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生活保健 >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3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自今年 6 月 1 日三孩政策落地开始,作为配套支持措施的育儿假就被各地视为发挥政策动能的关键工具。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1

近期,多省份密集修改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从目前已经公布的修正案来看,各地普遍延长了产假、增设育儿假。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截至目前,至少15个省份公布了当地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这些省份包括江西、四川、江苏、贵州、吉林、山西、黑龙江,辽宁、湖南、湖北、陕西、安徽、海南、宁夏。此外其他省份也正在推进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湖南省此前对外公布的《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在“修改依据和理由”一栏中提到:本轮地方性法规修改中,29个兄弟省份拟增加育儿假。也就说,加上湖南,目前已有30个省份增设育儿假。

日前,陕西省司法厅就《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女职工生育三孩的,再给予半年奖励假,其配偶增加护理假十五天。

同时,推行父母育儿假制度。合法生育的父母在子女一至三周岁期间,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不低于三十天的育儿假。职工在婚假、产假、护理假和育儿假期间按出勤对待,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海南省计生条例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两人除了可以各自享受每年10天的育儿假,还可以给予夫妻任意一方每天一个小时的育儿时间,直至子女年满3周岁止。

不过,也有年轻女性担心,育儿假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会不会给女性就业造成困扰。尤其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可能会带来招聘性别歧视加剧、产妇岗位被顶替风险上升等问题。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的一项研究给出数据,对中等收入家庭来说,与生育一孩相比,生二孩的妻子就业几率下降9.3%。而在高收入家庭中,孩子数量对就业几率的影响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在“修改依据和理由”一栏中还提到:假期过长有可能影响女性就业,从长远看不利于维护和发展女性权益。

因此,建立更多的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保障十分关键。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中央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的同时,提出要“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这一点很重要,落实起来也需要很多相关的政策支撑。“比如对育龄妇女所在单位,根据女性生育情况,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等。只有多管齐下,形成养育成本共担的社会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愿意招聘女性、大胆培养使用女性,消除就业歧视。”

修改后的《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障妇女就业合法权益,为因生育影响就业的妇女提供就业服务。

除了假期延长外,如何减轻生育负担、家庭负担也十分引人关注。其中,黑龙江、吉林、安徽提出了建立实施生育、育儿补贴制度。比如,安徽省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生育补贴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2

三孩生育政策仍等待更多配套措施落地。今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此后,多个省区市陆续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较之国家层面的法律相对原则性的规定,地方人口计生条例涉及更多具体的生育支持措施,因而尤其值得关注。

截至记者发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个省份的人大常委会通过省级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此外,还有9个省份公开了当地人口计生条例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部分省份目前尚未公布人口计生条例修订的`有关内容。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第2张

各地普遍增设“育儿假”,吉林仅表示“支持”

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从中共中央的决定开始,还需要经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修订、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当地人口计生条例的修订、地方行政部门对相关配套政策的调整等流程才能最终落地。

上一轮的生育政策调整是2016年启动的“全面两孩”政策,即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全面两孩”政策实际上改变了实施了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当时,在各省区市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改中,各地普遍将原来的“晚婚假”修改为“国家规定婚假的延长”,将“晚育假”修改为“国家规定产假的延长”。同时,在2016年的政策调整中,各地普遍增加了男性配偶的“陪产假”。

2021年,生育政策进一步优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孩子。国家同时废除了社会抚养费等其他制约生育的措施。

据南都记者观察,在这一轮地方条例修改中,各地普遍增设了“育儿假”。已经公布条例修改内容的15个省份都提到了增加“育儿假”的措施。

其中,已经通过条例修正案的6个省份中,江西、四川和贵州都规定,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山西规定的每年育儿假天数更多,“符合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十五日的育儿假。”

江苏省和吉林省也已经通过了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尽管也提及了育儿假,但在条例文本中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强制性规定。如江苏省的条例规定,“推动实行父母育儿假制度。育儿假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而吉林省则只有“鼓励条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或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父母育儿假。”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第3张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于9月28日通过了修改条例的决定。10月12日,吉林人大发布公告,称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0月27日,南都记者就育儿假有关问题向吉林省卫健委咨询,对方称,“目前吉林生育假仍执行2016年版的条例。”

还有9个省份公布了条例修正草案的内容,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辽宁、湖北、云南、海南、湖南、宁夏、黑龙江等7个省份对育儿假也拟设置为“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两人各自享受每年10天的育儿假”。海南省征求意见稿对育儿假的设置稍有不同。除了上述休假方式外,海南3周岁以下孩子父母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休育儿假——给予夫妻任意一方每天一个小时的育儿时间,直至子女年满3周岁止。

育儿假政策最给力的可能是陕西省和安徽省。陕西拟规定,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双方每年各有不低于30天的育儿假。而安徽的征求意见稿将育儿假扩大至6周岁以下的孩子的父母双方每年各10天。10月26日,安徽省条例征求意见已经截止,具体如何规定,仍有待安徽人大常委会的最终决定。陕西省的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27日。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3

自今年 6 月 1 日三孩政策落地起,作为配套支持措施的育儿假就被各地视为发挥政策动能的关键工具。近日,多省份推出育儿假政策,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在此基础上,专家认为仍需立法让育儿假政策 " 见效 "。

多地实行育儿假

2019 年 5 月 9 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试行育儿假,这一新型假期自此正式走入大众视野。近年来,社会对育儿假的呼吁之声越来越高。

2019 年 9 月,宁夏率先表态,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育有子女的夫妻,在子女 0-3 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天共同育儿假。宁夏的 " 鼓励 " 做法尚属倡导性规范,而在近日多地的密集官宣中,育儿假以义务性规范的形式出现在了地方性法规中。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第4张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随着三孩政策的正式实施,已有 14 个省份在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改中增设了育儿假。其中,江西、贵州、四川、江苏,山西以及吉林六省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已获通过。

上述六省份中,贵州、四川以及江西三省规定,3 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父母双方每年可享受育儿假各十天。山西规定的育儿假天数则更多,为夫妻每人每年 15 天。

在育儿假的长度方面,目前正处征求意见期的陕西省计生条例修正草案拔得头筹。其中明确,提出合法生育的父母在子女 1-3 周岁期间,每年给予父母双方各不低于 30 天的育儿假。此外,陕西省对于生育三孩的女职工的奖励也颇为慷慨:在产假基础上,再给予半年奖励假,其配偶增加护理假 15 天。

如何 " 以父之名 " 休假

人口与未来网主编何亚福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父母同休育儿假,既可以让男性分担一部分的育儿责任,也有利于保障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权益,纠正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现象。

但 " 女方应主要承担养育重任 " 的传统思想,或将使育儿假 " 实现工作场中男女真正平等 " 的初衷蒙尘。" 男方不休陪产假、育儿假,可以转移给女方休吗?" 记者发现,有部分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如此发问。在采访过程中,也有部分受访对象表示,工作很忙走不开,考虑不休或让妻子多休。

30省份拟增设育儿假详情 第5张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作为舶来品的育儿假,在其发展执行的进程中确实存在男性选择性休假的尴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教授林燕玲在其撰写的论文《国外生育保护假期制度研究》中指出,育儿假虽然是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但执行起来却较为艰难,主因是这些男性休假多为选择性休假。

对于实施育儿假的成功案例,林燕玲进一步表示,育儿假实施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按个体分配假期,不可转让、强制性休假,以及实行激励措施。但是否可在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复制,需要全面而审慎的研究。

" 任何有利于落实育儿假的尝试和实践都是有益的,为使育儿假更好地落地,首先要保持开放的态度。"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