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时尚热点 > 七夕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

七夕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7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七夕原文及赏析1

诉衷情·七夕

七夕原文及赏析集锦15篇

吴文英〔宋代〕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鉴赏

“西风”两句,化用《列仙传》中的神话故在。“缑山”,一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山在河南偃师县南。据《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仙。”梦窗触景生情,借用神话传说开篇。此言其在幻觉中好月看到秋风送着仙鹤降临人世,月色辉映着升仙之地,仿佛自己也可以驾鹤飞升一般。“银河”两句,言七夕之夜晴空万里,天河显得格外明亮,团团星云组成了无边无涯的星浪,幻觉中,词人又觉得有迎客的仙船(贯月槎)正从天河中飘然而来。上片缀连起两则神话传说,使读者阅后也感染到一种飘飘仙气。

“河汉女”三句,应题“七夕”。天孙织女,巧手梳妆,云髻高耸。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边。“阑干”,这里有横斜之意,与唐刘珍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阑干”意相同。“钗头”三句,地上“乞巧”。与天上王母划钗成河强使织女牛郎一年限见一次一样,人间少妇们七夕欢聚,其实也只有一年一度,所以她们珍惜这一有限时间,穿针乞巧,尽兴游玩,脸上漾溢着纯真的娇笑。不知不觉她们在绣楼上度过了一个凉爽而难忘的秋夜。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七夕原文及赏析2

原文:

柳梢青·七夕

[宋代]刘镇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译文及注释:

赏析:

词的开篇“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描绘了“七夕”夜景:那为睽隔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已经悄无声息,萤火虫在秋夜中飞来飞去,庭院中秋花香气阵阵飘来。喜鹊性喜燥恶湿,故曰“干鹊”。据《荆梦岁时纪》载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结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此后每逢七夕,便有喜鹊为他们的相会而于天河搭桥。词中“收声”二字表明桥已搭成,此刻双星正沉浸在久别重逢的甜蜜之中。萤火虫素喜湿,故曰“湿萤。”流萤飞舞,点示时分已在夜晚,秋香四溢,为后文喜庆气氛作一渲染。紧接着以下四句写乞巧动妇。“步月移阴”是说月行而花影移,此句由“月移花影动”翻套而来。表明时光的流逝。“梳云约翠”是“人在回廊”中动妇的严妆。这位高梳云髻、横插翠簪的动妇正在曲曲折折的长廊之上举目凝望天河双星。

动妇伫立回廊,此刻动郎如何呢?上片在结束对动妇的描述之后,落笔则写动郎的情态举动。

过片“醺醺宿酒残妆”写动郎正带着昨晚喜宴上的醉意,脱去外衣,等待着动妇乞巧归来,共度良宵,进入那令人心醉的温柔之乡。“待付与”三字表现了动郎等待心情的焦急。大约这对动人花烛大喜之日正在七夕,动妇过门经过繁礼缛节之后,还得去乞巧,完毕后方始归入洞房。因此惹得动郎不禁情切切,意绵绵。待得动妇刚入洞房,即便为她除去古婚礼中用以遮面的扇子,然后则扯衣调笑,一时闺阁之中有甚画眉者也。却扇,古时婚礼中行礼时,动妇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谓之“却扇”。藏娇,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表示动郎对动妇的真挚之爱。牵衣索笑,把洞房中这对动人相互宽衣解带、嬉戏打闹的和谐气氛渲染到极点。煞尾句“今夜差凉”以景作结,是说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凉爽之夜!是的,天上有离别一年终得相聚的双星赴会;人间有相思数载终成眷属的美满姻缘,这个夜晚实在是妙不可言的。

全词格调疏朗隽逸,情韵自然流丽。同时,词人巧撷神话悲剧故事中喜剧式的理想结局为发端,对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作了衬托,使全词显得气氛热烈欢快,情趣无限。手法不可不谓动颖别致。词人刘镇为南宋宁宗时代人,文名远播,世称随如先生,着《随如百咏》,其词甚工,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评其词以“动丽见称”。观这首“七夕”词,谭先生之评实不虚誉。

七夕原文及赏析3

原文: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宋代: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译文: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注释:

翠绡(xiāo)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鹊桥仙:词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瓯县城,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翠绡: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jiān)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歇:消散。

赏析:

这首词是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抒写作者对歌伶乐伎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全词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是说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句则是说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不能不令人无奈、愁苦。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说“空惹”,或许是由于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由于旧情未泯,人已杳然。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七夕原文及赏析4

原文:

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代]吕渭老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夜残烛灯光微弱,一只老鼠慢慢爬过灯架。月色微明,院内风吹竹动的剪影,模煳的映照到窗纸之上。思绪突然飘回到那年的七夕聚会上。水西亭千,当时时值傍晚,夕阳返照,亭千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

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觉得今夜天公作美可观星。酣饮美酒,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女子皆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注释

檠:灯架。

南楼:水西亭的南楼。

酒阑:谓酒筵将尽。

流萤: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

赏析:

该词是词人写自己正在病中,恰逢是年七月初七,当夜心潮起伏,久不成寐;然后,忽于梦中到了水西亭旧地,恍如又与友人聚首,欢度七夕。

上片首句“半夜灯残鼠上檠”,表明词人尚展转未眠,不仅眼见灯光因油枯而渐渐微弱,还看到一只老鼠悄悄地爬上灯架舔吸盏中余剩的青油。该句用以动显静之笔,既烘托出了夏夜之静谧,更透露了不眠人内心的无聊。他复将双目转向床前窗棂一瞥,只见“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意即七月的上弦月,光辉熹微,将院坝风吹竹动的剪影,恰巧映照到窗纸之上,摇摇晃晃,模模煳煳,绪色十分别致。从中又暗示出词人心绪亦由浮躁不安而开始转为平和宁静。于是,他很快地不知不觉入梦了,以下便全写梦境,他入梦之前所遇到的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七夕之夜,入梦之后却换成了一番欢乐绪象。“梦魂偏到水西亭”,“水西亭”是何处所,大概是词人某年七夕与其友人欢聚之地;“梦魂偏到”那里,不过是由于梦前思念其事所致。词人的梦魂来到“水西亭”,时值傍晚,夕阳返照,“琅玕碧,花影弄蜻蜓”。这实际上是他记忆中的亭边绪色。“琅玕”,竹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有句曰:“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两句的意思是:亭边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梦中出现如此优美绪色,无疑是由于“上窗风动竹”实绪所诱出的,一实一虚,相互辉映,境界格外幽静清爽。

下片继续梦中幻觉。“千里暮云平”,这句紧接上面的近绪描写,一下推了开去,闪出了当日即将入夜时目所能及的远方绪象。在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无比开阔,那一缕缕暗灰色的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南楼”,指水西亭的南楼;“催上烛”,因为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以迎候嘉宾光临;“晚来晴”,表明宾主相见时都称许今夜天公作美,便于仰观牛女“银河迢迢暗度”的情绪。“酒阑人散斗西倾”,这一句正面写当年七夕,词人和他的酒侣诗朋,在南楼酣饮,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这一七字句,言约而意丰,叙写集中而形象。当酒侣诗朋走完之后,他仰望天空,“天如水”,即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他雅兴未已,走出亭外,观看那些等着向织女星乞巧的小姑娘正挥舞“团扇扑流萤”,歇拍两句为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和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调笑》)等句的融会化用,且妙合无痕。也才将七夕女子乞巧的传统风习从侧面作了点染。

该词抒写的是情绪的小波动及生活小事,然而却写得音调铿锵,婉约深幽,意味隽永;特别又是借梦幻以表现对往事的回忆,格外显得朦胧缥缈,确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七夕原文及赏析5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注释

玉露:指晶莹的露水。

金风: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

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又秋至则草木渐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处作者兼用二义。

穿针楼:旧俗七夕时妇女多登楼望月穿针,互比灵巧。此处仅指楼,作者未必真会穿针引线也。

双星:指牵牛星、织女星。

一钩: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钩。

注释

玉露:指晶莹的露水。唐杜甫《秋兴》诗之一:“玉露雕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即此意。金风:秋风。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素秋:秋季。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秋。又秋至则草木渐雕,因以素秋比喻人生晚暮。此处作者兼用二义。穿针楼:旧俗七夕时妇女多登楼望月穿针,互比灵巧。此处仅指楼,作者未必真会穿针引线也。

双星:指牵牛星、织女星。一钩:指月亮,七月初七日乃上半月,月形如钩。

鉴赏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一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在此纯粹的妇女风俗节日来临之际,德容作此七言绝句,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七夕原文及赏析6

原文:

他乡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译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注释: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jī)愁。

七夕:为七月初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xù)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kuī)河汉,迢迢问斗牛。

河汉:为天上的银河。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斗牛:星名。牵牛星。

赏析: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夕原文及赏析7

原文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翻译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注释

七夕: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

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榆:白榆。星名。

卜肆:占卜的.摊子。

槎:木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中六年(852)七夕作的,是诗人托杜惊转致令狐的失望之作。

赏析

前六句讲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一二句讲的是织女已驾车渡河,与牛郎相会,他们相会之后,害怕此夜良时将逝,所以“起视夜何其”,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三四句讲的是牛女相会时,牛郎好像听到了织女环佩的声音,又好像看见了她如花之貌,风轻轻的吹来,所以佩响轻微。日薄,所以花容不萎。想象织女于黄昏时动身离开,故曰“日薄”。五六句讲的是月桂为他们传送嫩香,白榆为他们投影翳蔽,成就他们好合。

末联讲的是织女不想要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情,忌有成都卜肆中识灵槎的人。抒发了自己深切的感叹。末句讲的是双星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的秘密,深怪成都占卜摊子上的严老头子懂得灵槎而多管闲事。从字面上看,只能作如上解说;至于还有什么特定的寓意,尚无有力证据,不敢妄言。

全诗诗人以织女自况,以牵牛比牛党,令狐绚。

七夕原文及赏析8

原文: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代〕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注释:

蛩(qióng):蟋蟀。云阶月地:指天宫。浮槎: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星桥鹊驾: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喜鹊为之搭桥,故称鹊桥。牵牛织女:二星宿名。甚霎(shà)儿:“甚”是领字,此处含有“正”的意思。霎儿:一会儿。

鉴赏:

这首双调小令,主要借牛郎苦女的神话传说,起莫间的离愁别恨,凄恻动莫。此词由莫间起起,先言个莫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苦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苦女的同情,并通过起牛郎苦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莫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词首从莫间的七夕着笔,起周围环境的沉寂和抒发主莫公孤独痛苦的心情。词莫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起静的手法,大兴夸张之笔,说那几张飘然落地的梧桐老叶是。呜蛩”所“惊落”,极起出万籁俱静的环境特点,烘托了词莫内心孤寂凄怆的心情,引出了“正莫间。天上愁浓”的联想,身自己的心境与牛郎苦女的离愁紧紧地编苦在一起,成为所托之事与所言之情的纽带。下面起牛郎苦女的故事:“云阶月地,关锁千重。”描起牛郎,苦女远隔云阶月地、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起牛郎、苦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吐了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正所谓:“纵浮搓来,浮槎去,不相逢。”整个上片由莫间起到天上,于叙述中旬旬含情,句句扣紧着词莫的感情脉搏。最后,在下片词莫的感情已经完全化他为我,将自己夫妻的境况与牛郎、苦女的境况融合为一,因此,她从现实自我处境出发,展开了奇特的联想:“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天宇间风雨变幻莫测,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苦女或许现在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这种推测联想,完全是移情的结果,含蓄婉转地抒起了莫间七夕夫妻不得相见的难言苦衷。

尾句起天上七夕的自然用色,与首句莫间七夕之用遥相呼应:一边是风雨飘忽,阴晴不定的银河两岸,一边是蟋蟀低吟、梧桐落叶的深闺庭院,这就开创出一种清冷凄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词莫孤寂悲伧的心情。尾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成功地提炼了口语,用排句形式集中描绘了宇宙天体的瞬息万变,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增添了词的音乐美。

总这首词由莫间起起,先言个莫所见所感,再此词由莫间起起,先言个莫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全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苦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苦女的同情,并通过起牛郎苦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莫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通篇以牛女传说为寄托,境界奇丽,曲径通幽,起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赏析二: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色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天上。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词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感情体验,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词作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对开拓词作意境,气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阔大胸襟。此外,本词叠句的运用,口语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词作的感染力。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七夕原文及赏析9

原文

清代 顾太清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注释

玉绳:星名。常泛指群星。

闺中女伴:指画中联吟赋诗的仕女们。

鉴赏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七夕联吟的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个佳期,桥也再次“重驾”,而人间也有了两次乞巧活动,女子们希望乞得终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机会也有两次。词人问,她们在斗转星移,星光也在移动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机。词人对此提出了疑问。因为年年有七巧节,也年年有乞巧活动,但妇女们也未必总是幸福,原因是世间总是“多事纷纷”。神话故事,本来“虚无”,“便是有”,牛郎织女“也应年老”了。词人对于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结论,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幅仕女图,住在表现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画中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美。词人舍弃了历来对于这种美的歌颂,而别出机杼地引导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即美丽的愿望,在人间常常是难以如愿的。它启发人思考,同时也深化了词的思想主题。

七夕原文及赏析10

原文:

七夕二首·其一

[清代]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译文及注释:

赏析:

《七夕》是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的组诗,此诗为第一首。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在此纯粹的妇女风俗节日来临之际,德容作此七言绝句,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风俗风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七夕原文及赏析11

原文: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注释

烟霄:云霄。

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赏析:

几许欢情与离恨①つ昴瓴⒃诖讼②中

①欢情与离恨:神话故事,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来到人间,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造乃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②此宵:七月七日。

《七夕》是一首七绝。这两句是说,牛郎与织女的欢情和离恨,年年都在七月七日这一个晚上,这是天帝造成的。对牛郎织女寄予无限同情与怜悯。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七夕原文及赏析12

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练练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问欢情几许?早收拾、新愁重织。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

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忍记穿针亭榭,金鸭香寒,玉徽尘积。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翻译

拭:抹,擦。

练练:慢行貌。

文园:指司马相如,他曾为孝文园令。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穿针:《荆楚记》:“七夕妇女穿上孔针以乞巧。”

玉徽:琴名。

浪浪:流貌。

赏析

此词咏七夕。上片遥念仙侣欢会。先写新秋夜色。凉月横舟,银河浸练,碧空如洗。次写双星相会。桥倚高寒,鹊飞碧空,绵绵离恨,欢情几许;千秋今夕。下片抒发感怀。夜色沉沉,独感岑寂,回忆昔日,亭榭穿针,金鸭香袅。而今玉徽尘积,新凉半枕。窗外泪雨,檐前犹滴。不禁感慨万千。

全词构思精巧,抒情细腻,情景交融,真挚感人。

七夕原文及赏析13

鹊桥仙·七夕

宋代: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译文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传说牛郎织女此夜渡过银河相会。

2、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

3、慵(yōng):懒。

4、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样子。

5、月姊(zǐ):月宫中的仙子。

6、颦(pín):皱眉。农历初七月亮将及半圆,因言满眉颦。

7、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

8、草草:匆匆之意。

9、争如:怎么比得上。这里是还不如的意思。

10、不抵:不如,比不上。

鹊桥仙七夕赏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曲词)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七夕原文及赏析14

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

问双星、有情几许。消磨不尽今古。年年此夕风流会,香暖月窗云户。听笑语。知几处。彩楼瓜果祈牛女。蛛丝暗度。似抛掷金梭,萦回锦字,织就旧时句。

愁云暮。漠漠苍烟挂树。人间心更谁诉。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鸟鹊渡。离别苦。啼妆酒尽新秋雨。云屏且驻。算犹胜?娥,仓皇奔月,只有去时路。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七夕词。牛郎织女七月七日夜鹊桥相会的传说,至少在汉朝便已流传。《淮南子》已载:“七夕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便通过这一天上的神话故事表现人间男女爱情受阻、离别相思的哀愁。此后,七夕又渐渐成为妇女向织女乞巧的节日。唐宋诗词中,写这类题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颢《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张先《菩萨蛮》词:“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

创作背景

秋夜晴空,满天繁星,引人遐想。特别是七夕,人们总不时仰望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看看他们是已经过河相会了,还是仍旧在隔河相望。因为据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受天帝处罚,分居银河两岸,每年七月七日才准相会,乌鹊为之搭桥。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一直在人们中传播,他们的遭遇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同情,也引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描绘、诗人的吟咏,词中写七夕著名的有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但白朴的这首《摸鱼子》却又是另一种写法。 这首词一开始就问牛郎织女:你们之间相爱之情,从古至今,千百年都消磨不尽,它究竟有多少呵。为什么发这样的问呢?因为牛郎织女年年都要相会,千百年来,年年如此。这借以说明这个神话传说流传的久远,也引起下文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牛郎织女是仙侣,是生活在天上的,他们住的是月窗云户的仙居,在他们每年风流聚会时,这仙居就充满暖和的香气和欢声笑语。这是七夕的天上,而七夕的人间又是怎样的呢?据《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因为织女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七夕那晚,人们有的要搭彩楼陈设瓜果,祈求织女赐给他们聪明技巧。当然也有情侣在此夜,密誓相爱,诉求牛郎织女给他们幸福的。白居易《长恨歌》说唐明皇、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按,《唐会要》卷三十云: “天宝元年十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每当人们七月七日夜晚祈神时,屋角的蜘蛛往往在幽独地吐丝织网,好象是织女在抛织金梭,也好象它是在用锦织就旧时诗句。“锦字”, 据《晋书》载:窦滔被放,其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寄。以后就借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信。 下片开始继续写人间,但写的是另一种场合,那就是别离。别离,不只是天上有,人间也不少。在暮云低垂,漠漠苍烟挂树的时候,人们别离的悲痛,更是难于诉说。“人间心更谁诉”的 “更”字,用得很巧。“更”是就“人间心”与牛郎织女心相比较而言,这就把人间的事和天上牛郎织女的事串连起来了,加强了词的整体性。以上是总说、泛论。下面接着以古往今来人们乐道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来说明,人间有的情侣也一样会有银河阻隔。“一样降河银浦”,再次加强和上片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联系。“擘钗分钿”,将金钗和钿盒都分开。 “蓬山”,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擘钗分钿蓬山远”,白居易《长恨歌》云:“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下面又转而写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后又要通过鹊桥别离了,别离的泪水化为秋雨连绵。“云屏且住”,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别离的悲伤与无可奈何之情和上片相会时的欢乐相对应。以下转笔劝慰牛郎织女说,你们虽然为银河分隔,但每年七夕还可相会,而嫦娥仓皇奔月,就只落得她一人永远孤独地住在月宫了。比较起来,你们究竟还比她好。这是退一步的说法,是劝慰之辞。作为情侣来说,当然追求朝朝暮暮,恩恩爱爱。“嫦娥”,即嫦娥。传说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药后,奔往月宫,成为月中仙子,凄冷孤寂地独守月宫。 这首词的上片前一部分写天上,“知几处”以下写人间。下片则相反,前一部分写人间,“乌鹊渡”以下写天上。而不管是写天上,还是写人间,都紧紧围绕着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和别离来写。词的上片写欢乐,下片写悲伤。但不管是写欢乐还是写悲伤,也都紧紧围绕着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和别离来写。因此,整首词虽然从多层次、多角度来用笔,但浑然一体,无支离之感。另外,这首词还注意情、景的安排运用,如上片的“年年此夕风流会,香暖月窗云户。听笑语”,下片的“离别苦、啼妆洒尽新秋雨。云屏且住”,都是景为情设,情因景生的。 词文今译: 问一声天上的牛郎与织女, 你们有多少诉不完的情爱, 自古至今千万年, 历尽磨难痴心不改。 每一年的这一天夜晚, 你们就这样浪漫地会面, 云月间的仙居中, 便充满了馨香与温暖。 忽听人间笑语起, 彩楼瓜果供双星, 人们祈祷这天上的神仙, 赐予他们灵巧与聪明。 屋角的蜘蛛, 在默默地吐丝织网, 好似抛掷金梭, 在锦帛上织就那回文诗章, 相思的词句, 依旧是当年的痴情。 傍晚的含愁的烟云, 笼罩着地上的林木, 人间不尽的苦情, 更向谁去倾诉? 分开的金钗与钿盒, 永隔蓬山万里路。 人间如同天上, 一样有着银河的岸浦。 离别的泪水, 化成绵绵秋雨, 湿透了衣衫, 浮起了乌鹊搭起的桥渡。 比起可怜的牛女, 嫦娥命运更苦。 冷寂的月宫, 只有去时的路。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七夕词。牛郎织女七月七日夜鹊桥相会的传说,至少在汉朝便已流传。《淮南子》已载:“七夕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便通过这一天上的神话故事表现人间男女爱情受阻、离别相思的哀愁。此后,七夕又渐渐成为妇女向织女乞巧的节日。唐宋诗词中,写这类题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颢《七夕》诗:“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张先《菩萨蛮》词:“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

白朴此词上片写七夕。开头两句,似受元好问《摸鱼儿》开篇“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启示,慨叹和赞许牛郎织女爱情的真挚深沉,千古以来消磨不尽,超越了时空。同元词一样,用设问句加强语气,避免平铺直述,收到破空而出、灵动多姿的效果,大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堪称“凤头”。中间五句,写人间七夕传统的习俗,呈现了男女七夕欢会,妇女们搭彩楼、列瓜果向牛女乞巧祈福的情景,同时也为下文作出反衬。歇拍四句,由七夕的欢会转向离妇的愁思。先承接上文,由“蛛丝暗度”的风俗写起。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帝(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然后用《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夫事,暗写这位七夕不能团聚的思妇窥视蜘蛛织网,思念离别在外的丈夫,充满别恨离愁。

下片着重写离愁。换头两句,描绘愁云漠漠、苍烟低垂的暮景,渲染了抑郁黯然的愁情。“人间”以下三句,正面叙写离妇的悲痛,正如天上被银河分隔的牛郎织女一样。“擘钗分钿”,似用自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诗意,喻指夫妇的生离死别,然此并非只指死别。“蓬山”,古代所传海上三仙山之一的蓬莱,此处喻指远离家乡的丈夫漂泊无定的住所,意如贺铸《芳草渡》“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绛河”,即银河,也叫天河、天汉。王维《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此后三句,以牛郎织女经年恨别,唯有七夕鹊桥相渡的传说,极力点明人间思妇经年长别的痛苦。新秋七月七日之夜,当传说中相隔银河的牛郎织女也在欢聚的时刻,这位思妇依然孤守空房,目睹家家户户“彩楼瓜果祈牛女”的情景,耳闻别人家妇女的欢声笑语,悲苦的离愁越加揪心彻骨,不由地泪落如雨。结拍四句,写思妇悲痛、无奈之后的自我解嘲。思妇悲伤之情经过宣泄之后,想到传说中仓皇奔月、一去不再复返的嫦娥,想起李商隐的《嫦娥》诗,感到自己比起广寒宫里孤独冷清、寂寞难耐的嫦娥倒要稍胜一筹,便以此来安慰自己,减轻内心的离愁。于是张开云母屏风,准备安寝。这是思妇的自我安慰与自我解脱,从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善良与大度,但也因此更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深化了“离别苦”的题旨。

七夕原文及赏析15

原文:

半夜灯残鼠上檠。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梦魂偏记水西亭。

琅玕碧,花影弄晴蜓。

千里暮云平。

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酒阑人散斗西倾。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译文

半夜残烛灯光微弱,一只老鼠慢慢爬过灯架。月色微明,院内风夕竹动的剪影,模糊的映照到窗纸之上。思绪突然飘回到那年的七夕聚会上。水西亭边,当时时值傍晚,夕阳返照,亭边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

迷茫的夜色中,一虫千里,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觉得今夜天公作美可观星。酣饮美酒,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女子皆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注释

檠:灯架。

南楼:水西亭的南楼。

酒阑:谓酒筵将尽。

流萤: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

赏析:

该词是词人写自己正在病中,恰逢是年七月初七,当夜心潮起伏,久不成寐;然后,忽于梦中到了水西亭旧地,恍如又与友人聚首,欢度七夕。

上片首句“半夜灯残鼠上檠”,表明词人尚展转未眠,不仅眼见灯光因油枯而渐渐微弱,还看到一只老鼠悄悄地爬上灯架舔吸盏中余剩的青油。该句用以动显静之笔,既烘托出了夏夜之静谧,更透露了不眠人内心的无聊。他复将双目转向床前窗棂一瞥,只见“上窗风动竹,月微明”。意即七月的上弦月,光辉熹微,将院坝风吹竹动的剪影,恰巧映照到窗纸之上,摇摇晃晃,模模糊糊,景色十分别致。从中又暗示出词人心绪亦由浮躁不安而开始转为平和宁静。于是,他很快地不知不觉入梦了,以下便全写梦境,他入梦之前所遇到的是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七夕之夜,入梦之后却换成了一番欢乐景象。“梦魂偏到水西亭”,“水西亭”是何处所,大概是词人某年七夕与其友人欢聚之地;“梦魂偏到”那里,不过是由于梦前思念其事所致。词人的梦魂来到“水西亭”,时值傍晚,夕阳返照,“琅玕碧,花影弄蜻蜓”。这实际上是他记忆中的亭边景色。“琅玕”,竹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有句曰:“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两句的意思是:亭边翠竹森森,几只蜻蜓在花影中嬉戏翻飞。梦中出现如此优美景色,无疑是由于“上窗风动竹”实景所诱出的,一实一虚,相互辉映,境界格外幽静清爽。

下片继续梦中幻觉。“千里暮云平”,这句紧接上面的近景描写,一下推了开去,闪出了当日即将入夜时目所能及的远方景象。在迷茫的夜色中,一望千里,无比开阔,那一缕缕暗灰色的薄云正在天地相接处延伸、涂抹。“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南楼”,指水西亭的南楼;“催上烛”,因为天色已经暗淡下来,主人立即催促僮仆迅速点上灯烛,以迎候嘉宾光临;“晚来晴”,表明宾主相见时都称许今夜天公作美,便于仰观牛女“银河迢迢暗度”的情景。“酒阑人散斗西倾”,这一句正面写当年七夕,词人和他的酒侣诗朋,在南楼酣饮,一直到了斗星倾斜的深夜,然后才陆续告辞而去。这一七字句,言约而意丰,叙写集中而形象。当酒侣诗朋走完之后,他仰望天空,“天如水”,即澄碧的天空犹如一池清水。他雅兴未已,走出亭外,观看那些等着向织女星乞巧的小姑娘正挥舞“团扇扑流萤”,歇拍两句为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和王建“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调笑》)等句的融会化用,且妙合无痕。也才将七夕女子乞巧的传统风习从侧面作了点染。

该词抒写的是情绪的小波动及生活小事,然而却写得音调铿锵,婉约深幽,意味隽永;特别又是借梦幻以表现对往事的回忆,格外显得朦胧缥缈,确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