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大部分的人提到书法的第一反应就是会想到是毛笔书法,但其实不止,还有硬笔书法。而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那么你知道行书书法口诀要领吗?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1

一、放慢楷法,运笔增速。

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苏轼所言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观点,说明了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研习楷书时,在笔法上要求建立楷法,即关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概括地说,起、收须有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

而行书因为书写的便捷,将楷书行笔中的一些繁杂的笔法进行简化,省去了许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笔法。可是,放慢楷法,并非意味着行书书写的容易,在用笔上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

它要在点画的表现上保持楷书所要达到的或基本遵循的艺术效果,笔画当重处还得重,当轻处还得轻,不能像硬笔写出的那样一般粗细,有弯无折。刘熙载《艺概》云:“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且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提正、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这种功夫要从楷书中来,根据楷则进行放松,使行书行笔有节奏。在起笔、收笔时缓些,在中间行笔时快些,而在笔画之间交换过程中,笔势更迅疾些。总之,行笔既要不徐不疾,沉着从容;又要有疾有徐,态度自在。

二、露锋入纸、中侧互用。

行书的起笔有用“逆势切入”的笔,这基本与楷书相同,由于行书行笔较快,故其逆势往往在空中完成,笔尖不着纸,称为“意逆”。而行书一般的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行书的用笔是中锋与侧锋互用的。

笔画无论方圆,以中锋为主,这是一个基本大法,可是行书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起止转折,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要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固非易事,关键在于调锋,笔锋要能随倒随起,能侧能中,就不会有僵卧之病。所谓中锋,即指笔运过程中,笔心常在点画中线上行走或万毫齐力的行笔;所谓侧锋的特点是笔尖偏于笔画之一方,铺毫用力有所偏重。

观历代前贤书迹,古人作行书没有不兼用侧锋者,无不以“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为准的,因此不能偏信笔笔中锋的说法。在行书名家中,就连以多用中锋著称的颜真卿,其名作《祭侄稿》亦时露侧锋之笔。行书的用笔特点,应是以中锋立骨,以侧锋取态,微露锋芒,而富生意,随着笔势的往来,翻腾起倒,笔意到处,则体势也就自然圆活,风骨也就自然劲健。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

三、笔意萦带、牵丝往来。

行书的点画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所谓“笔意萦带”是为了行笔的简捷,求其收、起之间的方便,便用“牵丝”把他们联系起来,王羲之《兰亭序》帖及米芾《方圆庵记》帖中的“是”字是最能见出笔意的.萦带。这个“是”字既省去了楷书行笔的繁杂,又增加了艺术的渲染。

笔意萦带、牵丝往来的行书用笔特点,既是点画之间的联系,又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联系,在笔势上尤为明显。在字与字之间,上一字的收笔萦要带下一字的起笔,会形成一个小小的附钩,使字与字之间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

富有往来的流动感,笔致更为连贯。但是真正好的笔意萦带在于无形的连绵,如苏东坡的《渡海帖》,其书上授下承,尽在字势的神态之间溢出,眉目之间神驰意往。

四、圆转代方,点画简化。

楷书中转折有两种:一种是方折;一种是圆折,这是风格上的区别。而行书很少用提按转折比较繁的方折笔,而是隐含折意的圆转。行书的圆转与楷书的圆转相比,速度要快,常常一带而过,没有楷书圆转那样略方的交角,常以浑圆的弧线出现,或者形成一个半环形,如米芾所书的“为”、“而”、“直”3字。

行书中有些形似圆转的转折,却有明显的方折的翻笔,这实际上也是用方折法的快写,虽为圆形而微微有棱角,如“皆”、“物”字。然而行书圆转居多,是其一般的规律。由于书家的习性、风格的不同,其用笔也不同。因而王羲之的行书方折多些,颜真卿的行书圆转多些,苏轼的行书方折多些,米芾的行书圆转多些。

行书常常出现将分开的点画连起来写的现象,这就是点画简化。轻者由牵丝相连,使点画成串,重者把数笔写成一笔。如三点水旁可简化成两笔甚至一笔,四点底可用数笔或一笔代替。

行书这类连省简化的和法,近于草书,但与草书又有区别。草书的省连简化之法,多有定式,不可随便更改,而行书则随心所欲,约束较小,这是行书用笔的特点。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2

书法入门的基本笔画书写

短横:露锋入笔,按笔右行、提笔下按、回锋。注意要有三个棱角写出来

中横:露锋切笔入笔,下按后顺势右行,提笔下按、回锋。类似于一个四边形。

长横:一种是露锋入笔、一种是藏锋入笔。需要注意中间最细,起笔处较中间粗,收笔最粗。区别于颜体,收笔不要出现疙瘩,很自然的收笔。要匀称平滑,这是欧体的特征。其实在欧阳询的书写中,横画是没有向上拱的趋势,而是直接平直的。这样处理一是为了降低难度,二是为了符合现在书写艺术的需要。当然两种写法都不为错,如果严格来讲,还是按照欧阳询写法为好。

竖画:垂露竖、悬针竖。两者的区别就在与结尾,悬针竖结尾注意要稍稍按笔后再提起,垂露竖也一样,只是垂露竖收笔较快而以。

短竖的写法和长竖基本一致,只是起笔后,稍向左倾。

点画不要按照相关教材上讲的,如有的教材说“逆入、右行、提笔、回锋、收笔”,这样的方法不是写字,而是在画字。一个点就有这么麻烦的写法,已经吓退了很多书法爱好者。其实这个点就一笔写成,露锋入笔,按笔下行,边走边提,左侧饱满的肚是用毛笔带出来的。当然这里无法用更清晰的问题阐述清楚。

注意:要有三个角一个肚。

左点:露锋入笔,按笔下行,提笔下顿,回锋。有时候根据字的需要,收笔可以出峰。最上面的角相对锐利一些。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 第2张

行书书法结构必背口诀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例字

:田、白、回、向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例字

:五、古、直、质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例字

:喜、吾、娄、安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例字

:会、合、金、命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例字

:天、父、文、支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例字

:主、王、生、正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例字

:易、母、力、乃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例字

:丕、互、立、并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例字

:页、自、因、固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例字

:木、米、朱、未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例字

:染、粟、架、桑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例字

:乙、已、包、乞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例字

:卜、了、月、土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例字

:兼、煎、兴、羔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例字

:冷、次、洪、海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例字

:亦、赤、然、点

17、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例字

:马、鸟、焉、为

18、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例字

:伊、侈、使、便

19、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例字

:川、升、卯、邦

20、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例字

:审、官、富、宫

21、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例字

:至、皇、孟、盖

22、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3

练书法的口诀如下:

首点居正、通变顾盼、点竖直对、中直对正、中直偏右、底竖斜位、横笔等距、竖笔等距、上收下展、上展下收、上正下斜、上斜下正、下方迎就、左收右放、左斜右正、对等平分、左右对称、主笔脊柱、中宫收紧、收缩纵展、牵丝粘连、斜抱穿插、大小独具、联撇参差、三部呼应、钩趯匕刃、围而不堵、笔画增减。

详细介绍:

第1诀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诀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诀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行书书法口诀要领 第3张

第4诀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诀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方法详解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