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相信每位家长都想自己的宝宝在生活中是很活泼开朗的,但是有些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发现宝宝有些安静,也不太喜欢和人交流,下面小编分享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1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

婴幼儿孤独症最早的症状是与健康同龄儿相比,正常行为的缺失。例如,正常婴儿出生1~2个月喜欢注视人脸;2个月会逗笑;3个月会笑出声,还会发些元音;5~6个月开始认人;6~8个月叫他名字有反应;8~10个月可理解一些语言;1岁会用手指指看到的物体;15~18个月能完成简单的指令。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表现是:2个月缺乏眼对眼对视;4个月不会看着别人的脸笑;6个月不能被人逗笑,眼睛很少注视人;10个月叫他名字没有反应;12个月对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动作模仿不感兴趣;16个月不说任何词汇,不理睬别人说话;18个月不会用食指指点东西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的指向,缺乏社交技能,不会试着参与和获得他人的注意;24个月没有自发的双词短语。

家长细心地观察会及早发现婴儿时期的异常表现,为早期干预赢得宝贵的时间。早期干预的核心是通过相应的方式将这些孩子带到丰富的社会互动中去,而不再任由患儿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孤独”的环境中。

早期干预的方法,就是根据健康婴幼儿发育的指标为指导,利用早期教育的方法,给予丰富的、持续的刺激,包括视、听、触觉等多感觉的刺激,诱导孩子出现该月龄缺失的行为。例如,4~5个月的孩子如果不会和妈妈对视,可以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妈妈脸的中央,当宝宝注视后迅速拿去玩具,使宝宝注视妈妈的脸,这种练习要反复进行;成人要经常和孩子对视,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和热情的语言吸引孩子注视;还可和宝宝做面对面藏猫猫游戏,用一张白纸挡住孩子的脸,然后突然拿开,夸张的说“猫猫”,逗引宝宝笑;尽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单独玩一种玩具或看一张图片,而应更多地刺激孩子与人的交流。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孤独症倾向2

孤独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有哪些

⑴与外界交往障碍:不与外界接触,表现为极度的孤独和自闭,对最亲近的人和别人均缺乏情感反应,父母离开时也无所谓,当父母抱他时,不表示高兴、不微笑、不伸手,也不会将身子贴近,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发现患此病的小孩孤自一人,不愿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对人却无兴趣,但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如玩具、石头、筷子、桌椅)表示特殊的依恋,爱不释手

⑵感觉感知方面:近似“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患儿对周围的亲人或其他人似乎没有看见,眼睛不看对方。叫唤他亦无反应,似聋的表现,对疼痛不敏感。

⑶语言障碍:是本病突出症状之一。约半数病例语言缺陷、完全缄默,也不能用手势表示。部分患儿可有模仿语言,但文法结构混乱、语言缺乏意义,常常代词填倒(如用“你”代替“我”)。

⑷行为方面:有反复无目的刻板动作,如弹手指、拍手、摇摆身体、旋转和挥动手臂、脚尖走路或其他刻板动作。自残行为(如抓破皮肤、咬手等)较为常见。

⑸渴望维持原样不变:患儿在日常生活总是固定刻板地坚持同一模式,如坐的位置、东西放的地方、日常生活内容顺序都必须保持原样不变,若加以改变就哭闹或强烈对抗。

⑹智能障碍:孤独症外貌无明显呆滞,但基本适应能力明显落后,自身防卫功能减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多为中度、重度)者占大多数。极少数孤独症具有严重智力障碍,但显示特殊的能力,特别是对音乐、计算和机械记忆领域,即所谓“白痴学者”。

治疗与预后:对教育训练为主,包括语言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指导,也可使用药物治疗。本病预后不好,慢性病程,预后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少数病例通过教育训练,自助能力方面有些改善,大多数最终发展为重度精神迟滞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