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绝对不能忽视,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绝不能通过体罚的方式,家长们和孩子都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那么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吗?和我了解下吧。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1

1、“玻璃心患者”通常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抗挫折能力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无助感。而这种“玻璃心”养成往往和孩子童年时期的挫折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2、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所谓挫折,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无法实现动机和无法满足需要的情绪状态,包括学习挫折、交际挫折和情感挫折等几个方面。

3、现在,孩子基本都是全家的心头肉,家人们都围着孩子转,处处充当“保护伞”,他做了什么事都是“真好啊,太棒了”“真厉害”。所以很多孩子从小的生活都是顺风顺水,也提高不了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

4、当孩子独自走入社会,需要独当一面时往往会产生各种不适应,表现最明显的是:任何小事情都可以成为他的挫折。但是,毕竟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经历挫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5、锻造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工匠会快速将其浸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处理,这样工件的性能会更好。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被心理学家称为“淬火效应”。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淬火”,也就是要经历一点挫折,正如英国儿童心理专家卡特邦奇所说:“过于幸福的童年,常常会造成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打击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6、我们大都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要让孩子经历挫折。但是很多人对挫折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为孩子人为地制造挫折,然后让他习惯挫折。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如果运用不当,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娇生惯养更严重。

7、挫折有时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心灵力量,但另一方面,运用不当也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自信心受到上号,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家长特别需要掌握这点,千万别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挫折教育你是否适度2

1、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不遭遇任何挫折,甚至可以说我们就是在挫折中慢慢长大的。然而,有些人面对挫折时能够愈挫愈勇,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而有些人却在挫折面前慢慢沉沦,最终被挫折所击倒,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根源。

2、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所谓挫折,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无法实现动机和无法满足需要的情绪状态,包括学习挫折、交际挫折和情感挫折等几个方面。

3、在婴儿时期,我们心理发育和成长最重要的一步,恰恰就是由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挫折带来的。在婴儿最初的成长过程中,任何的需要大部分都能得到妈妈的立刻满足,饿了马上就有奶吃,尿尿了妈妈马上给换尿布,不舒服了妈妈就会把自己抱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婴儿还无法分辨自己和他人,他的心理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因为各种原因妈妈不能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出现,于是孩子慢慢分清了妈妈是一个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人,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逐渐认识了客观世界,为以后复杂心理过程的发育打下了基础。对于母亲而言,如果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立刻出现,满足他的需求,那么孩子的这种分化过程就迟迟无法完成;同样,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母亲总也不出现,孩子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同样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发育。可见,在孩子最初的成长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耐挫教育就十分关键。

4、遗憾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和孩子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要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在上学之后,家长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变得更加困难。例如,父母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老师也跟自己反映孩子上课跟不上,而自己同事的孩子成绩却总是很好,面对这种情况父母通常都会变得很焦虑,甚至会把这种焦虑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而面对父母施加的压力,耐挫力差的孩子成绩就会变得更差,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其实,除非先天的智力缺陷,绝大多数的学习困难都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5、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进行了一次实验。他把一群学生分成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音,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音,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音停止。第三组是对照组,没有任何噪音。噪音折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试验的下一个阶段:实验是一种叫“手指穿梭箱”的装置,当把手指放在穿梭箱的一侧时,就会听到强烈的噪音,而在另一侧时就听不到噪音。

6、 心理学家发现,在原来的试验中听过努力能够使噪音停止的第二组,以及未听噪音的对照组,在第二阶段实验中,都很快把手指移到了箱子的另一边,从而使噪音停止。而第一组,也就是说在第一阶段无聊怎样努力都无法使噪音停止的学生,手指却仍然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音响下去,却想不到尝试把手指移到箱子另一边。

7、塞里格曼接着进行了实验的第三阶段:要求所有学生吧一堆无序的字母排列成字,比如ISOEN,DERRO,可以排成NOISE和ORDER。实验结果表明,在前面的试验中产生了无助感的第一组学生很难完成任务。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的存在,以及他对学习的影响:在经历了某种证明自己无能的学习后,人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都会表现消极。

8、在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经历了挫折后,他们就开始找理由为自己解脱:“我太年轻了”、“我书读得太少”、“我经验不足”或者“我的缺点太多”等。这说明,外在的挫折变成了他们内在的“习得性无助”。他们的沮丧和焦虑,往往以愤怒抗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变化造成的伤害,比挫折本身要大得多。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