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论语》作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锦,是孔子智慧的浓缩,而且有一些还是必背的,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1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解读:社会秩序,仁是根本,而仁的根本又在于孝悌。有了对父母的孝和身边兄弟的友爱,然后推己及人,达成社会秩序的整体和谐。也就是说,一个懂得孝和敬的人,自然会在社会中安分守己,不会去做逆反的事情。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读:孔子注重人的实际行动,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巧言、心口不一。要有质朴的精神和本色的态度。巧言令色的人往往轻薄不务实,一味追求外在的悦人而不去修养自己的仁德,常常摆着伪善的面孔混迹在人群之中,摇唇鼓舌,惑乱人心。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解读:执政者要以仁道治国 ,具体来说就是执政者要敬其事,对人民有公信力,爱护民众,节约经费,让人民服劳役要在农闲之时。直到今天,孔子这种具有民本思想的政治主张还闪耀着光芒。

(注:千乘之国,四匹马拉的战车,春秋时期,打仗用的兵车。故战车数量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强弱。这里千乘之国代指大国。)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解读:这一段表明了孔子希望培养的理想人格的七个标准:

孝 、悌 、谨慎 、信 、泛爱 、亲仁 、学文

孔子重视个人的修养,认为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首先是爱人的能力。爱人就是首先要爱父母,其次是爱兄弟,再次是爱朋友,最后是爱大众、爱人类,这样才能做到仁。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如有尚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历史典籍、文献知识,以及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实践,这样在生活中就会明白掌握世事的规律,恰当的处理事情,懂得人生的道理,圆满自我的价值。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读: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养,主要不是看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

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在于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标准与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精通学问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行的修养、待人接物上着手。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够学有所成。即《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注: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解读: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庄重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严。庄重而威严才能认真学习而所学牢固。君子还要慎重交友,还要有过则勿惮改的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把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联系起来,对世人的内外在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要重视学习,善于结交朋友,着眼于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正确对待,不逃避掩饰,勇敢地加以改正。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解读: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

只要做到忠与孝,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没有提到过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祭祀亡灵,来施行教化,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

这里,曾子对于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因为生死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而人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获得借鉴,也就是古可以鉴今,历史有传承的作用,忘记历史的人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

(注:慎终,是对父母之丧要尽其哀。追远,是对祭祀祖先要致其敬。)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解读:有子这段话讲的是交友待人之道、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对于“信”“恭”的看重,信要以义为基础,方能做到践行可复;恭要以周礼为标准,方能远离耻辱,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不符合礼的话决不能讲,讲了就是不信的态度;不符合礼的事决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做到了他律和自律的'相辅相成,方得以堂堂正正的立于天地之间。

(注:复,履行,实践;宗,可靠)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读:这里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的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够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精神,又有高明方法,才可以算是真正的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其弟子们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生存,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

(注:有道,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解读:这里是孔子及其弟子子贡关于如何对待穷和富的问题。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

后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着。”

(面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子贡,孔子告诉了他以往的事,让他因此而能知道未来的事)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

解读: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教育弟子,在处世上要有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能够在寂寞中做成应该做的事业,完成应该具有的仁德修养。

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不要把精力用于怨天尤人上。

处世是需要了解别人的,自己心态平和,才能真实地了解别人。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2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解读: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额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

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解读:孔子在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林放问的礼之本,但是却也指出了礼的真正含义,不在形式而在内心。是以真诚的情感为基础的,而不是虚文浮饰的事物。真实、真诚、真心才是礼的根本。

林放提的问题很大,本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即使讲解了,也有可能因为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而难以理解和领悟。孔子的回答是智慧的,他不去空泛地谈论礼的根本是什么,而是就现实中的礼仪的奢华铺排和丧礼的仪式周全发论。礼贵在得宜适中,铺张奢侈和俭省节约代表两个极端,都不是尽善尽美,但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真诚的心意。丧礼强调要真诚心意,更甚于其他的礼,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知道礼之本后,就不会为虚荣心所驱使去做舍本逐末的事了。

(注:易,治理,办妥)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解读:这里孔子说的反映了儒家思想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反对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

(注:射,古代的射礼,大射礼规定两人一组,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完再相互作揖退下。各组射完后,再作揖登堂饮酒,负者先饮,胜者陪之 ;揖,拱手行礼)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解读:孔子日常很少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

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注:在,存在,这里指活着;与,参与)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解读:这里从侧面表明了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其时臣侍奉君多无礼,故有人做到了服侍君主尽臣子之礼,却反被人认为是在谄媚,因此孔子会有这样的感慨。

只是人们以为的谄媚而已,不应该这样。

《论语》首篇学而,次则为政,到本篇。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解读:这里阐述了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即国君依礼役使臣子,而臣子侍奉国君要尽忠。从这里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而不像后世那样;君主可以无礼,臣下必须尽忠,以至于发展到愚忠。

君臣相待,应当各尽其道。君使臣以礼,凡事当依国家所定的规矩而行,不要粗率简易。臣事君以忠,不要欺君罔上,要尽其应尽的职责。有圣明的君主则有贤臣,这样上安下顺,就是清明的政治了。

(注: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在这里是其谥号)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读:孔子这里赞美《关雎》一诗的情感适度合宜,发乎情而止乎礼,或乐或哀皆不失其正,体现了他对“中庸”之美的推崇。

《诗经》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它由国风《周南》开始,而《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但在《诗经》的研究史上,人们对《关雎》诗义的理解却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以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因此,把这首诗放在《诗经》之首,以明教化。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 第2张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解读:这里充分反映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身居要位的人基于恕道,为人要宽厚,多为百姓着想,不能过分苛刻。因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为人太过于精明,在下位的人就不容易发挥他的才能。在礼的范围之内,居于上位者要爱护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就会由衷地对身居上位的人恭敬。参加丧礼而没有一点哀戚之意,表现得与自己毫无相关,又何必去呢?

孔子提出的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这三点,是有感于当时社会风气的颓坏现象,说像这样子的社会,就没有什么可看了,感叹当时文化思想的衰落。孔子所说的实际上是礼要以内在的真实感情为基础,认为人的道德内在性是自我实现的必要条件,不能化为一套外在的力量。在古代历史中,在上位者有一套完整的维护统治的政治制度、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可是,如果没有内在的真实感情、对他人的爱和尊敬,那么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实现无限膨胀的私欲的规定而已。

礼的根源在于人的心灵的自然感情。从孔子整体的角度来看,礼是外在的形式,而仁是内在的内容,没有仁的内容而徒有礼的形式,那么这个礼就没有了积极的意义,没有了价值。仁,又是什么,前面已经说过了,仁的核心是爱,是对人要有爱心。怎么爱,前面也提到过了 ,不仅仅是亲人家人之爱,恋人之爱,它的基础是道德的理性和感情的真实性,是一种自觉的对于他人的尊重和爱护。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3

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这句说的太对了,对待人恭敬诚恳,出门在外也会有很多朋友,对人恭而有礼,四海人都是兄弟!)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9、礼之用,和为贵。

精选论语必背有哪些 第3张

1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好好学习《论语》中的思想和观点,大家曾在中学时课本也学习了很多关于孔子的思想。在古代,《论语》可是得全文背诵,再经典不过的启蒙教材了,今人对它也要好好研读,学习借鉴。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