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来源:靓范儿    阅读: 6.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培养总是非常慎重,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绝不能通过体罚的方式,培养孩子会让孩子在未来成长得更好。以下是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方法。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1

1、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2、“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

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2张

3、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

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

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4、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2

教育孩子不但要有爱,还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给孩子美好的未来。在我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身为家长的我们!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3张

一、生了孩子,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郑托尼讲:教育孩子是人类最神圣的使命,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家长是孩子一生中的班主任。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不管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失败的成果。把孩子从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很多家庭的悲剧。因此,家庭教育最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孩子教育的成功。

二、别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我们这里所指的关键期是指:孩子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关键期,以及那个时段对孩子的影响力。

那么,你对孩子的成长关键期了解多少呢?

孩子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且终生不变。所以才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孩子,脑筋转的特别快,对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所有的问题都想问个为什么。因此针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我们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4岁):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习惯的好时期。一旦错过。孩子成长终生都会有遗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阶段要抓好,掌握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4张

三、教孩子重新认识母爱与父爱

母爱:影响孩子德行礼仪、品格气质。可见,妈妈在孩子的婴幼和少儿时期影响力特别大。

父性之爱:影响孩子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一个成功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终生的引路人和思想启导者。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爱呈递减趋势,父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孩子从浪漫阶段转向精确阶段的开始。也是由母爱转向父爱的过渡期。这个时期,母爱会逐渐减少,父爱增加。

四、给爸爸的建议:

1、下班的第一条路应是回家路;身为一个合格的爸爸,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是个父亲,肩上负有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据相关数据表明:和父母关系融洽的孩子将来更出色!

2、教育的根本——父母做好榜样,孩子将天天向上;想成为合格的父母,请先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国很多“问题孩子”的形成主要是父母的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有问题,父母一定要反省。只有父母改变,孩子也就跟着改变。所以父母是一所好学校。也是孩子最好的标本。身教大于言传。

3、教育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理解孩子。找到和孩子亲密沟通的突破口。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家长应多掌握儿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学会和孩子良好沟通,时刻明白孩子心中做想,想做什么。

4、教育的关键——管好孩子,关键是怎么管;教育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一个正常人。换一种思路来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哈佛理念美藤博宇教育的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其实很少。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爱,爱得错位、爱的过分。可见,爱是一门艺术,需要表达和行动,有时候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可溺爱,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可当众教育孩子;孩子不难免会做最糟糕的事,但教育孩子也应关起门来教育。不应当众责骂与殴打。这种教育的方式,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教育好孩子的前提:请先尊重他的人格,保护孩子的心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7、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长辈或其它人;孩子的内心极度渴望被爱和安全感。在这两个因素间,缺一个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教育良师,一条船上的盟友。所以如果一个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好,甚至和老师有矛盾,会加强孩子对老师的偏见,时间久了,最伤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9、性教育,要早讲;通常女孩的青春期在11岁左右,男孩在13岁左右才开始。所以这方面,与其含含糊糊,不如直言不讳告诉孩子。为孩子选择一本健康的青春期教科书。不可偏见的把孩子和异性的交往当成早恋。

10、不可错过孩子的阅读黄金期;13岁左右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阅读黄金时期。一旦错过这一阶段,孩子的成长会有终生的遗憾。

五、作为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哈佛理念美藤博宇教育导师郑托尼老师认为:家长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孩子也会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这也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相处会让孩子将来很独立。

独立,是帮助孩子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我们不光要爱他,还要给他相应的尊重和信任。只有尊重孩子,孩子会强烈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也会尊重父母。

这里强调的灵魂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而大多数父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宠物,甚至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结果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灵活萎缩不完整的人。

父母与孩子都是两个独立的灵魂,所以两者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一方面是两者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应横加干涉,而以怀着爱和平等的态度加以关注和商量。当孩子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家里的`事务以及家长的事情,不妨适当的征求孩子的意见。这么做使孩子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

同时,父母与孩子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互相交流,可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在孩子自愿的情况下,可帮孩子分忧。一起享受彼此的喜悦,感知彼此的心灵。

六、真正学会爱孩子,让孩子真正的快乐!

所有父母对孩子都是充满着浓浓的爱,但爱要有品格,而并不是打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旗号,替他做一切决定。而真正爱孩子,应该让孩子从现在起感到快乐。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果孩子不快乐,他的人格是扭曲的。将来可能受的苦头会更多。身为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可能会害了孩子终生。

父母的的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精神上的关爱最为重要。

七、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我们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天生聪明,耀眼四射,岂不知恒星与流星之分。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平凡,前途迷茫。岂不知他虽然是一粒沙子,如果有蚌的用心呵护,最终也会蜕变成一个耀眼的珍珠。

所以,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可看出这个人的人生态度。生活中那些强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太急功近利。反之,一个看淡名利的人,会随应孩子的天性。

为此郑托尼老师送给各位家长几句教育名言:

第一句: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成功的父母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提高教育成果。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成功的,也没有人生下来不用学习的。没有一个教育孩子轻易取得成功的。

现代科技时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的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任何的岗位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好像只有教育孩子不需要任何培训与考核。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第二句: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在所有优秀的父母人群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教育孩子方面费尽心思。就像杰出的母亲沈丽萍。如果不是她给大家说。谁也不会想到她在教育儿子的方面付出那么多。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么多不识字的父母,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但是不识字不代表不会教育孩子,这些父母同样也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第三句: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把教育的失败怪在学校、老师、孩子身上。却唯独没有怪到自己的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大部分习惯都源于我们父母本身,在生活中,父母的形为习惯会有意无意影响出类似的孩子。

可见,父母是“问题孩子”最大的制作者。也是改变孩子缺点的障碍。所以当下,我们在教育孩子前,请先教育好自己。父母不改变,孩子很难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在批评孩子前,请先骂自己、反省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第四句: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一起适应。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出真正的素质教育。

所以,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是我们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我们父母增负才能更好帮助孩子减负。

第五句: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孩子进入青春期普遍出现叛逆,和家长难以沟通的现象。特别是和更年期的妈妈冲突更多。不但只是因为心理的动荡,最主要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升学压力大,母亲事业压力大。因此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了。

第六句:好成就都是教化出来的。

比智力更重要的意志,比意志更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