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多方面的压力,这个时候保持快乐的情绪就非常重要了,看看美文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1

一位太太抱怨说:“我心情不好,因为先生不体贴。”她把快乐钥匙交给了先生。

一位婆婆诉苦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她把快乐钥匙放在媳妇手里。

一位员工吐槽说:“老板不赏识我,所以我才情绪低落。”他则把快乐钥匙交给了老板。

当你把快乐钥匙交给了别人,你就无法解开自己痛苦的锁。因为你无法掌控别人。如果你的痛苦是来自别人,那么喜乐也必然来自别人,你必须靠别人“开锁”,这样当然很难快乐。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

你会一直对“拿你钥匙”的人耿耿于怀,只要一想到他们就心情不好,所以也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归咎于他们。“都是他们让我这么不高兴,所以我继续生气是应该的”。对方要是肯改,你就会好受一些,问题是他们不想改,结果你的心情也就一直好不起来。

实际上,我们自己是如此无知,又没有人逼你把钥匙交给别人,是你自己要把快乐交给别人决定,然后又再自怜,觉得很无奈,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奥修曾说过:“你若执意痛苦,那就算拥有全世界的爱,你还是会深陷苦海。但一个人也可以毫无理由地快乐——因为快乐和痛苦都是你的选择。”

要脱离被别人掌控的命运,首先就必须要回那把快乐钥匙。千万别再说“是谁害我不快乐”、“谁把我气得半死”之类的话,你应该说“是我选择不快乐”、“是我选择让自己气得半死”。记住,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一位病人曾感慨地说:“我期待我的父母、妻子、孩子还有朋友带给我快乐。回忆过去,我看到自己大部分的日子都不快活。当我终于了解幸福取决于我自己时,我才快乐起来。”当他拿回那把快乐钥匙,身体很快康复起来,这是多么棒的领悟啊!

我们就像麝香鹿一样,跋山涉水,寻找醉人的芳香,才发现那味道原来来自于我们自己。当你真的认识到自己握有快乐钥匙之后,实在没有理由继续留在痛苦中,不是吗?

绝不要依赖某个人让你的人生好过些,你是唯一让自己生命好过的人。

许多人相信自己的快乐来自别人,这种人常会用讨好的方式控制别人,以避免被别人拒绝,结果反而失去内在的力量。这好比一个乞丐向人乞讨,那是很痛苦的。

要拿回快乐钥匙不难,就是决定要当个快乐的人。不管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怎么样,你一样选择“快乐做自己”,这样就拿回快乐主动权了。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2

我发现,每一个现在焦虑的家长都是过去曾经轻松的家长。

我的身边就有两个例子。

一个是工作中认识的朋友,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真性情,仗义直言,不媚权贵。他出生于农村,完全靠个人打拚才拥有现在的一切,因此也非常自信。他说我是草根出身,我对此很自豪。他也常常说职业无贵贱,只要努力就有饭吃。对于还在读小学的儿子,他说,我跟他说过,能不能上大学无所谓,将来学做厨师,能做得一手好菜,能养活自己,也是成功。

这道理是不假。不过在我听来,却觉得不太妥当。这话会给孩子传递别样的信息,比如说,既然上不上大学无所谓,那就不用好好读书了。

三年后,形势变了。这时,他的孩子面临中考,如果能考上普通高中,将来可以参加高考,如果考不上,只能上职业高中。按他孩子的成绩,在职高与普高的分界线上下徘徊。他急了。曾经认为上不上大学无所谓的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考上高中。

别人是快乐的钥匙你就成了痛苦的锁 第2张

让他着急的是,孩子根本不急,晚上不睡觉都要看小说,而且是那种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在他看来这是最垃圾的小说,可孩子就是沉迷于此,置学习于不顾。

他一改以前对孩子的开放式态度,对孩子严加管束,结果孩子就离家出走。作为父亲,当然担心孩子在外面的温饱与安全,于是又采取绥靖政策,从情绪上安抚孩子,只求他能在自己的视野之内,不再无端消失。

另一个例子,朋友讲的她的画家朋友的故事。

画家朋友的书画作品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名气,身上自然有艺术家的范儿,崇尚自由,对于某些规则会视为束缚,在他看来不按常理出牌也许更有创造性。在艺术创作中可以如此,但是在生活尤其是在孩子的学习中,却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孩子,上小学正是给他建立规则的时候,可这个家长带着孩子打破规则。他的孩子那时常常是到了周五下午就不上课的,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家的习惯是,到了周末就一家人开车去自驾游,周五下午出发。

老师提醒他多次,但他觉得行万里路比看万卷书重要,周五下午的课可以不上。

是的,他的孩子是跟着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世面,开阔了眼界,但是,一回到学校,孩子整个人就不好了,学校是看成绩的地方。如果长期是班上甩尾巴的那一个,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差。后来勉强考上了初中,可是成绩完全跟不上趟,他这时候不及时弥补,却仍然是自我安慰以及安慰儿子,国内的教育是禁锢思想和头脑的,是填鸭式的,没关系,反正我们将来出国读书。

但是,就算出国读书也是需要成绩的,对于一个高中都考不上的孩子,对于一个英语成绩总是很差的孩子,想要出国也很难。

现在,孩子的未来成了他的心病。

是的,他的画受人追捧可以卖到高价,那是他自己的本事,但孩子的本事在哪里?如果不接受学校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没有某些专业方面的长项,孩子未来的立身之本在哪里?

在这两个例子里,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他们都是很潇洒的父亲,觉得树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长不必要担心什么,先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玩好了。

结果呢,孩子玩着玩着就掉了队,与同学比就是落后一大截,身为父亲的他们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他们的轻松快乐到哪里去了?

很早以前,有一个朋友向我咨询,我的孩子正在读小学,成绩中等偏上,需不需要培优?

她也是那种飘逸型的家长,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快乐更重要,所以希望把课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让他自由生长。

我说,你这样的想法一点都没错。孩子确实需要游戏、玩耍,释放天性,葆有童心。孩子的成绩能在班上中上水平,如果孩子和你对此现状都很满足,那就保持现状,不必培优。但是,如果孩子自己想将来考更好的初中,如果你对儿子的期待比现在他的状态要高,那么就培优吧,不用犹豫。

可那与我以前跟儿子说过的我的观点相违背了。朋友说,我曾经对儿子说,儿子,我们在学校好好学,学好,就不需要培优了。

我笑了,又一个纠结的家长。我说,你只需要想一个问题,培优这件事,到底是出于你的孩子的需要,还是出于你自己的需要?

她很聪明,笑了笑,换了别的话题

我从来认为,孩子的成长本身比家长自己的观点更重要。

有的家长自己秉持了某种观点,必奉为圭臬,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执行,希望孩子遵守,或者拿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观点的验证。如果你的观点与孩子的状态是合的,当然好,但是,如果有一些观点只适用于自己,只适用于成人世界,而与孩子的成长规律有相悖之处,而你却一意孤行,那么,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一旦错过,真的是悔之晚矣。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

很多家长,尤其是本身比较特立独行的家长,往往会特别强调,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学习嘛,可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但是,如果不是高手,如果没有适度地控制,还真的把握不好这个度,看到太多的现实是,在玩中孩子的性子野了,收不回来。最令人惋惜的是,因为放任而错过了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因为放纵让孩子失去了对于快乐的另一种体验——付出努力得到的成绩与进步,是比玩乐更有成就感的。

在我看来,快乐是有差别的,快乐有三态。

有一种快乐,叫深度快乐,那是有目标的,并为此经过了努力,付出了汗水,经历过挫折,仍然百折不回,这种快乐往往建立在某种信仰之上,是可以持续的具有稳定性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的快乐。这种快乐用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概括就是高峰体验。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快乐,只能称之为浅度快乐,或者是瞬时快乐,那就是立刻能享受的快乐,是需要物质来刺激的离开了刺激源就会消失的快乐,比如美食华服、游戏通关、酒精等等。这种快乐往往强度高,甚至会令人兴奋,这种兴奋其本质如同毒品,兴奋越多,追求兴奋的欲望就越强烈。而且它是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无论是体力、心力与脑力,是一种低投入的`快乐活动。

但是这样的快乐真正的代价却是昂贵的,那就是你对于某种物质的依赖,对自我的放弃,意志力变得低下,渐渐地无法掌控自己。

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快乐的体认可能更多的要通过浅度快乐来建立,比如吃一次冰淇淋,看一部动画片,和小伙伴们玩一玩游戏,这都能带来快乐,简单的快乐。但随着他长大,身为家长要让孩子去感受到复杂一些的快乐,不那么容易获得但却能持续的自己可控的有深度的快乐。比如学习某一种技能。带孩子去做义工,帮助他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让他体会到,原来快乐是自己可以创造的,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浅度快乐得到容易,深度快乐得到较难,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寻找,去体悟到的快乐才更有价值,深度快乐的获得是需要牺牲一些浅度快乐的。

记得还在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不要快乐。

我问,为什么?

她说,因为我不快乐的时候成绩就好。

我笑了,我想我懂她的意思。

我问她,那成绩好,你快乐吗?

她点点头。

此快乐与彼快乐之间,女儿选择了这一种快乐,而这也是我自己希望看到的。

我也是崇尚自由与快乐的,也觉得孩子的快乐很重要,但是,我同样强调学习的重要,学习给自己智力上的充实感,好的成绩所带来的荣誉感,也会让人产生深度快乐,这种快乐绝对比吃冰淇淋看动画片更深入更持久。

现在,孩子自己悟到了,这比我的说教更有用。

而且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对于两种快乐的同时渴望,此消彼长。她的学习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年,她的成绩是有规律的——当她一段时间专注于学习,自然会减少玩乐的时间,自然是少了一些快乐,但是明显地,她的学习成绩上来了。然后,她会在好成绩面前放松自己,但是一放松,成绩就马上下滑。赶紧再对自己严格一点,成绩就又上去了……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波浪式起伏、前进。好在,无论是高或者是低,都在可控的范围内。最令我欣慰的是,她在关键的考试上从不掉链子,这充分说明,她心里是有数的。

我们不必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但是最重要的那几步,一定要走对,走好。

最后,我想快乐还有一种状态——平静中的快乐。

这种快乐常在,但是很多人却体会不到,这真的是非常令人遗憾。

北大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女儿在书架上找书,似乎有点百无聊耐的样子。她东翻一本书,西翻一本书,都看不进去,于是转而找爸妈,可爸妈在做各自的事情,并不理睬她,她就有些生气了。

于是,何怀宏问女儿:孩子,你是不是希望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发生?觉得那样的生活才有意思。孩子点点头。

来,我给你念一段英国哲学家罗素所写的《走向幸福》。何怀宏从书架上取出那本书,给女儿念了其中的一段。

孩子听完后,静静地去看书去了。

何教授说,自此之后,这个家仍然像过去一样,父亲读书写作,母亲操持家务,女儿日复一日地上学读书,但是平淡中少了曾经有过的躁动不安,而多了一些彼此会心的微笑,可谓岁月静好。

这位父亲用自己的学识教给了孩子体会平静的快乐。

其实真实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对于这种平静单调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过着日复一日外表相同但是精神专注的生活对于孩子成就一生事业至关重要,父母要启发孩子从平静的生活中体会快乐。

这是何教授的家教感言,对我也深有启发,我认为这是快乐三态中最持久最普遍同时也最需要珍视的一种快乐。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