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7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绝对不能忽视,比较小的宝宝就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大家分享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1

1、低声教育让子女觉得父母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可以更加集中注意力的认真听父母对这件事的想法。相反,一遇到事,父母就开始破口大骂,反而吓到孩子,还会让孩子内心受挫,从而怨恨父母,进行反抗,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比如离家出走等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就违背了原本的初衷,最后得出的结果也适得其反,全家人都会陷入难过的境地。

2、父母低声教育子女可以让他们放下防备,没有抵触的情绪,愿意将父母作为朋友一样好好倾诉自己的困难及想法,沟通顺畅了,整件事就更容易变好了。

3、父母温柔也容易感染自己,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好,做事慢条斯理,不容易出错。相反暴躁的父母,更容易养出暴躁的孩子,一家人都暴躁可想家庭氛围是什么样的。

那么如何进行低声教育呢?

1、不要孩子一进门就开始教育,而是请孩子坐下来,让孩子有回家的温暖,之后再循序渐进的展开话题。如果孩子一进门,家长就掐着腰,指着鼻子大骂,孩子还会敢回家吗?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远。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

2、遇到事请家长要冷静。比如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要学会接受,是不是孩子贪玩了?是不是自己没有好好的关注孩子,整天忙工作忽略了孩子,是否要在假期给孩子找个补课班等等。家长冷静下来了,再跟孩子说这件事,比如你的成绩不理想,我们应该更加加把劲,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步等等。有效的沟通会让孩子觉得爸妈说的很有道理,为什么别人成绩比我好,我是不是应该有上进心、自尊心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等等,孩子自己就会变得想改变、想进步了。

3、要时刻保持素质。很多家长活得特别浮躁,工作不顺利了就容易把气撒到孩子身上,甚至骂脏字。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素质这么差也容易影响到孩子,还容易让孩子瞧不起父母,孩子瞧不起你,你不能以身作则,你教育子女自然就没有说服力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时刻保持素质,再生气也不能说脏话。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2

童言无忌,多数时候欢乐多

“妈妈,妈妈,电视里的叔叔阿姨在床上打架吗?”

“没有,他们是在做运动。”闺蜜小乔红着脸握着遥控器立刻换台,她也不知道这个熊孩子是什么时候跑到客厅的。

“原来是这样,妈妈,你和爸爸也经常做运动吗?”

“对啊,勤做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小光白天也要多出门散步、跑步,这样身体才会健康成长哦!”

“这样啊……”

“哎,小光你脱衣服干嘛?多冷啊?”小乔当场愣在原地,抓起地上的毛衫就给孩子披上。

“可是……我昨晚偷偷在门前瞄着,爸爸和妈妈做运动时也没穿衣服啊。”

听见小乔的抱怨,兜妈嘴里的盐汽水立刻喷了出来,不过马上故意板着脸,取笑道:“妹妹,下次做运动要穿衣服啊!”

0-6岁,在心理学上,孩子正处于婴幼儿期,他们的思维模式停留在具体形象程度。顾名思义,这种时期,孩子的思维材料主要是具体形象或表象,就是眼前的画面。

就像小光脑中的思维材料就是父母脱掉衣服在床上运动,他的首要材料是父母脱掉衣服,其次是做的事——运动。

婴幼儿期,孩子的思维只会停留在此,逻辑思维只是萌芽,并不会考虑事件背后代表的真正意义。

正因如此,孩子在婴幼儿期说的话,很多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而我们也把这些话叫做“童言无忌”。

虽说小孩的思维只停留在具体形象程度,但正因如此,他们的脑回路总是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欢声笑语。

童言并非无忌,也可能酿成惨祸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孩子要比以前的孩子更早地接受新事物,而其中某些新事物所来的影响,让孩子们说出来的话,细思极恐!

前些年就有一个家庭发生了这样的惨剧。

小强(化名)非常喜欢看动画剧《熊出没》,剧中有一个片段就描写熊大熊二攀岩。

小强当时就兴奋地问自己的妈妈,“妈妈,我做一根绳子是不是也可以攀岩?”

后者只是笑着点点头,没有过多的询问孩子的想法。

之后,惨案就发生了。

七岁的小强偷偷的拼接了一条绳子,从阳台顺延下去,自己却失足从七楼跌至二楼阳台,经医院抢救三天后,不治身亡。

同样是“童言无忌”,可是给家长带来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我做一根绳子是不是也可以攀岩?这是小强看动画片思考出来的问题。这说明,此时此刻,他对攀岩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还有着实践的欲望。

这意味着,他说出来的,可能并不是玩笑话。

可是,小强的妈妈没有意识到孩子话中的含义,只以为这是孩子的玩笑话,或者随口一说。

如果小强妈妈换种思路,这样回答:“没错哦,那样的话小强也可以攀岩,不过攀岩是一种很危险的运动,现在小强年龄太小,不可以尝试,等你长大了,妈妈带你去玩,好不好?”

小强生前话中的救命稻草,妈妈并没有抓到,童颜并非无忌,家长有时候不重视,也会酿成惨案。

虽说童言无忌,但孩子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小婷凶狠地盯着床上的黑猫,咬牙切齿道:“妈妈,我想要杀死这只猫。”

兜妈的表妹是一个重组家庭,她的女儿小婷才7岁,由于家庭动荡,女儿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亲情温暖。

表妹也觉得自己做母亲不够好,就买了一只黑猫,想让它替代自己,多陪陪女儿。

可是,有一天表妹回家,躺在床上时,就看见小婷脸色冷漠地走到床边,眼神凶狠地看着黑猫,一字一字道,“妈妈,我想要杀死这只猫。”

小孩说的话,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是“童言无忌”,不会当真。但是,表妹是个聪明人。她立刻就蹲下来,询问小婷为什么想要杀死猫咪。

后来才知道,这只猫咪正处在发情期,总是喜欢乱咬乱叫,表妹把黑猫送走后,觉得女儿还是应该由自己来陪。

一个月后,小婷变得开朗了许多,表妹重新买了一只黑猫,这次小婷跟它亲近了起来。

听到这里,兜妈胸口悬起来的'石头才悄然落下。殊不知,如果表妹觉得小婷只是说的玩笑话,或者简单批评几句,后果会变成什么样。

大概,小婷真的会杀死那只猫吧?

小孩说的话,的确可以当做“童言无忌”,但是身为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和语气,也就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小婷的表达方式:语气深沉、表情冷漠、神态非常认真,这时候,如果家长不找出孩子这样说话的真实原因,或者觉得她说的是玩笑话,那么对小婷未来的身心发展是绝对没有好处。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 第2张

童言无忌,家长不能放松警惕

兜妈领着小小兜去商场购物,商场外围正好聚集着一群coser,小小兜当时就指着其中一位穿着JK制服的女生道。

“这个女孩穿着的裙子好丑啊。”

小小兜说话的声音非常大,那位女生都听到了,兜妈只好歉意的朝她点点头,立刻带着孩子回家,进行了一顿“审美与礼貌”教育。

兜妈的同事知道后,说兜妈小题大做,“童言无忌,那么认真干吗?当场简单说说就好了。”

真的是童言无忌吗?小小兜的声音非常大,说出来的语气咄咄逼人,可见这是小小兜的心声,他并没有撒谎。

家长若是把孩子说出来的话,都用童言无忌搪塞过去,那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没有好处。

有些话可以当做童言无忌,一笑而过。但有些话,家长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要么毁掉的是孩子的未来,要么毁掉的就是孩子的生命。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3

什么是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大多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这也是作为管理者必备的一项素质要求。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管理就是我们的沟通目标,而有效沟通就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沟通不善,会出现交流障碍,造成误会和曲解,有效沟通是孩子和家长双方语言和情感交流的桥梁,帮助你双赢解决问题冲突,轻松实现目标方式。

在讲家长和孩子如何有效沟通的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现场的刚才还笑的东倒西歪的观众,此时都沉默了,因为他们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听懂了孩子的话。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

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1、听话不要听一半;

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大家看完这个故事后,就能够了解,有效沟通的第一技巧:善意的聆听

你是否诚心交流,并且是否能够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并进行有效表达,不仅包括理解孩子的处境、思想状态、同时包括维护孩子的自尊,加强孩子的自信,再请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聆听期间,双方应相互正视,相互倾听,神情专注。不要左顾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更不要漫不经心的对待,不要在孩子说话时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评价,这些都不是好的倾听表现,

真正的沟通高手是一个热衷于聆听的人。善于倾听,才是父母对于孩子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时,可以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并且能够心领神会,同时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应,表示你掌握了倾听的要领,那么跟孩子的沟通也会更加有效。

有效沟通第二大技巧:良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如果你经常说:“你让我很难过”;“你伤了我的心”;“你把我逼疯了”。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指责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反感,也许还会让孩子反唇相讥:“是你自己要生气的”,或“你难过可不干我的事”。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办法负责,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状态是不适合进行良好沟通的。

父母的语言,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很不耐烦的厌倦,小婴儿都能体会。

如果爸爸把在单位里的不公待遇的情绪带到语言中;如果妈妈把在家庭中的疲惫感或者对配偶的不满带到语言中;这都是你们自己的情绪问题,你的言语中的破坏性情绪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孩子只是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是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减低对自己的评价。

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的情绪会传染,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更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欲速则不达,人处于焦虑状态中,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原有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

有效沟通第三大技巧:准确的表达

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事例,你们就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准确表达有多重要了。

小强的妈妈对他说:“你可真懒,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呀?”。这样说小强会摸不着头脑,心里还会犯嘀咕:我又犯什么错误了?

但如果如果妈妈换种方式来表达:“小强,最近三天,你连续三次作业都写到10点了,可以说下为什么吗?”这样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具体清楚了,小强就知道是讲什么事,知道你需要跟他沟通的是写作业慢的原因。

同样,如果您想表扬一下孩子说:“小强,你的学习真棒!”。你用这样的方式表扬小强,他定会不痛不痒的。

但是你如果这样说:“小强,妈妈对你昨天写作业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样做节省了1个小时的时间”。这样小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能够明确知道学习方法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寻找更好的学习途径,自我成长。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有效沟通第四大技巧:巧妙的说话

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洗碗。如果你说“你去把碗给我洗了”,这种命令性的言语总是让人不舒服有抗拒感。同样的意思换一成巧妙的表达:“如果有人帮我洗碗,我会很高兴”,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如果直接要求别人做某件事,通常会遭到拒绝。但如果你清楚地说出你希望的结果,对方就会知道怎么做,还会乐意去做。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合夫妻之间的良好表达。

我们还可以巧妙饿使用反向表达和反向思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语言:

比如,你这么问孩子:“作业还没有做完吗?”,他肯定会说“没有,还差一点!!”这可不是您想要的结果。但若换句反向表达或反向思考的提问方式,说:“作业全做完了吧?”。那么孩子也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离全部还差多少。

家长要做一个弹性沟通者,谈话中就要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样的词语。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之类的话后,很容易会再加上“但是”或“不过”这样的字眼。如果使用这些字眼,你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你认为他的观点在你的眼中是“错的”,或者不关注他所说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让人听起来就变成“你说的没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换成“也”,这么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这里也有一个很好的主意,不妨我们再讨论讨论?”。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呢?不同的说话方式,能够获得不同的沟通效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这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轻松和愉快,而不是出现了不满或者抵触的情绪。

教育娃娃的说话方式 第3张

有效沟通第五大技巧:真诚的赞美

人性的弱点是喜欢批评人,却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人赞美,却不喜欢赞美人;因此,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如果把我们亲切的眼神带给对方,冷漠就会因此而消失。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甲乙两个猎人,有一天他们都打了两只野兔回家。

甲的妻子看见甲后冷冷的说:“就打到两只吗?”。甲听了心理埋怨到:“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甲照常去打猎,但这次他故意两手空空回家,让妻子觉得打猎是很不容易的事。

而乙的情形正好相反。乙的妻子看见乙带回两个兔子,惊讶的说:“哇,你竟然打了两只?”,乙听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地说:“两只算什么!”。第二天,乙也照常去打猎,这次乙却带回了四只兔子。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父母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最令孩子失望的,他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却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会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家长会习惯性的夸赞:“宝宝你真棒!”那么孩子听多了这样不走心的夸奖,其实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如果小明和小兰两个孩子在争夺玩具,小明看到小兰哭了,就把玩具让给了她,这个时候你一句夸奖:“你真棒”,可是没办法抚慰孩子的内心的。不如说:宝贝,你能够跟妹妹分享玩具,你很为他人着想,真是个好哥哥(具体,赞美孩子的

品质,让孩子明白自己被夸奖的意义,这才更真诚)。

很多年幼的宝宝都喜欢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在地上,如果你总是马上批评,说

"这样可不好,不要这样做。”他就会很生气,也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意愿。如果你

试着说:“我家宝宝最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可以扔在地上的。”那么你多观察下,是不是他会顺着你的意思,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这就是所谓批评什么得到什么,而赞美什么得到什么。好的赞美开始于细节,有细节说明你用心,仔细,真正地关注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要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多放一份用心和真诚在里面。

以上五个技巧,就是我今天要教给大家的。希望在生活中家长们巧妙的去运用,跟孩子良好而有效的沟通,让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年幼的时候,还是在进入青春期后都能愿意跟我们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对你说出来,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学习优秀的孩子!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