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清明的随笔

清明的随笔

来源:靓范儿    阅读: 6.0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明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的随笔

清明的随笔1

“每年到这个时候,烛光是那样的轻柔,我总是深深地怀念你,我挚爱的朋友……”歌声如泣如诉,此时此刻唱起它,不免让人心情有些沉重。

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年扫墓时,老天爷也真会应景而作,每年清明节前后,往往会下几场像模像样的雨,似乎在为逝者而哭泣,这不,临近清明这些天,天空总是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细雨,紧一阵慢一阵,没有一丝要停下来的迹象,仿佛会这样一直下下去。恶劣的天气,让这个清明节显得格外压抑、凝重、肃穆。打开电视和电脑,总会看到媒体播报清明扫墓的有关信息,各地公墓到处是扫墓祭祖的人们,电视画面上,更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不远千里专程挤乘火车回家扫墓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几束鲜花,几柱清香,几杯浊酒,几张纸钱,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无限哀思。

窗外滴答滴答的雨水,敲得我有些心碎,父母故去已经很多年了,而自己却因为各种原因,清明却很少回家给他们扫墓。今年的这个清明,眼看着又不会回老家去了,心里不免有些愧疚,水有源头树有根,固本思源,恪守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倒不是我数典忘祖,只是因为生计所迫,只有将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埋藏在心底而已。其实临近清明这几天,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有些沉重,心里也一直在盘算着是不是该回趟老家、去给亲人们烧几张纸钱,让生前贫穷的父母到那边好好亨用,尽管昨晚忙到零点以后才睡觉,但后半夜却因想着清明扫墓的事仍然有些失眠,早晨一起床,便坐在电脑前,敲下了这段文字。

今天,在这个空气中都弥漫思念气息的日子里,我只能在这里点燃几柱香烛、数沓冥钞,遥祝远在天国的父母节日快乐,希望天国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贫困,没有人世间的这许多纷扰。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清明的随笔2

幼时的我对清明节的印象是模糊的,现在想来是因家庭条件还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父亲的去世而定格。清明节变得清晰起来,那时的我明显的感觉到生活的艰辛,还没到清明节,就数着指头盼,为了吃上两个平日吃不到的鸡蛋。等到了那天,母亲便早早的煮上为数不多的鸡蛋,我们姊妹四个便不分大小地抢那个大的鸡蛋,往往会争执不休,最后母亲只好出面协调,我们这才高高兴兴地捧着两颗热鸡蛋跑到小树林里荡秋千,霎时树林上空便荡漾起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饭了—”母亲那悠长的声音在村子里回荡,我们便随着这声音跑回家。午饭过后,母亲便领着我们姐弟四人去上坟,路上十岁的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弟弟妹妹们还小,打打闹闹的。到了那里,帮母亲把杂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摆上,倒酒和上香,过一会,烧纸钱,然后母亲盘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来,我们几个也都哇哇地哭,那时候不知道劝说母亲,直到喉咙哭哑了才做吧,收拾好东西一步一回头地回家。现在想起来都感觉好凄惨,经常泪流不止。

弹指一挥间,我已进入中年,生活逐渐富足,清明节感觉就是为了怀念亲人而设,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欢吃鸡蛋,煮鸡蛋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近两年,国家对民族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放小假几天,清明节过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联系两个较远的妹妹,希望清明节那天欢聚娘家。到了清明节,我们姐妹几个边聊家常边包水饺,四个孩子在周围跑跑跳跳,母亲更是高兴地合不拢嘴。饭后我们一块去上坟,一路上,麦苗青青,果树发芽开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美不胜收。对亲人的悼念不再那么伤心,好希望父亲九泉有知,能看到现在的好日子。回来的时候,顺便挖些地里的荠菜、苦菜、菊花芽之类的野菜,成为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们更是像放飞的笼中鸟,欢呼雀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宽广和美丽。

清明的随笔3

已经过去好多天,有一件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直荡漾在我心底,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也感动着我,让我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生出了更深一层的敬意。

正是早晨上班的高峰,马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是其中一员,正骑着儿子退下的那辆小架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

我是一个夜猫子,习惯了晚睡晚起,每天不过八点半绝不起床。今天早晨也一样,我贪恋舒服的被窝,在老公左一遍,右一遍的督促中,才懒洋洋的爬起来,匆忙梳洗,简单吃完早点,又一次踩着点出门--我住的小区和公司就隔着一条马路,骑自行车也就五分钟路程。

今天是周一,路上人真多,再加上附近有一所学校,摊上这个点,真要命:送孩子的自行车、摩托车、电动三轮车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轿车,几乎要把整个马路堵上了。

眼看到了公司规定打卡的时间--9点整,我心急如焚,仗着自己车技不错,在人流和车流里左拐右拐小心的穿梭--为了预防突发情况,我一手捏在车闸上,左脚离开脚蹬,不时的触碰地上,这样可以保证我随时停车,不至于慌乱中倾倒。

"吱--"为躲避前方一个横穿马路的小姑娘,我赶紧捏住了后刹车,随着一声尖利的刹车片和轮胎的摩擦声起,我的草绿色自行车被我硬生生减了速,不过一股强烈的惯性还是让我冲出去老远,正在我一身冷汗的时候,小姑娘已经灵巧的穿过马路。

等我停下车,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了自己的异样:由于全神贯注都在小姑娘的身上,我脚下的一只鞋子不知道何时蹭掉了--一定是我手忙脚乱的时候,不小心带掉了。

我依旧还骑在自行车上,一只脚在地上擎着,努力保持着身子平衡,不至于当街摔倒在地,我扭转头,那只我最喜欢的白色细高跟皮鞋正静静的躺在我身后几米远的地方,差点沦为匆匆忙忙脚步下的绊脚石。

短暂几秒功夫,我大脑一片空白,竟然不知如何是好:是艰难的调转车头,蹒跚后退?还是支好车子,赤着一只脚把鞋子捡回来?

调转车头根本不现实,马路上很拥挤,像我这种骑在车子上掉头更是难上加难,那就只能支好车子,光着一只脚去拾鞋。

真是很窘迫的选择:盘着高高发髻,穿戴整齐的我,在马路上光着一只脚行走,周围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我的狼狈,正以看笑话的心态朝我瞟来。

"再迟疑下去,肯定要迟到"我下意识的咬了咬嘴唇,涨着红红一张脸,准备下车捡鞋。

"哎呀,姑娘你等等,我给你拿鞋"一个和蔼的声音在我前方响起,我诧异的抬起头,只见一个身穿黄色马甲的老人,扔下手里的笤帚正往我身后走去,当她拿起我那只掉在地上的鞋子,我才如梦初醒。

"给,我帮你穿上吧"一只黑瘦粗糙的手出现在我面前,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我嘴里推辞着,准备下车自己穿鞋,

"哎呀,这有啥不好意思,姑娘赶紧穿上"不容分说,老大娘已经蹲在我面前,她一手拿着我的那只鞋,一手去托我的脚,很麻利的把鞋子套了上去。

"哎呀,真是谢谢您"穿上鞋子的我,立马下车,忙不迭的道谢。

"举手之劳,谢啥"老人家说着,抱起笤帚又开始扫起大街。

好像刚才她捡起的不是一只鞋,而是一片纸屑或是一张落叶一样的稀松平常。

我复又上车,急匆匆匆忙的赶去公司打卡。

匆忙中我没有记住老人那张慈祥的面孔,但是那双黑瘦,粗糙的手却深深被我记在脑海中,如刀子镌刻一般,时不时浮现在眼前,因为乡下的老家,我的老母亲和她一样也有这么一双经年劳作的手,是这双手把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的我哺育成人。

我感谢母亲抚养我成人的那双熟悉的手,也被这双陌生却温暖的手感动着,我常常扪心自问,如果那天角色对换,掉鞋子的是那位扫大街的老大娘,而我刚好经过,能否平静的帮她捡起那双鞋子,并真诚给穿到脚上。

如果是以前,我不敢有肯定的回答,但是从这以后,我想我一定会这么做,因为从这件事上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一颗善良的心不一定会在光鲜和体面的外表之下,也有可能就珍藏在破衣烂衫之中。

清明的随笔4

岁月染风尘,

苦乐心中汇。

又是清明拜祭时,

默念亲人愧。

绿水绕门前,

小径通幽内。

手捧菊花墓地来,

又见相思泪。

当代诗词精华录(留取残荷选编)

残荷按:此集原名《当代诗词精华录》,但后来感觉名字有点大,所以空间发布时改叫《残荷网诗闲摘》。因为尽管有所限制(见说明),但是涉及作者及作品还是太多,加上年轻作者不断涌现,所以沧海遗珠自是必然。但无论效果如何,鄙人心迹与《网人七绝八百首》(原名网人七绝三百首,后来陆续增加、...

留取残荷

103-《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24

这是李婷365日写作计划第103天的写作内容 本次写作是基于本书第五部分--两个自我--第35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体验效应是会变化的,就像每天的温度或气压,其结局将被绘制成时间函数。 测量体验效应有两种方法,即欢乐测量值和回顾性评级。 我们希望痛苦的时间缩短,而...

婷婷玉立水墨画

3月的第三天晨跑总结

每天早上坚持跑步的时候,跑步机就会推动着你前进,这样也不能让自己松懈,其实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今天后面9公里速度的直接从前几天的5分钟,直接挑战了8分钟,这样子下来虽然累点,但是每天都有进步,锻炼完也有一种很爽的感觉,任何事情其实都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坚持就是坚持再跑一步再...

你的丹婶儿

桃花源记增员拓展规程

第一步:桃花源记增员拓展团群员[或群委员或桃花源记共同体内意愿高的群员]挑选比较熟悉的其他微信群之群友,知道他对姨学有些了解,经查看其空间相册觉得比较稳妥的。咨询他:“有一个精修践行姨学的微信群,您有兴趣加入吗? 第二步:若新人表示“好啊”。则告知他:“由于桃花源记与一般的...

桃花源记共同体

PHP如何结束正在运行的进程

之前看了Java的部署代码,发现需要每次需要手动结束正在运行的进程,然后再启动新的部署代码。所以我在考虑如何用程序自动实现这个功能。今天看程序的源码正好看到这个功能,所以来整理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描述如何实现。 1.第一步是如何查询相关关键词的进程。(PS:我先执行一个命令p...

瑛民星

清明的随笔5

插青限塑令喊了几年了,也只见风声未闻雷动。原是城市公墓管的严些,可仍有不少塑料花摆放墓前。临近清明尾声,工商城管一下紧张起来,说是上面来了文件,不允许商店再出售了!一天巡逻好几次,本想借着这最后几天甩一甩货,也偃旗息鼓。据说那些大商家早已闻听风声待检查那天不得已在做生意的黄金时间关了门,损失不小。

对国家的政策,老百姓一向是拥护的。近些年,雾霾现象日益严重,也让大家深受其害。塑料青的不易溶解,焚烧中产生的大量烟雾,也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一个因素。(想起了不许焚烧秸秆,汽车尾气等等,国家治霾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一方纯净的天空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是每个有良知的国人共同的心愿。可是为什么不从源头抓起?不从生产企业抓起?不从一开始就管治?所有的企业商家也都承担了损失,算不算为治霾做了微薄的贡献?!

许多消费者乐意买塑料青,比起鲜菊花,一来价格便宜,二来色泽鲜艳好看。在我们这个地方,每年的清明插青都很隆重。一个家庭中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如若碰到家族亲人才去逝不足三年的,都叫插新青。风水先生定一个日期,全族的人都要赶过去。买的祭祀用品也隆重些。而且,买的青越好越有面子。若要度绝这种现象,除了国家严令禁止,更需要人们祭祀观念的转变吧。这是不是要“由繁入简”?清明如何寄托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要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千百年来,人们已习惯在清明节给已逝亲人扫墓送花烧纸钱,就象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我们要怎样改变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俗成?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国家馨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我们老百姓要做的,大概就是要以一种怎样的文明祭祀方式去怀念祭奠已逝亲人?

最后,总有一个问题萦绕在我脑海:明年的菊花要以一种怎样傲娇的姿态站立?清明节这个节日的经济链条又该发生怎样的改变?

清明的随笔6

得知明天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动。

因为,好多天以前就打算,清明节一定陪妈妈去看看远在天国的姥姥,给姥姥送点纸钱,陪姥姥说说话。

可是,昨天得知放假的消息,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时,妈说,前几天她已经回老家给姥姥上坟了,因为我没有放假,怕耽误我的工作,就没有告知我,她和我表弟,还有我姨一起回去给姥姥上坟了,明天就不回了,等明年再回吧。

我很失望,也很愧疚。

说实话,我感觉自己真的很不孝,小时候姥姥那么爱我,那么疼我,我也跟姥姥最亲,但姥姥去世后十几年了,因为工作忙,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尽管只有几十里路的距离,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去姥姥的坟前看看,一次也没有给姥姥送点必须的用品,亦或向姥姥汇报一下我这焦头烂额的生活,所以,我竟然也不知道姥姥的坟墓在哪儿?

我早就该回去看看姥姥的呀!可是,我没去。今年的清明,这个计划又一次泡汤。

我知道,姥姥不会怪我,她不会怪她养大的孩子怎么不去看她。因为,她一直都是那么慈爱,那么平和,那么宽容。

姥姥离开我快二十年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时常萦绕着姥姥慈祥的面容,耳边依然回荡着姥姥亲切的话语,仿佛姥姥还在我的身边,还在为我操心。每每想起姥姥,我的内心都会如海潮翻滚,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记得前几天跟女儿说起清明节去看姥姥的事,女儿说,“妈,如果你回去看太姥姥,一定不要再流泪,她看着会心疼的!”女儿懂我,许多时候在家里,只要提起姥姥,我都会情绪失控,无法自已。

我没有回答女儿的话,因为我知道,我没法向女儿承诺,我保证一定不流泪。我知道,一旦回去了,站在姥姥的坟前,望着那一方矮矮的坟墓,让我和亲爱的姥姥阴阳两隔,我怎么能不肝肠寸断呢,除了悲痛和心酸,还能有别的吗?那时,脑海中又会呈现出与姥姥相处的一幕幕朝夕过往,泪水一定会像关不住的水龙头,亦或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姥姥,希望您原谅外孙女的不孝,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去看您,但您已经被我放在了心底最隐秘的地方,时常在我独处的时候,与您静静地说,与您沉默地对坐,看看您的白发又多了几根,问问天堂里有什么开心的事情?

姥姥,今天,我又一次错过了去看您的机会,只能在家里面对着这薄薄的手机屏幕,写下这么一点不成文的文字,来表达我对您最最深切的怀念,最最彻骨的愧疚,最最衷心的祝愿!

姥姥,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的随笔7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又到了一年的清明,和姐姐弟弟来给父亲扫墓。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五个春秋了,前几年父亲常常出现在梦里,一些生活的片段不是很清晰,梦中父亲的身影依稀可见,却渐行渐远,醒来总会惆怅半天。

而每年的清明、十一,站在父亲墓前,那些和父亲相伴的岁月,会渐渐清晰浮现在眼前。父亲病时,自己当时怀孕孕吐厉害,父亲说坐车颠簸厉害就不用经常回来看了。而偶尔回去,我们也都围在母亲身边叽叽喳喳,记得当时自己给母亲买了一件鸭绿色的衬衣,母亲很是喜欢,说是这个颜色年轻时就想了。无意间抬头看见父亲那略带羡慕和落寞的眼神,突然就开口道:爸,等你过生日我也送你个礼物昂,父亲闻听,欣喜地点头。而之前,自己初为人妻,心理上还没从娘家完全剥离出来,只道岁月长远,父亲仍是我们的山我们的臂膀我们的港湾,来的及让我们成熟起来,把父亲能记在心上。

不曾想父亲会英年早逝,猝然离开我们。来不及等我们成熟,来不及等到自己的生日,来不及让做儿女的表达自己的心意。甚至等不及女儿不再孕吐,可以每周回家看看他,更等不及看一眼还有一个月就要降生的外孙女的来临。

每当站在父亲墓前,总在想:那个清高坚强把事业放在心上的父亲,在他生病离开工作岗位时,是不是会落寞和不甘;那个在我们旁边听我们聊天欢笑在我们心里像山一样屹立的父亲,是不是也会有孤独和惆怅。

今年的清明,许是母亲刚病愈出院,想的多些,夜晚给父亲迭纸钱的时候,母亲嘱咐:多迭些,你爸还有钱花。姐买了菊花,但我们还是依母亲的嘱咐带着若干的祭祀物品,捎给父亲。

纸灰飞作白蝴蝶,飘曳在空中,化成我们的思念,愿它降落在父亲的跟前。常听周围的同学朋友说自己父母八九十岁了依然健在,就好生羡慕。子欲养而亲不待,那种疼惜,终成憾事!父亲错过了我们的生活,错过了女儿儿子的婚礼,错过了孙子和外孙(女)的出生和成长,错过了许多的美好和分享……

父亲,别离我们太远,今夜入梦来,让女儿娓娓告诉你我们的一切,可好?

清明的随笔8

年复一年,今年的清明节又如期的到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大地复苏,欣欣向荣的气象。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寒食节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在民间俗称上坟。一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的习俗。另外还有蹴鞠(用脚踢的一种球)、拔河、斗鸡、插柳枝、打马球、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用凉东西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热身活动,以锻炼身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时叫春游、探春、寻春等。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值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外出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暖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故人的悲情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目前,不仅我国很重视清明节,一些周边的国家也开始过清明,使它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地域性的节日。人们有理由相信,清明节民俗文化一定会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清明的随笔9

清明时节津门寒,

冻雨纷纷银屑旋。

乱舞东风弹泪目,

悲啼隔世托杜鹃。

追思怀远根难忘,

黄纸红花祭化烟。

常念双亲恩似海,

诗骚再赋寄黄泉。

当代诗词精华录(留取残荷选编)

残荷按:此集原名《当代诗词精华录》,但后来感觉名字有点大,所以空间发布时改叫《残荷网诗闲摘》。因为尽管有所限制(见说明),但是涉及作者及作品还是太多,加上年轻作者不断涌现,所以沧海遗珠自是必然。但无论效果如何,鄙人心迹与《网人七绝八百首》(原名网人七绝三百首,后来陆续增加、...

留取残荷

妙趣横生的趣联故事

趣联故事(1) 本院昨晚听漏,三更五点五点三更,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错,更更不差:红罗帐内兴,黑夜牢中悲,看张生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犯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爻爻有准,卦卦有灵:白虎当头凶,青龙主事吉,望大人逢凶化吉,逢凶化吉。 过去,有一小官,叫张...

诗之源

古代哲理诗(绝句)捡释

古代哲理诗(绝句)捡释 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仕隋,后入唐,能文辞,工书法。 蝉--昆虫,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垂绥(音锐,阳平)--绥,古时系冠的缨带,这里借喻蝉的口须下垂。流响--指...

诗之源

《网络诗坛点将录拾遗》(80家)留取残荷选编

残荷按:《网络诗坛点将录》(苏无名编撰)是一个公认的比较好的网络诗人的选本。然而,由于这个选本编纂时间较早(基本定型于20xx年,20xx年出版时大概有一些微调,并增补了若干诗词作品),因此统揽网络诗词的发展,不能不承认在这个选本之外尚有大量遗珠存在的客观事实。有鉴于此,某...

留取残荷

神的货币

我将手机从天台上扔了下去,双眼一闭,纵身跃出。 突然,我听到有人在耳边对我说:“你今天死,真是太好了!刚好赶上。” 我睁开眼,正对着我的是一张光线绚烂的脸。 风停止流动,云停止飘摇,世界沉默而安静,唯有心跳,急剧的将世界敲动起来。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诸神联合会下属第八委员...

李维坦

杂绪

外面的雨依旧下个不停,虽说雨下的不是很大,但足够让人感到烦躁。中午跟杨姐叫的外卖,吃完之后,就躺沙发上休息了,总感觉睡不醒,很累,想就那样一直睡着,睡到完全醒了为止。昨天圣诞拍的照片,她发给我,那我知道我是要发朋友圈的,不发她肯定是有想法的,而她却没发过,就跟之前去外地玩的...

清明的随笔10

随着时代的进步,都市化生活越来越浓厚,许多乡村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能够流传的应该称得上精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除了祭祖还愿,少数地方还会把老祖宗遗留下的一些生活习俗保留下来。清明节吃清明粑在少数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华之一吧。

小时候,我从父辈那里听说过清明粑,却一直没吃过这种东西,因此想品尝清明粑的这个夙愿就一直藏在心里。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贤良的人,我到新家后,不管什么节日,婆婆都特别重视,因此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记得次年清明节,婆婆说这个节气有清明粑可吃。我听得有些兴奋,惊讶于我们这些地方向来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识,怎会知道得那么多?后来先生告诉我说,婆婆以为吃了清明粑眼睛会清亮。我对婆婆的这种看法有些将信将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健康,她执意要去坡上采清明草。

清明草我认识。它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过三四寸。清明草长着长而椭圆的叶子,叶及杆子都密密地长着一层灰白的绒毛,看起来不怎么招人喜欢。等到成熟时期,草的顶端还会开出密匝匝黄色的小花蕊来。

虽然清明草看起来极不显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边……漫山遍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节气,就到了采摘清明草的最佳时期。

婆婆采来清明草,洗干净后把水沥干,然后切碎,和上糯米面、小麦面,再加上适量水、盐或糖等,揉捏均匀分成拳头大小的饼状,放入蒸锅里蒸熟,或直接用热锅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闻起来没什么特别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里,其香甜软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来;细细品尝,你不得不赞叹人类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别好吃,我由衷的赞叹。或许因我无意间流露的喜爱缘故吧,那年以后,每逢清明时节,婆婆都会亲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给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陆续离家在外工作,少有时间回来,只有作为儿媳的我与先生还呆在婆婆身边。

前段时间,我忽然想起清明粑来,又恰逢快到清明节了,于是跟先生唠叨着,说想吃清明粑。先生说现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没怎么学会做清明粑,况且婆婆年事已高,这事就闲聊于此。

昨天下班回家,当我又提起清明粑时,先生说婆婆已悄悄背着他特意去市场买了清明草准备做清明粑。婆婆说她一直记得我喜欢吃清明粑。

没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记住了,我听得心里暖烘烘的。我那慈爱的婆婆,虽然她身体不如十年前,但她记忆力仍旧这么好,待人依然宽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长命百岁呢!

清明的随笔1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俗话说:“谷雨难得雨,清明难得清(晴)。”我们这里的民俗一般是不在清明节这天扫墓的,因为清明节这天阴天居多。民俗认为阴天上坟,烧化的冥币是假的,在那个世界的亲人是得不到的。所以,我们兄妹习惯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给父母扫墓。

其实,清明节扫墓不过是纪念的一种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父母的恩情化作心中永久的怀念!

在50华里外的一个小村。村西头有一片老树林。说老树林,是因为那片树林已经栽种好多年了,还是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栽的,柳树居多,杨树很少。我小的时候,树木虽然不怎么高大,但是却葱郁茂密。树林中的草长得很高,秋雨连绵的时候草地上到处是各种各样的蘑菇,母亲常常领着我采蘑菇。那才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呢!采回来的蘑菇被母亲择干净,晾晒风干,都收在父亲做的纸笸箩中,等到过年时当作最好的菜待客。

因为没有人好好管理,现在的'老树林,所剩的树木已经不多,稀疏地散落在荒沙坡上,荒沙坡仿佛一个脱发的老者,满面沧桑地站在西北风中,瑟缩着。当年栽树的老人们,很多已经作古,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母亲就长眠在这片老树林中!

几株老柳树围成一圈,一堆黑黄的泥土高高的耸起,泥土下面,是我无尽的思念!十几年过去了,思念就像野草的种子,被泥土埋藏得越深,生长得就越茁壮!一年一年,种子越来越多,思念越来越浓!

父母善良、勤劳、朴实、豁达,这些,我陆续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但是却总觉得没有把父母写好。尤其是父亲,在他山一样厚重的恩情里,我无法抹去对他聪明智慧的敬佩。

我的童年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日子,也是我家最困难的日子。为了把十个孩子抚养成人,父母熬尽了心血。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除了节省,还非常注重因陋就简、废物利用。

在我四五岁以前,全家人必须靠吃野菜度日。夏秋时节,母亲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挖野菜,稍微大一点的哥哥们放学后也要出去挖野菜。每日两餐野菜饽饽,都是母亲一个人择菜、洗菜、烫焯、攥干、剁碎的,劳动量非常大,因为母亲患有乳腺炎,胳膊用力过多就会抻着乳腺发炎,所以,为了减轻母亲的劳动强度,父亲制作了一种压菜的装置:用木板钉了一个有底无盖的(盖子是活动的)箱子,底部和四周用烧红的铁棍烙出很多小孔,再用一个形似长条板凳状的架子支着箱子,地下放上接水的盆子,把焯好的野菜洗净放进去,上面盖上活动的盖子,盖子上面再放上石块等重物,不用半天时间,菜里的水分就慢慢被压出来了。这个装置惹得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都羡慕母亲,嫁了一个心灵手巧、又知疼知热的丈夫。

在老家几十年的岁月里,还有一种特制的器皿,一直被邻里称道。那也是父亲的发明。

父亲虽然是农民,却博学多才,是个很讲究、很会生活的人。在贫穷的日子里,父亲也尽最大努力让一家人有一个整洁的环境居住。哥哥姐姐们读过的旧书本,父亲都保存下来,农闲的时候就拆开来,用米汤糊墙、糊棚,我们住的虽然是土屋,但是经过父亲收拾整理,却很干净温暖。等墙上和棚上糊的纸坏了、掉下来了,父亲会重新糊好,并把破烂的纸片收集起来,用一口大缸泡上。

那些泡着的废纸片,经过一两个月的发酵,变成黏糊糊,然后,再经过父亲的巧妙加工,被压缩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大小不一的盆、形状各异的箱子、高矮不同的笸箩,外面再用花纸裱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不小心掉在地上也不会像泥瓦盆那样易碎。可以用来盛放米面、晒干的冬菜、针线、旱烟碎叶等各种干爽的东西。有时,乡邻们来串门,看见这些小盆小笸箩的好看实用,会爱不释手,父亲就大方地送给他们一两件,在他们的赞扬声中,父亲收获的不仅是发明创造的喜悦,也有帮助别人的快乐。

父母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

父亲喜欢吃甜食,但是在世的时候从未好好享受过;母亲爱吃水果,晚年的时候,虽然有条件吃,却因为牙齿不好,不能如愿。父母都喜欢喝茶,尤其喜欢滇红茶;父母也都吸烟,他们在世的时候总是自己栽种一些旱烟,叶子很大,用香蒿捂过,味道就很特别,这大概是他们自己发明的香烟制作法吧?所以,每年清明节祭奠父母,我都要买上些父母喜欢的食品饮品,其中有一样必不能忘记:甜姜片!记得冬天的夜里,父亲有时咳嗽,就嚼上一两片,他说,能止咳。其实,父亲平时也喜欢吃,只是因为没条件,所以,每次买来一点点,他都留着咳嗽时才吃。有时我们兄妹谁咳嗽了,父亲也给我们吃一两片。那又甜又辣的清爽感觉,我也喜欢。偶尔在梦里,我还会看见父母很高兴地吃着我带给他们的东西——我知道,那只是我的愿望:希望父母真的能收到儿女的心意!

多少年过去了,那个压干苦菜汁水的笨重装置早已废弃,变成一堆烧柴,和那个远去的苦难岁月一起被燃烧成一种永恒的记忆;而那些盛放着苦涩日子里的亲情和快乐的纸器皿,也早已被各种各样美观精巧的塑料、陶瓷和玻璃等器皿所代替,但是父亲的善良美德和勤劳智慧,却化作我心中的一座丰碑,愈久弥高,无可替代!

村西头那片老树林虽然越来越稀疏,但我心中却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因为有父母的恩情滋养着!

清明的随笔12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清明的随笔13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如果撇开上坟祭祖的习俗不讲,清明节是一个饱含诗意的节日。《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藤蔓绿了栅栏,四溢的芬芳弥漫空中,令人心旷神怡。

北宋有《清明上河图》传世,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其实,清明不仅是一幅民俗画,更是一幅山水画。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清明节的色彩是不同的,从年少时的色彩斑斓,逐渐变色,变得有些灰暗,从暖色调转变成了冷色调。当人到中年,有的亲人会不幸离自己而去。因而当清明临近,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便越来越深,就像清明的雨总如约而至,那么冰冷那么潮湿。

年少时,成长在亲人的关心、爱护之下,衣食无忧,对世界的认识都停留在美好的层面。那时的清明草儿很青,花儿很香,天空很蓝,云淡风轻。大人手里的纸钱、祭品,坟前升起的缕缕青烟,在自己这里没有丝毫哀伤的意味,那时候的自己不谙世事。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你不知道的真相永远不会伤害你,不会让你心痛。

生命的年轮在原本空白的认知上打上了印记,渐渐地,知道什么是丑、什么是美,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当岁月的沧桑撕破了懵懂的外衣,痛觉神经开始苏醒。在人生的道路上,辣苦甜酸轮番向自己袭来,全然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亲人会老去,再后来有的亲人会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任凭眼泪在你的脸颊肆虐。当人沉溺于悲伤而无法自拔时,看什么都是灰色的,一切事物的色彩都被剥离,这个时期的清明节自然是灰色的。

而当人从稚嫩走向成熟,看世界的眼光才趋于平衡和真实。他会看到清明时节的烂漫,也会体味清明时追忆往事的痛楚。他用诚挚的心去准备祭品,到先人坟前扫墓,遥寄哀思。清明的雨营造出了恰当的哀思氛围,为烟雨清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年龄段的清明是青色的,是景物的绿色和心情的蓝色调和之后的色彩。

其实,清明应该是属于暖色系的,因为清明是个饱蘸亲情的节气,是提醒人们不要数典忘祖的节,一个“情”字便可诠释清明的真谛!

清明的随笔14

清明是个让人充满哀愁的日子,正如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无意吟唱,却唤来人们数百年的愁思断肠,借这两句诗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回忆,则是怀念与悲伤。

从古至今,悼念,是它永恒的主题。对所有的人来说,清明节都注定是一个伤感、悲伤的日子。昔日朝夕相处的亲人己远去,那份痛苦与无奈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活着的人,注定要背负失去至亲至爱的痛苦。以前我对清明的感觉很淡,直至父母亲去世后,我才觉得清明这个节日的沉重,总会让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那些片断,重温那些远逝的亲情。

每逢清明,我总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经远去的父母,他们的背影和关于他们的温暖记忆。仿佛就走进一个生命疼痛的季节,由此便想起了我远在天堂的父母,爸爸妈妈,您们在天堂还好吗?

每逢清明,父母亲不知不觉先后都离开了我们。当工人的父亲(因病于20xx年3月31日18。20时逝世,享年88岁)、当农民的母亲(母亲因脑溢血于20xx年6月11日10时过世,也是端午节那天,享年80岁),他们相继离开我们己七、十年了。父母虽然没有给予我们留下多大的物质财物,却生育我们、教育我们、帮助我们个个成才,事业有成。

每逢清明,阴阳相隔,唯一隔不断的是那思念之情。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么多年来,您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和梦中。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多想长时间留住您们在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画面,每次都想回忆起关于您们的点点滴滴,唯有把对您们的千般思念万般牵挂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刻在儿的心里。

记忆中,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母亲常常唠叨着她的信念:只要你们几个孩子每天能吃饱,能读得起书,将来都能成上家,这辈子她就满足了。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我们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内衣裤都需要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鞋子当然也是亲手做,那时可不像现在随处可买,即使有卖,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买不起。

记忆中,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集中国妇女的各种优良品格于一身。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艰苦朴素,当时少年时穿的衣服破了再补照穿,我穿不得衣服还留给弟弟穿。每年过年他总要给我们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还在穿。一直以来,母亲就是阳光雨露滋润儿女成长,就是参天大树为儿女遮风挡雨,因为母亲的守候我们的生活才充实丰满,因为母亲的关爱我们的生活才幸福温馨。

记忆中,平凡是父亲一生的写照。父亲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当采购员,工资在当时还算是比较高的,但要养我们,还要照顾农村的爷爷奶奶,所以每个月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回家总是带来苹果与梨子,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稀少的,物带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为贵。60年闹自然灾害,那时过着吃不饱挨饿的日子,他却省吃俭用带回来粮票给我们买些玉米面与小麦面,那时年代属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记忆中,省吃俭用历来是父亲的品德和作风,从小就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只有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中甜。1976年我在部队当排长带新兵到上海,我带我的团长郭本江一起到父亲单位,晚上他作客买了三、四个菜挤在那6平方米的房间里请吃了顿饭,在那个年代里也算是客气的,就寝也在这间房子里,只有一张床,我与团长郭本江睡在那儿,他却到单位的值班室挨了夜,早上还买来了早点。至今这一切都记忆犹新。

如今,自己也是逾60岁的人了,想起父母亲,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对父母亲的崇敬!父母生前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渴的精神财富,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平时更多的时候常常想念他们,但在时下清明将至的时刻,那种想念的感觉特别的强烈。您们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这多年来,您们的音容笑貌总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萦绕在我的脑海和梦中。每当这个时候,儿子多想长时间留住您们在记忆中的那些鲜活画面。

如今,爸爸,妈妈,您们走了,带着对我的深深挂念,遗留给我永无偿还的机会。虽然您们去了遥远的天堂,但在儿子心里您们从未离开,您们在儿的脑海里仍然是那样的清晰,给儿子的影响依然是那样的深远。

如今,阴阳相隔,隔不断的是那思念之情。儿子我秉存了您们的血脉与人品,一直都遵循着您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朴实教诲。虽然父母不需要我们回报你们的爱,因为这爱是无私不图回报的。但儿女是不会忘记父母的爱,会永远牢记父母的恩。

如今,儿子也退休了,可身体还健康,家庭生活很幸福,你的孙子孙媳妇及他们的女儿、儿子一切都顺利。如果您们双老在天堂有知,我想您们一定会很高兴的。请您们放心吧,我们都会好好的生活,以告慰您们的在天之灵!

最后为天堂的父母亲送上一首诗:

父母双亲归鹤去,阴阳两界各离分。

脉脉温情浮脑际,谆谆教导涌心间。

长跪沉吟呼父母,短吁哀叹唤苍穹。

哽咽无语泪双垂,纸化灰蝶舞在襟。

思念父母心欲碎,唯寄哀思予清明。

清明的随笔15

“燕子来时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根据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扫墓祭祖。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节遇上难得的好天气。我们带上鞭炮纸钱和爷爷踏上扫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黄,杨柳树绿。我们踏过一个个泥坑,践过一条条溪,走过长长的山路,终于来到祖先的墓前。

祭过老爷爷老奶奶之后,我们来到奶奶的墓前。我们点几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坟前,再把纸钱撕开点燃。烧完的纸钱化作一片片白灰,随着风飘向远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远远的转开,同时,我的思绪也被带回遥远的过去。

奶奶生前一直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们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读书时粮食紧缺,住校也必须自带粮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学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车,奶奶看到后顺手一抓,结果奶奶被抛出车外……从此,奶奶与我们阴阳两隔,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深爱的孩子们。后来,失去母爱的父亲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军校。

奶奶,今天您的孙子来看您来,你虽然离开我们,但您的爱却留下来,您的爱可以永远照耀着活的人。这份亲情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这是血浓于水的情感。无论时空怎么转变,亲情不会变,感恩的心不会变。不是吗?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