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3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死亡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必经之路,几乎没有人是不怕死的,对于死亡之后的感受很多人都感到迷茫,下面为大家分享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1

对死亡的恐惧仅仅是对临死前无限痛苦的恐惧,假如人们走向死亡的过程就像睡觉一样安宁,谁都不怕死了。

但随即我自己的观点就站不住脚了,我先想到了司马迁,宫刑的痛苦或者有甚于临死前的痛苦,他却没有选择死,因为他有未尽的事业,于是我又补充人对死亡的恐惧还来于他有未尽的事业。

我又举例来支持我的这个观点:母亲对孩子,有的时候母亲活着的原因是为孩子,她害怕自己死后没人照顾自己的孩子,照顾好孩子就是她未尽的事业,所以她不选择死。

但随即我的观点又有漏洞:有些人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于对死后的茫茫未知。他们或许认为死后还有所谓灵魂的存在,以及死后他们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他们既不怕临死前的肉体痛苦,又没有未尽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

的事业,他们仍然怕死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死后他们还会以一种形式存在,他们对这种形式存在的不确定性产生恐惧。举例:一些宗教徒,他们苦行修道,已到了物我两忘、再无生念的境界,然而说到死亡他们还是充满恐惧,他们怕自己到达不了自己修度的天堂。再例:祥林嫂,她死前问“我”人死后有没有所谓天堂与地狱,可见她已经不少次的想到了死,唯一阻碍她的是她不确定死后的存在形式。

于是得到结论,人怕死的原因有三:人怕临死前的痛苦、人有未尽的事业、人对死后的茫茫未知。

然而我自己又是带点自虐倾向的,我被这个问题重重包裹,于是我决定关掉手机断绝所有联系,静静地躺床上发呆,等待自己睡去,我也不知何时才真的进入睡眠状态,只知道转天早上挺疲惫。

后来我突然觉到,“想死”与“怕死”是两个概念,不想死的人未必怕死,我想的那个司马迁的例子就是例证,司马迁不想死,因为有未尽的事业,这是一种欲望,但他并不怕死,他很豁达的看待生死道:“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比鸿毛。”于是我们还发现有许多人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后自行了断自己的生命,他们当初不死并不是怕死而是还不想死。

所以“欲望说”也不成立,有欲望只能让人不想死,并不能让人不怕死。可见人有未尽的事业能支撑人活着,那是一种动力的贯穿而不是恐惧的拖延。那些贪生的人只是不想死罢了,他们贪生其实在贪图生存的安逸,他们对已知安逸的贪恋其实正反衬出对未知痛苦的恐惧。

问题想到这我必须要给自己一个答案了,不然就真的纠缠不清了,也是该下一个结论的时候了。

一句话:人对死亡的恐惧来自人们对未知的痛苦的示弱。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2

1、对死亡的恐惧即是对未知的恐惧,此其一。

凡活着的人,大多我们都是在探索或者是赋予生命意义,意义是人活着的最为必要的一种东西,它比物质要更为重要,比如诊断抑郁症,最重要的一条指标就是意义感是否下降,而几乎所有的痴呆症患者都令人感到悲伤与同情,因为人们探索不到生命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

而死亡恰恰是对意义的最彻底剥夺,一下子就把人推到了某种巨大的未知,如果死后有灵魂,灵魂将去往何处?倚仗什么去往彼处?在这个终极追问面前所有活着的经验都失效了,在人类共同的经验中只有死亡是无法分享的,每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孤零零的,此令人恐惧。

2、是对失控的恐惧。

死亡意味着丧失,而在所有丧失中最令人不安的是人格与尊严的失控,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不知道死亡将会使我们如何丢脸,置我们于怎样的尴尬境地,死亡之前会有相当程度的身体病症,尿失禁,大便不能控制,各种体液不受意志控制涌流而出,等等等,都是死亡带给人们的因羞耻深重而感到的恐惧。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 第2张

3、对人与人关系的忧患是死亡恐惧的第三方面原因。

生的遗憾,自我的失控以及对关系的忧患,是造成死亡恐惧的三大主因。

其一是分离与丧失,虽然自己没经历过,但只要有人去世,尤其是熟悉的亲近的人,对方的分离与丧失也预示着自己的分离与丧失,因为随着那个人生命的消逝,由此而伴随的一切也将离我们而去,这是不快的体验,这种体验令人伤心,让人恐惧。

其二,是一种心理的投射,也就是说别人的死亡会唤起潜藏在生者心中的某些情感,对生命的.眷恋,对未知的不可把握,对关系的担忧,所有这些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思考,生命的终极追问,会在生命陨落的时候,被深刻而迫切的唤醒。

人之所以会有恐惧感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自我保护。人是一种有记忆和思维的动物,因此,对过去一些对本身有害的事物就会产生了记忆和规避,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

当然除了人,动物也有本能的趋利避害,比如食草动物即使从出生都没有见过食肉动物,它们遇到时,也会本能地逃走。人也是如此,黑暗中,人的各种感官相对封闭,那么自己对环境的预判能力就会减弱,此时的人就会产生恐惧,这是一种保护,正是这种恐惧感,支配着人努力的寻找逃出黑暗的方法。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3

人类虽然是智慧物种,也取得了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智慧文明,但谈到“本质”两字,通常情况下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

过去的几百年时间,人类揭开了很多宇宙奥秘,但是说到宇宙和生命的本质,人类还远不知道答案,科学家只能尽可能地去探索发现。

死亡,与生命是相对的。所以,只要我们揭开了生命的神秘面纱,自然也会对死亡有更深入的了解。

就人类目前对生命的认知,生命与新陈代谢是可以划等号的,任何生命物种都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在这个过程不断地从外部环境获取能量,死亡之后又会将能量归还给环境,归还给大自然。宇宙一直在进行着这种循环。

生命,可以理解为一个高度有序的物体,如此的有序,以至于能自我繁殖,延续种族,同时与外部环境有各种互动,受到外部环境刺激时会做出相应改变来不断适应环境。

而死亡,则可以理解为高度有序的生命走向无序,这或许就是死亡的真相。

这种对死亡的理解方式是建立在“熵增原理”基础上的。何为“熵增原理”?

熵,是衡量万事万物有序程度的度量,熵越大意味着越无序,越小越有序。而自宇宙诞生以来,万事万物就开始不断地走向无序,熵越来越大。

人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 第3张

举个通俗的例子,你家的房子长期不打扫肯定会越来越脏,越来越乱越无序,熵会越来越大。如果你定期打扫,房子会变得有序,熵变小。你可能会质疑:房子变得有序不是违反了“熵增原理”了吗?

那只是表面。在你打扫房间的时间,你会释放更多的能量到周围的环境中,制造更大的无序。

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几乎都是高度有序的,都是熵减的直接体现。比如说房子,汽车,电脑,手机等等,当然还有我们更熟悉的生命体,这些都是非常有序的事物!

宇宙无情地走向无序,熵不断增加。为何还会出现上面那些非常有序的事物呢?

宇宙走向无序与局部暂时的有序是不矛盾的。走向无序是一个大趋势,无论人类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改变这种趋势,但人类可以凭借智慧在局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序环境。

而大到各种宇宙天体,其实也是有序的体现,在极其遥远的未来,哪怕黑洞都会走向彻底的无序。

所以,站在宇宙的高度,死亡很简单,它只是体现了宇宙的一个基本规律:万事万物都会无情地走向无序!

人类为何会对死亡产生恐惧?

多数人都惧怕死亡,因为生命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几十年来,科学家不断探索外太空,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可见生命的诞生条件是多么的苛刻。

同时,站在更高的高度,对死亡的恐惧确实是对未知的恐惧,因为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结束,我们生命期间的所有恩怨情仇在死亡之后都烟消云散,彻底化为乌有。

但不仅仅是对未知的恐惧,更是一种“无能为力”。正如刚才所说,无论人类怎么努力,走向都不可能改变死亡的结局。这与人类文明的高度无关,而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或许人类科技足够发达时,可以把人类意识和思想进行储存,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但这种“永生”仍旧是有期限的。想想看,连宇宙本身最终都会走向终结,生命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我们也没必要如此恐惧死亡,因为死亡才会让生命更有意义,没有死亡就不会有新生,死亡恰恰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太阳不断发光发热的过程其实就是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如果太阳停止了死亡,意味着不再发光发热,如此一来地球上或者说任何星球上都不可能出现生命。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了在不断朝向“自己的坟墓”走去,我们会注定走向“自己的坟墓”,这一天注定会到来,所以我们才会努力让从出生“走向坟墓”的过程变得更精彩!

从这点来讲,我们不但不应该惧怕死亡,更应该感谢死亡!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