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

来源:靓范儿    阅读: 3.4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自从为人母,达妈我是常常处于焦虑中,很多妈妈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的相关资料。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1

症状一:习惯性警觉的夜醒

自从有了宝宝,我就再也没有睡过踏实觉。

每天晚上自动醒来,生物钟准过闹钟。 该饿了要喂奶,该看看他是否盖好有没有踢被子,还该摸摸他是否出汗是否有不适症状……

那个据说“睡着了,就是被别人抬走也不会知晓”的人是曾经的我吗?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未做妈妈时的模样!

现在哪怕宝宝在睡梦中轻轻哼一声,我也会立即醒来,伸手去摸摸他,拍拍他!

症状二:格外“臭美”的琢磨宝宝明天怎么穿

家里衣柜堆成小山的再不是我的衣服。过去我曾经占据的大半“江山”,如今已经被宝宝的衣服配攻城略地的完全占据!

没办法啊!小西装真帅! 运动服也不错, 针织衫又超显气质,外搭的颜色选哪个?要不要戴顶帽子?天啊!帽子也这么多,到底要戴哪一个?

宝宝明天到底该怎么穿? 选择怎么就这么难!怎么穿怎么好看!怎么看怎么耐看!就是想搂过来亲亲抱抱,怎么办?!哇塞,连这会儿睡熟的小脸儿都这么好看!先亲一口再想吧!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

症状三:宝宝睡着后成为妈妈的狂欢

宝宝终于被哄睡了!宝宝终于睡着了!宝宝终于睡着了!简直要热泪盈眶、举家同庆。相信每一个哄睡妈妈的心声都是如此!

宝宝睡着了,妈妈亢奋了!

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看看书?翻翻手机?煲会儿剧?天啊,幸福来得格外不容易,怎么也要好好珍惜!

如此就更亢奋呀!即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把关于宝宝的大事小事轮流想一遍,再看看他的睡颜,一不小心,天亮了!

哪个妈妈没有经历过从黑夜到白天的辗转反侧难入眠?眼睁睁看着天光随着时间的沙漏变换着不同的颜色,无可言喻的感觉,经历过才更懂得!

症状四:宝宝千万别生病,小病也会急上天

做妈妈后,最最见不得宝宝生病,简直比自己生病还要紧张万分!

整宿整宿的不敢睡觉,半个小时量一次体温;宝宝咳嗽了一声, 妈妈要震上三震! 动辄就奔医院去了,生怕照顾不到委屈了宝宝!

动辄小心翼翼的观察宝宝的各项活动,有没有精神?吃饭怎么样?还要不厌其烦的埋头到纸尿裤里看看,拉的臭臭正常不正常?小便量大不大?更要克制自己内心深处的各种恐惧,总是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担心!

就连脾气记好的先生都忍不住说,当宝宝生病,我就是草木皆兵的一级战备状态,大脑智商为零,思路完全信马由缰。

他哪里知道做妈妈的这种深深的心不由己: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住的紧张担心和害怕!

症状五:怎么满眼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有了宝宝之后,做妈妈的都会身不由己的关注宝宝的方方面面,而宝宝,也是妈妈们之间沟通的桥梁!

可是有沟通,就有比较:别人家宝宝都会走了, 我家宝宝怎么还不会爬? 别人家宝宝都会说话了, 我家宝宝为什么还是咿咿呀呀……

还会拿二宝和大宝比:大宝这个时候都能背诗了,二宝怎么还说不了完整的句子?大宝这个年龄都可以爬的欢了,二宝怎么还喜欢一动不动……

只要宝宝慢了那么一点点, 妈妈就急得不要不要的,这满眼都是“别人家孩子”,自己还不要好好操心究竟要怎样才能帮助自己的宝宝更好的成长!

症状六:尤其是有了二宝后,就更容易过度未雨绸缪

我记得看过一个笑话,说一个爸爸送给一岁宝宝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倒计时的牌子,上面写着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多少天(具体的数字我忘记了)!

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是从出生开始,天天盼着会抬头会坐会爬会行走,又盼着好容易说话流利发音清晰了,要不要上早教?要不要提前预约好幼儿园?要不要提前认字?学学数学?兴趣班要不要提前报名?等等、等等……

去了幼儿园就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哪里敢好好喘口气?千万不要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啊!

症状七:育儿知识看的越来越多,观点不同,但谁的话似乎都有理

做妈妈后,对各种育儿理论知识的学习、专家观点的分析简直比当年考大学还上心。宝宝的视力发育、听觉神经、大脑成长等等如何开发,如何助他一臂之力?宝宝是穿纸尿裤好,还是不穿好?为宝宝把尿究竟有多少弊端?怎么顺利度过宝宝的第一次叛逆期?如何做个不打不骂,不吼不叫的智慧妈妈?……

将理论看的滚瓜烂熟之后,却发现实际上自家宝贝很多情况并非如此!怎么办?

身边的“资深人士”粉墨登场:闺蜜说的摆事实讲道理,似乎很对;爸妈的经验深厚,回忆当初历历在目,听起来也言之有理;还有各种真专家、伪专家的各种观点似乎听听也有收获……

肿么办?“育儿知识”越积累越多,然而却越来越迷茫,更不知道该怎么带娃啦!

当妈后的这7种焦虑症状的表现,同样身为妈妈的你中了几条呢?

当然如果是妈妈刚生完宝宝, 正处于这种种焦虑之中, 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这是体内激素在“闹脾气”! 只要做好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分分钟就能恢复好心情啦!

总之,当妈不容易,且行且珍惜!放松心态,就能体会生活带来的各种美好!祝妈妈们节日快乐!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2

A妈妈的焦虑:“孩子叛逆不听话”

大部分妈妈提问前,都先要做个铺垫:我家小孩大部分时候都挺好的,就是有个小问题……但A妈妈出场画风就是:我儿子问题比较多。

她是这么说的:我家小孩总是乱发脾气、不听话、不配合……所以当妈的没办法,只好打他了;当爹的就更直接,撂下话说这个孩子他要“报废重造”了。

说到这里她一脸无奈:虽然也知道对孩子要平等、尊重、善于倾听,但她老公是个暴脾气,根本静不下心来和儿子交流,一着急就用打来解决问题。

现场的妈妈们听着都着急:哪有这么教孩子的?明明该报废的不是孩子,而是你老公!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 第2张

虽然也意识到这种做法有问题,但她的概念中,体罚只是有点“不太好”,孩子不听话就应该挨打。

面对她的问题,我只能建议:没有一个小孩是天然听话的,问题都是“打”出来的。如果家长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教育孩子就无从谈起。

B、C妈妈的焦虑:“孩子不够优秀怎么办”

如果当妈也有KPI,这两位妈妈绝对算得上“优秀”。

B妈妈健身、工作、育儿各方面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C妈妈怀孕就开始各种理论学习,立志要在小孩半岁前看完所有育儿书。

但无论是实践派B妈妈、还是理论派C妈妈,都焦虑的一塌糊涂。

B妈妈说:儿子明明在幼儿园很懂事能干,为啥回到家就各种作,还是一副小孩的样子?

C妈妈连儿子吃个饭都急得不知该怎么办:“你看他吃饭总是吃这么一点”、“营养跟不上抵抗力又不太好”、“怎么这么让人不省心”……

顿时大家都有点替孩子委屈:人家本来就还是个宝宝嘛!

其实孩子都很好,问题在于:她们给孩子的关注太多了!

有个成语叫“一叶障目”。孩子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叶子,如果只盯着它,再小的缺点也会被无限放大;把这片叶子拿开,你会发现比起青翠蓬勃的小树,这片有瑕疵的叶子多么微不足道。

我建议B妈妈放平心态,给孩子的成长多一点时间和耐心;对C妈妈,我让她慢下来、重新开始为孩子放弃的瑜伽。

耐心平和、做好自己,也就给孩子做好了榜样——还有什么,比充满正能量的妈妈对孩子更有意义?

D妈妈的焦虑:“我是不是个好妈妈”

让D妈妈怀疑自我的,是小孩太“佛系”了。

家里不管是谁来,都能很高兴地玩在一起;告别的时候,也是没一丝不舍的潇洒淡定。

连自己上班出门,小孩都很开心地小手一挥:妈妈再见。

她对此很忐忑:听说别人家妈妈出门,孩子都哭着喊着抱着大腿不撒手,怎么自家小孩和谁都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是不是我没把娃带好啊?

其实很多人当时一听就明白了:这明明就是孩子安全感充足的好现象嘛~

我和她说:越有安全感、亲子依恋关系越好的孩子,应该是越自由的。亲子关系越稳定,孩子应该更平静。他不应该是我很爱妈妈、我就时刻离不开她,这样反而是不对的。

所以,其实你挺好的。

无论是有点粗暴的A妈妈、拿着放大镜带小孩的BC妈妈,还是大家都认为小孩带的很好的D妈妈,都对“妈妈”这个身份非常焦虑。

这四位妈妈的身上,你是不是或多或少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实我也一样,总会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

我为孩子做的够不够多?对他够不够好?

上班累到爬不起来,还会为不能给孩子准备早餐觉得抱歉;小孩打了两个喷嚏,就责怪自己白天粗心忘了出门给他多带件衣服。

外界的标准、自我的评价、孩子的反应……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让当妈的拧巴起来。

我们该怎么摆脱这种焦虑?我觉得,根源就是该认识到,妈妈对于孩子,有着远比让他吃饱穿暖、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意义。

比如之前有一天,累到崩溃的我在面对年糕的黏人快要爆发的时候,努力克制自己冷静了下来:操心孩子吃啥穿啥、焦虑他将来上什么学校、给他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是孩子想要的吗?这就是好妈妈的所能做的吗?

于是我把自己切换到了孩子视角,发现他的黏人其实是在说:妈妈,请丢开你做不完的工作、收拾不完的家务,听到我、看到我、陪陪我。

然后我耐心地陪他玩了三十分钟,就收获了个一整天都乖巧懂事的小孩。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所有人都觉得好妈妈应该把孩子吃喝照顾的很好、把家里收拾的很好。但对孩子来说,除了生理层面的需求,还有很多更高层面的需求需要被满足:他也渴望被听见、能够被平等沟通、想要自己做决定、期待自己被理解。

当不再纠结吃喝拉撒、物质提供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更温柔的妈妈看到他、更平静的妈妈接纳他、更积极的妈妈带领他。

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与自己达成和解、才能收获更好的孩子。

所以给那四个妈妈的建议,其实也是糕妈给自己的建议。

——正视自己、找到自己、肯定自己。

所以这场给大家分享育儿经验的演讲,到最后真的特别感动和感慨。因为我看到,每个人都那么拼了命地想做个好妈妈,拼命到甚至忘记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妈妈们总是这么容易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

而我想大声告诉大家的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首先照顾好自己。

当你在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在努力学习育儿知识、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你就已经是最棒的妈妈了!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3

怎么改变妈妈容易焦虑的性格

一、所谓的“抽动症”

一位妈妈因为怀疑6岁的孩子有抽动症,多次找我咨询,我向她推荐了我的博文:压抑孩子,是抽动症的祸根。但是这几次咨询都是属于简单交谈,虽然我看到妈妈这么焦虑,也认真做了回复。但毕竟交流不深,妈妈的困惑并没有彻底解决。所以,我建议做正式的咨询,深入交流,这样才可能有真正的帮助,这位妈妈表示同意。

做了妈妈以后太焦虑了怎么办 第3张

这个孩子其实只有清嗓子的一个症状,抽动症有一个症状是清嗓子,但是有清嗓子的症状并不能诊断为抽动症。前几次,我告诉她,退一步说,即使是抽动症也没有什么,只是焦虑、紧张的一种习惯性宣泄,我自己也曾经有过一些“症状”,最多显得有点儿奇怪而已。因为以前网上有些文章把抽动症说得很可怕,所以开始她很焦虑,听了我的分析之后,轻松了不少,在孩子清嗓子的时候,已经不太去关注。但是说:“我作为妈妈,还是很害怕,怕她的症状加重,如果9月份上学了。孩子的环境变了,不适应了,心里有压力的、症状加重了。出现什么眨眼睛、点头的症状,就是我不给孩子压力,别的小朋友看见了,笑话她,怎么办?.........”这些话让我感觉好像妈妈有些焦虑过度了。

二、孩子的紧张焦虑从哪里来?

因为抽动症最重要的心理基础是紧张焦虑。所以,我和妈妈探讨了一些可能的来源。妈妈说,我对孩子是很宽松的,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管懂不懂,我们都是商量着来。这样,就可能不存在压抑孩子的问题。妈妈也提到家庭关系很和谐,这也减少了紧张焦虑的来源。孩子平常也不怎么紧张焦虑,虽然会害怕一些东西,但是也算是正常的。其实,如果紧张焦虑比较少,抽动症即使有也是轻微的。

后来交谈中发现,妈妈的性格容易紧张焦虑。她说:“你觉得孩子,和我平时的焦虑有关吗,是不是我的焦虑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了。自认为我心理不够坚强,什么事想得很多,总是对没有发生的结果很担心,心很细致,很容易焦虑,这些我有些改变不了,好像已经根深蒂固的成为了我的思维模式。” 这其实就是根本问题所在。

妈妈自己心情不平和,容易焦虑,会从多个方面去影响孩子。

1、情绪直接“感染”。比如,妈妈说:“孩子有一种疾病,每次孩子接触到了过敏原,我都很紧张,很害怕。”这种紧张自然会被孩子感受到,多多少少也会紧张。如果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也会对类似情况紧张的。其实,父母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紧张还是放松,会给孩子直接的示范。

2、认知习惯的影响

妈妈“想得很多,总是对没有发生的结果很担心”,这种习惯性思维模式会逐渐被孩子学会。这自然是一种容易焦虑的思维模式。比如,妈妈讲到:“孩子不止一次在睡觉之前和我提到过日本的地震:妈妈,为什么会地震呀?妈妈,地震我们能从屋子出去吗?妈妈,地震门坏了怎么办呀?妈妈,要是地震了,电视上会说吗?”这就有点儿像妈妈的思维模式了。 相反,我经常对女儿说:这些东西没什么,有什么了不起?!;管他的呢;这些也成了女儿的口头禅,所以她比较淡定。

其实,这些认知思维习惯不是遗传.生活中耳濡目染多了,孩子就可能学会。三、如何改变容易焦虑的性格

妈妈现在对孩子过度关注,她说:“真的,越看越觉得孩子不正常。这几天孩子鼻子又发出什么声音,我也总是往严重了想。”其实这是在焦虑的情况下的一个自然的反应,情绪的规律——越焦虑越容易关注那些担心的事情。所以,在焦虑的时候,最好采取外出散散步等形式,直接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焦虑,心境平和了,关注就会少一些。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虽然也是必要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改变妈妈容易焦虑的性格。只要妈妈改变了,那么对孩子无论是情绪还是思维模式上都会有好的影响。如果妈妈变得淡定,孩子自然容易淡定。焦虑少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是抽动症,抽动的症状自然越来越少发生了,不必担心加重。

那么这种性格能改变吗?不是说本性难移吗?

性格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对很多人来说难以改变。为什么难改变,是因为不懂方法。就像如果没有钥匙,想推开锁上的门太难了。而认知疗法就是改变性格的钥匙。

妈妈说:“孩子的任何事我都提心吊胆,现在孩子有不停的清嗓子,我真的努力地坚强着,但是害怕极了。”

其实坚强可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啊。在怎样做到真正的坚强--用认知疗法改…我说到了这个问题。我又给妈妈推荐了我的一篇博文:学会三种思维,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这篇博文她以前看过,她说很喜欢我提倡的“尽人事,由天命”这个理念,孩子有事时她总会想这句话。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