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如何评价司马懿

如何评价司马懿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8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评价司马懿,司马懿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的经典故事也很多,关于司马懿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小编整理了如何评价司马懿,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评价司马懿1

因为连晋宣帝司马懿的玄孙晋明帝司马绍对自己的高祖父晋宣帝司马懿的评价都不高,所以后人无论怎么评价都很难给晋宣帝司马懿“翻案”了。

东晋太宁年间(公元322年到公元325年),当时晋宣帝司马懿的玄孙晋明帝司马绍在位,虽然晋明帝司马绍的堂姑父王敦起兵反晋失败,但是晋明帝司马绍仍然重用自己堂姑父王敦的堂弟王导为司徒。有一天晋明帝司马绍与司徒王导谈到了自己高祖父晋宣帝司马懿,以及自己的叔曾祖父晋文帝司马昭父子二人的创业故事。东晋司徒王导便详细说了晋宣帝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夺权成功后,怎么对曹魏大将军曹爽和曹羲兄弟,以及他们的党羽桓范、何晏、丁谧、邓飏、李胜、王凌和其外甥令狐愚等人的亲族进行血腥大屠杀的,又讲了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兄弟二人怎么屠杀夏侯玄、曹髦、成济和成倅兄弟等人的,因为晋明帝司马绍听后也觉得自己的高祖父晋宣帝司马懿,以及自己的伯曾祖父晋景帝司马师、自己的叔曾祖父晋文帝司马昭做的太不厚道了,所以晋明帝司马绍竟然敲打着坐具,叹了一口气后对司徒王导说道:“如果真像王司徒说的这样,那么也难怪大晋不能在中州长久的统治了!”,因为东晋皇室普遍把西晋丢掉中州的责任怪罪到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曾祖父晋宣帝司马懿身上,所以可以说自从东晋开始,晋宣帝司马懿的评价就普遍不高了。虽然晋元帝司马睿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晋宣帝司马懿与伏夫人所生,晋元帝司马睿的父亲琅琊王司马觐是琅琊王司马伷和琅琊王妃诸葛氏所生,琅琊王司马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弟,但是因为连晋元帝司马睿的堂弟南阳王司马保都坚信,自己的堂兄晋元帝司马睿是琅琊王太妃夏侯光姬与曹魏名将牛金所生,这件事还被大唐梁国公房玄龄收录进《晋书》的《晋元帝本纪》中,所以如果这个谣言属实的话,那么作为曹魏名将牛金孙子的晋明帝司马绍自然也没必要对晋宣帝司马懿有什么好的评价了。

如何评价司马懿

因为晋宣帝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为东汉京兆尹,晋宣帝司马懿又曾经装病拒绝过东汉丞相曹操的征辟,所以我认为晋宣帝司马懿最初还是希望做东汉的忠臣的。可是因为晋宣帝司马懿做了东汉丞相曹操幕僚后,又与自己的三弟司马孚,以及官员陈群、吴质、朱铄、贾逵等得到曹操次子曹丕的器重,所以此时的晋宣帝司马懿应该还是打算要做曹魏的忠臣。可是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晋宣帝司马懿开始有了周密的夺权计划,我认为应该是从他的正妻张春华病逝以后。因为正始末年,魏帝曹芳的叔叔曹爽派遣即将出任荆州刺史的李胜去向太尉司马懿道别时,司马懿可以装出一副即将撒手人寰的样子,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在做周密的计划了。

其实晋宣帝司马懿被他的玄孙晋明帝司马绍诟病最多的一点是,虽然司马懿曾经答应了蒋济等人,如果曹爽和曹羲兄弟投降就不杀曹氏兄弟的,但是司马懿最后还是食言了,并且杀戮太重,先前晋宣帝司马懿在北伐辽东公孙渊时,便在辽东襄平进行过血腥屠杀,这一系列事情加在一起,让人很难给他一个好的评价。因为当晋宣帝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谋朝篡位时,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和司马懿的侄子司马顺都表示了自己对曹魏的忠诚,所以相比之下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和司马懿的侄子司马顺要光明磊落的多,因为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威望太高,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并不敢对自己的叔祖父司马孚怎么样,可是因为司马顺在家族中却没什么威望,所以司马顺最终被自己的堂侄晋武帝司马炎赶出了西晋首都洛阳,流放到荒凉的武威姑臧去,可见晋武帝司马炎在做事决绝方面像极了自己的.祖父晋宣帝司马懿!

其实我觉得我喜欢的另一个历史人物也非常类似司马懿的性格,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做事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这个人就是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不过因为慕容垂虽然经历过众多亲人对自己的陷害,但是他还是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屠杀的行为,这一点在东晋十六国这样的乱世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的人品比晋宣帝司马懿好一些,其实以吴秀波演义司马懿的方式来演义慕容垂,我认为也是不错的呢!

如何评价司马懿2

出身为河内大族司马家的公子,汉朝用户中的百分之一,有了在帝王家书中露个脸的可能。当然,乱世这个副本永远是地狱模式。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在父兄庇佑下读经,学习,娶妻张春华,然后是待价而沽,择机出仕。中间差点被周生害死,可能是嫉妒他的帅。

由颍川系大佬荀彧推荐,进入官场。魏国干部的第三梯队,成为千分之一。迟到的年轻人。

和曹丕在一起,世子四友,成为万分之一,帝国的明日之星。曹操 死后,组织魏王葬礼。曹丕出征,坐镇后方,两人感情多深厚。若是曹丕泉下看到日后屠戮曹氏子孙的就是这位挚友,不知道是否有造化弄人的感觉。

如何评价司马懿 第2张

曹丕死后,受命托孤。在曹氏的几个宗族故老如曹真死去之后,开始调度一方,掌握兵权。奔袭斩孟达,关中对诸葛,走向人生巅峰。

诸葛病死五丈原,宣王受命征辽东。白发征辽东,这件事很难说多么真挚,于是司马懿筑京观,灭公孙渊族属,凯歌而还。此时这位三河少年已经是帝国有数的重臣,几大巨头之一。

曹爽辅政,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家,宫中的太后,其他元老都是参与的。一锤定音之后,原来那个独一无二的位置那么近。某种危机感与欲望又占据了上风,穷治大狱,蒋济愕然。

魏晋的檀让,和司马懿悠长的生命,功勋元老的地位,以及心中某些深沉的韬略权变和欲望密切相关。

如何评价司马懿3

在皇权至上时代,司马懿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因为曹爽的身份是皇帝的监护人,想要杀死司马懿,他很可能借助一道诏书,在一夜间完成。司马懿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以生病为由放弃了正面抗争,并将所有的精力和智慧投入了阴谋和政变。

在这一点上,司马懿的赌博可谓步步成功:曹爽上台之后提拔了一大批亲信,在蚕食司马家族的同时,也蚕食了其它的朝廷势力。许多对这场斗争持观望态度的士大夫不得不转变立场。更重要的是,这次危机让司马氏得到了亲族、同党和所有与曹氏政权有着隔阂的士人支持。在几年的经营之后,司马懿对夺权事业已经非常乐观。

正当司马懿剑拔弩张,伺机发难时,曹爽派出心腹李胜前往司马懿府第,借助探病来窥探窥其虚实。关于这段趣闻,无论是正史《晋书》还是《三国演义》,记载都相差无多——他由两名婢女扶持而出,佯装耳背,将“荆州”称为“并州”,又恳请李胜在自己百年后照顾两子,临别时“流涕哽咽”,但与此同时,他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利用曹爽为明帝扫墓之机,他派军占据了高平陵至洛阳的要害,洛水上的浮桥,并送奏章给曹芳历数曹爽之罪。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旧址,司马家族从此迈出了向帝位的第一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末期曹氏受司马氏挟制,曹魏皇陵并没有统一的陵区。

史书将这一事件称为“高平陵之变”,但其过程却出乎意料地平稳——司马家族的党羽们早在暗中掌控了一切,至于曹氏一族则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按照《三国志》的描述,面对威胁,曹爽“自黄昏直流泪到晓,终是狐疑不定”,最终他说出的是:“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这是没有用的,他最终仍和党羽们一道被集体处斩。

甚至皇帝曹芳也因此被废黜,取而代之的年轻的曹髦。尽管这一结果指向了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但司马懿却愈发被一个问题困扰:经历过在高平陵发生的一切,他已无法再做一个纯粹的臣子——既然如此,这条路,他和子孙们还能走多远?

每当想起这些,以及所有被处死的人,他都会伴着噩梦辗转难眠。71岁的司马懿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251年的夏天一病不起。几年后,作为家族的次子,司马昭站上了权力舞台的中心。在旁人看来,无论手腕还是见识,他都不及兄长司马师。但突如其来的叛乱改变了一切——新旧权贵们不断地挑战司马氏的地位,不甘心屈服于它的淫威。

司马师便死在平定这些叛乱的过程中:255年、诸葛诞、文钦在淮南起兵,由于惊恐过度,司马师脸上的旧疮迸发,最终连眼球都从眼眶里震出——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司马昭全然无措,这不只是因为他之前一直生活在兄长的光芒下,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一事业几乎毫无信心,甚至在“高平陵之变”当天,他也只能在榻上一遍遍地辗转反侧。

如何评价司马懿 第3张

三国无双中的司马师设定,其中还原了其左眼有创伤的事实,但原因却被描述为某次行刺后留下的伤疤。但是,他清楚一点:如果不能胜利,失败的代价将会无比血腥。打击、镇压和不择手段……他必须如此,因为已经无路可退,之前的每一次胜利已经让这个家族陷入更大的险境,因为它试图凌驾看似神圣的皇权。

此时,最好的回应是将皇权踩在脚下,进而证明它并不神圣。此时,和所有的青年一样,18岁的傀儡皇帝开始萌生叛逆。据说,在一次讨论少康和刘邦的优劣时,群臣都认为少康不如刘邦,唯独曹髦别出心裁地认为:少康是在危难中恢复了夏朝的霸业,还斩杀了篡位的奸臣寒浞,因此要远胜“专任智力”的刘邦一筹——这一言论下的潜台词非常明确。

曹髦的勇气并非来自实力,而是从小接受的儒学教育,孔子和孟子的教诲让他深信:君主只要宣扬仁义,就能唤起臣子 们的忠诚之心。但在实力面前,道德永远是无力和苍白的,皇权威胁了成型中的利益阶层,这个阶层再一次向司马氏家族请求支援。

公元260年6月2日,曹髦如飞蛾扑火般冲向了司马昭的禁军。平心而论,这次宫廷政变并不是史上最残忍的先例,但皇帝横死街头的事实,依旧让司马昭心绪难平。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清理现场——一位叫成济的军官立刻被充作替罪羊;由于一切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显然无法杀尽所有的见证者,但他可以做的,是对子孙后代的记忆进行引导、订正和窜改。

于是,大部分史书都一笔带过了这次兵变,曹髦仅仅是“像普通人一样死亡了(《三国志·魏书》:‘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因为他在死后被废为庶人。同时,司马昭还没有忘记蠢蠢欲动的蜀汉,他依旧记得父亲有生之年的梦想,以及曹爽被诛后,其亲族夏侯霸投奔敌国的先例。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了真正的远征——大军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就开入了成都。在此之后,大权独揽的他又生活了五年。几乎记录没有提到他受到过精神上的困扰——司马家族已如日中天,甚至没有人敢质疑他们独揽大权。

曹魏末期至西晋的武士俑,可以看见北方步兵用的长盾。右侧军士头上戴的叫“帢”,是曹操制定的缣帛军帽,依颜色分贵贱,这些士兵构成了司马氏家族的权力之源。

从权臣通向帝王之路,最后一步是接受所谓的“劝进”,即在群臣的“衷心拥戴”下登上天子宝座——构成“劝进”大军的是曹魏政权的各种官员们,甚至“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都赫然在列:

“明公宜承圣旨,受兹介福,允当天人,元功盛勋光光如彼,国士嘉祚巍巍如此,内外协同,靡愆靡违。由斯征伐,则可朝服济江,埽除吴会;西塞江源,望祀岷山,回戈弭节以麾天下,远无不服,迩无不肃。今大魏之德光于唐虞,明公盛勋超于桓文。然后临沧州而谢支伯。登箕山而揖许由,岂不盛乎!至公至平,谁与为邻!何必勤勤小让也哉?”

上述辞藻和典故的堆砌,也可以看成官员们矛盾心态的混合体,它多少证明了,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游戏中,并非每个玩家都是百分百地心悦诚服,但倘若看其结果,又必定会是在举国上下的一致赞同中结束——因为那些缺乏“眼光”的人要么已经被边缘化,或者,更极端一些,在肉体上遭遇毁灭。阮籍的好友嵇康便在那些“消失”的名流之中,263年,在洛阳城东牛马市,他在弹奏了一曲《广陵散》之后从容赴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南朝大墓砖画。由上至下,左至右分别为春秋隐士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在这些高士的故作洒脱背后,其实是逃避政治黑暗的难言之隐。

在频繁的“劝进”中,一个家族获得了改朝换代的魄力。但作为一家之长,司马昭依旧有一件事心绪难平:推翻旧的朝廷取而代之,是否真的顺应了“天命”?自东汉末年以来,已经有无数人进行了试验,试验的结果似乎是皇权本身并不是神圣的,权力才是,如果控制天下的家族实力足够,自然就可得到上天庇佑,道德戒律则可以弃之不管。

尽管如此,司马昭依旧忧心忡忡。在暴病离世之前,他将所有的权柄、地位、以及解答这个问题的责任,一并交给了年轻的长子——司马炎,据说,《晋书》中说他和处心积虑的祖辈们完全不同,颇有上古圣王的博大和宽容。公元266年,他在百官的称贺声中登基,但作为大权独揽的君主,他的内心却越来越彷徨——假如他的帝位真是天命所归,那为何祖父、父亲和舅父还会留下种种见不得人的污点?

尤其是弑君谋逆的事实,总是令他心绪难平,何况温室中生长的第三代,倘若不幸置身当年,司马炎恐怕绝对没有勇气投身于此。

对于君主的忧虑,地方官员用麒麟、凤凰等12种祥瑞做了回答,这些祥瑞证明改朝换代乃是上天的旨意。同时,在中央政府的授意下,以陈寿为首的官僚开始“修正”各种官方记录——他们着重剔除的,是其中关于野心、投机和密谋的部分。在最终完成的版本中,将不再有司马氏家族以下犯上的记载,全是他们作为忠臣如何朝乾夕惕、兢兢业业、顺天承命的励志故事。

《三国志》书影,在其中,编者陈寿对司马氏家族崛起期间的事迹颇多曲笔,并做了大量的掩饰甚至粉饰。当这部名为《三国志》的史书完成时,统一大业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军人们以无情的效率碾压着一切:公元280年,他们攻陷了吴国首都建业,把惊人的俘虏和财富从长江流域转移到了黄河沿岸——连吴国皇帝孙皓都成了阶下囚,他最后被安置到了洛阳广阳门附近的一间宅第中,与同样亡国的蜀汉后主刘禅为邻。此时的刘禅已经习惯了洛阳的矫饰浮华,并留下了“乐不思蜀”的笑谈,但孙皓是傲慢的,他依旧怀念着给臣下施加的各种酷刑。

一次,司马炎曾和一位青年士族王济谈到了这个话题,便转头问孙皓:“听说你当皇帝的时候,喜欢活剥人的脸皮,究竟是什么原因?”孙皓看到王济和司马炎言谈举止随意,毫无君臣威仪,就说:“对在皇帝面前无礼之徒,就应该如此!”

王济是司马炎的姐夫,是他在军队的心腹,是支持篡位的功臣之一——各种利益交换让他们只能成为权场上的合伙人,成不了界限森严的上级和下属。同时,司马炎也理解权贵 集团的意义,通过赋予后者特权和地位,他们得以为司马氏在各地充当执行人和利益代理。他将宗室分封到全国各地,成为一个个高高在上的同姓诸侯王,他相信,借助骨肉亲情和君臣大义,晋朝的江山社稷将永保无虞。

但讽刺的是,他们只是自顾自地加入了财富的争夺。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石崇家的厕所富丽堂皇,以至客人都以为误入了主人的卧室中。

石崇是洛阳最典型的权贵二代。他父亲出身平民和小贩,在支持司马氏篡位的过程中飞黄腾达。父亲临死时没有分给石崇任何财产,不过所有人都知道,现成的官位正在等着他,而这些官位足以让他贪污自肥。在广州都督的任上,石崇靠抢劫商贩完成了积累,随后作为首富返回洛阳,一整个阶层从中看到了有利可图,不久,官职便作为商品在士人之间流通开来。

但有人注意到,东汉王朝恰恰覆灭在类似的乱象之下。282年的一天,司马炎突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我像汉朝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桓帝和灵帝,他们卖官鬻爵钱归国库,但陛下卖官鬻爵钱入私门,如此,陛下甚至不及这些昏君!”

“但我有您这样的忠臣啊!”司马炎大笑着回答,一切友善的警告,最终淹没于自欺欺人的欢声笑语。

也正是因此,司马炎从来没能在历史上留下一张脸谱化的明君形象,一张张彼此矛盾的面具很快取而代之:他是奸臣的后代,仰赖先辈的诈术才跻身天子之位;他又是新纪元的开创者,几乎摧枯拉朽地终结了天下割据;他时而贤明、时而糊涂、时而肆意妄为,他很知足很快乐,他没心没肺地享受着上万佳丽和锦衣玉食,在他看来,这已是幸福人生。

但有一件事是他无法回避的——这就是死亡。在执政近20年后,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90年的冬春之交一病不起,权力迅速在真空中旁落。

在回光返照时,司马炎挣扎着从病床上起身,发现阶下的臣僚早已暗中换人——就在他昏迷不醒之际,皇后的兄弟、大族出身的杨骏悄然掌控了军队和朝廷——这令司马炎大吃一惊,危险已经降临,但他却根本说不出话,只能看着下属代笔的遗诏默然不语。

很快,不祥的预感开始逐渐化为现实——达官显贵的利益冲突逐步失控,接着是北方异族乘机起兵。311年,他们攻破了洛阳,俘虏了走投无路的皇帝,整个北方变成游牧民族的战争舞台。再过了109年,在南方苟延残喘的东晋被一个叫刘裕的军官推翻,整个司马家族也随之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烟消云散。

作为西晋的最后两代皇帝,怀帝司马炽和愍帝司马邺都在匈奴人帐下度过了最后时光,有晋朝旧臣暗中垂泪,很快,这两位皇帝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决。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高祖司马懿暗下决心那一刻,这个结局在100年前便已注定!

后来在《晋书》中,李世民对这个家族的崛起做了评价,它用白话文可以概括为:“都说‘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但对于司马一族,为恶的利益是巨大的、代价是极端低微的,这一点让他们几乎无法置之度外。”

但一切真的是这么简单,仅仅是一个家族在权力的诱惑下沦陷?如果你翻看中国古代史,会发现同样的剧本还将反复上演,如果为它加一个期限——这个期限也许长达千年。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