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3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小朋友上幼儿园后,家长在跟小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家里的孩子不愿意跟自己分享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感觉孩子应该有很多趣事分享。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呢?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1

1、对去幼儿园感到紧张和压力

每个人面对一个新环境都需要适应过程,孩子也不例外,由于孩子较小,适应幼儿园所需的时间往往比我们要想的长,所以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宝妈一问起,孩子自然就不想谈论那个带给我紧张和压力的地方。

2、没有完全融入集体生活

刚去幼儿园的孩子往往喜欢独处,自己跟自己玩,没有完全的融入集体生活,自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对于宝妈的提问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3、宝妈的问题太笼统了

上幼儿园的孩子基本只能回答一些很浅表的问题。像你今天吃了什么?孩子可能就会说:吃了午饭。宝妈的问题提的太笼统,孩子不能理解,自然就回答不了。

孩子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家长怎么做?

1、孩子不想说时不强迫

对于孩子要鼓励他自己说,而不是强迫他说,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不好的影响。

2、宝妈提问要具体:如选择题

孩子的记忆力自然没有大人好,所以宝妈的提问应该是简单并且能提醒孩子回忆的`。比如:宝宝,你今天中午是吃的面条还是米饭呢?这样宝宝就会自我回忆,给出答案。

3、关注幼儿园的一切(和老师沟通)

一般来说,现在幼儿园老师都会和宝妈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宝妈也可以通过老师来了解孩子的情况,再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和宝宝直接交流,这样自然能够提高孩子和宝妈分享的频率。

让孩子快速融入幼儿园生活的小妙招:

1、送孩子到幼儿园之后,宝妈不要着急走

很多刚刚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宝妈,可能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扭头就走,以为这样可以逼着宝宝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抛弃的行为,会让孩子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感到更加的孤立无援。

因此,宝妈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后,不妨多陪孩子一会,等孩子脱掉外套,放好书包之后,跟孩子来一个有仪式感的告别,并承诺孩子:放学后我来接你!

这样的承诺,不是走形式,而是宝妈一定要遵守的约定,如果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话,建议宝妈最好是能在孩子放学的时候,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这样会给孩子内心一些小小的希冀,也会让孩子觉得时间过得更快。

2、帮助宝宝更快融入幼儿园的人际圈子

为了能帮助孩子更快的融入集体之中,宝妈不妨也做出一些小小的努力哦,比如:给同班的小朋友们带些小礼物,或是零食,水果,或是小礼物之类的,让孩子在学会跟别人相处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多家长会过度紧张,认为让孩子这么小就学会送礼物,会形成不良风气,其实,宝妈们大可不必担心,小孩子的世界,不像成人如此复杂,对孩子来说,这个小礼物,其实就是一个让大家顺畅沟通的媒介,就是一个简单的纽带作用。

如果家长不去过分强调这个礼物的“重要性”,相信,孩子们是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手段的,因此,想让孩子更快的融入集体生活,宝妈不妨试试这个小妙招。

3、回家后多跟孩子交流幼儿园见闻,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每天会接收到很多新知识,而且,因为幼儿园的环境在,也会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所以,如果放学回家之后,宝妈能跟孩子多一些交流,多多去跟孩子一起回忆,在幼儿园一天的美好经历,相信,孩子一定会慢慢爱上幼儿园。

一般幼儿园老师跟家长之间都会有一些联系,或是某个沟通工具,或者聊天工具,老师都会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那么家长不妨趁这个时候,多问一些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

让孩子了解到妈妈对他的爱和关怀,也能让他感觉到:哇,幼儿园好神奇,我在幼儿园做的事情,妈妈居然都知道哦!感觉好像一直都跟妈妈在一起呢。

以上就是有关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的相关介绍,当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家长要多观察宝宝的状态。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幼儿园生活2

1、 孩子1岁之后有了“所有权”意识,不爱分享是天性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带着光环,所以家长不要理所应当觉得孩子拥有天使的本性。他们刚出生时只会用哭闹表达情绪,需要父母教导才知道,用动作用语言也能表达想法。

性格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不会主动把拿在手里的零食给其他人,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自私的表现,不爱分享只是天性而已。

家长要通过引导教育,让孩子知道和别人分享才是正确的做法。不要因为自家孩子受到别人批评,就觉得孩子没救了。

性格和才能一样,都需要通过后天培才能逐渐养成,家长在这其中的引导作用很重要。

2、 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总是被宠着惯着

家庭里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成了全家人的中心。除了父母辈,家族里还有四个长辈对孩子关心,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庭,对家里的男孩十分溺爱。

被溺爱的孩子容易自私自利,他们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长辈的教训,也不知道怎样的行为不好。和同龄人相处时,这种“自我”意识容易被放大,矛盾也会随之产生,孩子就会被同龄人讨厌。

因而,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不对时,想要通过干预手段,让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家长的一些行为误区:

1、 强迫孩子分享或是轮流玩

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正是可以交到好朋友的时候。妈妈们为了促进孩子之间主动的交流,总会让自己的孩子把玩具分享出去,孩子不肯,妈妈就会开始教训甚至骂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会非常难受。

其实,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没有人愿意被强迫,心甘情愿才能让人开心。家长教育孩子时,不要以为简单粗暴可以解决问题,有耐心的教导才是长久之计。

2、 跟孩子灌输“大的应该让着小的”的思想

对于成年人来说,虽然还存在长幼有序的观念,但在多数情况下,大家更应该处在平等的状态下。

“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这种思想并不符合可观规律,任何事物的判断,都要通过是非对错来判断,谁有道理,谁就该占上风,不能因为年纪小,就能在任何事情上获得特权。

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现在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想要的东西父母会给买,没有什么需要通过别人的退让获得。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