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关于母亲故事15篇

关于母亲故事15篇

来源:靓范儿    阅读: 8.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母亲故事1

关于母亲故事15篇

有时候,总是抱怨父母不够爱我们,其实那些深藏在他们内心的情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浓烈得多……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和母亲是有隔阂的。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例假,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第一次约会,她并不清楚。

母亲的三个拥抱母亲永远是忙的,她的忙让她忽略了我。我曾怀疑自己是个多余的小孩,如果不是有耐心和温存的父亲,我真想离家出走了。

17岁的时候,我爱上了一个男孩子,他是个画家,比我大5岁。我是背着母亲和他交往的,因为他名声不太好,有人说这个男孩是流氓,可我就是喜欢他。事情终于被母亲知道了,她勒令我立刻和他分手,然后把我反锁在了家中。

叛逆的我怎么会听她的话呢?当男孩来找我时,我和他跳窗私奔了。

坐着火车我们来到了西安,我把从家里偷来的钱几乎全花光了,当时只沉浸在无比的兴奋之中,在西安看了兵马俑、大雁塔,钱没有的时候我们才回来。

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家里会怎么样,只想跑出来,反正就是想逃开那个家。

回家的路上碰到邻居,他们说:“快回家吧,你妈都快疯了。从你走后就上不了班了,头发都白了。”我跑回家,看到了妈,她的头发果然白了。从前总说一夜白头,原来竟是真的!

妈看到我,先是后退了一步,很惊讶的感觉,然后就冲了上来。我以为她要打我,赶紧往后一躲,妈扑了个空,又反过来一下子就抱住了我。

她“哇”的哭了:“我的女儿啊,妈以为你生妈的气不再回来了啊!我的女儿啊,我以为你死了啊!”

我吓坏了,没想到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说这么俗的话,她就那么紧紧地抱着我,一直抱了很长时间。

我印象中妈根本就没有抱过我,这个拥抱让我心酸起来,我“扑通”就跪下了,请母亲原谅她不孝的女儿。

第二个拥抱是我结婚的那天。早晨起来,妈一直来来回回地忙着,检查着我的嫁妆、婚纱和婚礼上要换的衣服,并且把我包里的那些红包又重新看了一次。我看到她魂不守舍的样子就说:“妈,你坐那里休息一会儿吧,有别人呢。”她整个人茫然若失的样子,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不一会儿,彩车来了。鞭炮响起的时候,我被人拥着上了彩车。突然,妈说:“囡囡。”我回过头去,看到妈一脸眼泪。妈伸出手来,紧紧抱住我,孩子似的把脸贴在了我的胸前。

所有人都静默地看着我们母女。我们拥抱了多长时间?1分钟?10分钟?反正我觉得时间好长好长,直到眼泪冲掉了我的妆。

那一刻我才发现,我长大了,母亲老了,她越来越容易伤感,而且说过的话还会再说,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

十几年后母亲果然得了老年痴呆症。她总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听收音机,里面是咿咿呀呀的京剧,好像这时间是没完没了似的,就可以这么一直唱下去。我陪她的时间不多,因为要忙着自己的家,还有单位里的好多事情,所以我给母亲雇了一个小保姆。但母亲总是对保姆不满意,说她故意要浪费家里的油,说她买菜用的钱多。我每次回去后,她就要说这些给我听,有几次甚至还叫错了我名字,我想母亲也许真的是傻了。

但有一次我带她去饭店吃饭,她向服务员要一个快餐盒,然后把所有糖醋里脊全放在了里面。我说:“妈,你这是做什么啊,人家都还没有吃呢?”

她看了看我说:“你们爱吃不吃,我家囡囡爱吃。”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从小,我就爱吃糖醋里脊,而得了老年痴呆的妈,依然没有忘记她的女儿喜欢吃糖醋里脊!她要给女儿带回家去。

第三个拥抱是在一个雨天。我一时大意忘了带伞,结果被雨淋湿了,进家门时简直成了落汤鸡。妈看到了,一下子就冲了过来,然后抱住我,为我裹上毯子。她就那么死死地抱住我,看着我说:“囡囡,谁让你淋雨的?”

我像小孩子一样,被母亲紧紧地抱了好长时间,直到浑身暖和了过来,母亲又去听京剧了,我在窗边发了好长时间的呆,直到眼泪掉下来。

母亲的三次拥抱,我想,到死,都是最温柔、最让我感动的拥抱。那也是人世间,最美的拥抱。

关于母亲故事2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翱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要感恩我的母亲,因为是她给了我生命,因为是她教我学会说第一句话,因为是她教会我写会第一个字,因为是她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是妈妈,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为我准备丰盛的早餐;是妈妈,每天晚上最后一个休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我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那是一个寒风呼呼地冬季的早晨,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当我看着窗外鹅毛大雪出神的时候,猛一回头,却看到妈妈在阳台洗衣服。就在那一瞬间,我的眼角有种湿湿的感觉,我想,这就叫做感动吧!我赶忙跑过去,只看见妈妈那双冻得通红的双手,我心疼地对妈妈说:“妈,外套还不怎么脏,我还可以穿几天的。”妈妈见状,一把拖下我手中的衣服,赶紧说:“外套这么脏,怎么穿呀?妈妈冷一点没关系,但是作为学生,你一定要每天穿得干净整洁”。说着就拿起我的脏衣服泡在洗衣粉里,当时,我的眼圈一阵发热……

那依然是个寒冷的冬季,那天,爸爸在单位值班,只有妈妈和我在家,而我却突然发起了高烧。半夜,妈妈被我喘气的声音惊醒了,那么冷的天,她顾不得穿上衣服,连忙起床用体温计给我量体温,看到体温表上居高不下的数字,她急得直说:“怎么烧得这么厉害啊?”妈妈赶忙跑到浴室,弄来热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一旦毛巾凉了就立马换另一块热毛巾,就这样,一直到天亮。看到我虚弱的样子,妈妈放心不下,天一亮,妈妈就把我背到医院。看着妈妈疲惫的脸庞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的妈妈很平凡,和天下所有的妈妈一样,她只知道不顾一切的爱我。她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还在学习上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鼓励,让我一点一点地进步。

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我数学只考了五十多分,回到家里,我不敢让妈妈看我的试卷,所以就将试卷藏在书包里。可是当妈妈翻开我的书包,看到我藏在里面的数学试卷时,她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说:“一次没考好没关系,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把不足的地方补起来,争取下次考好。”听到妈妈这么说,当时,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努力学习,下次一定考个好成绩,让妈妈为我感到骄傲。那天,妈妈陪着我订正试卷到深夜,为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谢您,我最亲爱的妈妈!

妈妈,是您给了我生命,让我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我,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您的谆谆教诲,让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对我的爱。妈妈,我爱您!

关于母亲故事3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那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名人背后的母亲: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希思、英国歌唱家埃尔顿·约翰、电影演员史泰龙、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并非都是最聪明、最富创造性或最佳之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或者父亲是个百依百顺的男子。是母亲帮助儿子树立雄心壮志,并为他们的成功倾注了全部精力。

《美国丽人》导演让母亲感受欢呼:

当《美国丽人》的导演山姆·门德斯3月26日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时,他的右手牢牢抓着奥斯卡金像奖,而左手则扶着他母亲瓦莱丽的肩,因为他要让母亲和他一起接受人们的欢呼。门德斯激动地说,是母亲让他树立了坚持不懈的决心,是母亲的无尽推动力使他成为最优秀的导演。

出生在英国的门德斯5岁时父母离异,是母亲抚育他长大成人。他深情地回忆说,当他请求担任电影导演的70封申请遭到拒绝时,是母亲聆听了他近乎绝望的痛苦诉说,鼓励他更加努力,继续应试。门德斯的同事、导演蒂姆·弗思说:他的母亲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避风港、他信心的创造者。

 国际象棋大师母亲是他的参谋长:

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在22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卡斯帕罗夫能讲15国语言,是一位有造诣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卡斯帕罗夫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自此以后,他的母亲克拉拉成了他前进的指导力量。在他的自传《变化的童年》中,卡斯帕罗夫把童年对象棋的兴趣归结于观看母亲下棋。是母亲鼓励他树立强烈的自我,这对他走向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起了关键作用。

 克林顿母亲要他自信: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是母亲培养出来的一位成功者。在克林顿来到人间前3个月,他的父亲去世。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尼娅是上夜校成为一名护士的,她下决心要使儿子不但有个好职业,而且要上升得很快。她一心扑在儿子身上,让克林顿住大房间,在他3岁时就开始教他读写。克林顿上小学时,弗吉尼娅每天接送他上学,为此克林顿被同学们讥笑为胆小鬼。上高中时,克林顿是同学中第一个拥有汽车的学生,是他母亲从小给他存钱买的。后来克林顿到牛津上学时,弗吉尼娅要求他每星期给她写一封信,并审查他结交的新朋友,叮嘱克林顿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要说我做不到。

 单亲家庭同样能出人才:

伦敦大学心理学家多萝西·埃诺博士,谈到那些渴望成功并取得成功的人们时说:母亲那种献身精神、那种专注,灌输给一个男孩的是伟大的自尊,那些从小拥有这种自尊的人将永远不会放弃,而是发展成自信的成年人。你有了这种信心,如果再勤奋就可以成功。

英国皇家医院心理学家悉尼·克朗认为,确保一个孩子健康、幸福成长的最佳之路仍然是传统之路──一个父母相亲相爱的稳定家庭。但历史向人们展示的是:人类中最具创造性的思想家和事业成功者中,一些人却生长在单亲家庭。如果引导得当,母亲的决心和奉献精神是能够产生时代最成功的人才的。

关于母亲故事4

记母亲娘家行, 献给母亲节

记母亲娘家行,献给母亲节,又快到了母亲节了,我在去年母亲节写了一篇《我的妈妈》,没想到读这篇的朋友已超过千人之多,我在这篇文章里讲到妈妈为了我们的家不辞劳苦三十多年,连相隔几百里之外的娘家都没有回过,一直成了妈妈的心病,随着老家传来的噩耗,十几年前外婆去世,后来大姨也离开了人间,更是在妈妈的心里添加了无限的愧疚,在今年春节我写的《一年又一年》中说道妈妈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回一次娘家,就在今年正月十七,妈妈终于如愿以偿在妹妹的陪伴下回了一次娘家,后来妈妈给我讲回娘家的一些见闻,我一直想把它记录下来,直到今天才开始写下来,因为快到母亲节了,就把它作为对母亲节的献礼吧。

正月十七早上,妈妈带着妹妹离开了家,走上了回娘家之路,坐汽车先到了西安,后来在西安倒车去丹凤,也就是在下午左右就到了丹凤老家,小舅来接的妈妈。在小舅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去了外婆的坟上祭拜,看到外婆的坟,妈妈的心是非常的难受,没有想到当年离家就再也没有见到外婆,妈妈听二姨说外婆临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妈妈,走了十余年连面都没有再见,别人虽说给外婆说,妈妈在北边已经成家,已经有了孩子,到后来说孩子也已经长大,但是外婆不相信,因为没有亲耳听到妈妈讲,所以就不放心,这也是母亲对女儿深深地牵挂,深深地爱。那时妈妈没有回去过,也没有电话,写信妈妈也不会写字,当时消息只有大舅传达的,所以外婆一直牵挂着妈妈,一直到最后都是喊着妈妈的名字走的,妈妈给我讲到这些早已经哭出了声,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啊这就母亲的伟大,母爱的伟大。

祭拜完外婆,妈妈就到了二姨家,和二姨见面免不了一场痛苦,姊妹二人分别一下就是三十多年,人生有几个三十多年呀,这场痛苦是喜是悲也是快乐,因为终于见到了对方,也知道了对方什么样的,想当年妈妈离开娘家二十不到如今已经五十来岁了,路程隔不断地是亲情,彼此的牵挂是越来越重,妈妈见到二姨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一家人在一起的童年幸福时光,还有那时的大姨,大舅,小舅,妈妈是老三,两个舅舅最小,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甜蜜的生活随着外公出了意外,从高山上摔了下来,人们还是第二天再悬崖下找到早已撒手人寰的外公,当时妈妈也很小,那时还是集体制没有分产到户,外婆一个人带个妈妈姐弟五人生活从此一下跌入深渊非常的'坚辛,后来外婆也招了一个女婿,本想来一个男人能挑起家里重担,没有想到这个人没有担起重担,反而加重了家里的负担,后来大姨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嫁到了本村不远的地方,二姨也出嫁了,妈妈也离开了老家到了我们那里投靠了一个自家的叔父,后来认识了爸爸结了婚,有了我们。但是从妈妈离开老家就没有回去,后来大舅也来了,那时我有七八岁了,其实那时的我很想自己有一个舅舅,在我七八岁以前没有见过舅舅,把好多路人都当了了舅舅,把好几个路人叫着舅舅强拉回了家里。

大舅来了,我也终于有了舅舅,舅舅在我家住了两三年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做了上门女婿,后来舅舅回了几次老家,老家的一切消息就是舅舅带给妈妈的,十几年前舅舅说老家打了电报说是外婆过世了,妈妈非常的难过,哭了好几天。又没有隔几年老家传来消息说是大姨也过世,妈妈更是悲痛欲绝。四年前大舅也离开了人世,回娘家的心愿妈妈更是想了,多想回一下娘家看看二姨小舅他们,三十多年的期盼,三十多年的梦,今日终于成行,和二姨的相聚真是悲喜交加呀。

在二姨那里老姐妹俩真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心酸呀。在二姨那里住了一天就去妈妈小姨那里,妈妈的小姨比妈妈大十多岁,当她儿子告诉她说妈妈回来了,她一点都不相信,直到见到妈妈才相信这是真的,三十多年

期盼,对于一个六七十岁的人来说已经不抱任何幻想了,就在失望的时候妈妈就真的回来了,妈妈的小姨当时就泪湿双眼,这是多么激动地时候,这时只有泪水能够述说一切,妈妈也哭了,这是激动这是兴奋是高兴,娘两在幸福的泪水打量着对方,当年妈妈也就是而是不到的姑娘,她小姨也就是三十多岁的人,如今已过花甲,时光磨蚀着人们的青春年华,却磨蚀不掉彼此的亲情,妈妈的娘家行是在泪水中度过的,是藏了三十多年的牵挂,是藏了三十年的渴望,今天的泪水是幸福的也是难过的。在她的小姨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妈妈离开了那里,当时她的小姨硬不叫妈妈走,妈妈还是趁她的小姨出去捡柴火做饭的时候走的,妈妈还要回来,还在惦记着老家的我们。

妈妈在老家连来带去一共呆了五天的时间,最后一晚在小舅家休息,第二天早上就坐车到了西安,在西安坐车来到了我这里,我结婚出来已经快九年了,妈妈今年也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不是妈妈不想来主要是妈妈不认识字不知道路,也放开我们的家,今年终于如愿了,娘家去了儿子家也来了,妈妈在我这里呆了四五天被弟弟打电话叫了回去,在我这里的几天里,讲了她在娘家的一些见闻,我有时候故意给她岔开话题,因为不想看到妈妈在讲见闻的泪花,还是断断续续听了妈妈的见闻,如今将它写了出来,我只想让亲情之光永远不灭,让亲情之水融入人间。

最后在这里祝愿母亲节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更愿自己的妈妈健康平安开心每一天。

关于母亲故事5

与母亲的告别

最近母亲从乡下过来与我住了几天。

我上夜班,白天睡觉。晚上,正睡得迷糊,叔叔打电话过来,我心里一阵厌烦,问道:“我在睡觉,打电话做什么?”

他顿了顿,笑道:“你妹妹今年住校这个周末要回家了,妈妈在这陪了你几天了,也该回去了。明天我开车送妈到火车站,你有时间么,也送送。”

我拿着话筒,心里很难受,而又冷冷的说:“我明天下班早没时间了,你一个人够了!”

叔叔心里似乎不高兴,说道:“好不容易来一次,你也真是的!”

我心里愤懑,催道:“好了,挂了,我要睡觉了。”我挂了电话,盖上被子蒙住头,心里烦闷的很,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口,辗转难眠。忽而竟也做了短暂的梦,看见梦里一个人冒着风走在外头,斑驳的广玉兰的影子落在我的身上,砰砰跳动的胸膛,仿佛如一枚螺丝,从转盘上脱离了正常的螺纹,再也拧不回去了。睁开眼,摸黑从抽屉摸出一张薄薄的纸,这是我十岁时,老师要我们给母亲写一封信,我回家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出来“妈妈永远别离开我,我爱你!”

可是后来,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妈妈在电话的那一头的乡下知道后很不高兴,要我好好补课,这个暑假别回老家了。我当时心里很不好受,可又不好向严厉的奶奶发作,只一个人躲在房间抱着枕头小声哭泣,那张刚刚写好的纸,被我藏进了抽屉里。结束了念想,我擦掉泪水,把纸小心的塞进口袋。突然觉得口渴,起来洗漱过后,喝了一大杯凉白开水,母亲要我兑点热水再喝,我不愿意依她的意思,没理她的话。吃过晚饭,穿好鞋,刚要开门。

临别时,她把紧紧攥着的钥匙,放到了我的手心里,我心里忽然舍不得她,却又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说道:“我走了,怕是明天回到这个家,就见不到你了。”她看着的我望着外面的月亮,咬了咬下唇,叹息一声:“我怕跟你在一起时间越长,就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你,你可是我的儿子……”

我心里却不屑,想到自己已经孤孤单单十几年,早已看淡亲情,不惮的说道:“我就不送你了,那么,再见。”她听了,仿佛失了心似的,却也苦笑道:“你路上小心点,我的儿子。”我心里膈应的难受,一路狂奔下楼,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有些哀伤,但是也绝不怜悯自己。

这时手机响了,是乡下妹妹打来的,说是想我了,听她的话音似乎有些低沉,说道:“过年你回来么?”我心里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过年正也要加班,不可能像心里希望那样圆满,我拿着话筒愣了好久没说话,妹妹心里虽然也察觉到我的为难,但是还是说道:“每年过年,咱家都不放鞭炮,贴对联。看着别家高高兴兴一家人吃团圆饭,好生羡慕,于是我问咱妈为什么这样单调,咱妈总是伤心的说:‘你哥哥又回不来,这年过得还有什么劲儿呀?’说完,进屋看着你的照片流泪去了。”

我听了,心里竟然感觉到淡淡的忧伤,想来一贯冷漠的我真是奇极,但是还是说道:“今年过年要加班,怕是……不可能回去了。”妹妹似乎十分生气,心里埋怨着我,说道:“我就知道是这样!”说完挂了电话,手机滴滴直响,我呆立着。这时公交车呼哧一声进站了,司机不耐烦的催着上车,我掏出那张薄薄的纸,攥在手心,然后撕得粉碎,心里豁然开朗,对司机说:“我不上车了,你走吧。”

然后,自己朝着回家的方向高兴的跑去,手机马上拨了母亲的手机号码,因为我想说:“妈妈,你别走,我爱你。”

关于母亲故事6

上帝创造母亲时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漾,但不是塑料制品;

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

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

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

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

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

“6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和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位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愈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9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伤、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关于母亲故事7

鲁迅(1881—1936)的母亲姓鲁,出生于绍兴乡下一个封建家庭。鲁迅去南京求学时,母亲给他订了亲。女方叫朱安,是个没有文化的缠足姑娘。鲁迅请求退聘。但他母亲坚决不同意,说退聘有损两家名声,会给女方造成嫁不出去的痛苦。鲁迅要求朱安放足读书,但对方都没有做到。

1906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接到母亲的信,说她患病要鲁迅回绍兴探亲。其实母亲没有患病,只是听到谣言,说鲁迅在日本有了妻子,所以赶忙让他回家聚亲。7月初,当鲁迅赶回家中,只见客厅张灯结彩,中间贴了张大红纸喜字,一切都明白了,为了不使母亲伤心,鲁迅默默接受了母亲的安排,奉命完婚,行礼如仪。入洞房那天晚上,鲁迅对着新娘一言不语。第二天清早,他就独自搬进了自己的书房,过了三天,他离家回日本了。 青春时期的鲁迅就被“母命难违”的封建礼教剥夺了男女情爱的权利。他曾对许寿裳说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其实,鲁迅何尝不知道爱情,但是他不愿让母亲为难,他那尚未萌芽的爱情种子就被礼教的“恶魔”吞噬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后来他同许广平同居为止。 鲁迅出于对母亲的爱,宁肯牺牲自己,吞下了“无爱结婚”的苦果。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孝敬母亲。 1919年,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他买下了八道弯的房子。先同二弟周作人夫妇迁入,然后回绍兴接母亲和朱安来京安居。三年后,因遭到周作人夫妇的侮辱、攻击,他不得不离开母亲,带着朱安另住砖塔胡同小屋。 不久,鲁迅看到65岁的老母亲在周作人家得不到一丝温暖和照顾,时常受到二儿媳妇的闲气。他再向各方借贷,买下阜成门内西二胡同一座四合院,将母亲接了过去,让老人得以安度晚年,直到85寿寝。 在鲁迅接母亲到阜成门家中后,他曲尽孝道,将最好的大房子让母亲住,自己则独居屋后一间简陋的小房充当书房兼卧室。他那时已经四十余岁。但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外出上班,必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家时必要向母亲说声:“阿娘,我回来哉!”每当晚餐以后,他总伴着母亲聊一会天,然后回到书房工作。他每日领到薪水,照例要给母亲买她爱吃的糕点,让老母挑选后,才将剩下的一下部分留下自用。除了交出一个月的家用,还给母亲一月26元零花钱。如此种种,在鲁迅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做儿子的规矩。 鲁迅的母亲非常爱看旧小说,她不时要鲁迅提供。鲁迅或自购或托人代买,将一本本小说如鸳鸯蝴蝶派作品,张恨水的章回小说,源源不断地送到母亲手中,即使她后来去上海,仍不断地给母亲寄书。除了书籍、还寄羊皮袍料、金华火腿等衣物食品,每月的家书也从不间断。 有一次,他母亲为修绍兴祖坟之事写信给鲁迅。信中说这笔钱应该三个兄弟共同分担。鲁迅立即回信说,这笔费用他早已汇到了绍兴,要她不必向二弟周作人提起,“免得因为一点小事,或至于淘气也。”鲁迅情愿自己节省,也不愿使母亲淘气。他母亲看到此信后,十分感动,对人说:“他处处想得周到,处处体谅我这老人。” 鲁迅少时父亲病故,家道中衰,几十年来他把供养母亲和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压在自己肩上。他时常对人说:“我娘是受过苦的,自己应当担负起一切做儿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他母亲也对人说鲁迅孝顺:“他最能体谅我的难处,特别是进当铺典当东西,要遭到多少势利人的白眼,甚至奚落;可他为了减少我的忧愁和痛苦,从来不在我面前吐露他难堪的遭遇,从来不吐半句怨言。” 伟大的文化战士鲁迅,他一生对母亲至爱至孝,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品德。

关于母亲故事8

20xx年3月31日,我出乎意料地收到第四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组委会发来的获奖喜报——《最后的泪》荣获一等奖,心里特别高兴。

这篇散文,讲述的是我的母亲。因此说,与其说我获奖,倒不如说母亲获奖更为准确。因为她是主人公,是她好的素材成就了这个奖项。为此,我替她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母亲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对于这篇文章,早就想写,只因回忆太过伤感,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去年底才完成。当时想,我的《父亲的小背篓》,曾荣获过一等奖,也要争取写母亲的文章获奖,这样才公平,才圆满。没想到,在短时间内如愿以偿,一定是母亲帮我祈祷过。

我失去母爱多年,但回想她离开我们时的那一幕,依然刻骨铭心。当时,母亲已闭上眼睛,是我紧握她的手,用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再次把她从死神里拉了回来。当她挣扎着睁开双眼时,随之滚落了两滴眼泪。可不到一分钟,她再次闭上眼睛。我又想叫她,被父亲阻拦了。因为他不想母亲太痛苦。我正是着眼于写母亲最后的眼泪,而展开写她一生对家人、尤其对我无私的爱。通篇文章都饱含着浓浓的母爱和深深的骨肉亲情。我想,正是因为真情实感的情节和发自肺腑的表达,才打动了评委,赐予我又一个极大的鼓励。

回想《父亲的小背篓》获奖后,由于关注度较高,我忍不住写了《<;父亲的小背篓>;的热度》一文。文中写道:“说实话,这篇不断发酵升温的文章,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对我来讲,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写作高峰”。没想到,在短期内再次获得同等奖。事实证明,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的亲友团得知我获奖后,都鼓励我进京领奖。说实话,也想去,但还是放弃了。一来因工作脱不开身;二来第三届获奖后也去过,有过体验。倘若,今后能获得其他奖项,不会错失良机。

《最后的泪》除获奖外,还先后被《中国作家网》《散文网》《美文网》《宜昌作家网》《作家》《采风网》《三峡新闻网》等网站以及武汉铁路局《飞驰》杂志采用。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喜马拉雅电台用MP3的声音代言,片长10多分钟,点播已达1.2万次。一开始,我带着惊喜的心情,一连听了两遍,朗诵者声音有磁性,抑扬顿挫拿捏得非常好,是第一次被自己的文章感动得湿了眼眶。后来,我把音频分享给亲人,好多都是含泪听完的。另外,文章被《作家》微信平台采用后,我第一次在朋友圈里“晒”出来,一时间,关注、留言和点赞的人爆满,使我的回复应接不暇。我之所以发,是为了宣传和弘扬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为了感谢大家,当天完成《感动》一文,不久被《作家》微信平台推送。在此,一并感谢《作家》公众平台。

林语堂说过:“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母亲最后的眼泪启示我,要珍惜生命,珍爱亲情,呵护友情,过好每一天。这,才是母亲在天之灵最想看到的。

今后,多么希望像母亲“获奖”这类好事经常眷顾我。获奖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只有这样,我的写作之路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实现自身梦想。我喜欢凡尔纳“敢于想象才能成就伟大”的名言,将在他的雄心壮志感召下,鞭策和激励自己竭尽全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努力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好作品,来回报编辑老师和读者朋友们的厚爱。

关于母亲故事9

请您别告诉她

母亲老得牙齿快掉光了,儿子开着车送母亲到一个牙医诊所镶牙。看得出来儿子是个大款,一下车就对着手机说个不停。母亲问医生镶牙要花多少钱,医生告诉她,镶牙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都有,并向她推荐了最好的烤瓷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一种。医生说这种牙易损坏,建议母亲镶好一点儿的,并边说边看着儿子,示意儿子劝劝母亲。儿子却站在一旁,任由母亲和医生讨价还价,继续打他的电话。

最后,母亲依然是要镶最便宜的那种牙。和医生谈好价钱以后,母亲似乎很满意,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拿出钱交了订金,医生让她两周后来镶牙。很快,母子俩就离开了诊所。等他们一出门,诊所里的人都议论起了这对母子,纷纷感叹世风日下、孝子难觅了。

正议论着,诊所的门被推开了,那个儿子走了进来,他来到医生跟前说:“医生,麻烦你给我妈妈镶那种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不过请你别告诉她。她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要是让她知道了,肯定不会镶的。”说着,儿子把镶牙的钱补齐了。

原来,有时爱需要悄悄地进行!

关于母亲故事10

她离乡打工数年,独子豆豆交给爷爷带。豆豆调皮,经常跟隔壁的妮妮打架。她恨铁不成钢,春节回家,训斥豆豆:“不准打架,跟妈妈去隔壁道歉!”豆豆委屈地哭:“谁叫她骂我是骗子。”母子到了邻居家。一见到妮妮,豆豆攥紧妈妈的手,骄傲地对妮妮说,“哼,你看!我没骗你吧?我也有妈妈!!”有时候大人也不能了解小孩的世界

寄语:上两则说明孩子与母亲不可避免会存在代沟,承认代沟,接受代沟才会有和谐的爱,请理解。

关于母亲故事11

如果“母亲”这个词有颜色,我想该是暗绿的。它该比青衫的颜色深些,若襟前有一块泪湿了,就恰相似。写下这个比喻之后,我走出宿舍,站在阳台上。就这样,在一个迎风远眺的时刻,在落花流水的五月,我像一个初次出门远行的小孩,目瞪口呆地看着“绿色”人潮般涌出火车站口,直冲到我脸上。它从衬托的角色里挺身而出,直叩我的记忆之门。

我的记忆从山重水复的那边姗姗来迟,“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殷勤寄语已在频频回眸里慢慢淡去,嫩嫩的女儿绿静静坐在地上,不再嬉闹。于是,我的记忆才绕过这许多屏障,才来到这里——这曲径通幽的深处,出现一座被遗忘的茅屋,檐角上还有一只蜘蛛在不懈地织网。我顺着潮湿的苔痕拾阶而上,推开柴扉,母亲就坐在油灯的光圈里,膝上蜷着一团衣服,一根淡绿的丝线在指尖牵得很长。她并不抬头看我,眼帘低垂着,脸上明晃晃的。我记起来了,这是书本里的一页插图。《游子吟》的诗行像一挂疏疏的帘子筛出道道温和的火光,它让所有的读者都成为帘外人,让帘内的母亲永远静静坐在我们的目光里。她的脸上看不到忧伤,仿佛还和往常一样,不知道幼子已成为游子,将迈出家门,从此走向天涯海角。那时,一位好友评论那插图画得不像,因为在她心里母亲总是哭哭啼啼的。

那个遥远的母亲,抬起头来,没有惊讶的神色,她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接着在宽宽的背包带上抚摸起来,就和熨衣服时总要垫块布一样。她的目光在我脑后的苍茫背景中慢慢游移,最后如释重负般落在我的脸上。她说:“小繁,你知道,外婆生病了,我要照顾她,你爸又刚好要出差去,所以不能送你去大学了。我和你爸想,反正以后的路也要自己走的,正好锻炼锻炼……我们打听了到站时会有人接的。东西在哪你都清楚吧,多放些零钱在外兜里,不要老掏皮夹子……”那一刻,我看到小时候,她还是个年轻母亲的时候,我像一只有着柔顺毛发的白色小猫,睁着好奇的眼睛,拽着她的衣角,紧紧跟在她后面,踩着她踩过的石头,走过蔬菜担子和肉铺,走过挂满漂亮衣服的商店,走过夏日黄昏的悠悠树林……而她则不时回过头来解答我麻雀一般叽叽喳喳的奇怪问题。我跟在她后面,看看被大鞋子压倒的青草,又看看她高大的后背。突然的,那个高大的背不再回过头来复述她的所见所闻了,它主动地移开,让我那两只不安分的眼睛直面这个世界。我有些委屈,可是想到外婆,我只有壮起胆子点点头。

时间像回到了童年,母亲坐在汽车站的候车室里,我坐在她身边像个麻雀一般说个不停,而她却愈像一棵寂寞的树,周围缭绕着空荡的回音。书籍给了我足够的幻想和勇气,我的心早像被拴在车篷上的气球,在去往天堂的途中摇曳不止了。所以,我远没有曾经的游子那般心情沉重,好像一切顺其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们的视线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那是我的方向,也是母亲的方向。汽车进站的时候,她比我更着急,一手拎着旅行袋,一手拖着行李箱,向检票口走去。我背着背包,手里捏着票,跟在她后面。这时我才发现,母亲的背一点也不高大。

于是,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中午,我背着背包,一手提着发沉的旅行袋,一手拉着笨重的旅行箱,在陌生的地面上不知所措,灼灼的日光照得我裸露在外的手臂像水泥马路一样发白。终于,我如同一只干瘪的蚂蚁,拥挤在狭小的臭烘烘的接送汽车里,旅行箱笨熊一样左右摇晃,没有任何空间可以盛放我所剩无几的幻想。而幻想中的母亲,大概正倚在门口,久久不曾离开,她的目光穿越千山万水,在我的泪花或汗水里晶莹一闪。

事实上,母亲根本没有这般闲情,她忙得晕头转向,直到晚饭时多数了一双筷子,才想起我。所以那天晚上,当我和另三个将共处四年的室友谈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她问我旅途是否顺利,床是否铺好,再三警告我晚上不要贪凉整夜用电风扇吹风。我告诉她,其实我只能拿一本杂志当扇子。电话那边呆了半晌,我眼睛有些发酸,说这里晚上倒挺凉爽,不用扇子就能打发。母亲听说也信以为真了。我便问外婆今天怎么样,她说外婆晚上抿下了一碗粥,下午我还在平田岗的姨婆来看她,她竟能认得。两个老太太一起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话。我想起上次姨婆来时扯起许多当年的不容易,比如外婆怎么用番薯粉和上当时极金贵的面粉做面条给发高烧的母亲吃,姨婆一旁看了直咽口水,又不好意思说;又如下山赶集的时候,外婆到造纸厂怎样说尽好话讨来一叠废纸给母亲订作业本,直把我听得愣愣的。姨婆的到来一定勾起了母亲历历在目的童年记忆,总之,母亲电话里的声音仿佛在把沉重的岁月抽丝剥茧,一缕缕地送过来,让我闻听。她一遍遍嘱咐我在外要好好照顾自己,让我保重好身体,说像外婆现在这样躺在床上,让人多么难过。那一刻,我才猛地醒悟到:母亲也是女儿啊!

今天是母亲节。我站在遥远的阳台上一心一意地回忆着母亲,而母亲天天忙碌在单位和外婆的床榻前,却未必知道今天是母亲节。我又一次想起了《游子吟》里的贞静的母亲,可能母亲都是一样,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时间哭哭啼啼。

可是,我的脸颊却已像绣满了绿苔一样潮湿,满目的暗绿铺天盖地地泼出整个世界。在它面前,一切比喻早已失去了意义。

关于母亲故事12

陪老母亲回到从前

老母亲经常坐在阳台上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目光呆滞。这是他们新搬的家,房子很大,住着很舒适,可楼下走过的人全是陌生的身影。他带老母亲去医院,医生诊断,老母亲患了中度老年痴呆症。开了很多药,但医生说,药物很难根治她的病。

每天一下班,他就匆匆赶回家,陪伴老母亲。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和她唠嗑,陪她听收音机里的老戏,希望借此唤回老母亲的记忆。可收效不大。

一天,他翻出老影集。老母亲坐在他旁边,看他翻着影集。忽然,老母亲指着一张照片,兴奋地对他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那是他们家的老房子,他们住了三十多年,拆迁前,他拍了这张照片。他抽出照片,递给老母亲。老母亲双手捧着照片盯着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轻声对老母亲说,这是我们以前的家。老母亲颤巍巍地说,我记得。

他喜出望外,老母亲还没有完全糊涂。他找出全家在老房子前的合影,那时老父亲还健在,那是他们家最后一张全家福。老母亲拿在手中,一会儿正着看,一会儿倒着看。尽管老母亲什么也没说,但他隐约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过去生活的影子。

他意识到,老照片可以打开老母亲的记忆之门。于是,每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搬出一本本老影集,和老母亲一起翻看。老影集很多是老母亲精心保留的。他欣喜地发现,老照片一点一点地唤醒了老母亲的记忆,过去的生活仿佛又回来了。

他忽然闪出一个念头,带着老母亲去她住过、生活过、工作过,或是常去的地方走走。

周六,他将老母亲搀下楼,扶上车骑出家门。老母亲坐在车上,很兴奋。他带着老母亲,骑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以前的老房子。老房子和邻居家的房子早就拆光了,盖起了高楼,但老房子前的河和桥还在。在桥头,老母亲要下车,她走下车站在桥头,抚摸着桥墩上的石狮子,眼里噙着泪。这个情景把他拉回到了过去。那时候老母亲常站在桥头,等待在乡下劳动改造的父亲;他上学后,放学回家晚了,老母亲也是站在桥头等他回家。那天,老母亲说了很多话,虽然很多话语无伦次。

此后的双休日,只要天气晴朗,他就会骑着车,驮上老母亲去她工作二十多年的工厂,那家工厂如今已被改造成了农贸市场。他驮着老母亲,去他就读过的小学,小学除了教学楼重新建设过之外,基本没有变化。他驮着老母亲,去他们以前常去的早餐店,吃了两碗馄饨。几十年了,早餐店的馄饨还是那么好吃,以前家里穷,只有遇到大事的时候,父母才会带他上这儿,奢侈地叫两碗馄饨,他吃一碗,父母合吃一碗。他很快将馄饨吃完了,惊讶地发现,老母亲只吃了半碗,还剩下半碗。那习惯性剩下来的半碗,是老母亲留给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的。他的心里,泛起一股酸酸的、温暖的滋味。人生不可能再来一次,但我们可以将爱重温一遍。

关于母亲故事13

自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到老家。五彩迷离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婚礼是在乡下举行的。母亲没有来过城市。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竟有了千里走单骑的打算。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妻子同意后,他给母亲打了电话。他说您来住些日子吧。母亲说我去了城里,马上就转向了。他说时间长了您就会习惯的。母亲说不会的,我在城里不可能住习惯。他说您就来吧,小宝说他想您。母亲想了想,说,好吧。

就这样母亲来到了城市。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城市,城市让她极不舒服。

母亲带来两个蛇皮口袋。一个口袋里装满刚出菜园里摘下的新鲜蔬菜,一个口袋里装满刚从地里掰下的青玉米。那样的蔬菜城市里到处都有卖,价格很便宜;那样的青玉米卖得更多,他们早已经吃够。母亲带来她所能带过来的乡下的所有,却惟独没有带来乡下的习惯。她战战兢兢地在屋子里走动,小心翼翼地和他和他的妻子说话。五十多岁的母亲知道城市和乡村的区别,知道装修豪华和楼房和简陋的乡下草屋的区别,即使住在儿子家,她也不能太过随便。

他忙,不可能时时陪着母亲。妻子也忙,她得去公司上班,去健身房健身,去电影院看热播的大片,去业余班学英语、学会计、学洋琴。他们把母亲留在家里,让儿子陪着她。妻子对母亲说,这是马桶,按下小钮,冲半桶水,按下大钮,冲整桶水;给小宝热牛奶的时候,用燃气灶,往右拧这个开关,就能打着火;来电话了,接一下,让晚上再打来;冰箱门不大好,尽量关严密,否则会费电;家里开着空调,不要打开窗户;如果有人来收水费,抽屉里有零钱;陌生人叫门,尽量不要开。母亲说我知道了。母亲的表情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这么多事,这么多规矩,她怕记不过来。

母亲小心翼翼地关上门,愣愣地坐在沙发上。她不敢用抽水马桶,不敢动电视,不敢开冰箱,不敢接电话。后来她不得不硬着头皮打开了燃气灶,为自己的孙子煮了一杯牛奶。那个上午她只动了燃气灶,却差点闯下了天大的祸。

中午他回家时,闻到一股很浓的煤气味。儿子在卧室里睡觉,母亲坐在沙发上择着青菜。见了他,母亲说,我头有些晕。他不答话,冲进厨房,见燃气灶的开关开着,正咝咝地响。他慌忙关掉气灶,打开厨房的窗户,又冲进卧室,打开阳台的窗户。他一个房间一个房间跑,一扇窗子一扇子打开,母亲惊恐地看着他,脸色苍白。母亲说出什么事了吗?他说没事。脸却黑得可怕。母亲垂下头,她知道自己肯定闯下了祸。她不敢多说一句话。

妻子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晚上她把母亲叫到厨房,再一次跟她讲解燃气灶的用法。她说多险啊,如果不是他中午回了趟家……母亲说我吹不灭火,就用湿毛巾把火捂死了。妻子说您想啊,开火的时候得拧一下开关,关火的时候难道不用拧一下开头?母亲说我真不会用。明天,我想回去。他听了,忙来劝。他说您再住些日子吧。母亲说不住了,我在城里真住不习惯,以后,还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小宝以后想我,让他回乡下去看我。如果你们想我,也回乡下看我。我真住不习惯。

母亲第二天就回了乡下。这时他才想起来,母亲竟一次也没有用过家里的洗手间。母亲腿脚不便,可是她仍然坚持去一千米以外的公厕。母亲留下的那些青菜和青玉米,他们吃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能吃完。到最后,只好扔掉。

第二年春天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妻子与他离婚,一个完整的家霎间破碎。那些日子他每天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终于被公司解聘。他重新变得一无所有,整天闷在家里,借酒浇愁。终于有一天,他在横穿过一条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汽车撞倒在地。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需要卧床养伤。医生说,你需要在床上度过至少半年的时间。

母亲再一次进了城,是母亲主动要求来的。母亲在电话里说,有些想你了。

他不想让母亲看到他现在的可怜模样,他劝她回去。母亲说我还是住些日子吧!他说您不是住不习惯吗?母亲说会习惯的。当天母亲就用燃气灶给他煮了晚饭。母亲说,你放心,煮完饭,我不会忘记关掉燃气灶的。

他讶异地发现,母亲竟然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她把冰箱整理得井井条条,每次关冰箱,都不忘看看冰箱门是否关严;她修好一把折了一条腿的木椅,她把空调的温度调得恰到好处;每当有敲门声,她总是先问一声谁啊,然后再通过猫眼看清门外的来人;她把洗手间和地板拖得一尘不染,她用微波炉给他烤面包,用果汁机给他榨新鲜的果汁。甚至,母亲还帮他发过一个传真。那是他的一份求职材料。

母亲在几天之内完全变成了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太。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儿子,就像在乡下照顾小时候的他。

后来他的心情好了一些,没事的时候,就和母亲聊天。母亲说你想不想买一台电脑?他说买电脑干什么?母亲说你以前不是喜欢写作吗?我记得你读书的时候就喜欢写些东西,其实你还可以写。昨天我去超市买菜,问楼下的老大姐,她说现在写作,得用电脑。他说都扔这么多年了,还能写吗?母亲说怎么不能?写写试试。反正你行动不方便,闲着也没事。就算写不出名堂,当成娱乐也行。他说还是算了吧。母亲说不能算了,我明天给你去电脑城问问。我问过那位大姐,她说组装的电脑会便宜一些。——我有钱呢。母亲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包了一沓钱。母亲说是我这几年攒的,四千多块钱,给你买台电脑吧。

第二天母亲真的一个人去了电脑城。中午她没有回家,只是打回来一个电话。她说你要17的浏览器还是19的显示器?17的便宜,也清晰,但太小,看着可能累眼睛。内存和显卡……那一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识的字肯定不会超过一百个的农村老人,竟然说出了显示器、内存、显卡。也许,因为他需要弄明白这些,那么,母亲就必须弄明白这些。因为她在为他做事。因为她是他的母亲。

电脑买回来后,他真的开始了写作。开始当然不顺利,不过也零星发表了一些。随着发表量越来越大,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好。半年以后,他几乎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现在他不知道等他彻底康复后,是继续写作,还是找个公司上班?可是不管如何,他想,假如没有母亲的鼓励,假如没有这台电脑,那么,他不知道自己那种灰暗的心情,还能够持续多久?他会不会天天泡在酒杯里,永远消沉下去?现在他彻底忘掉了自己的不幸。他感觉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突然有一天,母亲在客厅里摔了一跤。他过去扶起母亲,母亲说,地板太滑了,这城里,我怎么也住不习惯。那一刻他努力抑制了自己的眼泪。——母亲为了他,几乎适应了城市的一切;而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让家适应自己的母亲。哪怕是换成防滑的木地板。

他说明天我就找人把地板换成地毯。母亲说不用了,明天我想回去。他问为什么?母亲说因为你已经不再需要我的照顾,我留在这里,只会耽误你写作。还有,地里的庄稼也该收了。怕你爹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他求母亲再住些日子,可是母亲说什么也不肯。他说我真的住不习惯。地板,燃气灶,微波炉,冰箱……都不习惯。如果你想我了,就回乡下看我。

他叫一声妈,泪水滂沱。——当母亲认为他需要自己,她会迅速改变自己多年的习惯,变成一位标准的城市老太;而当她认为自己成为累赘,又会迅速恢复自己的习惯,重新变回一位年老的农妇,远离他而去。似乎她的一切都是为他而存在,为他而改变。这里面,惟独没有自我。

我想说,这个人是他的母亲。这个人,也是你的母亲。

关于母亲故事14

鲁迅的母亲是一个经历了许多苦难的女性。三十一岁时,唯一的爱女端姑病死,使她久久不能忘怀。三十七岁时,丈夫又一病不起。三十九岁时,丈夫亡故,从此,她更加陷入悲哀与困苦之中。社会的黑暗,家境的败落,使鲁迅从小就饱尝了世态的炎凉。处在长子长孙的地位,又使鲁迅从少年时起就要分担母亲的重担。鲁迅曾对人说:“阿娘是苦过来的!”因此,他一生对母亲都是极为恭顺、孝敬的。

鲁迅一生刚正不阿,他从来都是心口如一,从不违心地屈从别人,唯有在家庭中他对母亲妥协过。鲁迅二十多岁时,母亲做主给他定了亲,并于1906年夏把他从日本召回来,逼他结婚。鲁迅对这桩包办婚姻虽极为不满,但又不愿刺痛母亲屡遭创伤的心,只好屈从了。鲁迅曾说:“当时正处在革命时代,以为自己死无定期,母亲愿意有个人陪伴,也就随她了。”

鲁迅工作以后,首先在生活上给母亲以关心和照顾,尽量使母亲过得舒适、安乐一些。他在北京与母亲同住期间,虽然工作忙,时间紧,但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寂寞,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房间与她聊天。平时,鲁迅在出门之前,总要先到母亲屋里说声:“阿娘,我出去哉!”回来后,也一定去母亲处说声:“阿娘,我回来哉!”还时常带回些母亲喜欢吃的小食品。

鲁迅不但让母亲饮食可口,而且也尽量让母亲住得舒服。他租住砖塔胡同时,为照顾母亲,抱病到处看屋子,设法买到宽绰屋子让母亲和自己住在一起。当时他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不得不向别人借钱,在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住宅。他后来对妻子许广平说:“至于西三条的房子,是买来安慰母亲的。绍兴老房子卖了,买了八道湾的房子,她一向是住惯了自己的房子,如果忽然租房子住,她会很不舒服的。”

母亲有时身体不适,鲁迅总是亲自陪着到医院诊治,亲自挂号、取药。后来,他因工作需要离京南下,就每月按时给母亲寄百元生活费,从不短缺。

除物质生活外,鲁迅在精神生活上对母亲也是体贴入微、关心备至的。《西厢记》、《镜花缘》等优秀绣像小说,多半是根据母亲的爱好买来的,用以满足老人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鲁迅的好朋友许寿裳曾经说过:“鲁迅的伟大,不但在其创作上可以见到,就是对待其母亲起居饮食、琐屑言行之中,也可以见到他伟大的典范。”

关于母亲故事15

那两双鞋一双是母亲给我做的,一双是我和妻子给母亲买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非常困难。我们姐弟6个,还有爷爷,一家老小的生活就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常常是捉襟见肘,一到月底就无米下锅。这就给母亲这个巧妇难上添难了。父亲主外,母亲主内,这是上辈子就传下来的,母亲当然就笑纳了。每天早晨,母亲天不亮就起来,烧火做饭,收拾屋子,等我们都围着桌子吃饭的时候,她又开始喂猪喂鸡,连一顿热乎饭都吃不上。到了白天,洗衣拆被,缝缝补补,屋里屋外,炕上炕下,放下掸子拿笤帚,一直忙乎到晚上。那时没听说有“机器人”这个词,如果有,母亲就一定是“机器人”了。

家里人多,买不起衣服和鞋。我们几个孩子身上脚上穿的,都是母亲做的。尤其做鞋,是很辛苦的事。母亲老早就把那些碎布攒起来,用浆子打成袼褙,放到外面晒干后,绞成鞋底鞋帮,用打好的麻绳把鞋底均匀地纳好,再把鞋帮挂上里面,最后把鞋帮用锥子和麻绳一针一针地上到鞋底上。我们就是穿着母亲做的鞋,走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我初二那年冬天,母亲给我做了一双棉鞋,穿在脚上有点紧,几天下来,脚趾头就磨出了大泡。母亲看见后很心疼,就连夜给我再做一双。看着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针为我纳着鞋底的时候,我彻夜未眠。当第二天母亲把一双新鞋送到我的面前,看到母亲的双手被麻绳勒出的一道道红印,我的心抽搐了,眼泪倏地落到了鞋上。穿着这双既暖和又合适的棉鞋,我在撒满冬日阳光的操场上尽情地跑着,感受着母亲的爱。后来我就把这双鞋保存起来,一直到参加工作,到结婚成家,随着我几经辗转,最后在我的书房落了户。这期间我扔掉了很多东西,唯独没有舍弃这双鞋,而且把它放到了一个读书人最温馨的地方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走过去了。20xx年9月,我忽然发现70岁的老母亲走路很费劲,没走几步就呼呼直喘,上气不接下气。我便和弟弟领着母亲到市里、省里的医院检查,最后在北京被确诊为肾功能不全,也就是尿毒症的前期。母亲从来没有得过肾病,一得就如此严重,把我们全都吓呆了。我们找到医生,要求用最好的办法,最好的药,不惜一切代价,把母亲的病治好。医生无奈地告诉我们:老人年老体弱,又不能透析,只能用药物来维持。之后,我们全家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母亲也成了一级保护对象,一切事情都要围绕母亲的病情转。我和弟弟四处买药,买最好的药,姐姐与妹妹弟媳细心照料,连孩子们都呵护倍至。感动得老父亲逢人就讲:“我这几个孩子的孝顺劲,真是没说的了。”就这样,一场为母亲治病的攻坚战打响了。

面对不治之症,人毕竟没有回天之力。母亲的病在维持四年之后,于20xx年5月终于加重了。医生说这种病维持4年多已经是奇迹了,但我们还是不甘心,又把母亲送到省医大一院肾病分院进行治疗。但不管医院怎样努力,母亲的病情还在一天天加重,全身浮肿,头部胀得皱纹都不见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腿与脚也胀得铮亮。下床连鞋都穿不进去了。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看着母亲病成这个样子,我们忧心似焚。我和妻子上街给她买了一双大号鞋,想让她穿上,好在亲人搀扶下去卫生间,或者在地上走走。但是这双鞋母亲怎么也穿不进去,她的脚胀得太厉害了。看着母亲零乱的白发和无奈的目光,我想起了母亲年轻时的辛劳,想起了母亲为我做的那双棉鞋,想起了……泪水终于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然后,我把这双鞋悄悄地装进兜子里。

母亲去世后,我把这双鞋与母亲给我做的那双鞋放在了一起。两双鞋一种情,这个情不是简单的给予与回报,而是生长在我们骨肉里面一代代血脉相连的亲情。这种亲情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母亲,安息吧。看着这两双鞋,我会在充满亲情的世界上,平安地走来,平静地走去。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