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夏至的小故事3篇

夏至的小故事3篇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夏至的小故事1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民间所说的“数伏”正式开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 《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有云:“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在辽代,妇女之间会互赠彩扇与香囊。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

夏至的小故事3篇

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宋朝给百官放假三天,清代之前全国放假一天,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夏至食俗。《吕氏春秋》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欢庆年丰的标志。

千百年来,全国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夏至风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不过,烟台招远吃水饺。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滨州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济宁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临沂地区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的"专利"。广州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枝的。

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

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

据记载,夏至杀狗补身,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

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的比杀的多。

老北京最爱炸酱面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各种面条都很“畅销”。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南方称人验肥瘦

民间历来有苦夏掉肉的说法,在南方,夏至称人以验肥瘦。正式记录体重,以提醒秋天是否应进补。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还有些地区,夏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夏至的小故事2

每年到了夏至时节,总是热的让人受不了。仿佛置身在烤炉中,熊熊火焰不断燃烧,人的身心由内至外像是在被煎炸烘烤,就差一点点儿孜然粉调味了。

虽然天气炎热,却可以大啖鲜甜的荔枝。苏东坡曾为荔枝的甜美所倾倒,有感而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苏东坡的爱吃、会吃,荔枝能得到其青睐,滋味自然妙不可言。

往前追溯至唐代,杜牧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知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如何得知岭南荔枝的甘甜,即便累死千里马,也要万里送荔枝。

如此说来,杨贵妃到底没有苏东坡幸福。苏东坡被皇帝一贬再贬,到了广东,吃到了为之惊叹的荔枝。

荔枝中有一个品种名为“妃子笑”,不知是否为当年杨贵妃嗜吃的品种。因为杨贵妃的缘故,每次看到“妃子笑”总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昔日的贵妃,纵使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终究敌不过“君王掩面救不得”的下场。

轻轻咬开“妃子笑”艳红的外壳,噗嗤一声,甘甜的果汁渗进嘴里,其中还混着苦涩的外壳汁液。细细咀嚼,柔嫩的果肉化成汁液,渗透口腔,流入咽喉。噗地吐出果核在手心,端详半晌,决定埋入泥土。几日后,嫩绿的幼芽挣扎着从果核里探出头来。

民间素有“夏至面”的说法。小麦收成了,北方人民做成新鲜的面条犒赏自己一季的辛劳。南方没有“夏至面”的说法,因为南方也不种植小麦。

凉拌面、凉拌粉在夏至时节精彩纷呈,不逊于北方的“夏至面”。选弹性十足的面条,烫至八分熟,捞出来泡在冷水里。酱汁的搭配因人而异,盐、酱油、醋、蒜、辣椒,都可。将面条倒入酱汁,充分搅拌,便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凉拌面。

在印象里,吃凉拌粉的次数多于吃凉拌面。清晨走上街头,鳞次栉比的小吃店映入眼帘。空气中漂浮着浓油酱醋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腹中馋虫轰鸣不已。

店家端上一碗凉拌粉,只见碗里堆着各式配菜,有油炸肉丝、瘦肉丸、干牛肉丝、油炸花生米、芹菜、葱花等,不同的店家,配料不同。掰开一次性筷子,将配菜、酱汁与粉充分搅拌,配菜滋味十足,粉条弹牙又耐嚼。让人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很快就吃个精光。

夏天的暴雨轰隆隆而来,朝人间尽情泼洒大风大雨,又忽然戛然而止。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出现小孩子举着书包挡雨奔跑的画面。小时候拿书包挡雨,总是被大人训斥。小孩子嫌弃带伞上学麻烦,总是拒绝大人递过来的雨伞。

而老天爷也好像在捉弄小孩子,带着伞上学的那几日,艳阳高照,蝉鸣不绝。小孩子把雨伞束之高阁,老天爷又幸灾乐祸地下起瓢泼大雨。

就在这反反复复的与天斗、与地斗,整个夏天朝气蓬勃,但依旧闷热不堪。

夏至的小故事3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古时食俗。《吕氏春秋》记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

此外,《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除了各种时令小吃,高巍说,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随着端午节的出现,很多‘夏至’习俗被挪到端午,比如,夏至时辽代女子之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这一习惯延续很久,后来便不存在了。”高巍称。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在江南一带很多地区,“夏至吃面”是一项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令人馋涎欲滴。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尽情享用生菜、凉面了,新面上市既可以尝鲜,又能吃点生冷食物降火开胃。夏至时,街头巷尾的面馆人气颇旺,各种面条都很受欢迎。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