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来源:靓范儿    阅读: 1.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古老,节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来,千古不变,传承下来的节日风俗中,观察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的需要,以下分享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1

一、礼仪性

众多的节日风俗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日往来,可以说是人际关系、家族关系的桥头堡。通过这样正常的来往可以互相寒暄,交流生活信息,密切人际关系,也可以交流发家致富的经验。从春节开始,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重大的节日。

随即开始了礼尚往来的循环活动。大年正月初二起,嫁出的姑娘(包括外甥、晚辈亲戚等)要给娘家行拜年礼,礼品多为花馍、点心等。过了正月初五日,娘家人要给外甥送灯笼。

俗谚“外甥打灯笼照舅”,意思是:外甥打的灯笼好坏,就知道舅家的贵贱了。清明节,嫁出的女儿,外出的家族成员,要给祖先送烧纸钱、祭祖。“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拨枷,娘看冤家。”

就是说小麦快成熟的时节,新出嫁的女儿要拜望娘家人,表示关心娘家夏收的准备情况。等待夏收后,娘家老人看望嫁出的女儿家的收获情况。

端阳节,女儿要给娘家送粽子、油糕、绿豆糕。中秋节,女儿要给娘家送月饼。重阳节,娘家要给女儿家送花糕或“曲联”。这样一来一往,年复一年,循环不已,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制度。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二、理想性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人民的迫切希望,寄托美好的生活理想和宗旨。没有理想和宗旨的节日是不会存在的.。如春节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正是农闲季节,人们在一年辛苦劳动之后,要休整生息,总结经验。所以人们把春节活动作为庆祝丰收、展示成绩、交流信息的日子。

正月期间是“立春”的气节,这个时候天气慢慢地暖和起来了,适宜举办大型的娱乐活动。元宵节是春节的继续,以展示花灯为主,追求前途光明、生活幸福。

清明节的理想和宗旨,主要是“慎终追远”,悼念先祖。端午节的理想和宗旨是健康身体,祛邪避疾。开始以吃角黍、插艾叶、饮雄黄酒、戴香包为主要活动。重阳节主要是提倡远游、登高、开阔视野为目的。主要活动是登高望远、插茱萸、喝酒等。在农村有“追九”的习俗,即向女儿家送“花糕”、送“曲联”。通过送“花糕”、“曲联”等活动,增进亲戚思想感情。

三、时代性

节日风俗的形成,有一定的环境背景,体现了时代性特征。如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形成于汉代。《初学记》记载说:“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唐以后这种风俗更盛行了,并且被写进文艺作品中。据五代王仁裕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说:“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根据历史记载,花灯节的兴起,只能是人们进入文明的时代,至少是封建社会初期才有条件兴起,那时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发达,物质比较丰富,才有较好的艺术欣赏能力。灯节发展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

初期的花灯,只限于手工操作,采用植物油、动物油,以多种材料做成。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高质纸的出现:花灯也逐步追随时代前进,花灯的工艺制作水平已提高到高级阶段。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第2张

自从电器业迅猛发展,元宵节的花灯也以电光装置,大放异彩了。初期的花灯,只限手提,固定灯台,而现代的灯会,多以电器科学装饰,大改过去的“静态”,现在灯会多以“动态”为主。节日的花灯,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走向更高级的形式。

四、民族性

原始人因居住的地域、水土环境、谋生方式不同,逐步分化为各个民族。在各个民族中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以及和节日相适应的风俗习惯。这种节日风俗,有着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如蒙古族很喜欢过“大年”和“小年”两个节日,他们把春节叫做“查干萨日”(白色的新年)。

居住在农业区和城市工矿的蒙古族,过“大年”和汉族相仿,牧民却不同,在腊月十五以前,要清扫蒙古包内外,并且开始“调马”,做新蒙古袍、蒙古靴,购置毯子、奶桶、锅盆等。

蒙古族年三十日晚上,也有“守岁”的风俗。但他们和汉族不同,是在当天晚上全家老少席地围坐在矮桌旁,桌上摆满一盘盘香喷喷的肉食、奶食品,以及糖果、香烟、美酒等。矮桌上放一张大纸,用蒙文写上祖先的名字。深夜开始饮酒进餐,儿女们给长辈们敬酒祝愿。

藏族过年别具风格,他们在藏年的初一,男女老少见面,都要互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洛萨尔桑”(新年好)。新年里,孩子燃放花炮,大家喝青稞酒,通宵达旦。节日期间,民间还普遍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等比赛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2

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传统节日也以其繁多、悠久、形式多样著称,节日的产生原因也复杂多样,纵观上下五千年,中国的传统节日发展呈现出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庆祝人员由小部分到全体、庆祝范围由小到大、庆祝地域由局部到全国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存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又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又称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第3张
  

中国最早的节日当属春节又称过年,具体起源时间记载不详应是起源于上古时代,是一种人民对冬季过去春天来临美好的`庆祝,春节的时间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正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

中国最年轻的最晚的节日当属重阳节,九在易经中称为阳数,双九所以称为重阳,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内容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春节祭祀灶神起源于上古的拜火习俗;大扫除起源于尧舜的扫尘;相互拜年不晚于秦汉、压岁钱起源于汉代,当时属于一种装饰、象征的钱,取的是压邪迎祥的象征意义;吃饺子、贴春联起源于东汉;爆竹、门神则盛行于唐朝。

端午节刚开始是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而发展来的划龙舟、到后来又增加了祭祀屈原增加的食粽子。月饼虽然诞生比较早,但是真正和中秋节产生联系的还是要到宋代,最早的记述见于宋代大诗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第4张
  

中国传统节日一直有着庆祝范围由小到大的趋势。很多节日最先都是由皇宫流传到民间,由中原向四方扩散的趋势。如春节中的门神就相传由唐太宗李世民时候的皇宫兴起,后来才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3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古老,节日的日期一旦固定下来,千古不变,尽管伴随着王朝的更迭、时代的转换,但是节日的时间始终不变。

由于起源久远,很多节日起源的具体时间和原因都很难说清楚,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点。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传统岁时节日在民众的时间分类中,被区分为人、鬼、神三类。

人节有春节、端午、中秋,重在人伦活动。

鬼节有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为追怀亡灵。

神节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重在祭祀天神。

我国的传统节日根据节日的类型又可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庆贺节日、娱乐节日等。

我国传统节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体现在节日的时间上,每月的朔望日多为节日,像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十月十五日下元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第5张

月日数字重复的`日子常被确定为节日,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二的春龙节,三月三的上巳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六月六的姑姑节,七月七日的七夕,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等。

传统节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体现在: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的日子;端午节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以赏月吃月饼的形式,把中华传统民族的真善美发挥到了极致;元宵节和重阳节则充分体现了保持家庭和睦、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