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

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宝宝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作为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这样宝宝才能够懂得一些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错误的习惯,健康成长,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

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1

第一步:事先做思想工作。

很多人都会,也经常做思想工作,但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大家要记住,就是很重要的事说三遍。

举个例子:

比如说孩子今天早上6点半起床,我们要养成这个好习惯,我们来看这四步怎么来做。

第一步,事先做思想工作。儿子,咱们明天6点半起床,如何起床呢?什么时间起呢?咱们得算算,你看以前7点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要6点起的话有点早,比如说,洗漱用多长时间,吃饭用多长时间,路上用多长时间,上幼儿园用多长时间,爸爸妈妈上班,跟孩子商量好好以后一定达成一个约定的时间,比如说6点半,这是第一步骤。

但是这只是第一遍,第二遍到晚饭的时候,可以跟爱人沟通一下,我跟儿子今天达成了一个约定,明天早晨我们要进行一个伟大的工程,就是6点半按时起床,妈妈说祝贺你们,然后强调,当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再一次跟孩子沟通,到晚安的时候,说儿子明天早上6点半爸爸准时来叫你,我们一个伟大的工程即将开始,晚安。重要的事说三遍,强化这种印象,第一步完成。

第二步:第一次做到。

早晨6点半按时起床,其实如果就一次的话,所有家长都能做到,这里面有两个要点要注意,就是态度特别温柔,行动特别坚决。

早晨6点半,轻轻地让闹铃响起,像晨曲那样,注意是温柔的闹铃,不要很大声地刺激孩子,说儿子,该起床了,是不是没睡醒,其实老爸也没睡醒。爸爸现在跟你说话是在半睡半醒之间,其实起床这个问题困扰人们三百多年了,但今天老爸跟你合作,按按时起床。醒不来爸爸抱你,抱起来还不起,在抱起来,然后穿衣服,不穿我帮你穿,最后留一只袜子让他自己穿,这时候就醒来了。这个过程是非常温柔的,但是行动很坚决,你不起我抱你起,不穿我帮你穿。

第三步:奖励。

有的家长是这样奖励的,说儿子啊如果明天早上6点半起床,爸爸就奖励你看半小时动画片。这个名义上是奖励,本质上属于交换。

奖励应该是一种赞赏,应该是一种感激,这时候你的内心是喜悦的。

早上6点半能按时起床,吃完饭带孩子上学,路上听着歌,儿子今天爸爸心情特别好,你闻空气中好像有花香一样,为什么呢,你看妈妈早上起床的时候还化妆,上班今天也会提前,什么原因因呢,是因为咱们第一次合作,按时起床。全家今天早上都从容,爸爸特别感激你,就这样合作下去将来会越来越好的。

爸爸给你买了一个礼物,从兜里掏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幸福着你的幸福,他因为起床这件事,有自自我效能感,成就感,进而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样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成效的。

第四步:重复21天。

这是固定认知形成习惯的一个规律,很多人认为这一步很难,其实第一次做到了,第二次第三次也能做到。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了,就是对这一件事的意义认识不深。

比如刚才举的例子,起床这件事,平时可能半个小时都起不来,这次十几分钟就起来了,养成这个好习惯不仅不花时间,而且还省了很多时间。

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2

一、习惯是什么?

习惯实际上一种动作定型,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动作。习惯动作已经进入潜意识,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不需要刻意用意志去控制。

一个人好习惯越多,对这个人成长越有利。相反,一个人坏习惯越多,就越阻碍这个人成功的机会。

二、习惯的最佳养成时期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那么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什么时候?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在幼儿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自己洗脸、刷牙,吃饭不掉饭,做事不磨蹭、动作要快等等。在小学阶段,则要尽可能多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按时学习,写完作业后自己整理好书包,在外面要留心观察。

有一个美国孩子,妈妈想从小培养培养他做事的好习惯,就要求这个孩子负责洗碗,美国孩子不同意,就是不肯洗碗,妈妈说了很多次,孩子就是不配合。这个美国妈妈做得也真绝。他见跟孩子说理无效,当天就在家门上帖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个字:罢工通知。理由如下:因为妈妈工作很辛苦,想让孩子给帮帮忙,洗洗碗,但因为孩子只知道享受权利,却不肯尽义务。所以,从今天起,妈妈不做饭了,各人自行解决吃饭问题。当天美国就一个人在外面吃,连着几天不肯做饭。这个孩子真急了,不可能天天啃面包呀,自然投降。主动跟妈妈承认错误,要求洗碗。妈妈说:不是洗一天,要洗就得洗一年。孩子说:行呀,只要你做饭,洗碗我包了,甭说洗一年,洗十年也成呀。

总的来说,抓习惯:小时要严,大了就可以放松一点。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因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家长还要尽量避免在青春期强迫孩子纠正不很习惯。

我们做家长的,培养孩子习惯,要把握一个原则:多做塑造工作,少做改造工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让孩子从小到大要养成各种各样的习惯,我们在孩子还没形成习惯前,就要注意纠正和引导孩子多形成好习惯。这就是多“塑造”。因为这样容易。但有时一留神孩子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等家长意识到时,要想改,这就难了许多,这就是“改造”。

小学阶段除了要继续管、教以外,也要重视疏和导,做到管、教、疏、导同时并用;孩子越是长大,管和教就应该逐渐减少,而疏和导就越来越处于重要地位。孩子越大,就越要增加“疏”和“导”的分量。

孩子进入初中,父母对孩子的“疏”和“导”就应该占据重要地位了。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逆反、对抗心理较强,他们已经不再屈从父母的管束和说教,希望父母尊重他们,与他们平等的沟通。这时,激励和引导就应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导原则和方法了。

总之,如果父母能综合运用管、教、疏、导的四个原则,注意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采用侧重点不同的教育方式,就能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以上四原则要想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之上的。没有对孩子的尊重就不会有对孩子的有效教育。没有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就不会有对孩子良好的情感沟通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当然也不会有有效的教育。

而且,一个教育水平越高的家长,一个越有教育智慧的家长,越善长于“疏”和“导”。对“管”和“教”用的成分就用的极少。因为他们总能抓住孩子的内心需求,总能把握孩子的内心感受,随机进行引导。这就已经是考验每个家长的教育智慧的问题了。

三、孩子最应该养成的十二个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基于以上四个学会,我们认为培养孩子习惯应该集中在三大块,即:做人、做事和学习。而每一大块又列出了四个指标:

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年级孩子应该养成的学习上的`好习惯:

1、集中注意力

2、踊跃举手发言

3、书写规范

4、按时完成作业

5、自己看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

6、珍惜时间,学习上不磨蹭

7、认真、细心、不马虎

8、正确的坐姿、看姿等

四、培养孩子习惯要注意的八个原则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注意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强,看到好的举动,无形中就会模仿,反之也一样,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形象。所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对于外界是全方位吸收的,看到什么学什么。

所以在孩子的情商方面,孩子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影响。一个家长的人生经验、身心修养、平时的为人处世,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长大以后少走弯路,尽可能地避开来自生活的无畏打击和挫折,从而更加迅速地取得成功。

2、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举个例:孩子第一次写作业拿笔的位置不对,父母没有看到,那么下一次孩子又会是那样拿笔,父母又没有看到,等到父母发觉,这种拿笔的姿势已经重复了几次了,要矫正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孩子开始不习惯了。再比如:孩子第一次在写作业时,低着有着,哈着腰,父母如果注意了,马上纠正。那么下次孩子就会知道这样不对,多重复几次正确的写字姿势,很容易就改过来了。

所以会教孩子的父母,特别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并随时纠正,以免养成不好的习惯!

3、培养习惯过程中不要有例外。一是时间上不要有例外,二是空间上也不要有例外。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习惯过程中一个“立”的过程,就是要保持养成习惯的连续性。尽量做到天天坚持,中间尽量不要断开。比如:你想培养孩子看课外书的习惯,那就要做到让孩子每天都看一会儿,这样久而久之,这个孩子看书的习惯就出来了。但是有些父母不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忙起来了,就不让孩子看了,明天带孩子出去玩了,又不看了,或者过两天又有个什么事,又没让孩子看,所以这个习惯就很难养成。

一个好习惯养成的四部曲

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养成一个新习惯的过程中,要做到“连续”两字。

还有一种“连”,也要注意。那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教育要统一,要做到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这样一个好习惯就更容易养成。

比如:培养一个孩子不要乱丢垃圾,老师强调学生不能乱丢垃圾,学生在学校做得很好,不乱丢。但是一出校门回到家里,父母不强调,有的父母甚至自己在街上乱丢,孩子看到了,既然父母能丢,路上的人都能丢,那我也丢吧。学校在给孩子“建立”这个习惯,但是家庭和社会却在教孩子“破坏”这个习惯。最后相互抵消,孩子的好习惯还是没有建立起来。

在家里培养习惯也一样,有时家里对孩子的管理意见也不统一。比如:孩子小时,父母坚持不喂饭,让孩子自己吃,孩子的习惯快养成了,但是父母可能有事忙去了,把孩子寄到爷爷妈妈家,爷爷奶奶看孙子吃得慢,心疼,又去主动喂孩子,这样孩子自己吃饭的这个习惯也就难养成。

我再强调一下习惯的“立”与“破”。

1、学校、家庭、社会尽量达到统一。

2、时间上要尽量天天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有意识的“立”好习惯,“破”坏习惯。

对于游戏也一样,许多孩子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打游戏的习惯。而游戏又设计得很巧妙,天天勾着你,让你不能一下子过关。这样孩子就天天想着游戏,因为没过关,总想过关,所以就天天打。而家长又没意识到要“破”一下。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家长每天安排孩子打一个小时的电脑游戏,还不如把这些时间全部安排到星期天一天去。让孩子完饱,最好让孩子打过所有的关。这样因为孩子征服了游戏,就会慢慢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减淡!

所以说:对于好习惯,家长要善于“立”,对于坏习惯,家长要善于破。

4、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在儿童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执行,这样做就很可怕,孩子始终处于被动中,处于父母的高压下,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有的父母就采用这种“逼”的方式,“压”的方式,每天逼孩子弹琴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看书多长时间,逼孩子每天必须要完成什么什么任务……一直约束着孩子,始终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孩子就特别被动。到了中学,孩子到学校住校了,父母没有条件管理孩子了,孩子自己也没学会管理自己,自己没有学会约束自己,结果就开始下滑。

中国教育的一大败笔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了一种从上到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

所以其实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教育,会教育的父母是会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自己,自己学会约束自己,充分调动孩子自己养成习惯的主动性,要让孩子觉得养成这个习惯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觉得我喜欢养成这个习惯。这才是最考验家长教育智慧的地方。也是评价一个家长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5、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6、要给以孩子积极的鼓励。

7、培养习惯要少说教,多训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要知道,孩子,特别是很小的孩子,他不能理解太高太大的事情,给他讲大道理没用。要让他明白什么是爱心、孝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做”的,鼓励孩子人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孩子总把家里搞得很乱,家里刚刚收拾好,又被孩子弄乱了,父母看到了,气不打一处来,一边说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没看到家里刚刚收拾好吗?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也不体谅体谅父母。然后这边呢,又不让孩子收拾,自己又赶紧收拾好。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