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爱的教育随笔

爱的教育随笔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6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的教育随笔

爱的教育随笔1

洋洋聪明好学,很可爱。唯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他老攻击别的小朋友。

一次户外活动,我组织孩子们坐在地上做游戏,他们兴致很高,洋洋也一样,高兴得又跳又叫。这时,只听卫卫“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问及原因才知是他身边的洋洋掐了他一下,红肿的伤口告诉我,洋洋掐得很用力。我非常生气,把洋洋叫到身边大声地问:“你为什么又打小朋友,你看看都肿一大块了。”洋洋瞪着大眼睛,迷惑地看着我,也许被我的态度吓坏了,他也大哭起来。

吃完午饭,快要休息了,我见洋洋的情绪还很低落,就把他抱过来,摸着他可爱的小手说:“洋洋很懂事,老师很喜欢洋洋,但打人的洋洋老师可不喜欢。”洋洋眨巴着那双乌黑纯真的大眼睛告诉我:“可是,老师,我高兴,我喜欢他。”我惊讶了,哪里有喜欢别人就掐别人的。“妈妈喜欢我,经常掐我。”洋洋继续嘀咕着。我陷入沉思。下午接孩子的时候,我特意与洋洋的妈妈进行了交流。他妈妈告诉我,洋洋和她的关系就像好朋友,她经常和洋洋打打闹闹,高兴的时候喜欢轻轻地掐掐洋洋可爱的小脸蛋,拍拍洋洋的小手等。原来如此,我终于明白了洋洋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原来他掐小朋友只是高兴,只是为了表示对伙伴的友好,是对他妈妈向他表示喜爱行为的模仿。

孩子是单纯的,孩子又是一个谜。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揭开幼儿行为背后的面纱需要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多一点耐心,多一分等待,多一些思考,给每个幼儿“说出自己秘密”的机会。我懊悔自己当时的冲动,以至没有及时捕捉到导致洋洋攻击行为的原因。

这件事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处理孩子的行为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相同的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动因。

针对洋洋的“攻击”行为,我与他的家人达成了一致,让家里配合不再掐捏孩子而是拥抱孩子,并通过讲道理的方式逐步引导洋洋知道对他人的喜欢有多种表现方式。

爱的教育随笔2

开学以来,我一直为孩子们不断地状告煜博侵犯他们而苦恼。我也很着急,成天苦口婆心地教育着煜博。是非观念的灌输,是我常常采用的方法,可是不奏效。“怎么又打人了?看来你得暂停一次游戏了。”冷处理的办法也用上了,依然无效。“要是别人打你,你会很疼是吧?那么你打别人,别人也会很疼的!”希望通过移情和换位来达到教育他的目的,但还是一点效果也没有。告状声依然没有减少的迹象。

于是我尝试和煜博的家长沟通和了解,他们都说煜博很厉害,常常把带他的外公外婆弄得伤痕累累,外公外婆也无奈地说:“麻烦老师帮我们管严点儿,我们拿他没办法。”球被踢回来了。

虽然煜博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制造着“战争”的硝烟,但我对他的关爱却丝毫没有减少,并坚持一直观察着他,试图能找到一把打开问题之门的金钥匙。直到有一天早上我来到活动室,忙碌中感觉身后不断有小拳头捶打着我,隐隐有些疼。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煜博和几个孩子一边用小拳头捶打着我,一边开心地笑着,还高兴地喊着“打你,打你”……那神情分明透着一种喜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长期以来困扰着我的难题,原来打我就是喜欢我的极致!我乘势和他们展开了对话:“你们为什么要打我呀?是喜欢我吗?”“就是喜欢你,喜欢你!”他们咯咯咯她笑得更欢了,却依然没有停下“擂人”的小拳头,反而“擂”得更密集了。我夸张地装作很疼的样子弯下腰,蹲下身:“好痛呀!你们把我打疼了,如果喜欢我,也可以抱抱我、亲亲我呀!”于是,他们停下了“擂人”的小拳头,开始抱我,亲我,给我轻柔地按摩,还吃吃地笑着。原来这是孩子们爱的表达方式错位。于是,我随机开展了一次“我喜欢你”的社会交往活动,目的是通过活动教孩子们学会正确的爱的表达方式,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别人喜欢和所能接受的,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会让别人反感和误解的,从而学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活动以后,结合我的跟踪观察和及时提醒,慢慢地煜博的“侵略”行为变少了,看得出来,他在尝试调整自己爱的表达方式,朋友也多了起来。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对于年幼孩子的一些看似不适宜的行为,我们要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视角来悉心观察、分析和体会,其实孩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只是缺少一些技能和经验而已。

爱的教育随笔3

春节过后,我班转入了一名女孩,她长得挺漂亮,但有点瘦。她很乖、很懂事,她的话语不多,看上去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我们都很喜欢她。大概是不适应新环境的缘故吧!几天过去了,没有看到孩子脸上应有的笑容,她有着这个年龄所不该有的"沉默",是什么让她如此忧愁呢?由于孩子不爱说话,所以小朋友们也不太喜欢她。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孩子变得活泼一些,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想尽办法,努力寻找她的优点,课堂上、户外活动时……为她提供表现的机会。

两周后,我把家园调查表发给了孩子们,嘱孩子们明天一定带回来,可是只有她没有带来,一天、两天、三天……一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拿来。我再也忍无可忍了,我大声斥责她,她眼里含着泪珠,任我怎么问,她始终没说出原因,只是眼泪汪汪地看着我。

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她的命运让我们大吃一惊,我甚至不感相信自己的耳朵:妈妈在几年前生病离开了她,没有爷爷奶奶,和爸爸相依为命过日子,为了生计,爸爸不得不把她寄养在姑姑家,天长日久,终究不是自己亲生的,她的姑父对她冷眼相看,闲她是个累赘。无奈,爸爸又把她送到了二姑家,可是二姑家的条件也不好,姑父几年前得了中病,落下了偏瘫的毛病,所以一家人的生活负担便落在了姑姑身上。

听了她的故事后,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至此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没有把家园调查表带回来的原因了。

我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也算是我对她受伤的心灵做一点补偿吧!从此,她的家园调查表再没有带回"家",是我们代替了她的家长,家园开放日,老师们给她当妈妈,同她一起参加活动,还经常给她梳头发、扎小辫、剪指甲……,在我们的关心下,孩子渐渐变得活泼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和小朋友们一起欢笑、一起舞蹈,她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爱,温暖着孩子的心,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让我们倾注所有的爱吧!同时让我们的爱多分一点给那些更需要关心的孩子吧!

爱的教育随笔4

刚成为幼儿教师时,像一个初到陌生世界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而更为玄妙的是,第一次做老师便是带托班的孩子,他们也是第一次来幼儿园。这时候的我就是他们,他们同样的也是我。当孩子稚嫩胆怯地喊我“老师”的时候,当家长敬重、信任地称呼我为“老师”的时候,我才恍然间想到我已经是一名幼儿教师了!

每次看到孩子们刚入园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地想哭,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因为我是老师,要给孩子做榜样,要像妈妈一样地坚强,一样地疼爱、关心、照顾他们(虽然我还没有经历过做妈妈的经验,呵呵),让他们感觉到如家般的温暖。

世界上很多的东西是越分越少,唯独“爱”却越分越多。爱,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不是索取,不是交换,而是发自内心的付出、给予,是无私的。

告诉你,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当在睡梦中嚎啕哭醒的孩子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的老师在身边时,会重新安然地睡下,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醒来,看到妈妈在身边一样地心安。也许只是因为曾牵着他的小手走过高高的台阶,也许只是因为曾在活动区里陪他玩了一个打枪的游戏,也许只是曾不经意地亲了一下他的小脸……而孩子的心,永远比你想象的细腻而敏感。

大地宽容了种子,便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便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便拥有了神采;面对孩子们的调皮、顽劣,我们的一点点宽容,便收获了无数的笑脸和孩子们的骄傲与自信。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选择目标;如果……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用爱去对待孩子、影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环境,享受爱的熏陶,让孩子生活在爱中。让他知道被爱,也学会应该怎么去爱。

爱,是最好的老师。

爱的教育随笔5

她,叫梦婷。是个爱做梦的女孩儿。

她笑起来的时候,嘴角边会泛出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可是这样的笑却不常见到。因为她一直很安静,有时还常常发发呆,做做自己的梦。

有时候,我在上课,她坐着似乎在听,又似乎没有认真地听,我轻轻的唤她时,她会抬起头,用她那黑黑地深深的目光注视我,透明、清澈地目光,让我无法忍心去批评她的不专注。她没有扎辫子,留着齐肩的头发,很亮、很直,给人十分干净的感觉。她胆子不大,不大敢大声的说话,更不大敢在集体面前大声的表演。甚至,她很少和我说话。

每次放学,她都是最后一个走,因为爸爸总是会晚接。这个时候,教室里有时候会剩下我和她两个人,她还是很安静。我会故意和她说话,她会有点羞涩地回答我,却很少主动找话题。就这样,几天过去了,她似乎对我越来越亲近了。有时候会突然对着我说:“老师,你今天去我家吃饭吧?”“老师,我今天和爸爸妈妈去拔牙齿了!”虽然还是不多的话,每句话却让我感到甜蜜。

有一次放学,梦婷爸爸因为有事,很晚也不来接,我们一起在传达室等,她坐在我膝上,我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她开始很担心,“老师,我不会写!”我告诉她没关系,看着我写,然后再照着我写,我把字写得很大,她也临摹得很大,笔画歪歪扭扭地很可爱,就好像是在画画儿一样。写着“婷”字的时候,她只写了后面的一半儿,“我不会写这个!”她说,原来她不会写“女”字偏旁,我努力想了个最形象的办法,教她写“女”字,她一下就学会了,很开心。然后我让她连起来写自己的名字:“周梦婷”,猜她写了什么?嘿,“周林夕婷!”看着这个名字,我不禁笑了!

爱的教育随笔6

滔滔是个爱保证的孩子。上课时,他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我提醒他,课后,他说下次保证认真上课了;游戏时,他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跑去给别人捣乱,我询问他,他说以后保证不去影响别的小朋友了;平时,我一直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可他偏偏喜欢跑来跑去,做一些危险的动作。我把他叫来问话,他告诉我下次保证不跑啦……但事隔一日,又会重犯以前的错误。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保证”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的“保证”,具有体现在孩子保证之后,确实能坚持一阵子。由于孩子的坚持力不强,以及外物强烈的或新异的刺激才会偏离“保证”,重犯错误;有的是假的“保证”,是孩子处在某种威胁,压力下,避免惩罚的保卫自己的暂时性行为。即使“保证”之后,是否会按内容去做,他们就很少考虑了。所以说,对孩子的这种“保证”不能轻易的将他们指定为说谎,就只是一种短期行为,是一种只顾一时,不顾长远,只顾眼前不及其它的暂时满足行为。这种短期行为,实质上是外力的作用,即使是真的“保证”,也包含着许多自我保护暂时性控制成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认为他爱“保证”可能主要是因为保证了能逃过“惩罚”,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我便在他每次犯错后加强正确的引导,从行为、情感等方面让他感到自己行为的利害性。

同时,对于这种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但很可惜,文中这个孩子的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家园联系表上,写着“个人意志较强,是个无拘无束的孩子。”由此可见,在他们眼中,孩子的任性是个人意志较强,不按照老师的话做相应的事情是无拘无束的表现。这种家长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缺乏自制力。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长辈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当这个孩子在家犯错时,只要一“保证”,马上就会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也没有人再去告诉他到底刚刚错在哪里。“我下次不要了”类似于这样的“保证”性的话,也就成了他逃过一劫的“法宝”。

家长教育观念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我们试着和他们沟通,但换来的却是一笑了之。

忠心的希望,家长能早日意识到孩子的这种爱“保证”习惯会给他今后的人生带来的不利。

爱的教育随笔7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而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给孩子适宜的爱则是我们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幼小的心灵,每一天都要用微笑、用“爱心、耐心、细心”去呵护,用激情和真诚走进孩子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滋养、呵护幼儿,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幼小,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精心地呵护和培养,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

爱是情感的交流。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把一颗火热的心捧出来去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让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爱是行动的体验。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给他温暖和安慰……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教师是孩子们的榜样,一言一行孩子们都在模仿。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教室里。要坐下,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也逐渐养成了好的品行。我还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谁爱劳动?讲卫生?谁守纪律?谁讲文明?谁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时时关注,时时表扬给予肯定。幼儿在这种环境中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把“教”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于集中的教学分散给孩子们。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和对动物的爱心,更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爱是理解和尊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犯错时,能多给一次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最好的帮手;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就是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的滋养,浸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让每个幼儿从事简单的事务并从中得到锻炼,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自主能力,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孩子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潜力,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作为一个听众、朋友,理解和尊重孩子,让爱的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让爱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

爱的教育随笔8

从教十多年来,我听过无数的普通教师上的示范课、评优课、汇报课,观摹过特级教师、教育新星的精彩表演。我一面为教师的成功而喝彩,一面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而敬佩不已。我也曾欣赏过青年教师用听来的课“作秀”,在感觉上却产生了许多迷惘。用青年教师的话来说:一是认为特级教师的课在农村学校行不通,一是认为自己的“作秀课”缺少那种场面庞大,气氛热烈的烘托和渲染,即使能“作好秀”,也缺少了那些优课所独有的“灵魂”。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想学而难学、只能学其形而无法悟其神的局面呢?我细细揣摩,这个中就是缺少了“名师”们所独有的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关爱,不是作秀课堂上临时表现的虚情假意、故作姿态,而是平时教学中举手投足间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学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具有人类知识成果和生活情境的再现性,而且具有教学实践过程的创造性和师生情感的交互性。它不是一种超越人性的纯理性教学,而是更注重于人文回归的情感性教学。人的情感是随着认识的提高而不断丰富的。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尤其如此。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是日积月累的。教师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给学生的身心造成的冲击力都是巨大的。孩子们受惊后的心理十分脆弱,草木皆兵,经不起任何的刺激。教师言行稍有不慎,就使他们躁动不安,意志消沉,甚至于一蹶不振。所以说,平时你没有对学生付出“真爱”,学生没有充裕的“爱情”积累,教学过程中,你就不会获得学生的真情回报。

我们只要走进课堂,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以测出你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付出的爱的重量。读过初中的人都读过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儿时不懂事的孩子的本能反应中,就可看出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意。如果平时的你忽视了学生的感情培养,缺少对教育真谛的深刻理解,那么,学生对你的信任度将大打折扣。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不会高大,难以持久。

课堂教学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对学生付出真爱的检验。教师能真正地热爱学生,也就真正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就真正具备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师魂。

让我们用教师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用教育的真谛来奠定教育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吧!

爱的教育随笔9

今天我和我班最有个性的一个小男生做了好朋友。上课时他一直不听讲,还总爱捣乱,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所以,体育课时,我把他留下来,在教室里我一边做词语课件,一边试图和他聊一聊。一开始,他老大不情愿,看着我的眼神是充满了戒备,小嘴抿得紧紧的,任我一个人在那自说自话。我反复地问他:最不喜欢我什么地方呀?他愣是不理会我。后来我又问最喜欢哪个老师呀?他还是不说,我就开始猜:是一年级教美术的杨老师?是教体育的付老师,还是教数学的刘老师?他仍旧不理会。我就说:不过我知道你最讨厌的一定是盛老师了。这时,他迅速抬起头,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我,我随口说了一句:你不会是最喜欢我吧?奇迹诞生了!他扑哧一声笑了:“你猜对了!”这下换我惊讶了。犹记得就在前一天,他还在课后踩脏了同学的课桌,我要他用抹布擦干净,他就是不擦,还挑衅地看着我,把抹布直接扔地上,气得我是半天缓不过劲来。由于他上课爱捣乱,我俩好几次大眼瞪小眼的对视过,说句心里话,我还真有点怵他。这会听到他蹦出这句话来,我心里又不淡定了,一股热流不经意地划过心头。

我停下手中的活,分别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柔情满满地看着他,问道:“哦,你为什么最喜欢盛老师呀?”稚嫩的声音答道:“我最喜欢你给我们讲绘本故事了,好有趣!还有卡罗利的小猫,太好玩了!”我想起来了,前两天学这篇课文时,他难得地听得很认真,还积极发言呢!原来是个偏爱“有趣”的孩子!是呀,一般孩子不都是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吗?我顺势引导他明白:学习不光是要学有趣的东西,还要学有用的东西,更不能因为自己觉得无趣可以不听,就去影响其他需要听讲的同学,这样我们班这列学习火车就跑不快了,也就看不到更多有趣的东西了。这会子的小家伙认真地看着我,再认真地点了点头,总算是和我达成了共识。我再趁热打铁提出和他交好朋友的建议,他竟欣然同意了。我心里雀跃了好一阵。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飞快地敲着键盘输入拼音或把词语粘贴过来以完成词语课件,他静静地守在我旁边看我做事(我让他下去操场上体育课,他竟又不想去了)。一会儿他对键盘上的大写字母产生了兴趣,兴冲冲地拿来纸和笔把字母表的大小写都写了下来,说要拿回家好好看看。谁说爱捣蛋的孩子是不爱学习的?只是教育者还没找到开启他求知欲的密码吧?我想:真诚的爱,也应当是教育的密码,如果今天我只是气急败坏地大声对着他教训一通,还会出现现在这种和谐美好的场景吗?今天接下来的我的课上,他都表现的很好,信守我俩的约定,不再去捣乱调皮了。我心里也不禁欣慰:谢谢你,孩子!你教会了我一个最宝贵的教育密码,那就是——爱!

爱的教育随笔10

还记得,在高中时讲的一篇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心里眼里只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那个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老师的身份,还没有兼具父母的角色,但确为这句话震撼和打动。

短短一句话,内涵却太深太深。“计深远”,多么富有建设性的一个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一门奇妙的艺术。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只可惜,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过程,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主动或被动地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母鸡”。更为尴尬的是,大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悖离初衷,变得面目全非时,犹不自知。

细究原因,不过被浮尘沉翳蒙住瞳眸。太多的浮尘牵绊和己身未了心愿,渗透、浸染了教育的本色。

现在的城镇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至多两个。不知何时起 ,人们的生活重心和关注热点,都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比过孩子的漂亮伶俐,接着比家庭底蕴、学识修养。有了姑娘,羡慕人家小子的皮实好养;有了儿子,又遗憾自家缺少鲜美娇俏的小公主。

不是有一句吗?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教育的成功。孩子教育失败的人生,再丰满也是残缺的。

平常聊天或聚会中,孩子都是大人的一张名片。由彼此或优秀或逊色的孩子,来透视你人生的经纬度。

这些都是外在力量在推波助澜,让你身不由己,深陷泥沼的误区。

还有一种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心魔:给孩子最好的。我们小的时候,物质贫乏,文明滞后,有多少瑰丽绮幻的梦想凭空夭折,成为一生难以遮挽的暗伤。轮到自己养孩子时,常常会把自己残缺的或是期待的,一股脑加诸孩子,两份、三份……甚至N份灼热的心思放在孩子稚嫩的双肩,如何能承受?

我们倾尽所有,我们含辛茹苦,我们灼灼以求,自认为给与了所有最好的。但,从始至终,都是我们自以为。

较量在无声中形成,压力在无形中产生。无辜的孩子,在承重难以负荷时,便形成了家教的暗礁__叛逆。

于是,孩子教育变成家庭生活不能承受之轻。孩子成了一个家庭的全部,荣辱得失全系于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洗衣的时候,若是不小心深浅衣物混杂,染了色,恐怕没有人会再穿出门,行走旅途。然而染了色的教育,却在很多家庭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丝毫没有改旗易帜的苗头。

那么,会有人困惑:究竟如何教育孩子才算成功?才算正确?甚至会有人不屑:站着说话不腰疼吧?!

并不是说不以功利,不因一己私愿教育孩子,就要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和引导。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境界看成是一座金字塔的话,处在塔顶的父母是在不断修行完善自己,终极目标是把孩子教育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替代品或者炫耀品。

塔底的父母只是单纯地付出了时间和金钱,而这个层次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出现问题,父母会认为自己很辛苦,劳心劳力、付出所有,孩子并没有按自己期待的方向走,或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抱怨、牢骚,恶语相向甚至暴力衍生,结果也是徒劳,要么叛逆到底,挥霍了青春;要么破罐子破摔,一败涂地。

而处在中间的则是思考教育目标,关注问题及原因。普通人能达到这个境界,已属不易。这个层次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通常能认真学习,有着还算不错的成绩,在周遭人群里也有着还算不错的口碑。将来长大了,也应该能独立自主、自食其力。

但若想跻身精英阶层,有所成就,势必还要来一场父母孩子同时纳进的、翻天地覆地革新,由内而外,从父母到孩子的精进与修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世界,踮起脚尖儿,拉长脖子地奉献与给予。

微信圈儿曾经很流行一句话: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真品,慢慢地就被我们调教成了仿真品,直至成为赝品。

记忆中,很是喜欢根雕艺术,虽不是很懂,但确是很喜欢。和盆景的最大不同是,盆景是主观意志下对自然的最大拘束,而根雕则是自然在主观意志里的最大发挥。

面对棵棵栩栩如生的根雕,细心的话你能捕捉到其原始初具的模型,但根雕艺术已经把原始的东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这种璀璨夺目的极致发挥,虽然让人叹为观止,但无论如何你抹杀不了,原始在你视角中的恒定位置。

而盆景恰恰相反,盆景大多旁逸斜出、妖娆肆虐,它是对原始最温柔、最彻底的背叛。彰显凸现的完全是扭曲改变后的样子。即便你明察秋毫,原始亦是一抔无迹可寻的怅惘。

根雕就似塔尖第一、二层次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独立自主、有个性、有能力;积极阳光,可创新可创业,大多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撑起一片天。而盆景则是塔中或塔底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勤奋努力,颇有收获,但一生都在活成别人的样子;甚至沉沦浮世尘海,一生为命运漂泊,竭力挣扎,无力自主。

为人父母者,唯爱雕塑,爱的教育,方得始终。

爱的教育随笔11

离园环节总是有些忙乱。有些家长急匆匆地来到活动室门口,出示了接送卡后就马上接走了孩子,有些家长则会借机和我们聊聊孩子的情况,有时候真有点应付不过来的感觉。一天,活动室里没留下几个孩子了,冉冉妈妈急匆匆赶来问道:“老师,冉冉呢?”“走了。”我说。“谁接走的?”冉冉妈妈急切地问。糟糕,由于刚才家长们都挤在活动室门前,只记得有人来接冉冉,并且出示了冉冉的接送卡,但具体是谁接走的我还真一下子说不出来。一般情况下,在查看了接送卡后,我们就会让幼儿跟着家长离开活动室的。因一时回忆不起是谁接走了冉冉,我只好抱歉地对冉冉妈妈说:“肯定有人来接走冉冉的,并且有接送卡,只是我没有注意是谁接走的,不过我有印象,冉冉是跟我道别后才离开活动室的。你打个电话问问,看看是否是家里其他人接走了。”冉冉妈妈马上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原来是爷爷来接冉冉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离园是一个重要环节,稍有疏漏很容易酿成安全事故。教师如果能清楚地掌握幼儿是被谁接走的,并关注到幼儿离园时的每个细节,那么出现事故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老师,抱抱我吧!”飞飞走过来甜甜地对我说,眼睛里流露出期盼的神色。“好的,我抱抱你!”我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抱了抱飞飞,这时的飞飞好像比平时和我更亲近,也更快乐。也正在这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形成。从此以后,每天离园时间,我就会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唱着歌与我亲切地拥抱,而我趁机与每一位幼儿约定:“家长来接你的时候,你要与老师抱一抱,告诉老师,谁来接你了,然后再和老师道别。”就这样,每天离园前,孩子们都会和我抱一抱,然后告诉我是谁来接他了,而我就能清楚地记住孩子是被谁接走的,以及当时的每个细节。与幼儿拥抱道别时,我还会送上一句悄悄话:“爱你,我就抱抱你,宝贝!”很多时候,孩子也会给我送上一句悄悄话:“老师,我也爱你,我就抱抱你。”在拥抱与传递悄悄话的同时,我感到我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离园环节的气氛也越来越温馨,秩序也越来越好。

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简单的悄悄话,把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既避免了教师与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担心,又增进了师幼的感情,真可谓一举多得。

爱的教育随笔12

有的人说,当老师就是努力费劲心思的去感动一群人,结果只把自己感动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想想自己来到韩村中学初为人师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的教师生活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因为自己也是作为一名实习老师,刚刚从一名学习知识的学生转变成一名传授知识的老师,还是有些不太成熟,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态度慢慢转变过来了,但是我的原则还是用心去感动学生,毕竟人心都是肉长得,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心的教育总比打骂的教育会好。

刚刚来到这个实习学校的时候,每当同学们见了问候“老师好”的时候总是有些不好意思,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还是学生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和学生相处,不知道该对他们宽松一些还是严厉一些。来之前,上一届的学姐学长告诉我们,对学生们不要太好了,尤其是第一节课必须要严肃一些,要不然以后控制不了课堂了。记得我去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虽然心里也牢牢记住了学姐学长们的忠告,但是我也没有按照他们的说法做,我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面对一个新老师,同学们用比较惊讶的目光看着我,我做完自我介绍便开始讲课,教室里挺安静,但有一个同学或许是看我是新老师,想引起我的注意,在那总是搞小动作,我没有当堂批评他,看了他好几次,给他警告,下课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批评他,耐心的告诉他:“或许刚刚换了我这个新老师,我的讲课方式你们还不适应。从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一定是个很活泼的孩子,但是如果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这样积极那就更好了,你的成绩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我也没批评他,也没打他,因为我们来实习之前学校老师和我们说过,不许打学生,尽量说服教育,用心去鼓励和感动学生。说完就让他回去了。从那以后,刚开始的几节课他还是有点不老实,每节课我都提问他,他也不好好回答,虽然他没有回答上来,我也没批评他,反而表扬他有勇气站起来说,虽然说错了,但是勇气可嘉。

渐渐的,他上课不再闹了,而且很认真的听课,前几天期中考试后他找我检查单词的时候高兴的说“老师,我英语这次考试进步了5分!”他的基础是非常差的,虽然进步了5分还是不及格,我对他说:“真棒,只要进步了就好,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中考的时候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他微笑的点了点头,高兴的跑出了教室。

看着他们的进步,我心里非常高兴。就像那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育也一样,只要用爱的教育去感动学生,再调皮的学生也会被感化的。希望接下来的时间里能感化更多的学生。

爱的教育随笔13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笔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笔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笔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笔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做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爱的教育随笔14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在我们身上也难得发生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但那些细微的感动也一样让闻者动容。

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孩子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他们有的拿来纸巾帮忙擦拭,有的拿来扫帚帮忙打扫,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是鹰总会博击长空,是爱总会让人感动。感动你的感动,感动我的感动,爱的种子就这样在你我心间滋生。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这学期以来,我担任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艺术教学工作,怎样使艺术课发挥的更有意义?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绘画的技术,又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长期困扰的一个问题。前几天在一年级的一节艺术课上,通过短短的40分钟,给了我一个不小的启示。

在上《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这课,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找到各种废旧物,可以制作许多有趣的动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还不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 “ 寓教于乐 ” 道理吧。

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恩格斯指出 :“ 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 ” 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艺术教学已远远不能

爱的教育随笔15

教师,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不经意间,从教已有三年。三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作出什么惊人的壮举。是的,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愿意在这平凡和朴实中,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有人说,幼儿教师很幸福,每天只要带着孩子玩儿就可以了;也有人说,幼儿教师很辛苦,眼睛里面每一秒钟都要有孩子,心中每一分钟都要想着孩子的成长。我说,幼儿教师辛苦但也很幸福。

说辛苦,我们就像超人一样,孩子的吃喝拉撒要管,唱歌绘画跳舞要教。记得本学期新生刚入园时,我从家长手中接过哭闹的孩子,他们抗拒着乱舞乱蹬,在我身上踢打,突然,“哗”的一声,一个孩子吐了,正巧,吐在我的衣服上,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班上就有一位幼儿,不愿吃饭,一到吃饭时间就哭,每次哭就会呕吐。我从未大声地呵斥他,而是变着法子哄他、安抚他,然后慢慢喂他,一口、两口······他每吃进一口我都为他高兴。后来他不哭了,在我的鼓励下他可以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有时还会添第二碗呢。还有一位抱着妈妈才能入睡的幼儿,午觉时间不肯入眠,我尝试着午把她抱在怀里温柔的唱歌,从刚开始的抗拒,到后来枕着我就安心,我想她也感受到了妈妈般温暖的怀抱,后来我试着放手让她独立,慢慢鼓励她自己入睡,现在她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入甜蜜梦乡。在幼儿园中这样的小事遍地都是,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尽力的本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先导,将爱继续在我的幼教事业中,用我的爱去感应孩子,让他们成长在爱的氛围中,从而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幼师,也很幸福。因为我爱我的“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记得有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小朋友们如厕、喝水,楠楠小朋友喝完水走到我身旁,微笑着对我说:“老师,你也喝点水吧,妈妈说多喝水就不咳嗽了。”我一下被这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感动了。是呀,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你如果爱他,他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哪怕是短短的两句话。

弹指一挥,三年过去了,我在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献着,本着对事业的衷心,对幼儿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会与幼教事业共风雨、共兼程,共成长!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