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

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8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我们都知道宝宝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舒适美好的环境,因此家长需要特别重视宝宝的生活,防止宝宝受到惊吓,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吧。

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

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1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 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

恐惧事件1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从此,壮壮每天都把妈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准备出门,壮壮一双小手便铁钩似地揪着妈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壮胆策略: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 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和宝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2

那个怪叫着吃灰尘的长鼻子会不会把我也吃进去? 每当妈咪用吸尘器时,丁丁就会在一旁吓得声嘶力竭地大哭大叫。有一次,他甚至亲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块纸片呢!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你没看它那长鼻子在地上闻来闻去的,肚子里轰隆隆地怪叫着,好像饿坏了的样子。说不定妈咪没看住,它就会把自己给吃进去呢。

壮胆策略:除了吸尘器,宝贝可能还会害怕其他发出噪声的家用电器。不管宝贝懂不懂,都要简单地向他解释吸尘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并且告诉宝贝这个东西不会对他造成伤害。耐心地向宝贝演示怎样开关这些电器,让他明白他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开关来控制这个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他理解他们无法伤害他的道理。

恐惧事件3

阳台上那盆长着好多眼睛的花会抓住我不放吗? 一些热带观叶植物有着鲜艳的色彩或者纹路,它们大大的叶片有时候会让宝贝觉得非常恐惧。露露就是这样,她不敢看,更不敢摸阳台上的那盆被妈咪叫做“花”的东西,即使父母把叶片揪在手里,她也会吓得哇哇大叫,一个劲儿往后躲:“妈咪,你看,好多眼睛呢!”

让宝贝感到最恐惧的三件事2

孩子最怕的,是你生气了

有一天在逛微博的时候,Pongo看到了一个非常让人心疼的小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吵得特别厉害,爸爸气的在客厅里面摔东西,他在一旁吓得大哭不止,到了第二天,尽管爸爸妈妈不吵架了,但是他们依旧还是在冷战的状态。

他感到很害怕,躲在自己的小屋里面不敢出来,也不敢跟爸爸妈妈说话,生怕自己再惹恼了他们;妈妈看到他一言不发,心里觉得很是愧疚,于是主动提出带他去游乐园玩耍。

游乐园里面到处都是人,小男孩排队去坐旋转木马,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坐旋转木马,旁边的小朋友激动得哈哈大笑,但是他一回头看到妈妈发呆的样子和失落的表情,瞬间就没有继续玩下去的好心情了。

那天刚好是周末,游乐园里满是彩色的泡泡,旋转木马也被欢快的音乐和温暖的灯光环绕着,可是对小男孩来说,他记忆里的游乐园是灰色的。

我相信妈妈肯定不是故意带给孩子压力的,但是她无形中的坏情绪却带给了孩子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开心,孩子也很难真正的快乐起来。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他们都认为孩子吃好喝好玩好就够了,理应当感到开心和满足,他们能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

实际上,孩子远比大人想象中的更细腻更敏感,他们对父母的情绪和家庭的氛围有着异常敏锐的直觉,当他们看到大人叹气时,忍不住想:为什么他们会叹气呢?是不是感到不快乐呢?不快乐的原因是不是我呢?

今年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戳中不少网友的泪点,片中,贾玲饰演的女儿讲了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你说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过。”

妈妈李焕英却说:

“我未来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快乐说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只要爸爸妈妈是开心的,家里面的氛围是融洽温暖的,他就会由衷的感到快乐。

他们最在乎的是父母陪伴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快乐,至于物质生活,他们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在意。

  孩子最怕的.,是你发火了

绘本《妈妈发火了》中,妈妈喜欢大声训斥小山:

“又来了,你又来了!赶紧给我老实坐好,快点吃!”

“你这是在干什么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在浴室里胡闹是很危险的吗!”

妈妈抓狂的声音响彻屋内,一个大大的黑影仿佛要压倒小山,小山迷茫又难过的样子在绘本的图画里表现得淋淋尽致。

其实小山把餐桌弄脏是因为想要独立吃饭,但还没有掌握好技能;小山在浴室里玩泡泡,这是天性,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同时告诉他如何避免危险。

面对故事里歇斯底里的妈妈,小山的第一感受就是想要躲避,其次就是自责和恐惧。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经在气急败坏的时候,对自家宝贝说过这句话“你听不听话?再这样,妈妈生气了。”

这时孩子就会被吓到,乖乖地“束手就擒”。

有的妈妈还会在生气后追问孩子:“你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孩子只会怯怯地说:“我不该惹你生气的。”

比起对错误的认识,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感知是更为直接的,他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只知道他这样做让妈妈生气了。

在父母的责备和吼叫声中,孩子往往是带着深深的恐惧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习惯性的将父母的生气怪罪于自己,在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表达内心真实的需求

  孩子最怕的,是你不理他了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见这样场景;正在忙着玩手机的妈妈对着正在耍赖的孩子说:“你别烦我了行不行啊!再闹我就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

说完之后就不再理孩子了,很多小孩听你这个话就只好撇了撇嘴,满眼失望的到一旁自顾自地玩,那个样子特别让人心疼。

这种忽视和不回应,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是在小黑屋里关禁闭一样,孤独又绝望。

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尽管长大之后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其实他们的内心往往比同龄人要更敏感更自卑,他们总会觉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的不够好,以至于不被别人接受或者喜欢。

随着时间的推移,否定的想法在他的心里越扎越深,他会默认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人,一生都会过的辛苦又小心。

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忽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它对孩子的伤害不明显,但是很长远。

它发生在每一次孩子需要安慰和鼓舞的时候,父母要么顾着做自己的事情,要么视而不见,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你没看到我在忙吗!别缠着我。”

“你又不是考了第一,不要总是小有成绩就骄傲自满。“

“你不是要出去玩吗?那你自己去吧?出去了以后就别回家了!”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否定、被忽视、被拒绝和被反感,时间久了他们就不愿意再主动的与父母产生沟通,也不愿意像父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了。

为人父母,与其说是陪伴孩子成长,倒不如说是支持孩子成长;孩子的成长也是为人父母自己的修行,而情绪控制就是这场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只有父母拥有稳定的情绪,能够更加温和的与自己家的宝贝相处,他才能够成长为一个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人。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