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一笑 > 关于孝的故事(15篇)

关于孝的故事(15篇)

来源:靓范儿    阅读: 7.4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孝的故事1

 01 孝感动天

关于孝的故事(15篇)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 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 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关于孝的故事2

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须去救自我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关于孝的故事3

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大谈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浃乎宇宙,顾复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终极关怀。我们伴随父母走过老年,看着他们肩膀不再坚实,头发日渐花白,甚至不时病痛,但是,他们的心灵经过岁月的洗鍊,自然发出一种光明,可以烛照烦嚣的世事与人情。老人是人类的宝藏,越有传统的文明越重视老人。国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实在是深富智慧之语。一个不敢正视衰老、病痛与死亡的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亲的父母面临这些困境时,我们自然会对生命作一整体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确立自己更真实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延续传统理念的基地,我们的生命意涵从中得到滋养、成长、成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从中得到启发与实现。因此,体会爱自亲始,甚至推己及人,这其实正是每一个人内心所向往与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显人性与真正的自我实现。

耶稣基督曾说:“就世人来看,是我被钉在十字架上,依我看来,是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

也许,我们真的把自己钉死在外化不觉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钉死在竞争无情的物化生命里,让蕴含永恒价值的真实自我深陷于生灭不实的妄求空想旋涡中。

现代人很少能如此觉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灵若是不能觉醒,就无力省察体验,充满内在生机的价值生命就无从发展,只剩下仅由外来移植未经消化的知识所拼凑而成的自然短暂存在生命,这时生命意涵就会因人格外化而萎缩成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当别人问我“是”谁?所得得答案可能却只是我“有”什么。人性本心(内在自我)如果消融于外在的名利权位,人生理想终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将毫无保障,因为人所拥有得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用得,等到时移势易,甚至垂危临终时,我还真的“有”些什么?觉醒著如此匮乏不堪的存在意涵,这简直是个痛苦的束缚!

任何人若不能从个体的自然生命活出群体的价值生命,若不能超越个体存在的孤立,觉醒人性共通的存在价值总体,人性本质最深切的要求——终极关怀(道德实践),将无力实现,人性的价值潜能也将因缺少心灵的互动启发而无法成长显现。人在成长之初,由于得到了父母亲情的特殊关怀,使心性潜能发展了特殊的力量。万物之灵的人类有得天独厚较长的幼儿依赖期,身心和父母有长期的依赖,家庭像是一个人的根,我们从中得到休养生息,也得到成长与成熟。家庭满足了人性的要求,使我们从人性相通的原始情感中,对父母有最深切的关怀,而后渐进推及他人。这个人性相通的真实心灵,即是由内而发的道德实践,父慈子孝的人伦基底。孝顺的内涵即是回归心灵深处的那点情愫,要对人类世界,宇宙人生表达真诚的关怀。

长远以来,历史教晓我们:长远来看,我们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纯的品德是在家里培养出来的,品德修养的基础当以孝为首要。唯有从家庭开始,先和谐根本的人际关系,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于更广泛的群体社会。孔子和孟子对孝道体验特别深,所以也都清楚强调:人生须以孝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关于孝的故事4

公元一世纪最初十年中,王莽篡位,夺取了汉室皇朝统治,改国号为新。

中国全国各地陷入惶恐状态,到处动乱不宁。农民们因田地被战车和马匹跺躏破坏,不能再事耕耘;商人们害怕抢劫,闭门不敢营业;年轻人不是被强行拖去作劳工,便是去当土匪。

那时,有一个名叫蔡顺的青年,很小就丧失父亲,靠妈妈缝缝补补把他养大成人。蔡顺以种田为生,对母亲极其孝顺。因为近来兵荒马乱,田里没有工作,他只好每天提个篮子,到野地里去找寻食物。事实上,附近田中所有的野菜、芋头和胡萝卜都被人挖光了。有一天他越走越远,太阳如火烤一般,烤得他口渴舌干。他又走了一阵,幸好看见前面有一片桑林。他走进桑林,不见一个人影,桑林的主人早已逃到外地。桑林里面绿荫蔽地,十分阴凉。他用衣袖擦干了汗,坐了下来,准备休息一下。无意中,他看到桑枝上结满了一粒粒的桑果。这些桑果有红有黑,乡下人都知道桑果是可以吃的。桑果最初是青色,慢慢变成红色,有些酸味;成熟后变成黑色,香甜多汁。

蔡顺高兴得跳起来说:"哦!感谢老天!我可以摘些桑果给母亲吃了。"于是他动手摘桑果,将黑色的放在一个篮子里,红色的放在另外一个篮子里。不久,两个篮子都装满了桑果。

那两篮桑果,大概可作几天的食物了。"我最好赶回去,省得妈妈为我担心。"他把篮子挂上扁担的两端,准备挑回家去。忽然,他听到桑林外边有急剧的脚步声和人声。他心里想:"嘿!有人来了,说不定有强盗从这里经过?"他很害怕,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接着,果然有几个凶眉恶目的强盗,来到蔡顺前面。他们的眉毛都涂了红色,一看就知道是当地横行霸道的赤眉贼。

蔡顺早就听人说过,赤眉贼杀人不眨眼睛。他心想:"自己死了没关系;可是,如果我死了,有谁来照顾母亲呢!"

蔡顺本来十分害怕,一想到母亲,他就跪在地上,向强盗乞求道:"大爷们请别杀我,我还有妈妈要我照顾呐。"

"还要照顾妈妈?可是你为何在这儿呢?"一名土匪大吼说。

"我是到这儿来找吃食的,妈妈跟我已几天没什么东西吃了。我今早到处找不到吃的,好容易走到这儿,就摘些桑果,预备拿回去给妈妈。如果大爷你们要的话,可以把红桑果全部拿走。"

"是真的吗?可是为什么一篮是黑的,一篮是红的呢?"

蔡顺说:"黑桑是甜的,准备给妈妈吃;红桑果还不够熟,有点酸,给我自己吃。所以大爷如果要吃,请把红桑果拿走吧。"

"真的,你说的可是实话?"其中一个土匪皱着眉问:"甜桑果是给你的妈的?酸桑果是给你自己的?"

"是,我爱妈妈,我是她唯一的儿子和亲人。大爷,一切都是实话。"蔡顺据实回答。

那个看似首领的赤眉贼,大为惊讶:"啊!在这动乱时期,遇上你这样的孝顺孩子,可真难得!坦白说,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好极了,我们今天总算见到一个孝子,一个真正的孝子了!"

这群赤眉贼,不但没有抢走蔡顺的桑果,反而把蔡顺拉到他们的大车旁,从车上拿下一袋白米和一些食物,送给蔡顺,说:"年轻人!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你拿回去和你母亲慢慢吃吧!你这个有孝心的孩子,比我们任何人都应该吃这些东西。来,上车,我们送你回家。"

关于孝的`故事5

20xx年10月20日晚,湖北省首届“荆楚孝老爱亲模范”颁奖大会在孝感市大礼堂隆重举行。在10名获奖者中,有一位年仅17岁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从13岁开始独自照顾瘫痪的父亲、年迈的爷爷和年幼弟弟的房县一中高二(16)班学生向茜茜……

灾难降临时

13岁女孩正向妈妈撒娇

今年17岁的向茜茜,1991年2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房县秦口乡三里村。在她13岁之前,爸爸每年都到山西的煤矿打工,留下妈妈在家照顾她和年迈的爷爷、年幼的弟弟。因为父母都很能干,所以,童年的向茜茜是幸福快乐的。

然而,就在向茜茜13岁那年,灾难却突然降临——

20xx年7月的一天,向茜茜放学回家接到一个电话,听到的竟是爸爸带着哭腔的声音:“茜茜……爸爸对不起你们……我颈椎被砸断了,医生说就算死不了也会瘫痪……”

这个电话把一家人都吓蒙了。年幼的向茜茜意识到,她的生活从此要发生改变了,但具体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当时的她还并不明白。

爸爸在山西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好转,狠心的矿老板赔给他两万元,就派人把他抬回了湖北房县老家。对于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来说,两万元钱只是杯水车薪。没过多久,这笔赔偿金便花完了。妈妈狠狠心,把房子卖了,全家人搬到房县军店镇,以每年300元的价格租了三间瓦房安顿下来,向茜茜也随之转到军店镇一所初中读书。虽然离开原先熟悉的家和学校,向茜茜有太多不习惯,可毕竟妈妈还在身边。有妈妈撑着,天就不会塌下来。

但是情况没有茜茜想的那么乐观:房租要钱,爸爸治病要钱,全家人吃饭要钱,她和弟弟上学要钱……很快家里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万般无奈之下,妈妈决定外出打工。这就意味着照顾爸爸、爷爷和弟弟的重担全压在向茜茜肩上了!天呐,13岁,应该是上学、玩耍、撒娇、被父母呵护的年纪呀!如今突然要背上如此沉重的负担,她承担得了吗?

送妈妈去车站时,她牵着妈妈的衣襟,一刻也不肯放手,眼泪从母女俩的脸上滚滚而下。那一刻,茜茜真想对妈妈说:妈妈,你走了,我该怎么办呀?我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照顾爸爸、爷爷和弟弟……妈,别走了好吗?你不在家,我好害怕呀!但她只是死死地抓着妈妈,什么都没说。她清楚,妈妈必须出去赚钱,否则,一家人的日子就没法过。

妈妈临上车前,又一次把茜茜搂进怀里,将流满泪水的脸贴在她稚嫩的脸上,久久不愿分开。

妈妈走了,年幼的向茜茜第一次尝到了无助的滋味。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挑起这个担子,不能也得能,做不到也得做——13岁的向茜茜从那一刻起突然告别童年,开始承受原本不该她承受的一切。

“小当家”的坚韧和苦痛

妈妈在浙江一家童车厂打工,每月700元收入,省吃俭用只能寄回300元。这点钱连一家人的生活费都不够。为了节省,向茜茜从此不再吃早餐,每天早上,只给爸爸、爷爷和弟弟买一点吃的,自己空着肚子去上学,经常在课堂上饿得肚子疼。同学见她脸色苍白,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什么,可能受了凉。”——她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家的情况。

因为爸爸长期卧床,身上长了密密的褥疮。为了减轻他的疼痛,向茜茜每隔一段时间就从少得可怜的生活费里挤出10元钱给他买一盒芬必得止痛。可是这种药太贵,后来只好换成2元钱一瓶的安乃静。看着爸爸痛得直冒冷汗,茜茜心如刀绞,她觉得只依靠妈妈的每月300元和自己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找到一位邻居,请求租他家的三分地种菜。邻居惊讶地问她:“孩子,你才多大呀?你会种菜吗?你干得了农活吗?”向茜茜坚定地说:“我能,家里三口人全靠我,不能也得能!”邻居一听,眼泪都下来了!

向茜茜以每年30元钱的价钱租下菜地后,学会了播种、施肥、浇灌,她在菜园里种了茄子、番茄、豆角等蔬菜;后来,她又向邻居借钱买了一只猪仔养起来。20xx年春节前,爸爸对向茜茜说:“茜茜,请人把你喂的猪杀了吧,你和弟弟好久都没吃肉了,你们瘦成这样,爸爸心疼啊!”向茜茜反过来劝爸爸:“卖一头猪的钱,可以给你买好多止痛药呢,再说,我和弟弟开年又得交学费……”

为了让爸爸有精神,向茜茜每月都请人来给他理一次发,剃一剃胡子,每次3元钱。3元钱对于他们家来说可以办很多事呢,茜茜决定自己学习理发。她买了一把手动理发推子。在给爸爸理发之前,向茜茜先在自己头发上做实验,那段时间,她把自己的头发理得长一片短一片的。经过反复练习,直到不夹头发、灵活操作了,她才开始给爸爸理。这几年,爸爸的头发都是她理的,不仅如此,爷爷和弟弟的头发也都是她理的——为了这门“手艺”,爱美的向茜茜不得不多次顶着参差不齐的“另类发型”跨进校门。

以前买煤球,只要多付4元钱,别人就会送到家里,现在,为了省下这4元钱,每次买煤球,都是茜茜和弟弟自己运回来。300个煤球,他们得用家里那辆破自行车搬三趟。沉甸甸的煤球放在后座上由弟弟扶着,她在前面使劲压着车把不让前车轮翘起来。有一次,姐弟俩晃晃悠悠地扶着自行车爬一个坡时,不小心把自行车弄倒了,煤球全摔到了地上。看着满地煤渣,向茜茜坐在路边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想到翻菜地时的腰酸背痛,想到给一家人做饭时的忙碌,想到喂猪时的麻烦,想到爱美的年龄却只能捡别人穿不了的旧衣穿……越想越委屈,向茜茜抱着弟弟哇哇大哭起来。

擦干眼泪,她还得回家安抚爸爸,因为那段时间爸爸情绪很不稳定:见一家人被拖累成这样,他想自杀。爸爸央求向茜茜说:“茜茜,你就帮爸爸死了吧,爸爸再活下去就成罪人了!”向茜茜轻言细语地安慰他:“爸爸,我们学校还有个同学连爸爸都没有呢,虽然你躺在床上不能动,可我还有爸爸呀,我有爸爸让我照顾,多幸福啊!妈妈不在家,你要是又不在了,我和爷爷、弟弟怎么生活呀?不许你再胡思乱想了,你要看着我和弟弟长大!”

永不言弃

好日子一定会来到!

读到初三时,为了不耽误学习,向茜茜每天四点钟起床,先摸黑收拾菜园,喂猪,然后到学校上早自习,课后,再跑回家做早饭,喂完爸爸,伺候爷爷和弟弟吃完,打发弟弟去上学,自己胡乱吃两口便急匆匆赶回学校。中午和晚上也是一样。她一天六次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

有一次爸爸和爷爷同时得了重感冒,弟弟正巧又吃坏了肚子,自己前一天打猪草时皮肤也过敏了,浑身长满红斑,脑袋肿得变了形。那天早上,几乎绝望的向茜茜真想给妈妈打电话,可一想到妈妈在外面的艰苦,她放弃了这个念头。她挣扎着起来找同学帮自己请假,一步一步挪到诊所买了药,回来给爸爸、爷爷和弟弟服下去,再强打精神做饭。做好饭先喂爸爸,又哄爷爷和弟弟吃,到她自己拿起筷子时,竟连端碗的力气都没了……

20xx年冬天,向茜茜被分到了快班,每周只星期五下午休息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等待向茜茜的是积攒一周的全家人的脏衣服,给爸爸洗头、洗脸、擦身,检查弟弟的作业;而每天必须做的则是给爸爸搬屎端尿、半夜起来给爸爸揉腿揉脚。她曾经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好困啊,真想无忧无虑地睡个安稳觉。”有一天,向茜茜在河边洗一盆脏衣服,望着自己被河水冻得通红、失去知觉的手,她再次强烈地想念起妈妈,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如果妈妈在家多好呀!想着想着,她就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温暖的梦:妈妈给她升起红彤彤的炉火,煮好热腾腾的饭菜,温柔地看着她吃完……那天,邻居发现晕倒的向茜茜时,她已经在冰冷的河边躺了近一个小时!

弟弟学习成绩不好也让向茜茜头疼。有一次弟弟向兵想买个乒乓球,她便给弟弟提条件:“如果下次考试你有进步,我就给你买一个。”弟弟果然在下次考试中有了进步,向茜茜也不食言,将原计划有豆腐的一顿晚餐改成只吃白菜,省下5毛钱给弟弟买了一个乒乓球。而她自己却一支破钢笔用了三年,中途只换了两次笔尖。

向茜茜在学校里品学兼优,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同学带来零食都会分给她。每次她都舍不得吃,哪怕一块糖、一片饼干都带回家给爸爸吃。20xx年中秋节晚上,爸爸对向茜茜说:“抽屉里有两个月饼,是邻居送过来的,你和弟弟一人一个,就算是过节吧!”向茜茜说:“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月饼也应该我们一起吃。”结果推来推去,两个月饼,弟弟吃了一个,她和爸爸、爷爷分吃了一个。向茜茜觉得,吃不吃月饼无所谓,只要爸爸活着,她的中秋节就是幸福的。20xx年2月14日是向茜茜16岁生日。爸爸让弟弟悄悄买回半斤猪肉,准备让向茜茜吃一次可口的饭菜。可是茜茜却把肉全挑给了爸爸和爷爷。

20xx年6月1日,在浙江打工的妈妈终于回来了!那天踏进家门看到妈妈的一瞬间,向茜茜一头扎进妈妈怀里号啕大哭起来……四年来,她哭过无数次,但每次都是偷偷流泪,现在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大哭了,为四年来的苦难和坚韧,为四年来完成的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同年7月,向茜茜以总分575分的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房县一中,并在当地政府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如期就读。现在她的成绩一直保持班上前四名。

从去年开始,向茜茜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关注。20xx年1月,她被评为房县“十大孝子”;20xx年1月被评为“感动十堰”年度人物;20xx年10月被评为“荆楚孝老爱亲模范”。

参加完“荆楚孝老爱亲模范”颁奖回到家,向茜茜伏在爸爸床前说:“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可以安心学习了,等我攒够了钱,就给你买一个轮椅,我推着你去外面看看,这种好日子一定会来到!

关于孝的故事6

王元甲——最简单的孝道就是听父母的话

孔子说:“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要顺父母之心,孝容易,顺很难。他从小就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从不与父母争执,完全顺从父母的心意。欲孝先顺,一腔热忱,凝聚着他对孝亲的真诚!

关于孝的故事7

陈金排——“久病床前”亦有孝子

母亲生病期间,他日夜陪护身边片刻不离,他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久病床前”亦有孝子。母亲故去后,他仍然无微不至照顾父亲,挽着父亲的手走走转转,陪父亲聊聊天,对他来说是最平常可是的事儿,孝敬父亲的同时还替父亲赡养年过百岁的奶奶。

关于孝的故事8

李永胜——陪伴父母兼做公益,大爱无疆

无论多忙,他总能安排时间陪父母吃吃饭、带他们出去旅游。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多年来,他坚持做慈善事业,照顾孤寡老人,赞助贫困学生,谱写了一篇人间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于孝的故事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三口之家,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在一家小单位里上班,拿着微薄的工资,母亲长年下岗在家,女儿大学毕业,找到一个工作单位,刚刚工作不久。一家人收入不算高,但是过得很和美。夫妻俩很恩爱,女儿很懂事。

母亲背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长了一些小红点,起初也没太在意,不疼也不痒,自己没有医疗保险,医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这个勉强够维持开支的家庭来说,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病了,等红点点的范围越来越大,开始又疼又痒的时候,母亲一个人偷偷来到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当即要让她住院治疗,说要观察观察,可能是白血病的征兆。

母亲对医生说了家里的经济情况,请求医生给开点药。好心的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最廉价的药后,又指点她到市里的爱心医院去医治,那里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看病,不过象她这种病还是应该在大医院及早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瞒着丈夫和女儿,妻子经常在做完家务之后,吃下那些只能维持现状的药。但是纸里包不住火,过了一段时间,妻子的病还是让丈夫和女儿知道了,他们责怪她不该对家人隐瞒,同时带她到各大医院检查治疗。奇怪的是,所有的医院都无法最终确诊,她患的到底是不是白血病。只是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应该住院彻底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很快都花光了,也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外债,但妻子的病依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女儿平时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乖孩子,心里很有主见。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心如刀割可又束手无措。

新年就要到了,女儿这天告诉母亲,单位里要在春节那天举行活动,一大早就得去。对于女儿,母亲一向是放心的。

那年的春节特别寒冷,女儿早上出门后,到了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父母早都心急如焚了,但看着女儿冻得通红的小脸,一句责怪的话也没说。

过了两个月,母亲身上的小红点竟然慢慢地消退了,到医院检查,医生感觉不可思议,还是用的那些药,竟然产生如此的疗效。不知是药神奇,还是身体出现奇迹。

一天女儿对母亲说,自己要去泰山。母亲劝女儿过一段时间,等她父亲有空再陪她去。女儿脱口而出说不用了,上次就我一个人去的没关系。

上次?哪个上次,母亲追问女儿。

女儿见无法掩饰了,说了实话:春节那天,单位里根本没有举行活动,听人说,泰山顶上的神仙很灵验,特别是每逢大年初一,求神拜佛更灵。为了当天能够往返,不让父母担心,她便在大年初一的一大早,独自坐上了开往泰山的火车,颠簸三个小时后到达泰山,没有停歇就向山上爬去。在经过的每一个寺庙里,她都虔诚地跪拜神灵,许下新年的愿望:愿神灵保佑妈妈的病尽快康复!现在神灵终于保佑了妈妈,妈妈的身体在逐渐康复,她要去还愿。

母亲听到这里,再也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她抱着女儿单薄的身体,哽咽着泪流满面,孩子,妈的命是你救的! 这是一位58岁河南焦作煤矿工人每天早起之后的“必修科目”——一边为全家人准备好早饭,一边为86岁的岳母洗脸梳头,之后还要招呼56岁智障的妻弟吃饭。

36年来,他像“谢延信”这个名字一样,信守并延续着他的承诺,用乐观、朴实的笑脸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不向生活的困境低头。

1973年,谢延信娶了不嫌自己穷的同乡女青年谢兰娥。一年后,妻子却因生育患上了产后风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握着谢延信的手久久不愿放开:“拜托你照料俺那可怜的爹娘和弟弟!”

为了安抚失去女儿的岳父岳母,让他们相信自己不会离开这个家,谢延信改成了和岳父一样姓,成了名副其实的“谢家人”。

命运之神似乎从来没有眷顾过谢延信。1979年春天,岳父谢召玉在朱村矿上班时深度中风住院,命保住了,人却永远站不起来了。

在以后长达18年伺候岳父的日子里,谢延信用自己的行动推翻了那句“久病床前无孝子”民间俗语: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用挣来的钱给老人买水果,自己却长期吃着腌制的咸菜。

1983年,谢延信进焦煤集团朱村矿当了一名掘进工。不少人为谢延信提亲,可一见面,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谢延信给对方提出的条件只有一个:绝不能丢下岳父家的三口人。 1984年9月,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走进了谢家,成了谢延信的妻子。谈起为何要选择谢延信,谢粉香的理由也只有一个:“他对前妻的父母都那么好,对我更差不了。” 如今,26年已经过去,他们始终风雨同舟,共同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谢延信十分满足,过去的种种苦难,他谈起来也没有任何怨言。他喜爱书法,不大的小屋里,挂满了书法条幅,充满了书卷气。

关于孝的故事10

引导语:动物尚有反哺之举,何况是人类,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他们的恩情比天高比水深。

从前在一个城市里面,住着一位富人。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爱练武,不懂文;二儿子懂文,不懂武;三儿子什么都不懂,但很孝顺。

一天,父亲病故与世长辞了,三个儿子悲痛万分。这时大儿子边哭边说:“父亲都死了,哭也没用,俺看,先分财产吧!”“好!”“武器就归俺,你们又拿不动。”大儿子边挑武器边说。二儿子咂咂嘴说:“我是学会计的会花钱,所以珠宝就给我吧”大儿子和二儿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书被三儿子拿走。三儿子想了想,说:“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但母亲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儿子挠挠头,说:“让母亲在三个儿子家各住一个月,习惯了那个,就住哪个!”“好!”

第一个月,母亲来到大儿子家,大儿子让母亲扎马步,挑水,大儿子在厨房里偷偷吃肉,在客厅给母亲吃硬饼,母亲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儿子家了

二儿子是个文人,但很狡诈,只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母亲想吃肉,二儿子说:“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饼还硬您吃不动。”母亲不敢有怨言,离开了二儿子家!

母亲来到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母亲比以前消瘦了许多,马上给母亲做了特别多的好吃的让母亲吃!从此,三儿子独自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任务,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天天陪母亲聊天,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母亲在三儿子家里生活的越来越开心,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她逢人就夸自己的三儿子。但三儿子面对别人的赞扬,只是笑笑,说:“母亲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所做的不及母亲养育我们的十分之一,没什么可夸的!”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的耳朵里,他们派众神去迎接母亲和三儿子,把母亲授为吃苦耐劳佛,把三儿子授为孝顺神!从此三儿子孝顺母亲的美德就在人间流传开来。

关于孝的故事11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最终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齐。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之后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关于孝的故事12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关于孝的故事13

苏伟——养父母之志,忧父母之忧

奋斗路上,他不畏风雨敢拼敢闯,只为实现父辈的期望光耀苏氏门楣。事业有成,他代替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家庭,挑起家庭这份沉甸甸的职责,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孝子楷模这一诗篇!

关于孝的故事14

今天下午,我做完作业和姐姐一起看电视,看的是生活频道,讲了一个关于“孝”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有4个儿女,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儿子长大了,并且都成家立业,按理说他母亲可以享福了,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天,她大儿子想买几只宠物回来养养,他就在集市上走来走去,他看看那儿,看看这儿,没有合心的宠物养。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了卖猪老板,他就去老板那里买了几只猪回来养着,还特意给猪搭了一个猪圈。他住的房子就只有两个卧室,他一家有三口人,再加上他母亲,不可能四个人同时睡两个床,他打了一个坏主意,让他的母亲睡在猪圈里。有一句俗语叫娶了媳妇忘了爹娘,这是一个冬天的下午,儿媳妇让他母亲住进猪圈里不说,更加可恨的是还把母亲横扫在外,让她自己孤零零的在外面,穿着又破又烂的棉袄和棉裤,真叫人生气。幸运的是小儿子及时发现母亲让大哥给赶出了家门,就气冲冲的去找哥哥,哥哥还蛮不讲理的说是母亲先错的,于是他们两个开始吵架了,吵得很凶,小儿子说:“哥哥我恨你,你不应该这样对待我们的妈妈。”哥哥回家想了想是他错了,母亲含辛茹苦得把他们拉扯大,不该让母亲住在猪圈里,更不应该把母亲给赶出了家门,他找到弟弟说:“哥哥错了。”弟弟说:“知错就改还是我的好哥哥,还是妈妈的好儿子。”于是哥哥把母亲接回家去,好好的跟母亲过日子。

小朋友们我们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不要像上面的大儿子那样,当然,他能知错而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于孝的故事15

王建省——千里寻医为母看眼

创业路上的艰辛仅有自我默默消化,他为了母亲的眼睛早日康复,走到哪问到哪,问到哪带到哪,跑遍全国只为寻得良医为母亲治疗眼疾。“千里行孝”,他让我们真切明白:赤子之情水长山高!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视电影
音乐资讯
开心一笑