在玩中寻找童年的幸福。

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环境

我女儿刚上幼儿园就对玩“娃娃家”的游戏特感兴趣。回家后常给我说:“妈妈,咱俩玩娃娃家吧,你当孩子,我当妈妈。”与孩子玩了几次后,我就和孩子商量着添置儿童餐具、儿童生活用品,自制纸板小房子、小床等游戏家具,促使游戏深入发展,孩子学会了给娃娃梳头、洗脸、穿衣、叠被、做饭等事情。

孩子4岁了,对阅读图书萌发兴趣,我就为她准备各种画书、绘画纸、彩色笔、旧挂历等物品组成图书角。孩子每次从幼儿园回来,就在图书角里又讲又画、乐此不疲。随着她上小学以后各种兴趣的不断产生,我就想方设法地创造相应的环境以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与孩子一起玩,因势利导

现在独生子女最大的遗憾就是在家里没有玩伴,有孤独寂寞之感。为此,我常常抽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搭积木,看谁搭得又快又好;一起捉迷藏,帮助孩子确立方位概念。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教给孩子一些知识,而且教给孩子怎样做人、处事。

我们还邀请邻家孩子来家玩,逐步培养孩子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品质和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

孩子不小心闯祸,别乱指责

有一次,孩子带了几个小朋友来家玩,孩子们高举着各种玩具在床上乱蹦乱跳,将屋顶的彩色拉花挂断了,孩子害怕地告诉了我,我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让孩子们从床上下来,耐心地给他们讲拿玩具上床乱扔会发生危险、好孩子应该怎样做等。孩子们不仅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劝告,还悄悄议论说:“你妈不乱吵人,真好!”

我想,孩子们也许就是在家长精心创设的关爱、理解、宽容、尊重、温暖、和谐的环境中寻找并感受着幸福。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2

在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教育观念、亲子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得到启发,给自己一份笃定,还孩子一片天空。

其中有这两个问题,被隐藏在表面冲突的背后。

第一,孩子是谁的?

孩子因父母来到这世界上,所以就属于父母吗?中国传统的'伦理关系中,孩子当然是父母的。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既然父母给予了生命,那么打骂责罚甚至以不孝之名剥夺生命,是情理之中的。同时,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金钱到情感,责任几乎是无限的: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孩子成年了还要帮他们找工作、相亲、买房子、带孙子……与这样“无限”的付出相对应,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也常常令人胆怯。

学业上要比过邻家的小孩,为父母“争气”,择业时要替父母完成没有实现的梦想,出人头地……这倒不是说父母贪心要求孩子给自己多大的回报,而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我为你牺牲这么多,你就该听我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基于这种逻辑,孩子就要去你为他们选的学校;下课了去参加你为他们选的学习班;未经他们的允许,你可以检查他们的日记和电脑;他们应该听从你的建议选择“有出息”的专业;甚至,有的母亲认为儿子即使结婚了,也应该更听妈妈的话,而不是媳妇的。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2张

许多的矛盾与不幸就从这里开始。

以爱的名义包办一切,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内在动力和负责任的能力;以爱的名义如影随形,就剥夺了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在你的关注中喘不过气来。这种内心的压抑与痛苦不仅是一种悲哀,也产生了怨恨和疏离,伤害了亲子关系。

所以是否认识到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说到底,是对生命的态度。孩子借由我们来到这世界,但他们不属于我们,而属于他们自己,属于这个世界。为人父母的责任不是借由他们让自己脸面有光,而是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学习选择、学习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甚至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权利。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一诗中写道: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3张

正是基于对孩子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信任,承认我们其实不懂自己的孩子,所以才会虚心倾听和理解他们;让孩子选择,护航他们心中的坚持,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梦想;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给成长自然的节奏,甚至让他们“在错误里多呆一会儿”;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思考,不做始终在头顶盘旋的“直升机父母”。

我特别想对那些紧张焦虑、用力过猛的父母们说:“别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而是他们从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活法!

第二,“你究竟打算怎样度过这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贵的生命?”

这既是给孩子的问题,也是给父母的问题。在这方面,父母说什么其实没有太大作用,怎么做才是关键。

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为光宗耀祖、挣大钱、买大房子,那么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压力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这不仅局限了孩子的格局,也恰恰让他们无缘进入致力于培养改善世界的领导者的“名校”,因为没有什么比自私、虚荣的学习目的更能引发“一票否决”的了。当然,对“名校”的迷信,也正是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迷思。

出现这样的状况,错误不在孩子,而在于很多做父母的处于价值观的混乱期。试问我们自己:我们做过什么来帮助他人、改善世界?我们有对知识的好奇心和不断学习吗?我们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吗?我们能够承认错误、接受改变吗?我们面对困难时做出过怎样的努力吗?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4张

父母自己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又怎能指望孩子尊重我们并以我们为榜样呢?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一边搓麻将,一边训斥孩子“要好好读书”;如果父母一边炫耀花钱“搞定”老师,一边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如果父母天天吐槽、怨天尤人,而让孩子“积极乐观”;如果父母斤斤计较,却希望孩子“大度包容”……那可真是缘木求鱼了。

从孩子什么时候分床睡,到究竟该上什么样的学校;从能不能打骂责罚,到如何启齿谈“情”说“性”……几乎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成年人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也让这一代中国孩子疲于奔命、迷失方向。表面上,是因为大家的手头有钱了、选择增多了、视野全球化了;深层里,是对待人生、看待世界的价值观或是评价体系在剧烈转变中,尚未完成。

许多历史遗留的、集体无意识的沉淀,反过头来纠缠我们,让我们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