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科普 >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来源:靓范儿    阅读: 2.1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孩子的成长受环境影响很大,宝宝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为大家分享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1

01

我小时候也老挨打啊,不是也很好么?

不用怀疑,视频里的爷爷,一定是在威权教育下长大的那一代。在他们甚至很多当代父母看来,「我小时候也被打过,不也没什么吗,还不是健健康康长大了?」

然而这背后逻辑是说不通的。

被打的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人格扭曲」,并不能证明「家长打孩子是合理的」。

打骂对孩子并不是没有影响,而是有的家长选择忽视,选择认为没有影响。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被父母暴力对待过的中国孩子也会在成年后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吗?」,下面的4000多条回答里,是一个个儿时被父母打骂的故事。

其中一个知乎网友说,自己成年以后,性格中始终有胆怯、敏感甚至刻薄的成分,他总能在自己的行为中看到父母的影子,知道这样不好,但又改不掉。虽然整体上「还算是个好人」,但「本来可以变得更好」。

来自父母的伤害,可以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孩子的心头。

我们想让孩子记住大人给予的每颗糖,但孩子记忆最深的,却是鞭子和疤。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02

孩子不听话,打了就打了呗,还能怎么样?

能怎么样呢?

可能也就是像这个爷爷这样,打得孩子喷鼻血吧,最多也就是把孩子打死打残吧。

嗯,随手一搜,这种新闻可真不少见。

你一定会说,这太夸张了吧。

没错,也许大部分情况下,打骂确实不会对孩子造成很严重的身体伤害。有些文章甚至会告诉家长,「2岁以下、6岁以上的孩子不能打」「孩子哪些部位不能打」:

换言之,只要掌握好年龄、部位,就可以打孩子了?只要掌握好打孩子的「度」就行了?

不打不成器,不打不孝顺,不打不优秀。

崇尚拳脚教育的家长,本质上都只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我的孩子,我自己知道轻重。」

可是,孩子不是一本书,一个洋娃娃,不是猫猫狗狗,他是一个人。

总有一天,你的孩子将离你远去。下手前先想想,你希望离别的那一天他最后记住的是你打他吗?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第2张

03

不打孩子,我还能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说了很多遍都不听,不打根本记不住。」

「现在不好好教育,以后还会再犯。」

对于这类家长来说,打骂似乎是无可奈何的选择。打完以后,看起来孩子是听话了,事情圆满解决。

就像这个爷爷一样,孙女哭太烦,说了不听?那就给你一巴掌,让你再闹。

但孩子顺从听话,不是因为觉得自己错了,她只是向恐惧屈服,她记住的,也只有你的愤怒。

一个朋友家里是个儿子,他经常说「男孩不能惯养,该打就得打」。每次孩子犯错,首先就是一顿「竹笋烧肉」。

就这样从幼儿园打了三年,直到他儿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上周有一天因为不想写作业和爸爸闹脾气,朋友拿起尺子扬手就要开打,他儿子哭着的说了一句:「爸爸,你一直打我,你还想打到什么时候?」

朋友当时就愣住了,放下了尺子。

「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不能再打了,等有一天孩子大了我打不过了,我该怎么办?」

打骂从来都不是爱,而是一种教育上的偷懒。那些靠打靠骂达成的目的,其实靠耐心和沟通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很多家长没有耐心或不愿意付出精力去学习解决。

我们甚至懒得去了解孩子每一个举动背后的.原因,而只想要一个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第3张

04

我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有时候情绪上来,真的控制不住。

你可能会说,上面这三种情况都很极端,你其实也不想打孩子,自己疼都来不及。

可有时候真的是情绪来了控制不住,孩子哭闹的时候,特别是公共场所众目睽睽下,腾的一下就怒了。

我们曾经也过好几篇关于家庭关系的文章,收到了很多父母的留言,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每次忍不住打完孩子自己也万分后悔。

孩子小时候,担心被其他小朋友打不会还手;

孩子上幼儿园了,担心孩子被老师打;

孩子上学后,我们担心孩子在学校被欺负。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的成长,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危险,孩子受伤后可以回家,家里有父母可以依赖。

但如果孩子在家里受了伤,他们能躲到哪儿去?

所以,再难,也请学着理解孩子,学着改变自己。下一次发怒的时候,快速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冷静一会。下一次,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支配。

郑渊渊洁在作品《父与子》里写:

「打骂孩子的爸爸都不是男子汉,是懦夫……孩子是你生的,如果你不满意,就打自己。打孩子算什么?又不是孩子非要让你把他生出来的。」

生孩子很简单,养育一个孩子却很难。

为人父母是很辛苦的,可我们既然已经选择成为父母,不就要承担吗?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2

一、溺爱,不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

卢梭曾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让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父母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所以每次买好吃的,自己都不舍得吃,全给孩子吃,明明家里不是很富裕,可为了不让孩子感到自卑,心甘情愿地给孩子买名牌。可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根本就受不了这个世界的残酷,也不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可以参与,但绝不能代替。你替孩子走过的路,孩子还要哭着自己重走一遍。

是啊,你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更痛苦。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早早放手,让孩子独立。你今天对他的“狠心”,只为换来明天他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二、比较,拿自家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

如果说中国孩子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总是用高倍放大镜看别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家孩子的缺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孩子在努力获得父母认同的过程中,会以父母的要求作为行为规则的标准。

父母都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紧盯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花永远比自家的好,相信自家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父母要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太多可比性。能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固然好,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时间,静等花开。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第4张

三、唠叨,总想着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方式走

很多的父母都喜欢不停地嘱咐、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恐怕孩子自己做不到,想不到。而孩子面对父母的唠叨,大多数都是采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不理会的方式,其实,唠叨是最无用的家教,时间长了还会适得其反。

没完没了的说教,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会启动自动屏蔽的模式。父母与其唠叨,不如采取少说,多听,用行动来表达,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四、打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太多的父母,只要孩子一犯错就以教育之名,轻则指责,重则打骂。但暴力,仅仅只是暴力,而不是教育。打孩子不是爱,而是父母以爱为借口的发泄。长期被父母打骂,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的自尊心严重受到伤害。

孩子最早是跟父母学的待人接物,跟父母的互动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当你对孩子打骂的时候,你愤怒的情绪会深深的印在孩子的意识中,他们在此也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孩子学会了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出现了问题,首先父母要想到的是自己有没有做错。

打孩子不是爱是以爱为借口的发泄早教 第5张

五、争吵,让孩子缺少爱和安全感

九村木一说:“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一家人有爱才能孕生和睦,一家人和睦才能孕生欢乐和笑容。而一个家庭如果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话,那么生长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势必会缺少爱和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父母互相诋毁、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不但会引起孩子的恐惧,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导致孩子易怒易暴,有暴力倾向。

如果两人观点有冲突的时候,可以先各自冷静一下,事后再谈,如果实在忍不住,也要避开孩子再讨论。在孩子面前不诋毁伴侣,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诲和引导,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你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成长发展。

教育孩子是父母必经的人生历程,也是孩子的成长历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长大,父母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怀孕科普
新妈科普
育儿科普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