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 >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其实“师父”是“师父”,“师傅”是“师傅”,两者不是一回事,存在本质的区别,要区分这两词的用法,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看这俩词的称呼所指的演变过程。 那么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1

师父是我们终身依止的恩师,如同慈父一样,而不是等同于世间一般传艺的人。“师父”和“师傅”是同音词,在说话时听不出二者的分别,但写出来就不一样了。

师父:对出家法师(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师傅: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如: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书画师等等……(如果对出家师称呼为:师傅,是不适宜,也是一种贬低出家师的含义)。

“师父”的由来

“师父”--据史书记载,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元史·刑法志》《鹿洲初集》卷等都曾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

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并列关系。

《史记》中9处11次出现的“师傅”,都是这一意思。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

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

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

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书画、医术、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

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 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师父与师傅的具体区别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

“师父”将 “师”作“父”一般地敬重,这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感情显然更加深挚。

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

“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

“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2

拜师的时候,徒弟需要向师傅师母敬茶磕头,给人一种郑重而且庄严的仪式感。如果有机会亲临拜师仪式的现场,你就会发现按照传统的老规矩,想要拜师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师傅与师父

但奇怪的是,咱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张嘴就是喊别人“师傅”,好像“师傅”这个称谓也不怎么值钱一样,怎么到了传统行业,就要这样郑重其事地拜师才能喊“师傅”呢?有细心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提醒我,不认识的人可以叫师傅,但拜师学艺的那种,就得叫“师父”。“师父”和“师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你能分得清吗?

师傅和师父,听上去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大有区别。在现实生活中,喊别人一声“师傅”可以张嘴就来,但是叫人“师父”却得拜师以后才行。

在唐代的时候,“师傅”和“师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指可以教人某种学问的老师,而在唐代之前,甚至都没有“师父”这个说法,只有“师傅”。

师傅与师父

早在春秋战国,师傅,就是老师的称谓,比如那时候的小孩,长到8岁的时候,家长就得给他物色一个有学问的先生,然后带他拜师求学,这个老师就叫师傅。

一直到秦汉时期,师傅都是非常有地位受人尊敬的人,甚至就连皇帝对老师都是尊称“师”和“傅”,也就是“太师”和“太傅”,在古代,太师太傅和太保并称为三师,享有崇高的地位。

“师父”一词。出现于唐代,最开始的时候,师父的涵义和师傅基本一致,都是指教人学问的老师,而且也可以用来代指皇帝的老师,比如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文苑英华》中记载: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

但是到了元代的时候,师父一词开始和师傅有了区别,更多地被用来当作和尚与道士的称谓,佛家和道家的弟子,都尊称自己的老师为“师父”。

元代法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说“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断罪还俗”。

意思就是修行者如果偷自己师祖师父和师兄弟的钱财,论罪之后还要强制还俗。因此在元代的时候,老百姓也习惯尊称和尚道士为“师父”,并且可以称作“师父”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一些掌握特殊技艺的人也可以被称作“师父”,就和咱们今天随便看到一个人就喊“师傅”类似,是种比较客气的打招呼的方式。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第2张
  

师傅和师父,在古代曾有相同的内涵和同样尊崇的地位,甚至在元代的时候,师父可以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称谓,而师傅则一直很尊贵。现在则刚好相反,在大街上随便找个人问路,你可以说“请问师傅这条路怎么走”。

而找人拜师学艺,则要经过拜师仪式之后才能叫人家一声“师父”。师父这个称谓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起源于唐代,唐代有一部很经典的治家格言——《太公家教》,书中有句名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师父,就是出自于这里,原意是对自己的师傅,要像对父亲一样。

很多传统行业,都很注重师承,古代各种行业的传承都是基于师徒关系,老百姓送孩子去拜师学艺,就等于将孩子完全托付给了教他的.师傅,师傅不但要教徒弟手艺,还要教他怎样做人,同时也要照顾他的生活。

所以一旦拜师以后,师傅就相当于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徒弟应该视师如父,所以后来“师父”这个词,就用来专指师承关系中徒弟对老师的称谓,一个“父亲”的“父”字,更是凸显了这种亲近而深厚的情感内涵。

到近现代以后,师傅一词就变得普通起来,叫人一声师傅,是出于客气和礼貌,而在地位上,叫的人和被叫的人处于平等地位,很多时候,叫人师傅的人是雇主,被叫师傅的是佣工。所以,在现代汉语中,师傅和师父最大的区别,就是师傅不需要教你什么东西,对不认识的路人你也可以客套地喊一句师傅,但师父,则一定对你有传道解惑之恩。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3

在中国大陆,一般称呼拜师者的师傅为“师傅”。

而在香港、台湾等地,一般称呼为“师父”。

这两个称呼的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通常是根据当地的.习俗和文化传统来决定的。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第3张
  

那么师傅和师父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拜人为师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文化传统,而师傅和师父都是师徒关系中的称呼,它们的区别如下:

1.称呼来源不同。师傅一般是指工匠、手艺人、技术人员等,而师父则是指佛教、道教等宗教中的导师。

2.称呼的使用场合不同。师傅一般用于手艺人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师徒关系中,如铁匠、木工、厨师等;而师父则用于宗教教派中,如佛教、道教、武术等的传统中。

3.在师徒关系中的位置不同。师傅一般处于徒弟的技艺指导者和传帮带的角色,而师父更多的是在心灵成长和思想指导上的引导者。

4.在不同地区的称呼不同。在中国大陆,一般称呼拜师者的师傅为“师傅”,而在香港、台湾等地,一般称呼为“师父”。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