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很多妈妈们带孩子去医院体检都会发现,贫血特别常见,并且孩子平时也很健康,为什么就会贫血呢?导致贫血的原因又有哪些呢?给大家分享几个可能性原因。可以注意以下的几个原因哦。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1

生理性贫血

由于宝宝在胎儿期处于一种相对缺氧的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这个时候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是比较高的,血红蛋白含量可高达150-220g/L。出生之后,随着宝宝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到宝宝长到2-3个月的时候,降至最低值,约100g/L,出现轻度贫血,之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会缓慢增加,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贫血,是小宝宝对环境改变的一种调适现象,并不是真正的贫血,而且宝宝通常也有没有其他贫血的临床症状,对于这种生理性的贫血,可以不用太过于担心,也不需要治疗。

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缺乏时,血红素生成不足,进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缺铁性贫血为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可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其中以口唇、甲床黏膜更为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头晕、耳鸣、肝脾肿大、食欲减退、精神不集中、心率异常等,严重的甚至还可影响到心功能,缺铁性贫血患儿在经铁剂治疗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还在胎儿期的时候,宝宝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亲那里获得铁,其中在孕期的最后三个月获取的量为最多,获取来的这些铁足以维持他们在出生后的4-5个月内使用,所以足月产的小宝宝一般在生下来后的`4个月内都是很少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但若孕妈妈在孕期时就严重缺铁性贫血的话,那么她能为宝宝提供的“储存铁”是极有限的,或者是宝宝早产了,错过了孕期最后三个月可以获取更多铁的机会,那么这些宝宝在出生后患上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就比其他新生儿要高了,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铁治疗。

到了4个月之后,随着之前储存的铁逐渐消耗完,加上这个阶段的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膳食中铁的需求量增加,而他们的主食——母乳和牛奶的含铁量其实都是相对比较低的,这就需要在添加辅食时为他们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满足体内铁的需求,而如果家长没注意给孩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一般较少,多见于一些偏食、挑食的孩子,或是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导致铁的吸收受到抑制所致。此外,也还有一些是长期慢性出血最终导致了贫血的发生,如钩虫病、肠息肉等。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致,以六个月至两岁为多见,它是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虚胖或颜面轻度浮肿,毛发纤细稀疏、黄色、贫血貌、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舌炎等,维生素B12缺乏时还可表现为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嗜睡,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重者可有不规则震颤等,叶酸缺乏时可有神经精神异常的表现。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4-6个月后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不当的婴儿,及饮食中偏食挑食,不吃肉类、动物肝脏及新鲜蔬菜水果的幼儿,或是有严重感染、胃肠吸收和运输障碍的小儿。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内在异常,如红细胞膜结构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红细胞酶缺乏(G-6-PD缺乏症等)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地中海贫血等),或是红细胞外的因素,如免疫因素、感染、物理、化学因素等所致。对于这种溶血性贫血,主要是确诊后积极做好防治。

其他出血性疾病

其他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也可因丢失血过多而出现贫血。

哪些原因会导致贫血2

缺乏科学喂养知识 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成天让孩子吃牛奶、鸡蛋或吃巧克力,以为这样有营养,其实,这些食品并不是铁的良好来源。每500克牛奶中含铁1.0毫克,一个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8毫克的铁,如果单纯用牛奶提供,则每天得吃4000克牛奶,这样大量的进食牛奶,不但挤掉了其它饮食的摄入,而且对身体有害,如“牛奶贫血症”就是由每天进食大量的鲜牛奶,使得过敏的小儿引起肠道慢性出血造成的。另外,常吃巧克力、奶油点心等一类高热量食品,会使小儿缺乏饥饿感,减少进食量而无法得到其它必需营养素,同时这类食品所含蛋白质和铁都很少,长此下去,终会导致贫血。在婴幼儿期,小儿很容易养成偏食、挑食等不食习惯,家长如果不注意这点,也会造成小儿贫血。

生理因素 学龄儿童尤其是处在快速增长期,由于生长快,运动量大,特别是女孩月经来潮之后,均需要增加铁的摄入,如果供给的食物含铁量少,又未及时从补铁的药物中获取,就会发生贫血。

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失血疾病,如肠寄生虫病、肠息肉、肛裂等,以及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均会造成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贫血。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这里可提供以下办法,供参考。

第一,提倡母乳喂养 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应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含铁的辅食;牛奶喂养的小儿应提早于2—3个月添加。小儿时期每天铁的需要量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为20毫克,当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铁的含量达不到这个要求时,应从补铁的药物中摄取。

第二,掌握科学喂养技能 供给的食物一定要结合小儿年龄、消化功能等特点。营养素要齐全,其量和比例要恰当,食物不宜过于精细、过多含糖、过于油腻、调味品过于浓烈以及带有刺激性。其品种要多样化,烹调时不要破坏营养素,并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儿食欲。

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由于每一种食物都不能供给人们所必需的全部营养成份,所以膳食的调配一定要平衡。

第四,纠正一些不良的进食习惯 如强迫、引诱进食以及挑食、偏食,彻底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