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3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办坏事和过分的溺爱,阻碍孩子成长,要警惕以下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1

1、害怕孩子之间的小争抢

案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你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点评: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一方面则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实际上,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案例:有个朋友的妻子,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2张

3、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案例:星期天上午,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得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3张

4、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案例:清晨,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色的。兵兵,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点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4张

5、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案例:刘君的儿子和一个小弟弟在玩,妻子走出来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给谁吃?按照刘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儿子小,这苹果应该让给小弟弟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刘君的儿子却说,把苹果分成两半,我要小半儿的,弟弟要大半的。这真让所有大人大跌眼镜。

点评:主动帮孩子分辨是非,听起来是件好事。但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6、随意泄露孩子的个人隐私

案例:徐蕾和邻居街坊聊天时,妈妈们都说着各自小孩子的乐事趣闻。徐蕾也无意中说道: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让佳佳好长时间都闷闷不乐。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5张

7、饭桌上的妥协者

案例:开饭喽听到妈妈的声音,思思从自己的房间跑了出来,一看是青椒炒肉丝加西红柿蛋汤就噘起了嘴:又是这套,我不吃。那你喝牛奶吧。不要,我要稀饭。好,好,我这就去帮你买。

点评: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嫌鱼肉腥,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

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给孩子吃什么,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2

1、特殊待遇

(1)吃“独食”: 好的食品全家人舍不得吃,给孩子一个人吃。

(2)过“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等等。

危害: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6张

2、过分注意

(1)以孩子为中心: 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2)“人来疯”: 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危害:这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暴躁、自私。

3、轻易满足

(1)买买买:和宝宝逛商场时,孩子要什么买什么。

(2)零花钱过多: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等。

危害: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7张

4、生活无规律

(1)生活没规律: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2)祈求央告: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等。

危害: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包办代替

(1)不让孩子做家务:常常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2)不让孩子自理:不让孩子自己学会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

危害: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6、过分保护

(1)限制探索:孩子要玩水,“冷”!;孩子要在地上爬,“脏”!;孩子要丢东西,“打”!

(2)大惊小怪: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大人值得深思。

(3)限制社交: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成为了父母的“小尾巴”,最终成为“家里横”

危害:孩子变得懦弱,剥夺孩子独立;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父母这么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第8张

7、不忍心管教

(1)父母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2)当面袒护: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危害: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是非观念,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