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

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或长或短的一段反抗期,令父母感到既头疼又难以管教。其实,反抗期正是孩子迈向独立自主的转折阶段。那么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
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1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初那个躺在襁褓里还嗷嗷待哺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活动了,而且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了,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了。已经开始学会反抗家长的一些言教了,甚至家长三令五申他都不理;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难道一味地批评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不是的,家长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以批评了事。

当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时,爸爸妈妈就应该教孩子识字和识数。但是,并非每一个父母都是与生俱来的好导师;有的爸爸妈妈采取的形式或许过于简朴,孩子不太感兴趣,就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其实,孩子更愿意在玩中学,在自动的意愿下锻炼。因此,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应该采取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愿意主动去学习,也才能达到你预期的目的。

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当自身的意愿与家长的要求不相符时,会说出若干与事实不相符的话,这个时候大人会认为孩子在说瞎话。其实,这是孩子主观意愿的一种表达,不存在说瞎话。

抵抗期是孩子心理繁荣的一个必经阶段,掌握这个理由,就不太会以为孩子是调皮、淘气。一至三岁是孩子孤立意识非常激烈的一个阶段,父母要清楚这一点,不应该过多的注重孩子听话。孩子不听话时,有的父母就用暴力吓唬,把孩子的自我意识强行压制回去,这对孩子的发展极其不利。以玩玩具为例,中国因为几年来经济不发达,一个玩具经常是老大玩了老二玩,然后老三再玩,对玩具非常爱护,不能够破坏。在美国,一次教育专业人员讲座中谈到玩具时,列出他们的家长假如见到孩子对买回家的玩具小汽车还不动手拆拆装装,就会焦急,以为孩子不知道探索。

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反抗时要清楚,孩子到底反抗的'是什么,他的反抗是否有道理,是否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应该对此进行鼓励而不是强制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因为这样会扼杀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当然在家长鼓励的同时不要忘了合理的规范。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中出现了错误后,父母不要一味着先批评一下,应该先看看是哪里出现了错误,然后再正确的引导孩子从错误中走出来,这样既能让孩子学到正确的做事方法又能不让孩子反抗那么厉害,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总结:孩子到了反抗期,每一个家长都会深感头疼,觉得孩子没有以前乖了,不听家长话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更多的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观认识,开始学会对一些事物产生兴趣对一些事物反感了。因此,此时父母一定要了解到孩子反抗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鼓励和引导或者是干脆阻止孩子这样的做法。

孩子进入反抗期该如何办2

成长的必经过程

就像成人的生理周期一样,孩子的成长周期也有高潮和低潮。只是大人能预知自己的情绪感受,但孩子却还不能。根据国外的调查结果,孩子通常每过半年就会出现情绪波动的现象,所以父母常常突然觉得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因此,预先知道孩子各个成长周期可能出现的行为反应,并做好心理准备,还是相当重要的。

孩子说慌不是故意

孩子的行为是大人世界的反射,有时大人很奇怪孩子为什么要撒谎,但在探究原因之后,却发现原因可能出在大人身上。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责罚而不愿意说出真相,因此,如果父母能够改变一下教养态度,让孩子面对问题时多一些信心和勇气,那么他就不需要编造借口来撒谎。

教养的反作用

对父母来说,养育小孩是一项极大的修炼。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其实“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这就是教养的反作用,通过与孩子的交流,父母也能从中反思自己,进而做出修正。

学步阶段最头疼

“2岁的孩子最让人头疼!”相信这句话很多父母都听过。不过,并非每个2岁的孩子都那么可怕,也许还不到2岁时,孩子就已经出现大人眼中的叛逆行为。

让孩子自己动手

2岁之后的孩子多半已经有了自我概念,开始察觉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对许多事情都充满兴趣,总想着“自己动手做一做”,却又常常因为做不好而泄气、发火。此外,父母可能因为不堪忍受为孩子善后的麻烦,进而阻止孩子自己动手做,以至产生亲子冲突。

其实,这个阶段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顺着孩子毛发的方向梳理”,如果逆势而动,那么亲子互动的道路一定崎岖不平。因此,父母要掌握孩子自主性的萌芽,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动手做,协助孩子及早掌握应有的能力。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对于孩子那些令人伤脑筋的捣蛋行为,父母到底该不该阻止呢?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孩子的行为是累积感官经验的最佳途径,有时不需要过度限制,毕竟“捣蛋”可能只是大人的看法而已,也许孩子自己感觉是完全正常的。当然,这些行为也必须都建立在安全与符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

凡是3岁以前的孩子,注意力都容易被转移。如果不希望孩子碰到某件物品,父母最好把该物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同时帮孩子找到其他替代物品,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就能避免硬碰硬的正面冲突。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