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读散文有感

读散文有感

来源:靓范儿    阅读: 9.7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散文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散文有感

她,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之一;她,是《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畅销杂志的签约作家;她,还是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她,就是丁立梅。

这一月,我品味了她的散文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便忽然发觉,她的诗有着歌一样的韵律,每一篇文章,都如歌一般清新,如这本书的封面。噢,原来,音乐煮文字就是她散文的风格呀。

在这本散文集里,我最喜欢的是《与自己和解》。

《与自己和解》讲的是一位名叫荷的女子,由于才华横溢,很快成为她所在那家公司的顶梁柱,但是,工作压力却越来越重,总是日夜操劳,不得歇息,甚至连完整听一首歌,好好谈一次恋爱的时间的都没有,最后终被生活逼出忧郁症,跳楼自杀。另外还有一名叫倩的女子,经营着一家大公司,事必躬亲,心情因此很是烦躁。后来,有一天她的女儿向她哭诉她不陪她,不是她妈妈,让她幡然醒悟。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了,从此放缓了前进的脚步。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也陷入了沉思。现在的人们,被生活逼得东奔西跑,连走在路上也是行色匆匆,就是再美的风景,人们也就不过只匆匆一瞥,根本不会驻足欣赏。就连我们中学生,现在也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种考试所逼,再也没有儿时的纯真快乐,只是埋头于书海,甚至到了“进一步是书山,退一步是题海”的处境中。久而久之,我们觉得生活乏味,所有美的东西都消失了,因为我们的眼睛早已被生活的压力所蒙蔽。

因此,我们试图脱离这个令人痛苦世界,试图去寻找一个我们想要虚拟的世界。于是,我们就把这个虚拟的世界设在了手机里,变成了网络游戏。而微信、QQ的出现也让我们觉得找到了可以放松一下的地方,“低头族”便出现了。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除了金钱和名利,难道这个世界在繁华的掩饰下,就真的冷清到没有一点美好可言吗?不,当然不是,我们之所以看不见美好的事物,是因为我们赶得太急了,不会与自己和解。“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载的极限和底线,绷得过紧,势必弦断。”

让我们放缓脚步,细细品味一下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幸福吧。那些还埋头于工作,好不容易有点休息却又埋头于手机的家长们,请抬头看一看,你的家人们多渴望你的陪伴吧。“钱永远赚不完的,而与孩子的相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珍贵不可再生的。”人们啊,该把生活施于你的重担放下了,陪着你的家人出去走走吧,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你生活的地方是这么美丽,幸福来得是这么快!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金钱与名利(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是分数吧)。是啊,又有谁说过金钱与名利可以换来幸福呢?所以,让我们与自己和解吧!

这便是《与自己和解》带给我的启示,不过,我在《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里可是受益匪浅的,远不止这点收,我愿让它做我的知心朋友,永远陪在我身边,为我指点迷津。

昔日古国风貌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沦为草泽,这似乎已是个没有历史的时代。万幸,有这样一杆笔挥洒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摒弃固化的时间与地点,只是让我们被千年不变的信仰所化,走进千古河山,身不由己。

风雨千年

中国的文化历来与自然生死相依,景与物不再是徒有其表的空壳,而成为情感的载体,心头的哀音。读《阳关雪》,看阳关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裹挟着曾经胡笳与羌笛的豪壮和边塞将士的遥遥归梦,消失在朔风中;读《杭州宣言》,惊觉这个高贵美丽的城市并非自然之力,而是一代代地方官员和百姓甘当生态维系者而成就的灿烂成果。“没有自然之美,什么文化也不成气候”;读《莫高窟》,传神到恢弘的壁画让人梦回赫赫大唐,也看到唐宋之后无可挽救的气象破灭。到近代,大量壁画和经书被以及低廉的价格卖出,甚至于被外国人偷窃,被剥离气韵的空墙,留下的只有怆然血泪……栉风沐雨,中华文化就在世世代代维护与毁灭中艰难前进,根基不曾动摇。

英魂之祭

历史,学到最后都是人文情怀。在书中,我体会到不同文明的相生相克和时代漩涡中个体的挣扎与超越。余秋雨先生在书中提出:“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向文学艺术,但他们毕生成果推动的文化进步被谗夫舆论所指,濒临毁于一旦。他们并无怒骂,在苦难中表现出优美的高贵,撑过了这些“文化孽力”的毁谤。他们中有苏轼、黄佐临、谢晋和巴金,历史总会站在君临万物的高度证明孰对孰错,他们的生命因对文化的纯热爱镌刻山河、镂雕人心。他们传奇的一生似乎足以令后人艳羡,然而个中苦甘,也只有自己独自体会,默然承担。今日为英魂一祭,且喜且悲: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文化无疆

文明的碰撞产生的可能是进步的火花,也可能是战火硝烟。有的是同种文明的内部冲突,例如中东乱局。这么一片悠久荣耀的土地,被极端主义的冲突闹得精疲力竭、遍地残垣。冲突的任一方都有同痛切而铿锵的理由,这就使双方沦落在极端中无法后退。于是,文明最为集中的地带变为仇恨最集中的地带。另一部分是异种文明的战争。古有巴比伦、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相互战争,今有美俄、欧盟和第三世界等多方角力。致命点是,拉长战线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残酷的适应,对是非善恶界限的麻木。最后,就会放弃思考,丧失尊严。这让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今天的绝大多数灾难,已无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人类的整体文明才是应予以守护的大道。这种意识有赖于人类共通的文化意识,非某群某族,而是各国各民。文化无疆,愿各国的兼容并济能够带来和平与发展的契机,这也正是中华千年秉承的宗旨。

文化界从不缺少话题,也不缺少名号。缺少的,往往是让海内外眼睛一亮的文化尊严。而《文化苦旅》做到了。他无关哄抬,无关贬低,只有作者一颗不断追寻的赤子之心,针砭时弊,或由衷赞美,或沉痛叩问。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

余秋雨曾说:“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那么我要说,他在动荡中沉思,用毕生的心血绘出磅礴的中华魂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千年魂魄,注入崭新的时代血液。

丰子恺的散文通过写儿童的天真、写百姓的不幸,写生活中的一切琐事,歌颂儿童的纯真无邪,同情民众的不幸遭遇,表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幸福快乐生活的憧憬,对光明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善良、慈爱和博大的情怀几乎在丰子恺的每一篇散文中都能读到。

现今我已读完了《丰子恺散文》,下面就来具体叙述一下本书给我的无限启发:

作者用亲身经历向我诉说了学习的真谛,学习其实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学习是一件乐事,但需要一个条件——苦。能下苦功者自然觉得学习不会累,感觉轻松是排除枯燥乏味这一传统概念的一大前提。作者的苦学经历让我备受感动,作者的休闲时间基本都是与书相伴,且作者是去往世界各地学习,因为此,作者又画得一手好画。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当然,最后作者也是我国的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作者学习时并没有闭门造车,也没有半途而废,而是充分挖掘学习的乐趣。我认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多培养自己对于读书的兴趣,毕竟一味地去靠死记硬背是最不可靠的学习方法。其次,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对学习的信心,毕竟,我也将要踏入高中的学习旅程。高中的学习生活更加艰苦,需要我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会向作者一样,懂得下功夫学,懂得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在书中我看到了父亲的责任心。作者是一位有着多位子女的父亲,在作者辛苦养育子女们的同时,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父亲悉心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在自己惹得孩子们不快乐或不高兴的时候能够反思自己应当如何做一位好父亲。这一幕幕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责任事一个人的标志。具有责任感的人才是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一个人是否具有责任感,关键看他为这个社会付出了多少。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作为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承担责任这条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些许挫折,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牺牲才会后回报。付出相应的代价那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具有责任感的同时也要有坚强的毅力,这样才能做到尽到责任,得到回报。

在书中,《中国就像棵大树》一文中,作者提到中国就像被斩掉许多枝节的大树一样,但在劫后余生中国重新振作起来的时候,这棵大树势必会比之前更加的枝叶繁茂,而中国也将会越来越强大。在这里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具有奉献之心的历史责任感。由此可见,我们中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也是要为打造更强大的中国而尽一份力的,肩负着历史责任的我们一定不负厚望。

作者的散文大都娓娓道来,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就如同在与朋友闲话家常,亲切自然。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细心发现的人,他写散文来记录孩子们的游戏吵闹,回忆师长的音容笑貌,就连身边的小猫、白鹅、蚂蚁也都成了写作描述的对象,他的散文具有人间关怀和平民气质。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显得非常清白、明净、天真、自然。

现在的我们在写作时通常局限在一处而停滞不前。一方面原因是我们阅读的课外书目比较少,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我们太努力想要构造完美华丽的词藻,但却又冥思苦想而不得,最终“精心编造”出来的文章通常都是那一类矫揉造作、风花雪月的三类文章。往往很难于得高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向作者学习,多观察,放眼仔细去看看你周围的世界,发现你周围事物最美的一面,之后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加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配饰,一篇平凡事物中充满着不平凡文化底蕴的文章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写作不一定要“匠心独运”,但方法以及变通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真诚,写作要真诚,真诚地表达出你内心所想,不必过于修饰,在艺术技巧上用笔简单朴素,才能营造出生动传神的氛围。

通过阅读《丰子恺散文》,不仅在为人与学习上给了我诸多的思想教益,并且在写作上也激发了我很大的兴趣,给予了我很多启发。

让我对于学习与用笔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即将进入高中生活的我,一定会以丰子恺的散文作为写作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好的卓越!

五月,夏日的朝阳被晨风托起,宽敞的书房里金光灿烂,我读着江苏女作家丁立梅的散文集《忽然花开》,心里感到更加温暖而明亮。

《忽然花开》以意蕴优美流畅的文字,讲述着生活中平凡朴实却美轮美奂感人至深的故事。

穿过岁月的景深,作者邀我们一起回到家乡的小镇。感觉中,小巷一直很静,深巷幽幽,什么样的秘密都能藏在里面。然而,岁月打乱了一切,断然阻断了回到从前的路。昔日的青春女子发福成一个中年女人,而自己也是一个男孩的母亲了。“胸口突然一紧,有疼痛辣辣地掠过。我知道,曾经寄存了我许多梦想无数想象的深巷,它一定也不在了。从此以后,我只能在记忆里,与它隔了岁月相望。”作者的感觉就像一幅素描写生,点睛的几笔就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但是,岁月也总要留给我们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想起小时过年,年味的诞生却是从祖父清洗蒸笼开始的。”“睡梦里,是新年的欢腾。醒来,满屋的馒头香。”“也有这样的时光,一个人关紧房门,把那些旧衣一件一件拿出来,对着镜子穿。这个时候,便听到有溪流,从我的指尖下暖暖流过。而后汇聚成一条河,那条河的名字叫——岁月。”……这一切被糅进岁月的褶皱里,藏进心灵的沟壑里,风剥雨蚀都无法从记忆中抹去。由此我们在与岁月的抗衡中变得沧桑坚强而温柔。

爱情是人生最永恒的情感。俄罗斯诗人施企巴乔夫说得好:“爱情是一本永恒的书,有的人只是信手拈来,浏览过几个片断。有的人却流连忘返,为它洒下热泪斑斑。”(《爱情诗》)《忽然花开》以独特的感悟展示着爱情的色彩,为爱情披上五彩嫁衣。在作者的笔下,既有爱情失意时的感伤,也有爱情收获时的欣悦,感情清纯而饱满。最为得体的是,作者的思想没有停留在对爱情过程或结局的叙述上,而是作着深层次的思考。面对好友叶子与相恋六年的男友分手,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再多的恩爱,若不用婚姻来盛装它,也终如流沙,一一地流散。”我们细细地想来,真的是这样,光恋爱不结婚,爱情就不能算作圆满。老班长的婚姻,一直不被大家所看好。十来年后,同学聚会时大家谈到婚姻,都少了当初的浪漫与激情,惟有老班长一脸知足。同学中有离了的,有淡淡过着的。大家忽然都羡慕起老班长来。“真正的爱,原是耐得住岁月的磨损的。”这样的总结真是到位,一时的激情换来的只是片刻的欢愉,惟有岁月才能检验出爱情的纯度。女友可欣的爱情之路,一直不平坦。她经历过几次波折之后,寻一平常男人嫁了。无波无浪,一切平静得小河水似的,却有着说不尽的宁静和安详。“凡俗的爱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结婚、生子,过柴米油盐的日子。然后,在日子里一天天老去。却有了温暖在里头,有了牵挂在里头。”是啊,爱情就是藏在现实生活中,在平常普通的日子里呵护着我们,使我们有着幸福的感觉。

作者的思绪顽强地追随着岁月,在感恩的心境中剪裁着生活。一曲忧伤的歌,一朵盛开的花,一件嫁时的衣,都成为作者落笔的理由,使我们确信,丁立梅并非因为想说话而写作,而是因为确实有话要说而写作。

读着《忽然花开》,我既看到了牡丹花怒放的华贵,亦闻到了百合花淡雅的馨香。于是,我们的每一天都像是待嫁的新娘,充满着瑰丽的想象和温柔的情感,为平常的日子播撒着一缕芬芳。

读朱自清的文章,或许是历史的原因,民国的文章仍保留着前清古文的特点,特别精炼,有非常流畅,自然,体现了对文字的驾驭,对艺术的追求,感觉作者自己写文字也应有深深的陶醉感吧。

下午读朱先生的歌声等文章,真是被他的高度的艺术性折服了。周围的景致在他的感官体会下,像小河细细的流淌出来,变成了诗和画,有的地方又像他的隐语,我们局外人,里面的东西,我们怎能看的尽呢!“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越发感觉滑腻可爱了。”周围的景致成了作者思想的一部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我们每天都在物和景中浸泡,甚至去天南地北,随着滚滚人流,到处走马观花,我们又能看出多少景中的东西呢?宝贝在我们手中,我们都要把它扔掉,我们不认识他,不了解他,又怎知它的价值呢?

记得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女孩对着一簇花说话,大人很好奇,问小女孩说什么呢?小女孩说,我对她说,你长得真漂亮啊!我们对物的纯真像小女孩对花,对景的爱恋像朱先生一样,再能见景而沉醉其中了。

记录生活的一点一滴——读《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感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一位著名作家。他用笔墨记录下了他缤纷多彩的一生。唐山大地震、四季掠影......写满他的本子。珍珠鸟的可爱、黄山绝壁松的刚强、春天的清新、夏天的苦闷、秋天的艺术、冬天的恒远、唐山大地震的可怕、日历的重要......冯骥才写的《冯骥才散文精选》描写他儿时和奶妈一起逛娘娘宫买脸谱的故事等等以及他成长时经历和长大是遇到大地震等的故事 。但又在谈笑中带着严肃、艺术和文采。

冯骥才在《日历》中所写:前边的日历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令我深有感触,人一天天活着,一天天奋斗,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明天吗?人生来就是为了活着,为了奋斗换取一天一天。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记忆,记忆就像一位富有知识的艺术家,潜藏在每个人的心底,你看不见也摸不着,是十分独特的。作者说过:“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这话恰恰对应了前面的话。

据报纸描述,一位还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学生,在网吧没日没夜的打游戏。终于,等到他站起来时,因为在网吧里不吃不喝,浪费时间的他死了,这就是虚度光阴的后果。时间就是金钱,你浪费时间,就是浪费了许许多多的金钱。

为什么写一篇一篇的日记、散文?就是让事物、时间永存,当作一份记忆。生命如歌,坚持唱到最高调!

拿到《遇见》,正逢周末,双休日,抱着这本书看了三遍。

后面的若菱有点像自己。

读后,有一些收获:

快乐,受外界条件限制,而喜悦,是由内而外的绽放,也就是佛说的“欢喜心”吧。

我是谁?我不是我,你不是你,他不是他,而是自己情感、感受、思想、意念的见证。

当下臣服,就是接受现实。现实中所发生的都是合理的,不要抵触,要接受,然后放下,才是善待自身。

跟自己的身体连接,倾听自己身体的信息,这个功课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

健走时,不要说话,要把注意力放到身体的感受上,达到步行禅的冥想。健走时说话,容易耗气,不利于健康。

不要担心,担心是负面能量;要祝福,祝福是积极能量。

当指责和抱怨别人时,其实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所以,还得继续剖析小我,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谁都有情绪障碍。先学不生气,后学气死人。这话不是书上说的,也不是我说的,而是听一位大婶说的,不知对不对,没有实践过。不过,不生气这门功课,我已经学得快小学毕业了。

开始,就是未来。央视一位著名的主持人说,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

当看到老人要出外云游,在门口留给若菱的那封信,读第二遍时,我的眼里涌出了泪花,感觉自己就是若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从而失去了真我。“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懑或心存恐惧,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我当然要把它当成礼物了,而且还要好好享用这个礼物。

走出观念,还原本来。这一节反复看了几遍,感觉比较深奥。也是自己需要静心思考的部分。

婚姻是一场修行。其实,不管婚姻也好,工作也好,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活着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志同道合,心灵相通,即便有这样的知己做了你的爱人,也不标志着婚姻从此完事大吉。在这个基础上,还是需要俩个人在共同的生活道路上,不断磨合,共同成长和进步。如此,才能琴瑟和鸣,恩爱长久。

读《不负,倾心》,我心有戚戚焉。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个人,从她出现在你生命中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在你的左右。很多时候,你们并不在一起,甚至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甚至很久都不见面,可是熟悉和牵挂总在。

叶子离我并不远,但是我们并不常见面,确切地说是很少见面。电话也是少的,偶尔无事的时候,会打个电话聊上几句。她打给我电话,总是在下班回家的公车上。听着嘈杂的背景音,我总会感到心酸。因为彼时,我已经在温馨的家里,而她还在奔忙的路上。很多时候,我会为她鸣不平,忍不住责备她几声,她总是开朗一笑,说:我们俩上班的地点相隔太远,让他开车来接我,太费油钱,节约的还不是我家的钱吗?

叶子的节俭我是知道的,我常常说她太对不起自己,她总是笑笑说:还好啊!我知道,节俭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习惯。

其实,以叶子的家庭收入,她完全不用节俭。可是,她说,爸爸不在,妈妈没有养老金,由我一人负担,我若奢侈,心会不安。我知道,她的不安是对另一半的。一个没有男丁的家庭,本该由几个女儿分担养老费用,但是,她的姐姐们的生活都不尽人意,经济上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照顾年迈的母亲?再说,她也不愿母亲跟着姐姐们受苦。一个人默默地扛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心里却又对另一半怀着歉意,毕竟生活的担子重了。

前几天,正好有机会,我去看了她。

她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胖了一点点。我一直觉得,她胖一点更好看。

第一次跟她接触的时候,我正失意,正被班上的女生排挤。因为成了某人假想的情敌,我不得已主动换了座位。于是,圆脸白净,秀气安静的她成了我的同桌。第一次和她散步的时候,她穿一件红衣,戴一条白围巾,简单清纯。那时,我们十六岁,读高一。

如今,站在不惑的关口回望,那时的我们单纯而幸福。那些数不清的烦恼,真的是自寻烦恼,或者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烦恼。那所谓的爱情,那所谓的山盟海誓,到现在早已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我没有受过太多爱情的苦,只因我天生平凡,清纯如世外仙姝林妹妹般的叶子,却是深陷情网,痛苦难过。我常常叹息,外表像林妹妹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像她一样痴情呢?熟读《红楼梦》的她,难道不知道,林妹妹的一生,是注定要用眼泪还前世的情的?说真心话,我那时还暗暗地羡慕她,有一个倾心相爱的男孩,所以,在那个寒冷的冬夜,我欣然接受了她的请求,为那个从未谋面的.男孩,织了一件毛背心,和一条点缀有叶子图案的围巾。那时,我的双手满是冻疮。可是,我愿意,我愿意为叶子,为叶子的爱!只是,最终,这用心的爱,换来的只有伤害!

我目睹了叶子的消沉和消瘦,我也知道其中的因由,但是,除了默默地陪着她,我想不出其他办法。我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他怎么可以如此轻易伤害一个真心爱他的女孩?他亲口对她说,我要结婚了,新娘是别人!这个可恨的男人,他怎么说得出口?他不知道他有多残忍!叶子的成绩下降了,此后再无起色!叶子的情绪低落了,此后再无笑容!叶子的白净消失了,黄着一张脸,整天无精打采。看着她的改变,我真想找到那个无耻的男人,理论一番,可是,叶子却再也不提他。我知道,那个男人成了她心里的痛,因了他的背叛,她否定了自己的人生。虽然,只是十七岁的人生,可是,足以毁灭整个一生!我着急却无能为力,因为我的劝说辞,于她没有任何药效,我只有在晚自习后陪着她,在寒冷的街头,给她冰冷的心一丝温暖,哪怕是极细的一丝,我也心满意足!

我一直记得,渐凉的秋风里,两个女孩,一红一蓝的连衣裙,裙裾在风中翻飞;我还记得,寒意袭人的北风中,两个女孩,一人一只烤红薯,吃得热气腾腾。虽然不在同一个班级,但我们俩的身影总是一起出现在同学们的视线里!

高考,叶子毫无悬念地落榜了。我,也不例外!叶子比我还惊讶,惊讶于我的名落孙山。放榜之后,我们相约去公园游玩,在凉亭里,匆匆而来的哥哥,带来了学校让我去面试的消息,叶子真心替我高兴。然后,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里相伴,只是在不同的学校,但幸运的是,学校离得很近。于是,走动是经常的,活动是成双的。我们结伴去看樱花,一起去吃凉皮,还去外校看电影。有其貌不扬的男生追我,她帮我考察参谋,力赞其性格敦厚才华横溢,最后,那人竟成了我先生,她还称其为姐夫。毕业前夕,她找到了真心爱她的人,我悬了好久的心终于放下。她的心结解了,我的心舒展了。

然后,我们分开了,我回了家乡,她去了南方。我们都没有参加对方的婚礼,却都在心里遥祝幸福。直到她回来定居,我们才有机会见面。那时,她开了一家小小的美容店,很辛苦却坚持。她带我去吃泡菜苕粉肉丝,给我洗面,讲她在南方打工的经历,辛苦都被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后来,她关了店子,辗转做了好几份工作,每次都是太辛苦辞的职,因为她太认真,每回都被指派越来越多的活,最后吃不消。

上次见她,是个星期六,下着雨,很冷,她下午四点才到家。披着长发,眉眼生动,笑声爽朗,走路蹦跳,感觉是一个幸福的小女人。昨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元旦要回来办事,顺便找我玩。我喜欢这种感觉,不特意为了见面而辗转舟车,偶尔顺便见面才是最好。

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喜欢也不需要朝夕相伴,就像秦观说的: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君子之交淡如水,太甜太腻的东西总容易生厌,友情也要平淡才好!

丁立梅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天堂有棵枇杷树》。母亲得了癌症,因为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儿子便问母亲头发哪里去了?母亲回答去了天堂,还说自己不久后也会去,她会在天堂种下一棵枇杷树,(儿子最喜欢吃枇杷),孩子信以为真。不久后母亲安静的离去,儿子只是觉得母亲去了天堂给自己种枇杷树去了。孩子长大后明白了什么是死亡,他也从此学会在伤痛与无奈之中在心中种下了一棵枇杷树……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人们对死亡十分的排斥与恐惧。但实际上,人们并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失去,失去爱你的亲人,失去你已经拥有的亲情,失去你看到的这个世界,失去你所拥有的爱与被爱的一切。

而且这些失去是永远的,是不可替代的,再也找不到比家人更爱你的人,找不到比你努力后更想分享的人,找不到比眼前更美好的爱的世界。

这是一种无奈,我们再努力也无法避免。有人想长生不老,但当你真长生不老时,你又会发现,你要忍受你身边其他的亲人的离去,忍受你一个人的孤独,而所有一切的美好,都终将变成你脑海里的往事,而并非真正的“美好”,因为那时,你就会像原来一样的无奈,一样的痛苦。

如果无论怎样都是无奈的、痛苦的,那我们为什么又不能像文中的“儿子”一样,在无奈与伤痛中去直面亲人的离去呢?虽然你失去了亲人,但是亲人对你的爱已铭记在你的心里;虽然你失去了你拥有的亲人的温暖,但这些你至少拥有过,亲人的温暖会永远印在你的脑海中永不凋零;虽然你会失去你曾经拥有的这个温暖的世界,但一定要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才会不辜负亲人对你的爱与期待。

我的奶奶走了,也去了天堂。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对我说再也不能给我做饭了,奶奶的爱是简单的也是最深切的。我一定会坚强,会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奶奶在天堂也会高兴的。

著名的散文家一一雨果曾写道“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读了《母爱》这篇文章后,我更能体会到这首诗句中的含义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分缺水的青海市。在青海市,每个人只能用3斤水,这3斤水不仅要刷牙、洗脸、洗澡,又要洗衣服、洗碗,还要喂牲口。所以有一天,一头老黄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一一小黄牛喝到水,奋不顾生地挣脱缰绳,拦着送水的军人,军人吆喝着让老黄牛闪开,还用火吓唬它,它也纹丝不动。主人发现后,用鞭子把老黄牛打得遍体鳞伤……最后,军人被感动了,给了它3斤水,但是老黄牛却让它的孩子贪婪得喝老黄牛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3斤水。

母亲——这一个十分简单的词语,可是这一个简单的词语里面却包含着对我们无尽的爱。母亲会在你发烧时照顾你;母亲会在你取得好成绩时表扬你;母亲会在你摔碎了花瓶时安慰你……总而言之一一母亲永远也不会离开你,永远也不。母亲的爱是最伟大的。在风雪中,母亲就像一把伞,帮我阻挡了风雪的“侵袭”;在登山时,母亲就像一副登山用具帮助我爬上高山……母亲啊,母亲,您的爱到底有多伟大;母亲啊,母亲,您终究也会苍老;母亲啊,母亲,您苍老后还能做我的伞或登山用具吗?母亲啊,母亲,您只需要知道我一直爱你就够了……

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唱出了我心中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专心阅读一篇唯美的散文,是性情的陶冶,是心灵的净化。朱自清的《歌声》便是这样的一篇短而精美的散文。

此篇作于1921年11月,共413字,简短、精美。作者把在听了一场音乐会后带来心灵的愉悦感受抒发出来。本来是听觉的享受,却在作者笔下转换成视觉和嗅觉的感受,这感受如同春风拂面,身心都处在春天的阳光里,令作者“神迷心醉”。

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作者回想昨天晚上参加音乐会,这时的心情极好。想象一个暮春的早晨,微风吹拂像是爱人吻手时的鼻腔呼出的气息,和着爱人的脚步,慢步在甬道上,细雨也好像成了润湿肌肤的乳油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他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把音乐会当作百花园,作者在这百花园中欣赏着花落时节余香的清梦,没有暮春的伤感。还在笑问“春归何处”?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在尽情享受着暮春的美。)

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音乐会的歌声中,仿佛又显现着一片红肥绿瘦的田园,作者嗅觉到田园的气息;这时的作者,尽情享受春风下的田园风光。)

朱自清这篇散文用句不多,却把一个徘徊在理想与现实边缘的青年知识分子内心世界刻画得透彻至极。乱世中的青年何以为身?这种徘徊思维在他的《匆匆》一篇中已完全体现了,这篇文章则是他在妄想逃避现实时,一时的自我安慰。知识分子到底不是工、农大老粗们,他们的思想必然会带上缠绵悱恻情调,而这种情调正是我们现今这个浮躁社会所缺乏的。

怀疑自己做了个梦

梦在一个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荡荡的

似在皎洁的月光下

怀念逝去《春》的光芒

怀疑自己做了个梦

梦在一个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荡荡的

有一个人

《匆匆》地来,又匆忙地去

怀疑自己做了个梦

梦在一个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荡荡的

四处地张望

哪里寻找我的《背影》

怀疑自己做了个梦

梦在一个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荡荡的

一片蛙鸣拢来

谁堪受这《荷塘月色》的孤清

怀疑自己做了个梦

梦在一个不知的夏夜

身旁空荡荡的

只是谁的灵魂

思慕那《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温暖,这可能只有在影视剧中才会出现,但是一本《丁立梅散文》会让你觉得文字就是一锅汤,而丁立梅,正是极好的厨师,用水将其净化成最温暖,最香的一锅汤,令人心神俱暖,真正感受生活的真谛。

本书虽说是散文,实则却讲述了生活中一件件平凡小事,从修车师傅到少管所的父亲,体现了爱情、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在人间的各种体现,不同社会阶级,不同的情感,作者丁立梅作为一位江苏教师,用心,全力奉献于此书中。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是呀!连名字竟都如此有诗意,从封面到内容,无不有一种宁静纯洁质朴美,一朵朵梅花点缀,拼成不同的笑脸,凭一书得了14个国内大奖,她的散文多次被中考试卷阅读分析选中,成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佳作,她的作品,均有一个特点,便是整书只有一种色调,如:白色——《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黄色——《暖爱》……又会在文中看似不经意地加入适当环境描写,更是不止一次地让读者不小心触动心房。

读她的散文,真的不像原来看的《张晓风散文》、《林清玄散文》那样玄奥,好像文字成了黑洞,只有你看不透的,却没有你全看懂的,玄幻得有些不自然,丁立梅的散文注重于细节,尤其是生活中细节,这也是我更爱看她的散文原因之一,对生活的散,才能让读者的聚,视自才便于相迎,其中一个老汉看少管所儿子的故事成为我一度最喜欢的。

散文讲了一个年过六旬老汉,儿子在外面闹事抓进少管所,一路上作者伴着老汉看儿子,车上老汉不止一次扬言要如何管教儿子,甚至放下狠话,但真正见了面,那实实在在的情,从神色上便已如山洪暴发“儿子,爹等你出来”一句话实在是令人动容,天下父母哪个不是如此?嘴上十分严格,却实际心痛自己孩子,别的人说父母有家暴亦或是不爱他了,但这就是爱,父母骂你,是因为他们怕。打你,是为你成绩着急!散文不仅教我们煮文字的乐趣,更教给我们潜于生活的人间之情,要知道,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夜深了,仍可以看见一个即将中考的学子在放松时仍伴着萤火虫的绿光,划出那一锅温暖的汤。

初次了解到徐志摩,是源于一首《再别康桥》,犹记得那潇洒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次更深的认识到徐志摩,使自己偶然从同学那里得到一本《徐志摩散文》,我本来打算:在闲暇之时,读它消磨时间;在晚上失眠之时,读它催眠;找不到枕头时,拿来垫头……可谁想到,就在我每天漫不经心的读一些散文时,我渐渐的走进徐志摩,渐渐的开始崇拜他,读他的文章感觉就像久旱的田地初逢甘霖;行走在沙漠里,饥渴的旅行者发现绿洲;五岁的孩童在海滩上捡到贝壳……那份欣喜,那份快乐,让我如痴如醉的徜徉于书里,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品味墨香追寻徐志摩的痕迹,领略一代才子的风采。

他让我看到自己.“昨天我是个孩子,今天已是壮年:昨天腮边还带着圆润的笑容.今天头上已见星星的白发;光阴带走的往迹,再也不容追赎,留下在我们心头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我们在这道上停步回想的时候,只能投一个虚圈的‘假使当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一切,即使有,也不能给我们利益。因为前途还是不减启程时的渺茫,我们还是不能选择自由的途径 ---到那天我们无形的解差喝住的时候,我们唯一的权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丢一个更大的‘假使’。圆满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我不也有此感觉吗?总自己失败,撞到南墙后,独自哀叹“假使当初自己能……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一声声的悔言犹在耳际,我的心无法释怀那份酸楚,我不断的告诉自己: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我整理起那疲惫的行囊,踏上征程,我不知前方等待我的将是什么,也许只是另一个“假使当初”的伏笔,但我没有选择,我只能义无反顾的向前冲!

他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原则。他说“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说我很随和,有人说我很圆滑。我时常自我反思:我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我写信问知心友人,友人说“想得太多,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替别人着想,从而埋葬自己”听到她的回答,自己想想还真有几分道理。我承认自己是想多了,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无意的一句话会伤害到别人。徐志摩说“一句话可以泄露你心灵的浅萍,一句话可以证明你自觉的努力,一句话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涂,一句话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自从读了徐志摩的《‘话’》后,我想了很久:我就是我我要有自己的个性,我要有自己的原则---“任天堂沉沦,地狱开放,毁不了我内府的宝藏”我无可取代!

在人们心中,徐志摩是以诗闻名于世的,其实徐志摩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诗歌。与鲁迅的犀利辛辣、冰心的清婉明丽、周作人的冲淡平和、朱自清的温柔敦厚、丰子恺的幽默诙谐不同,徐志摩散文有着绮丽而热烈的独特风格。

徐志摩为我们留下了《巴黎的鳞爪》、《秋》、《落叶》、《自剖》、《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多部散文集。从印度洋上的秋思到北戴河的冥想,从泰山日出到巴黎的鳞爪,他的思绪跋山涉水,他的情感云游四海,阅读他的散文,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灼灼逼人的青春热浪,他用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执著地追寻着浪漫主义的脚步。朱光潜曾经把欧洲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主观性、自我性、自然性,朱光潜强调,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最突出的而且也是最本质的特征。但是,如果只强调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性,那多少有些片面,浪漫主义还有其他一些特征。

徐志摩的一生无拘无束,想做诗便做诗,想写散文便写散文,想恋爱便爱得无所顾忌,想云游便海内外四处漂泊。他在《翡冷翠的一夜》中,以一个弱女子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幸福与痛苦、哀怨与感激,其中交织着执著、依恋、挚爱、无奈、自怜等种种情感,情思缠绵,层层深入,这种复杂的思绪正是诗人当时客居异地( 佛罗伦萨) 的孤寂、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以及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痛苦等情感的真实反映。徐志摩作为一匹就使打破了头也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野马,驰骋在自己的理想与激情构建的散文世界里,他不仅要狂奔,而且还要自由地飞! 《在想飞》一文中,他热切地呼唤: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 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诗句体现的正是浪漫主义推崇的表现个人的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解放、自我扩张和自由发展人生理想。徐志摩曾经在《青年运动》中说:为这新的洁净的灵魂与肉体造一个新的洁净的生活) 我们要求一个-完全的再生。他说这话的目的,就是要让个体生命在感知外界事物的时候,在想象欲望的驱动下,由一种感觉虚构成能表现自己思想的实物。徐志摩的这种超越的意识反映在散文创作中,就是他超常的想象力,他运用虚构的意象来表达他自己的某种情感或理想,创造出虚幻的艺术形象在徐志摩笔下,月光宛如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拟人手法为全文营造出朦胧而又美妙的意境。

在巴黎的鳞爪中,徐志摩这样描绘春风:不拘束你,不责备你,不督饬你,不窘你,不恼你,不揉你。它搂着你,,它那招逗的指尖却永远在你的记忆里晃着,多轻盈的步履,罗袜的丝光随时可以沾上你记忆的颜色! 将巴黎的春风当作温柔的女子来描写,惟妙惟肖,不仅写出了风的特色,而且写出了自己对巴黎的一往情深。在海滩上种花中,徐志摩用海滩上的/沙漠象征松散、缺乏生命力的中国社会,用小孩不停地往沙里栽花象征播下的几颗真、善、美的种子,用小孩左手提着水壶,一滴一滴地往花上浇水象征自己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在他的散文中,弥漫着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神秘气息,他整段、整篇地运用比喻、拟人、变形等表现手法,使散文呈现出一种唯美的浪漫气质。

《浓得化不开》是徐志摩散文中的一篇名作,后人常以此来概括徐志摩散文的总体风貌。红心蕉,多美的字面,红得浓得好。要红、要热、要烈,就得浓,浓得化不开!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