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

来源:靓范儿    阅读: 4.5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智力的遗传性不可改变,智力障碍儿童和一般的儿童是不太一样的,主要体现在认知事物方面。接下来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详细的了解下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1

第一,在感知信息方面,智力障碍儿童的速度明显比普通儿童慢,辨别能力低。对颜色的区分上晚于普通儿童。但是对颜色的正确命名的规律是一样的,首先是红色、白色、黑色,其次是黄色、绿色、蓝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智力低下严重制约了智力障碍儿童的颜色认知,正确率低于普通儿童,对于颜色基本能感知,但是很难抽象理解分类标准,对颜色认知处于较低水平。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分辨也比普通儿童慢,容易将近似的音节混淆,发音不清楚。另外,对其他感觉反应较迟缓(如冷热、疼痛的感知)。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

第二,在注意力方面,智力障碍儿童普遍注意范围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受预定目的的支配,在学习活动中,容易被无关新奇的刺激吸引。对于较复杂的注意力分配比较困难,如需要同时分散注意力去做几件事情的时候,会出现操作困难。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很多知识难以记忆和保持。

第三,在记忆力和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智障儿童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对信息的储存与提取都有一定的困难。经过研究数据分析,智力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智力一般的儿童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记忆力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回忆与再现,是儿童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智障儿童的记忆力低的前提,使得其心理活动在时间上难以得到延续,心理发展基础减弱,心理能力的成长受到限制。

第四,在语言系统表现主要有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两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理解方面也与智力有直接关系,与具象的词比较而言,对抽象的词汇理解相对困难。有人认为年龄大的智力障碍儿童对于语言理解主要依赖于长时记忆中知识的积累,而普通儿童主要依赖于短时记忆信息。在语言表达方面,语音发展的过程比较缓慢,对语境的理解会有偏差,会出现答非所问和话题经常转移的现象,有的智力障碍严重的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话语传达信息。

第五,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顺序与普通儿童一样,但是速度较慢;另一方面,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方法最终达到的水平比较低,无法与普通儿童持平。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为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通过对表象的形象进行记忆,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分析、综合、抽象的概括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2

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探索

一、智力障碍儿童行为的习得及所需的帮助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的行为在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就能习得基本的社会生活行为。

像吃饭、喝水等,并不需要专门的系统的训练,但是这些行为也是通过艰苦的学习而得到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初生的婴儿及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更不会写字,这些技能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来的。搭乘公共汽车,吃饭穿衣等种种行为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学习得来的。行为与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弱智儿童对环境的注意力弱,学习困难以及弱智自身生活条件差等许多综合的原因,才使弱智儿童的行为具有明显的适应障碍。弱智儿童行为的习得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必要的帮助,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做了一个特定的行为后,周围的环境就会做出反应。当你向某一个人微笑时,那个人也会向你微笑;当你按动电灯开关房间的灯就会亮起来;当你吃了饭喝了水肚子饿口渴的感觉就会消失等。周围环境的这种反应如果能使行为人产生愉快地感觉,那么行为人就会重复这一行为,以便可以再一次获得那种愉快的感觉。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 第2张

二、强化物的分类探讨: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强化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段,行为习得的强化物有所不同,其强化效果也完全不同.对弱智儿童来说,金钱并不能够强化他们的行为,他们对食物很有兴趣。

例如我们班黄雯欣对吃肉就有极强的欲望,于是画画时,画上一碗肉丸子,画上一个鸡腿都能给她带来愉快地感觉。有时候只是说说今天中午吃肉丸子,谁坐得好就给谁多一些,她就会立刻坐的好一些,嘴里还说“我吃肉丸子”。教她写字的时候她不写,我就说想不想吃糖?她说“想吃糖,我写。”在她写完后就给她一块糖吃。有许多行为都可以在食物的强化下让她习得。例如在写完作业时,给他画个小五星或者是一面小旗,她为了获得五星、小旗就要努力的去完成作业。弱智儿童的'个体千差万别,在强化物的选择上也是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个成年人对玩具不会感兴趣,但金钱利益却能加强他的行为,食物是饥饿时时强化物,但人们在饱餐之后就不是最好的强化物了。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3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常用教学方法

一、任务分析法

所谓任务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它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和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能逐步、有效地掌握该行为或技能。任务分析法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使用价值非常高,该方法几乎可以覆盖所有技能类教学内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在学习比较复杂地进行操作性技能时不能对操作步骤进行有效观察、分析和记忆,而最终导致操作困难。为帮助智力障碍儿童看清楚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规范操作程序,教师常常对相对复杂的技能进行动作技能的分解,即将复杂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容易观察、容易模仿的细小操作步骤,通过帮助学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进行操作实践,使他们掌握技能完成的要点,最后将每一细小步骤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操作技能。任务分析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小步子教学原则。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 第3张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又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基本形式。谈话法既可以用于班级教学和小组讨论中,又可以用于个别化教育训练中。由于使用谈话法有较大的灵活性,它既适合于讲授新课,又适合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因此谈话法常常被用于班级或小组讨论的教学之中。通过生生或师生对具体问题的谈话、讨论,不但可以扩大智力障碍儿童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更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交际技巧,还能够学会对社会、对他人负责。该方法体现了儿童参与社会的均等权利和机会。但是,使用该方法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谈话法对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即参与谈话的人不但要有较好的社会认知能力、听理解能力、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组织思想、选词造句等清晰表达的能力,因此对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相对落后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不太适用,但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则可以使用。其次,采用此方法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努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谈话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并据此加强引导、活跃思维、启发回答。

三、演示法

演示法又称示范教学法,是人类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法具有师生之间可以同时进行视觉和口头上的交流,语言障碍得到克服,师生之间可建立融洽的关系的作用。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具有社会认知水平低、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大脑中表象贫乏,导致教学困难。采用演示法,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使学生直接感知所学事物的形态、色泽,并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所学的具体事物的特征,也可以通过演示动作、表情使学生准确理解动作、表情的具体含义。总之,演示法不但能够形成或丰富智力障碍儿童的表象,还能扩大其社会认知和情感认知,促进有效学习。因此,对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演示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方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直观性教学原则。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